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农业综合开发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综合开发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回良玉副总理指出: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和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而言,必须把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农业发展的战略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1.1.2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的物质基础。
2009年4月8日,国务院第56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1000亿斤以上,比现有产能增加1000亿斤;
并明确要求,为实现增产目标,要采取六大措施,即重点从改造中低产田、选育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复种指数、推广重大技术措施、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加大病虫害防控等6个方面挖掘粮食增产潜力。
农业综合开发肩负着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责任,承担着中低产田改造的主要任务,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1.1.3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是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的重大举措。
“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任务是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在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上,回良玉副总理明确要求:
农业综合开发在中低产田改造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积累了宝贵经验,今后要继续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集中力量予以支持,并提出了“两个聚焦”的重要论断:
资金安排要向高标准农田聚焦,项目布局要向粮食主产区聚焦,为新时期的农业综合开发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工作重点。
1.1.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决定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对我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
我县作为农业大县、产粮大县,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坚持科学开发、民主开发、效益开发,全力打造“精品工程”、“示范工程”、“富民工程”、“民心工程”。
20年来,累计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9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资1.6亿元,改造中低产田66.19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3亿公斤;
多次被评为国家、省、市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单位。
2005年至2010年,连续两期被定为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2007至2009被列为全国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新农村建设示范区试点项目县。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改进了农业生产方式,优化了农业种植结构,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我县先后被确定为国家产粮大县、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基地县和河南省商品粮基地县。
实践证明,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关键措施,在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目前,我县仍然有中低产田近54.3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0%,蕴藏着巨大的增产增收潜力。
进一步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力度,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建设高标准农田,对于促进我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财政增强的意义重大,全县干群的愿望迫切。
1.1.5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必须科学地编制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以确立明确的开发目标、合理的建设区域、综合的开发措施、切实的建设内容、可靠的资金投入、高效的开发机制等,为今后的开发建设指明方向。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竞争立项工作,在规划的基础上,把组织编制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搞好项目建设的切入点,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立好项、开好局、起好步。
按照省市农开办要求,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以副县长为副组长的县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规划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此项工作的领导。
同时组织了农开、财政、土地、水利、林业、农业、农机、科技、电业、交通等部门的有关领导、专家和技术人员,对我县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勘测、设计、评估论证,并充分征求了有关部门的意见,编制出了县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2项目范围、规模、内容和工期
1.2.1规模与范围
县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2万亩,涉及乡的陈胡、夏庄、沟王寨、傅庄、邢庄、北岸、南岸、柏树李、双龙、王岗、陈杨、小寨等12个行政村。
项目区位于县城西部。
1.2.2主要建设内容
主要建设内容有新打机电井96眼,配套农电线路118公里,开挖整修排水沟渠218.6公里,修建渠系建筑物293座,建设喷灌20000亩;
新开及整修农田机耕路110公里,其中硬化道路26公里,植树16万株,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14050亩等。
1.2.3项目工期
项目建设期一年,2012年3月--2011年12月。
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3.1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2702万元。
