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跟踪复习训练题1.docx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跟踪复习训练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跟踪复习训练题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跟踪复习训练题1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时间:
45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6·安徽摸底)2015年7月15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同志因病逝世于北京。
凤阳小岗村村民送来挽联“想吃米,找万里;小岗人,怀念您”“万书记,你让父辈吃饱了饭”。
小岗人这么深情悼念他,是因为他曾以非凡的胆识支持的农村改革( )
A.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向私有的转变
B.让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
C.完全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D.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
解析:
选D 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包产到户没有改变土地的性质,故A项错误;小岗村的包产到户农民只是获得使用权,故B项错误;农村改革的突破并没有完全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故C项错误;包产到户主要使农民获得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故D项正确。
2.1978年5月31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出《党的政策必须落实,自留地上桃树不能砍》的文章,对浙江某地所谓“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行为进行了批判;次日,头版再刊《鼓励社员经营正当家庭副业》的文章,批评了四川某地干涉社员发展正当家庭副业的错误做法。
两篇文章传达了怎样的政治导向( )
A.农村政策即将进行重大调整
B.工作重心将向经济建设转移
C.“姓社姓资”的争论将有定论
D.家庭联产承包制将推向全国
解析:
选A 1978年5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根据题干中“对浙江某地所谓‘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行为进行了批判”“批评了四川某地干涉社员发展正当家庭副业的错误做法”可知国家政策将会进行重大调整,从“自留地”“正当家庭副业”等关键词判断题干中主要是说的农村地区,故A项正确;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故B项错误;“姓社姓资”的争论与题干信息无关,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制推向全国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故D项错误。
3.1979年9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把《草案》中的“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改为“不许分田单干。
除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也不要包产到户”。
材料表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符合国情
B.经济体制改革在争议中探索
C.包产到户不被民众认可
D.改革开放政策出现反复
解析:
选B 通过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符合国情”,故A项错误;“改为”是部分改变了“不许包产到户”的政策,说明经济体制改革有所争议,故B项正确;这种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C项错误;“改为”是部分改变了“不许包产到户”的政策,是进步而非“反复”,故D项错误。
4.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
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
这个变化说明( )
A.分田到户的小岗村道路不利于中国农业现代化
B.分田到户的小岗村做法不适合当时生产力水平
C.分田到户没有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推动农业发展
D.小岗村走合作经济的道路是历史的倒退和否定
解析:
选A 依据材料“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至“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可以看出以家庭为单位的土地经营方式已经严重阻碍农业现代化的推广,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史实。
5.结合所学,对于1972年到1985年期间的中美贸易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份
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
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
1972
60
32
1975
304
156
1980
3755
1059
1985
3855
3840
A.中美贸易中国处于出超状态
B.两极格局结束国际局势缓和
C.体制改革缩小中国贸易逆差
D.美国是中国的第一贸易国
解析:
选C 从表格中可知,在中美两国的贸易中中国的出口额小于进口额,中国处于入超状态,故A项错误;表格中只反映了1972年到1985年期间的中美贸易情况,故B项错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在体制改革的推动下,经济快速发展,所以中国在中美贸易中缩小了逆差,故C项正确;表格没有列举其他国家同中国的贸易情况,不能推断出美国是中国的第一贸易国,故D项错误。
6.下表所显示的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某一时期各类企业产品出口的走势,从中可以反映出我国( )
国有企业比重(%)
外资企业比重(%)
民营企业比重(%)
2001年
42.5
50.1
7.4
2003年
31.5
54.8
13.7
2007年
18.5
57.1
24.4
A.国有企业改革有待全面展开
B.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得到改变
C.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D.民营经济也成为对外贸易的主力军之一
解析:
选D 从表格材料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出口比重大幅度下降,民营企业出口比重大幅度上升,外资企业出口比重小幅度上升,故D项正确。
此时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全面展开,故A项错误;材料中国有企业出口比重大幅度下降,并不意味着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发生改变,故B项错误;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时间早于题干时间,故C项错误。
7.据统计,1987年与改革前相比,国家计委管理的指令性计划的工业品种由120种减少到60种,国家统配物资由259种减少到26种,国家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
这说明( )
A.计划经济体制得以根本改变
B.物资价格“双轨”现象得到改变
C.市场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增强
