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技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68519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6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教学技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中学语文教学技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中学语文教学技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中学语文教学技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中学语文教学技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教学技能.docx

《中学语文教学技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教学技能.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语文教学技能.docx

中学语文教学技能

语文教学技能课程介绍

课程地位:

教育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中学语文教学技能教育实习

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

课程内容

导论

语文教学设计技能

语文课堂教学技能

语文活动组织技能

语文教学研究技能

第一讲:

导论

一.教学目的:

了解教学技能的含义及特征

二.教学技能的发展:

196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系阿伦等人率先研究教师的教学技能。

1970年以后,以微格教学训练教学技能几乎被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所接受。

我国对此研究起步较晚。

微格教学(miniteaching)建立在音像技术之上,分七个步骤:

1.确定目标——教师通过训练所要达到的目标

2.学习理论——语音、语速、自然表达、交流

3.实践见习——模仿学习,以正面启迪为主

4.教学实践——遇到阻碍、意外

5.反馈——改进、努力方向

6.重教——克服不足、完善

7.评价——教学任务是否完成

三.几种教学技能观

1.活动方式说——教学技能为活动方式或动作方式。

2.行为说——将教学技能视为教师的教学行为

3.知识说——当代认知心理学不赞同将技能定义为行为变化,而把技能纳入知识范畴。

辨析

—上述诸技能观反映了领域研究的繁荣,再现了教学技能概念演变的历程。

—从不同的侧面来认识教学技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各种技能观又表现了各自的偏颇和局限,其不成熟又表明该领域正处在发展中。

—通过对各种技能观的辨析,可以拓展我们的研究视野,启迪研究思路,有助于深化对教学技能的研究。

四.教学技能含义的思考

1.教学技能的类型来看:

一般将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智慧技能两大类(外显+内隐)

2.技能的来源而言:

既表现为个体的经验,又是人类经验的结晶。

3.技能的形成而言:

强调练习的不可替代性和知识的不可或缺性。

教学艺术:

经验+体会在即时情境中恰当运用

教学技能:

指通过练习运作某种知识和规则以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能力。

语文教学技能

五.教学技能课堂要求:

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全员练习,共同提高;大胆发言,大胆质疑,大声说话,大方表述

讨论:

你认为做好一个语文教师,需具备哪些技能?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有哪些技能优势或不足?

谈谈如何有意识克服自身不足、提高自身技能?

教学技能培训有哪些有益的方法?

语文教学技能的基础:

自身形象、语文知识、课程知识、教学知识、基本技能

思考题:

语文教学与英语教学相比,有何优势或劣势?

语文学习有何特点?

如何利用这些特点,改进语文教学?

第二讲:

语文教学设计技能

教学目的:

掌握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语文教学设计的内容

教学难点:

语文教学设计的创新

一.语文教学设计的内容:

明确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

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反馈编制教学方案

(一)明确教学目标

①考虑到课程的阶段目标及单元目标

②结合学生的实际

③符合学科的特点

④有益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⑤陈述教学目标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⑥力争可检测、可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程目标的表述: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从教材编辑策略来确定教学目标的确定:

语文教学目标-----语文课程内容--一套教材

阶段目标---不同学段课程内容---四至六本教材

学期目标---一个学期课程内容---一本教材

单元目标---单元课程内容---3—4篇课文

一堂课教学目标----课文课程内容—一篇课文

从课后习题设置来确定教学目标:

以下文字(1-4)为课文《孔乙己》(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课后习题

1.小说中有哪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

他们为什么而笑?

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2.细读课文,探究下面的问题。

①小说对孔乙己的描写,哪些地方是正面描写?

哪些地方是侧面描写?

由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孔乙己是怎样的一个人?

②作者为什么要通过一个小伙计“我”的眼光来讲述孔乙己的故事?

体会一下这种写作角度与直接用第三人称描写的不同效果。

3.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①(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一处用“排”,一处用“摸”,意味有什么不同?

②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捞”字显示了问话人怎样的口吻?

“笼”字又揭示了孔乙己怎样的心态?

③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④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既然是“大约”,为什么又说“的确”,这是否矛盾?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4.对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有多种看法:

有的说他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有的说是冷酷无情的社会害了他,有的说也要归咎于他自己的不争气……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和同学们探讨一下。

教学目标的表述

z谁?

----学习者

z做什么---完成的行为

z什么条件---行为条件

z什么程度—行为水平或标准

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

理解并积累生字、词。

过程和方法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品读文章朴实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二)安排教学内容

1.原则:

文意统一的原则;发展智力的原则;全面协调发展的原则;资源优化的原则

2.要求:

内容恰当;内容适量;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疑点明确

(1)教学重点

什么是重点?

(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

怎么确定重点?

(钻研教材、研究学生)

怎样突破重点?

(指明重点的意义,充分准备,板书、设问、练习相结合,重点带动一般)

(2)教学难点

什么是难点?

----学生学习困难所在

怎样解决难点?