水利措施投资153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7%。
农业措施投资7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
田间道路投资74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7%
林业措施投资16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
科技推广投资130万元,占财政资金的5.5%。
项目管理费31万元,占财政资金的1.3%。
工程管护费23万元,占财政资金的1%。
1.3.2资金筹措
其中财政资金2358万元(包括中央投资1714万元,省级财政投资548万元,市级财政资金96万元),群众筹资投劳344万元。
1.4项目预期效益
通过开发建设,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14300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0.7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4300亩,年节约水量114万立方,新增农田林网防护面积0.16万亩。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00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12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开发前增加1200元。
科技在项目区增产增收中的贡献率达到60%,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生态环境明显改观,土地利用实现良性循环。
1.5组织领导和管理
为保障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以副县长为副组长,县财政局、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农机局、审计局、供电局、交通局、科技局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领导小组,县、乡、村及县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项目实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益运行,努力打造品牌工程。
项目和资金管理严格执行计划审批制、资金项目公示制、工程招投标制、财政资金县级报帐制和检查验收制等,注重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引导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把项目区建成现代农业的示范区。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2.1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及范围
2.1.2水文气象
项目区地处暖温带南缘,受暖温带季风气候影响,属温暖半湿润区,秋末到冬春季基本受中亚大陆气流和北方冷空气控制,春末至中秋受亚热带气候影响,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4.9℃,极端最低气温(-17.64℃)(1955年1月6日),年平均活动积温(≥10℃)5185℃,多年平均日照2186.7小时,无霜期216.4天,多年平均降雨量712mm,年内降雨、时间分布不均匀,多集中在7、8、9三个月,雨量占全年的65%以上。
2.1.3地形、地貌及土壤
项目区地势平坦,海拔高度为64-68米之间,土壤类型主要以亚粘土、亚砂土为主,有机质含量12.07g/㎏,全氮含量1.01g/㎏,速效磷10.05㎎/㎏,速效钾113.71㎎/㎏,缓效钾676.64㎎/㎏,pH值7.8。
2.1.4水资源
项目区所处地理位置为平原井灌区,水资源主要是浅层地下水,一般埋深在4-6米,该区地下水丰富,属强富水区。
水质良好,能满足农田灌溉需要。
地质结构为中沙、亚沙土结构,比较松散,富水性40吨/时,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雨和河道侧渗补给。
项目区主要灌溉方式为井灌,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灌溉定额将会大大降低。
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项目区耕地面积总计2万亩,土壤类型主要以砂姜黑土和粘质潮土两类,适宜小麦、玉米、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但由于受旱涝影响,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沟渠堵塞、淤积,排水不畅,项目区大部分耕地粮食产量低而不稳,近1.62万亩农田粮食单产不到450公斤。
现有耕地土壤肥力高,无盐碱、无沙化,适宜发展有机农业、现代农业和循环农业等,增产潜力大,亟待开发挖掘。
首先从根本上改变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其次通过喷灌、深耕、秸杆还田、配方施肥等工程和农艺节水措施的应用,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效益,最大限度地挖掘耕地的潜力。
项目实施后,区内小麦、玉米亩产可提高110公斤。
同时粮食、经济作物的品质也将大幅度提高,开发成效十分显著。
2.1.6自然灾害
由于降雨年份变化大,多集中在夏秋两季,故而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直接威胁着农业发展。
旱灾多发生在春季,据统计,1979年以来,30年间发生春秋冬旱22年,其中轻旱15年,平均2年一遇,重旱7年,3年一遇,春旱发生频繁,由于正值小麦拔节、抽穗、灌浆期间,对小麦单产影响严重;
涝灾多发生在秋季,1980年以来发生18年,平均1.7年一遇,主要在秋作物开花、灌浆期,造成减产、绝收。
今年雨水偏多,造成大面积农田积水,大豆花生等低杆作物几乎绝收,玉米也减产一半。
由于林木稀少,干热风、龙卷风、冰雹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给地方经济造成很大损失。
项目区大部分耕地由于长期受地下水冷浸、板结,粮食生产季节旱涝频繁发生,农民科技水平低,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等原因造成粮食产量低而不稳。
2.2社会经济状况
2.2.1人口及劳力
项目区涉及乡的陈胡、夏庄、沟王寨、傅庄、邢庄、北岸、南岸、柏树李、双龙、王岗、陈杨、小寨等12个行政村。
总人口19928人,耕地面积2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亩,农业劳动力11780人,劳动力占总人口的59%。
其中外出务工4300多人,从事农业生产7480多人,农业劳动力资源比较充裕。
2.2.2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总面积2.8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万亩,村庄面积0.45万亩,林地沟渠及道路等占地0.4万亩,林木覆被率19%。
2.2.3农业生产水平
项目区内有耕地面积2万亩,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等,复种指数一般为180%,由于农业基础条件差,造成农业生产管理粗放,土地产出率低。
小麦播种面积1.8万亩,亩产在440公斤左右,玉米播种面积1.6万亩,亩产460公斤,粮食总产量1719万公斤,农业总产值4926万元。
经营形式多为分散经营,面积17000亩,土地流转返租承包3000亩,实行了规模经营。
2.2.4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
2010年,全县财政收入4.0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10元,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4423元,其中,外出务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