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训练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8117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训练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训练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训练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训练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训练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训练Word下载.docx

《《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训练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训练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训练Word下载.docx

4.发现和探究地理问题

能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

能够尝试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究并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初步提出解决

问题的对策。

(三)测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地理1

宇宙中的地球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

地球的圈层结构

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

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了解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地表形态的变化

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

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大气受热过程

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结合实例,说明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气压带与风带

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

天气系统

结合实例,说明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及准静止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结合实例,说明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水循环

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结合实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洋流

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寒流、暖流)

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要素与地理环境

知道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知道自然地理要素(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结合实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结合实例,说明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及垂直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理解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表形态与聚落及交通线路

结合实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

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结合实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自然灾害

结合实例,简述主要自然灾害(旱涝、台风、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地理2

人口与城市

人口增长模式

知道世界人口增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人口迁移

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人口数量与环境

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城市的空间结构

结合实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解释其形成原因

城市服务功能

知道城市服务功能的含义

比较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

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域文化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和城市的影响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

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结合实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

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产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结合实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与聚落、商业网点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环境问题

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结合实例,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可持续发展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地理3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的含义

了解区域的含义

区域差异

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异

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地理环境

结合实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环境与发展

结合实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流域开发

结合实例,分析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说明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区域农业生产与农业持续发展

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说明该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向与途径

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说明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

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

知道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及其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

知道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数字地球

知道数字地球的含义

三、试卷结构

(一)题型比例

试卷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和综合题。

客观题与主观题的分值比例大致为7:

3。

(二)试题难度比例

试卷包括基础题、中等难度题与难题,其占分比例大致为7:

2:

1。

(三)内容比例

自然地理部分约占40%-60%。

人文地理部分约占40%-60%。

四、测试方式和时间

(一)测试方式

闭卷笔试。

(二)测试时间

75分钟。

(三)试卷满分值

100分。

五、典型题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

图1为“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

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

图2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图1

1.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昆仑站B.中山站C.长城站D.南极点

【解析】此题以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的建成为情境,旨在考查学生对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规律的掌握情况,并引导学生关注重大的地理时事。

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C

2.我国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2中的

A.①B.②C.③D.④

【解析】此题要求学生能运用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规律进行推理判断,确定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不同时间所处的位置。

【答案】D

3.近百年来,南极地区冰川消融速度有加快趋势,其原因主要是

A.气候变暖B.酸雨危害C.风速加大D.降水变化

【解析】此题涉及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相关知识。

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判断,得出南极冰川加速消融的直接原因是气温升高,而气温升高说明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

【答案】A

图3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

读图完成4~6题。

4.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解析】此题要求学生根据某地天气系统图,判断该地天气系统的类型及其特征,并对学生从图中准确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学生首先要能判断出该天气系统为暖锋,进而分析暖锋过境对乙地天气的影响。

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答案】B

5.有关图式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山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

【解析】此题要求学生能根据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分析该地地表形态的特点及成因。

首先可以判断出该地的地质构造为褶皱,进而判断乙、丙、丁的地貌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形成原因。

此题对比较、推理和判断能力要求较高。

6.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

A.甲  B.乙C.丙  D.丁

【解析】此题在上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考查学生对地表形态成因的掌握情况。

根据判断,乙地为背斜形成的山谷,说明此处因张力作用明显,受到了较强的侵蚀作用。

读图4,完成7~8题。

7.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此题通过呈现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考查学生从图中准确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对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保温作用基本原理的理解能力。

此题要求学生在掌握大气受热过程的基础上,理解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然后判断图中四个箭头的含义,即箭头表示太阳辐射,箭头表示大气吸收部分太阳辐射,箭头表示大气逆辐射,箭头表示地面辐射,从而准确选出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8.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箭头是

A.①B.

C.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气保温作用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学生首先要明确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从而能根据图中各箭头所示的含义,判断出箭头表示大气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9.“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从塞北到江南地域分异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水分B热量C.土壤D.地形

【解析】此题由诗句引入问题情境,要求学生从地理学的视角,领悟诗句中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