专题03 货币看历史《小切口看历史》高三一轮复习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724292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0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3 货币看历史《小切口看历史》高三一轮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专题03 货币看历史《小切口看历史》高三一轮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专题03 货币看历史《小切口看历史》高三一轮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专题03 货币看历史《小切口看历史》高三一轮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专题03 货币看历史《小切口看历史》高三一轮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3 货币看历史《小切口看历史》高三一轮复习文档格式.docx

《专题03 货币看历史《小切口看历史》高三一轮复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3 货币看历史《小切口看历史》高三一轮复习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03 货币看历史《小切口看历史》高三一轮复习文档格式.docx

元朝被由汉族人建立的明朝取代。

其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位保守的农本主义者。

他认为纸币是异族的东西,应该加以摈弃。

但是明朝自己也发行了名为“大明宝钞”的纸币。

这种纸币在民间很少使用。

明朝中后期,白银开始大量流入中国,成为和铜钱一样普遍的金属货币。

清朝时期,白银已经成为国家的主要货币单位(“两”)。

清朝末年,墨西哥的银元开始在中国大量流通。

作为历史考点而言,世界史部分,主要是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可以兑换黄金和各国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是构成这一货币体系的两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维持这一体系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它有监督国际汇率、提供国际信贷、协调国际货币关系三大职能。

回顾高考真题不难发现,不乏以货币切入考查历史主干知识。

如2016年天津卷以交子切入考查了宋代的经济与科学技术。

2017年江苏卷以白银为载体考查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新航路开辟、明朝的经济政策。

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

纸币出现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

当时的四川地区通行铁钱,铁钱值低量重,使用极为不便。

因此客观上需要轻便的货币,这也是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的主要原因。

“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

“交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另外明朝中后期白银内流现象也需要引起关注,这与古代中国海外贸易、商品经济发展、新航路开辟等史实密切相关。

1.(2016年天津卷)下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其上文字为:

“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

”这一铜版

①证实了宋代纸币的发行

②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

③是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

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见证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交子、雕版印刷术和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意在考查考生解读史料、调用知识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

由“纸币铜版拓片”可知,③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③的选项即可,本题选B项。

2.(2017年江苏卷)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

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

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

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

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

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

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

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

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

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

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

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

(1)表现:

经济作物大量种植;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商人资本雄厚;

商帮(徽商、晋商)活跃。

(2)原因:

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

政府开放(放松)海禁;

设立专门管理机构。

背景:

新航路开辟;

殖民者掠夺美洲白银(贵金属);

中国手工业品在海外受欢迎;

外国无合适商品与中国交换,不得不用白银支付。

(3)作用:

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

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

第(3)问,根据材料信息“商业很发达”“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等方面作答。

学科.网

命题角度1:

考查中国古代货币演变,主要考查秦始皇统一货币、宋代交子出现(商业发展)、明代赋役制度(白银货币化、白银内流等)。

如第1题就考查了明代纳银代役的政策,以此考查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同时还可能会涉及明代一条鞭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赋役的货币化,使较多的农村产品投入市场,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为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学习时需要进行把握。

第2题考查了中国古代货币发展演变,需要紧密结合课本中古代商业的发展来分析。

1.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规定:

“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银九钱,免赴京……北匠出银六钱,到部随即批放。

不愿者,仍旧当班。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进一步规定:

“将该年班匠通告折价类解,不放私自赴部投当”。

这种纳银代役的政策

A.有利于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B.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C.加强了工匠对国家的人身依附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答案】A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货币发展图样

根据材料,概括中国货币演变趋势。

【答案】趋势:

从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

从形状杂乱到形状规范;

从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

从金属货币到纸币;

从手工铸造到机器制造。

(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命题角度2:

以选修1视角进行考查,考查古代中国币制改革,古代比较常见的是汉代和唐代的币制改革,近代主要考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等。