D.国有企业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解析:
选C 材料反映出1987年国家在资源配置中的比重下降,但直到1992年之前仍然是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没有根本改变,故A项错误;材料中商品国家定价和市场定价的“双轨”现象仍然存在,故B项错误;国家在资源配置中的比重下降,说明市场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增强,故C项正确;此时国有企业改革还未涉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故D项错误。
8.(2016·赣州模拟)从1983年1月起,国家规定凡有盈利的国营企业,其利润按一定的比例税率缴纳所得税,所得税后利润,一部分上交国家,一部分按国家核定的留利水平留给企业自行支配。
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 )
A.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极大地增强了城市工矿企业的活力
C.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D.保证了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的资金
解析选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的,故A项错误;1984年我国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搞活企业,扩大企业自主权,故B项正确;题中的“国营企业”属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对象,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
9.1983年,国家有关部门指出,去年国有企业首钢创利润4.1亿元,交国家2.862亿元后,在当年新增利润中拿的太多。
首钢领导则认为,企业去年上缴利润又递增了6%,不应该“只知取蛋,不想养鸡”。
材料说明当时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急需( )
A.政企分开,建立企业承包责任制
B.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C.搞活企业,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D.释放活力,取消计划管理体制
解析:
选B 1983年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材料中讲到国家控制国企,对于利润有很大的干涉权利,这就反映了当时企业权力有限,需要简政放权,故B项正确。
10.(2016·湖州期末)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C.沿海港口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办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
解析:
选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时间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故A、B两项错误;沿海港口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办也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是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故D项正确。
11.“20世纪50年代以前,‘狗剩’之类的名字大行其道;50年代以后,很多人起名解放、建设、援朝、跃进、继红、文革等;20世纪80、90年代中国人起名讲究更动听、悦耳的声音和表达,勇、伟、娜、丽等极富男性或女性色彩的字眼被广泛采用。
”材料反映了( )
A.名字仅仅是一个指代符号
B.政治事件影响着社会意识
C.人们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D.社会环境影响了人名取向
解析:
选D 本题解答须结合时代阶段的特征来分析人名所折射的信息,即一定时期的社会文化现象都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如50年代后的起名解放、建设反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历史现象,故D项正确。
12.对1982~1995年中国移民国外人数,分析正确的是( )
年份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福建
1982
56930
12565
5457
2950
997
1990
234800
70100
54900
16400
32500
1995
236800
21700
36000
7200
66200
A.90年代以前移民剧增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北上广移民国外人数增多是由于经济特区的设立
C.90年代以后主要省区移民国外的人数呈下降趋势
D.全国移民国外人数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解析:
选D 21世纪初,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故A项错误;北京、上海并不是经济特区,故B项错误;根据表格中全国移民人数可知,90年代以后福建省移民国外的人数仍呈上升趋势,故C项错误;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移民人数在增多,说明了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土地流转成为当下深化农村土地改革政策的体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永佃制是中国自宋至近代的一种土地制度,据此,佃户可以永久租用农地,不受土地业权转手的影响。
在永佃制下,土地的拥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可以分别执行和占有。
这两项分割的权益,各地名称不同,如:
田底田面、田骨田皮、田根田脚。
有的地方认为永佃权是土地所有权的一部分,因此享有永佃权的称为二田主,形成一田二主制。
永佃制有利佃农,对佃农是一种保障。
佃农视永佃权为一种产业,可以出让、遗赠或转售。
永佃权有时价,而且往往比田骨的价值更高。
——赵冈、陈钟毅《中国土地制度史》
材料二 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
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
但是,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从机耕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
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为了能畜耕,他们自动互相换地,然后或一家买牲口,或两三家合买牲口,一时牲口的价格猛涨。
——摘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三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
重大问题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永佃制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分田到户、包产到户”。
(8分)
(3)根据材料一、二,谈谈对材料三现阶段我们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具有何启示?
(4分)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佃户可以永久租用农地,不受土地业权转手的影响”“拥有权与使用权分离”“永佃权是土地所有权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