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评4AB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70830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评4AB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地理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评4AB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地理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评4AB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地理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评4AB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地理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评4AB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评4AB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地理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评4AB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评4AB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评4AB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⑤

夏日的东北平原,如汐似潮的绿色铺向天际,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

二道河农场千顷大田里,齐刷刷的稻苗迎风摇曳,农用“银鹰”低飞在作物上空喷洒叶面肥……在我国的东北角,清晨最早把太阳迎进祖国的地方,农业现代化的曙光初现!

读我国东北某区域图(图CA42),完成3~5题。

图CA42

3.关于图中A、B两地区的农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

①A地区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 ②B地区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 ③限制两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盐渍化 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A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

4.新中国成立后,图示湿地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  )

A.土地退化B.物种骤减

C.酸雨加重D.沙尘暴增加

5.下列有关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突出粮食种植业的地位,扩大耕地面积

B.限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养殖业

C.以种粮为主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D.农、林、牧、工全面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广东省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双转移”战略,大力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着力抓好“四年大发展”84个重大项目,促进珠江三角洲协调发展。

据此回答6~7题。

6.下列叙述中,与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关系不大的是(  )

A.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B.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C.良好的区位条件

D.丰富的矿产资源

7.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  )

A.动力导向型产业基地B.重工业基地

C.轻纺工业基地D.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图CA43为某年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9题。

图CA43

8.下列关于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格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大部分地区为城市化超前经济发展水平类型

B.东部经济地带均为城市化超前经济发展水平类型

C.北方地区以城市化超前经济发展类型为主

D.南方地区以城市化超前经济发展类型为主

9.城市化严重超前产生的问题包括(  )

A.城市发展逆城市化,市中心空洞化

B.住房紧张,社会秩序混乱

C.劳动力不足

D.绿地增多,城市环境有很大改善

读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工业专业镇分布图(图CA44),回答10~12题。

图CA44

10.该地区工业专业镇分布密集且经济发达,下面不是其发展的区位因素的是(  )

A.平坦的地势B.丰富的矿产资源

C.优越的地理位置D.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11.该地区工业专业镇的兴起,反映了工业生产的(  )

A.转移B.升级

C.专业化D.环境要求较低

12.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其重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故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C.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提高,耕地面积增加

D.气候温暖湿润,利于植被生长,没有水土流失现象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每年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

由于全球经济放缓,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12年全世界饥饿人口增加近1.05亿,营养不良人口达10.2亿,全世界近六分之一的人口遭受了饥饿。

这些数字背后的苦难提醒我们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对于我们这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而言,在出现历史性连年大丰收之际,强调这一主题尤其必要。

材料二 图CA45为我国甲、乙两大农业生产基地示意图。

     甲           乙

图CA45

(1)甲基地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乙基地的主要经济作物是______、______。

(8分)

(2)与乙基地相比,图中甲基地发展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3)简述甲基地A、B两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4)甲、乙两大农业生产基地发展潜力较大的是______农业生产基地,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分)

14.(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目标。

材料二 2012年11月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

图CA46为中原经济区示意图。

图CA46

(1)分析图示区域成为我国粮食生产核心区的优势区位条件。

(2)近年来河南省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正在加速由“中国粮仓”向“国人厨房”转变,试述这种转变给该区域城镇化带来的积极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为图中运城、晋城、长治等资源型城市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的措施。

参考答案

1.D 2.C [解析]第1题,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热量条件相对较差;

都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于玉米生长的自然条件,而是玉米生产商品率高、规模大的主要原因;

我国东北玉米带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气候特点,美国玉米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灌溉条件;

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布区。

故两地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③④⑤。

第2题,两地都是地广人稀,实行农场化经营,机械化程度较高;

中美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玉米的市场需求量大;

两地交通运输都很便利;

两地冬季较冷,造成玉米复种指数低。

故中美两国玉米带共有的社会经济条件是②③⑤。

3.B 4.C 5.D [解析]第3题,A地区为三江平原,应对其范围内的荒地、沼泽等具有生态意义的土地加以保护;

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主要表现为冷湿,当地面临土地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第4题,湿地被破坏会导致土地退化、沙化,沙尘暴增加,部分生物栖息地丧失,物种骤减。

第5题,盲目扩大耕地面积,限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大牧场放牧业都不符合东北地区实际。

而农、林、牧、工全面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才是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方向。

6.D 7.D [解析]第6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贫乏,故D项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关系不大。

第7题,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8.C 9.B [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我国大部分地区为城市滞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基本协调的情况;

我国东部经济地带有城市化轻微滞后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

北方地区以城市化超前经济发展类型为主;

南方地区以城市化滞后经济发展类型为主。

第9题,城市化严重超前产生的问题包括住房紧张,社会秩序混乱;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一个阶段,不是城市化超前的标志;

城市化超前会产生劳动力过剩问题;

绿地增多,城市环境有很大改善,是城市化合理的表现。

10.B [解析]珠江三角洲矿产资源不丰富。

11.C [解析]工业专业镇的兴起主要反映了工业生产的专业化。

12.B [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如大气污染加剧,水污染加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此外还有噪声污染、耕地锐减、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等。

13.

(1)水稻 冬小麦 甜菜 大豆

(2)热量条件优越;

降水充足,灌溉水源充沛;

劳动力充足

(3)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

湖泊萎缩,洪涝灾害较多。

解决途径:

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退耕还湖;

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抗灾能力;

等等。

(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

(4)乙 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粮食商品率高;

目前单位面积产量不太高,随着科技和农业投入的增加,粮食的单产和总量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有一些宜农荒地可供开垦。

(甲农业生产基地由于人口稠密,每年净增人口多,以及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等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将会有所下降;

目前单产已较高,增产潜力较小。

[解析]第

(1)题,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冬小麦,东北平原主要的经济作物是甜菜、大豆、亚麻等。

(2)题,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纬度较东北地区的纬度低,热量条件好,降水量大,河湖众多,灌溉水源充沛;

东北地区人口密度较小,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因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劳动力资源较东北地区的丰富。

第(3)题,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不合理的垦殖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缩小,洪涝灾害频发。

解决途径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回答。

第(4)题,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因地广人稀、宜农荒地多等,农业发展潜力大。

14.

(1)自然条件:

平原面积广大,地势起伏相对和缓;

(主要)地处温带(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土壤肥沃;

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

劳动力充足,机械化水平高,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

(2)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城市人口数量增多,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空间结构进一步完善;

城市化进程加快。

(3)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强化原有工业部门,加强对资源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资源附加值;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加强教育研发投入,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解析]第

(1)题,分析区域农业区位因素,主要从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进行。

图中所示区域地处华北平原,地势起伏较为和缓,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

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利于农作物生长;

区域内河流较多,农业灌溉水源较丰富。

人口多,农业劳动力充足;

耕地集中分布,便于使用农业机械,机械化水平高;

区域内交通便利,工业基础较好,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机械设备和生产资料;

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惠农政策,采取了支持农业发展等措施,促进了农业发展,使该区域成为我国粮食生产的核心地区。

(2)题,河南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给城镇化带来的影响主要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城市人口比重、用地规模、城市空间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3)题,对于资源型城市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在发挥资源优势产业的基础上,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对优势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