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校(讲稿)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697641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法治校(讲稿)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依法治校(讲稿)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依法治校(讲稿)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依法治校(讲稿)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依法治校(讲稿)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依法治校(讲稿)文档格式.doc

《依法治校(讲稿)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法治校(讲稿)文档格式.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依法治校(讲稿)文档格式.doc

二、法治与法制的异同

联系:

法制是法治的前提,法治是法制的体现和保障。

区别:

1.法制是指法律制度与它相对应的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而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

法制首先强调法作为制度化构成物所形成的统一体,而法治首先强调法作为社会控制工具在治国诸方式中的地位和功能。

2.法制的产生和发展与国家直接相联系,而法治则直接与民主制国家相联系,在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而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

就是说,有法制不一定有法治,但实行法治必须以存在法制为前提。

3.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严格依法办事,法律在各种社会调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权威性,且法律应当是“良治”、“善治”,即基本上是适合社会生活的法,而不是当权者的任性。

而法制并不必然蕴含严格依法办事的内容,从而法治总是与专制、特权、任性相对立,而法制都并不必然意味着这种对立,它可以充当专制、特权的工具。

三、人治与法治之争

我国古代儒家学派:

“为政在人”,“其人存,则其政举;

其人亡,则其政息”

古希腊——柏拉图

主张贤人政治,公开提出应由哲学家当他构想中的“理想国”的国王。

亚里士多德

坚持法治优于一人之治

划分法治与人治最根本的标志在于:

当法律权威与个人权威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是法律权威高于个人权威,还是个人权威凌驾于法律权威之上?

或者说,是“人依法”还是“法依人”?

凡是法律高于个人权威的都是法治,而法律权威屈服于个人权威的则是人治。

而且当二者出现矛盾冲突的时候,不是个人权威屈从于法律权威,就是法律权威屈从于个人权威,二者必居其一。

结论:

法治和人治绝不可能结合起来。

潘恩——

“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成为国王。

由此可见:

“法治”一词并不只意味着单纯的法律存在,它要创造“一种法律的统治而非人的统治。

”也就是说,法的权威高于人的权威,由法律支配权力是法律的根本。

四、法治的基本要求:

(1)法律至上(宪法具有最高权威性);

法律至上--在现代文明中,法律不再是政府的命令,而是一种具有社会公约性质的、表达社会共同信念的共同规则。

法律从政府的工具转而成为政府的主宰和存在的依据,并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方式去思考和行动;

国家的治理者与受治者均须受到法律的平等约束;

共同规则需要有人去守护和执行,而这正是政府和公共权力赖以存在的基本理由。

(2)良法之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权利平等--在法治原则看来,法律作为一个统一标准,应当对一切人的相同合法行为与非法行为做出相同的反应,这乃是一个不证自明的公理。

(3)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权利自由(正当法律程序原则);

(4)国家机关职权由宪法法律授予,依法行使;

(5)(5)司法独立;

五、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略的提出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3条修正案,在《宪法》第5条增加一款,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上升为一项基本的法律原则。

六、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的标志

1.形成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国家生活以及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均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宪法和法律具有最高的权威,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组织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不得有超越于宪法和法律之外或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权。

3.实现“民主的法制化”和“法制的民主化”。

前者是指民主的制度、权利、结构、形式和程序均在法律制度中确定下来,使之具有法律的完备形态,后者是指国家的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均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真正实现广泛的民主。

4.国家的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的形成和良性循环。

5.“依法行政”和“依法司法”制度得到有效的保障。

6.在司法和行政活动中普遍地尊重、保护和实现人权。

7.国家的法律秩序稳定,违法犯罪现象得到有效的控制,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

第二部分

依法治校的含义、目标、要求及其基础

一、依法治校的含义

 

依法治校就是学校遵循法治原则和法治精神,在职权范围内,依据《宪法》、法律、规章等规定,管理学校事务,开展办学活动,教育教学活动,维护师生合法权益等活动。

依法治校包含两个方面内容:

一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规范、约束和治理学校的方方面面;

二是以国家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立法宗旨、立法原则为指导,紧紧抓住校规制度建设这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重要环节,坚持推进学校教学、行政科研、后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二、依法治校的目标及作用

目标:

教育行政部门法治意识增强,形成依法行政的工作格局。

学校建立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办学的工作机制和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各级各类学校校长、教师和受教育者的法律素质有明显提高。

建立完善的权益救济渠道,教师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保障,形成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

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实现教育的公平,保证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

作用:

、有利于规范办学行为;

2、有利于维护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合法权益;

3、有利于提高学校工作的效率;

4、有利于培育良好的校风;

5、有利于学校改革的推进。

三、依法治校的要求

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完善学校规章、教育教学、学籍管理等各项制度。

校规必须透明公开。

校规内容要合法,应适时修改、废止、清理。

严格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和其它各项权利。

完善民主监督机构,校务公开,推进教师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对校务的民主参与。

严格教师管理,维护教师权益。

四、依法治校的基础

(一)学校应依法行使其权利和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28条,学校的权利包括:

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

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29条,学校的义务包括:

遵守法律、法规;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

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依法接受监督。

(二)学校应保障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四)按时获得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它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六)参加进修或者其它方式的培训。

《教师法》第八条规定教师应履行以下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三)学校应尊重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学生有如下权利:

  

(一)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四)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学生受教育权被侵害:

小陈在陕西乾县实验初级中学上初三,临近中考,学校搞了一次摸底考试,并划定了一个分数线,规定凡低于这个分数线的学生都将被班主任“劝退”,不能报名参加当年的中考。

考试结果出来,小陈的名字赫然在被“劝退”之列。

小陈的父亲曾找过班主任和学校领导,要求学校准许孩子报名,但被学校拒绝。

“孩子才16岁,这么小就流向社会,今后可咋办呢?

  原本在吉林一所乡镇中学读初一的小弘,刚刚13岁就不得不结束了自己的学生生涯。

2003年10月的一天,小弘的母亲被学校领导叫去,说是小弘太淘气,刚上学一个月就在学校打了两次架。

“校长说孩子影响了学校的秩序,不能再留在学校。

我哭着求校领导,可最后学校还是没留他。

《教育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学生的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

这是对受教育者作为社会公民最基本的规范,也是成为“四有”新人的最起码的要求。

遵守法律法规,既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也包括教育法律、法规和有关教育的规章。

  

(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四)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第三部分学校如何依法治校

1、树立依法治校观念要求学校领导者转变家长式的领导作风。

案例:

新任校长的困惑

2、树立依法治校的观念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观念。

3、依法治校观念的树立以各教育主体知法、懂法为基础。

二、制定学校章程

学校的章程应当包含如下内容:

(1)学校的名称和地址;

(2)办学宗旨和学校性质及特色;

(3)办学规模及其结构;

(4)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