---分析原因;有针对性解决

知识抽象、难以理解

联系实际、运用教具

缺乏基础,难以理解

奠定基础,温故知新

新知识生疏

不求甚解,逐渐理解

难点较多

化难为易,分散难点

内容相似,造成混淆

对比讨论

(3)语文教学知多少:

阅读法、讲授法、对话法、

实践法、研究法(问题—解决式;课题—探究式;实验—论证式)、自学法(自学—辅导式)、其他教育教学的方法举隅:

语感教学法;情感教学法(于漪)

导读教学法(钱梦龙)目标教学法(布卢姆)问题教学法(杜威、马赫穆多夫)活动教学法(杜威)

(三)选择教学方法

讲授法:

内容科学精当;系统逻辑性强;善于启发诱导;语言简练生动;运用板书配合;注重信息反馈。

讨论法:

目的明确;全民参与;指导含蓄;评价得体

读议讲练法;单元教学法;系列教学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生主体地位

合作——师生、生生、人——工具书(媒体)

提出的话题:

容量大,判断是非

探究:

探究什么,来源三个方面:

整体感知;

教师指引,导语——定向、激趣、授法(具体、一般)

学生积累

(四)设计教学环节

基本要求:

布局紧凑、松弛有度;转换自如、流利自然;层层深入,水到渠成;师生互动、生气盎然

传统教学环节:

预习---学习---反馈---练习

四步教学法:

学生自学--小组互学--交流评议--教师导学

自主──探究四环节教学策略基本流程:

预习探究──合作交流──品读体验──巩固延伸进行探讨

五步教学法:

启--读--讲--练--知--结

一般环节:

感知---交流---反馈---品析---巩固---延伸

1.导课:

开讲(课前);转换(课中)过渡(总结前一部分内容;引子)

2.感知(整体形象——内容把握)——读

3.交流

4.品析,包括课文形成内容及二者关系,相得益彰,和谐

5.延伸:

得法

(五)组织教学反馈

1.课堂上的教学反馈,语言交流、察言观色、言行举止、神态

2.课外的教学反馈,作业适量,形式多样,批改及时、认真

(六)编制教学方案

本章思考题:

语文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设计的前提

语文教学设计的内容

语文教学设计中如何处理文选式的教材

教师如何对待学生反馈的问题

第三讲:

教学语言技能

一.意义:

教师语言是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手段;语言水平制约着教学效果和效率;教学语言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二.教学语言特点

一般特征:

科学性、针对性、交互性

语文教学语言突出特征:

情感性、形象性、规范性

三.教学语言的分类

口语:

主要形式

书面语:

突出强调(板书)

体态语:

辅助作用

(一)口语

导语:

一节课的起始或一个环节的开头

提问语:

开发学生智力、唤起学生思维活动

阐释语:

传授知识技能进行叙述并解释

应变语:

教育机智

结语:

一堂课或一个问题的结语

1.导语

(1)作用:

集中注意、激发兴趣、明确目的、联结知识、沟通情感

(2)形式:

复习过渡,导入新课式;指示目的,介绍作用式

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式;布设疑阵,引起悬念式

开篇新颖,引人入胜式;启发谈话,步步诱导式

运用类比,由此及彼式;激发情感,引趣导入式

观察实验,实践导入式

z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描绘过春天,赞颂过春天。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古代诗人描写春天的佳句——杜甫《绝句》、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泊穿瓜洲》)……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散文《春》。

z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给神州大地注入了新的血液,生机勃勃的现代化建设的新景象给人以鼓舞。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无不发生这日新月异的变化。

曾经是中国民族文化发源地的黄河两岸,经过十年改革,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作者胡涌从那“满园关不住”的春色中,信手摘取了一朵娇艳的红杏细细地品味,心中充满了抑制不住的激情。

现在,让我们紧随作者的思路,一起站在黄河滩头,放目览胜,共同享受这赏心悦目的景色吧!

z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的看一下插图——谁能解说一下这幅图画画的是什么?

为什么这幅图画放在这里?

作者为什么要对平凡的白杨树加以礼赞?

‘礼’是什么意思?

作者又怎样进行‘礼赞’的呢?

作为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领导人,矛盾对白杨树非但不另眼相看,还情不自禁的讴歌赞美,我们看看他是用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哪些滚烫的语言,把白杨树的形象维妙维肖地描绘出来,从而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白杨礼赞》学习后,大家一定会深刻的感觉到它的确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杰作。

z《变色龙》是描写动物世界的科幻小说吗?

是想象天空神魔的神话小说吗?

那么它是一篇怎样的小说?

“变色龙”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借这一种动物来描写一位堂堂的警官?

俄国著名小说家契珂夫在世界文学画廊中成功的塑造了“变色龙”的形象,这个典型形象使人们在觉得滑稽可笑的同时又产生深深地思索。

z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曾写过这样一首诗: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稿松劲腿千寻。

古云此日是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

”在新学期伊始,我们学习《时间篇》有特殊的意义。

《时间篇》共有两篇文章,《今》为李大钊所写,《匆匆》为朱自清所写。

通过两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名人名家是如何对待“今”,如何惜时进取的。

希望同学们的宝贵,一开始就有个“惜时”的良好开端,抓紧分分秒秒,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争取新的进步。

z说明文就其说明对象分有实体事物说明文和抽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