主要考查改革的背景(原因)、影响等。

中国古代货币及其制度,是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不断地前进的,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在中国古代货币的历史长卷中,展现了中国古代货币经济发展繁荣兴旺的景象,也显示了封建制度后期货币经济停滞及种种矛盾问题。

所有这一切,都能够给我们研究和处理当代的货币问题以有益的启示。

本题第1题即考查了汉武帝的币制改革。

汉武帝币制改革的基本内容中,行三铢钱是最早的一项内容。

半两是从秦朝沿袭下来的钱币,到汉武帝的时候还在使用,但是它的名义价值与法定重量是不一致的。

汉武帝行三铢钱就是将它的名义价值与法定重量恢复一致。

货币是历史性的范畴。

本题第2题考查了1935年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这与当时国际、国内背景有密切关系,解题时抓住时间信息不难分析。

1.材料汉初仍使用秦制半两钱(重12铢),由于民间私铸,以致出现英钱(重3铢)。

民间还出现剪边半两钱,也就是一些人将秦半两钱剪下钱上的一圈青铜,七到八个半两钱就可剪下12铢青铜,市场混乱物价飞涨。

为此,汉武帝颁布了盗铸金钱者死罪令,诏令各郡国铸行“元狩五铢钱”,但各郡国所铸五铢钱都具有偷工减料、不够五铢重的现象,而且越晚越粗劣。

本来汉武帝改铸五铁钱的目的是树立信誉,稳定金融,以彻底解决私铸问题。

但各郡国官吏习惯难改,依旧中饱私囊。

元鼎二年,汉武帝诏令收回各郡国的铸币权,中央政府安排在长安上林苑统一铸造。

汉代五铢钱重量准确,钱文秀丽,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使用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铜钱。

——整理自《汉武帝的六次货币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货币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货币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1)背景:

货币制度混乱,私铸钱现象十分严重;

通货膨胀影响民生;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2)内容:

从重立法,私铸钱者死罪;

收回地方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影响:

统一了货币发行;

有利于稳定社会金融秩序;

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增加中央政府的收入。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5年11月,国民政府以紧急法令形式发布公告,宣布推行法币制度。

公告说:

“自近年世界经济恐慌,各重要国家相率改定货币政策,不许流通硬币。

我国以银为币,白银价格剧烈变动以来,遂致大受影响,国内通货紧缩之现象,至为显著,因之工业凋敝,百业不振,而又资金源源外流,国民经济日就萎败,种种不良状况纷然并起。

公告中规定了六条办法,其主要内容为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稳定法币对外价值,保持汇率稳定。

法币政策是南京国民政府继“废两改元”之后实施的又一项重要货币政策,同时也是我国货币史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要变革。

它对我国现代信用货币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黄余送、裴平《民国政府的货币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5年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5年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意义。

(1)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各国开展货币战,转嫁经济危机;

中国采取银本位制,白银大量外流,通货紧缩,国民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国民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减少。

(2)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的货币体系;

货币发行权的集中,有利于金融的稳定和商品流通,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法币改革使大量白银收归国有,增强了国民政府的财力,为以后的抗日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

法币改革使中国的货币汇率有所下降,刺激了出口,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恢复与发展。

【解析】第

(1)问,依据材料信息“世界经济恐慌”“白银价格剧烈变动”“工业凋敝,百业不振”等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2)问,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从货币体系、国民经济发展、政府财政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等方面分析。

命题角度3:

考查世界史相关知识——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从英镑到美元以及欧元的崛起。

以此来考查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等主干知识。

本题第1题考查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第2题考查了世界货币体系中心的变化。

英镑的沉浮与大英帝国的盛衰变化一样精彩。

在美元霸权形成之前,英镑霸权已经持续了100多年。

17到18世纪,英镑借助战争,伴随着英国的殖民霸权,扩张到全球。

伴随着一战和二战相继爆发,英国殖民地体系崩溃,英国经济衰弱以及美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