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曲靖中考试题语文卷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65886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曲靖中考试题语文卷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云南曲靖中考试题语文卷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云南曲靖中考试题语文卷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云南曲靖中考试题语文卷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云南曲靖中考试题语文卷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曲靖中考试题语文卷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曲靖中考试题语文卷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曲靖中考试题语文卷word版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曲靖中考试题语文卷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曲靖中考试题语文卷word版含答案

曲靖市2017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含1-7题,其中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贮蓄(zhù)

骸骨(hái)

和煦(xù)

求神拜佛(fú)

B.攫取(jué)

抽噎(yē)

晦暗(hùi)

鳞次栉比(zhì)

C.锃亮(cènɡ)

啜泣(chuò)

气氛(fēn)

即物起兴(xìnɡ)

D.藩篱(fān)

花梗(ɡěnɡ)

譬喻(pì)

歇斯底里(xiē)

答案D(A项“求神拜佛”的“佛”应读“fó”;B项“晦暗”的“晦”应拼写为“huì”;C项“锃亮”的“锃”应读“zènɡ”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诀别   汲取   眼花缭乱   顶礼膜拜

B.霹雳   阴霾   蛛丝蚂迹   断壁残垣

C.塌败   恣睢   正襟危坐   不可名状

D.轩榭   陨落   引经据典   顾名思义

答案B(“蛛丝蚂迹”的“蚂”应为“马”)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B.传统文化节日是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不应该与现代文化格格不入。

C.昨晚下了一场雨,学校操场上拖泥带水的。

D.“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中国修编地方志的传统可谓源远流长,薪火相传。

答案C(拖泥带水:

形容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沪昆高铁开通后,从昆明到上海的时间大约需要12小时,比原来减少了三倍。

B.6月5日,中国选手马龙在2017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决赛中,以4︰3的比分打败了对手樊振东,再次蝉联冠军。

C.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让曲靖市交出了一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满意的成绩单。

D.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提供自行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

答案D(A项“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B项“再次”和“蝉联”语意重复;C项缺少主语)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对于疫苗来说,安全性和有效性缺一不可。

②接种疫苗,就是给健康人体内输入无毒或弱毒的“病原体”,以此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免受疾病侵袭。

③大量实践证明,我国疫苗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④人类与疾病斗争,疫苗功不可没。

⑤如果因为担心疫苗安全性而拒绝接种,无异于因异废食,只会增加患病风险。

A.④①②⑤③  B.②①③⑤④  C.④②①③⑤  D.②①⑤③④

答案C(逻辑顺序排列)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在田野散步: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B.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日’浴阳光,预防近高”。

C.铁人三项赛包括哪些项目?

什么时候在我市举行?

老师逐一做了回答。

D.自己不倒,哈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

答案A(“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非并列关系,应该用逗号)

7.根据提示填空。

(每空1号,共8分。

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蒹葭萋萋,         。

(《诗经·蒹葭》)

(2)            ,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

(3)《使至塞上》中,即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况的句子是            ,             。

(4)“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善”。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           ,           ”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取长补短。

(5)“一带一路”犹如一首意境优美的古诗,让我们做行走在路上的诗人,接力“飞花令”吧!

请写出古诗中念有“路”字的连续两句。

(课内外均可)

             ,             。

答案:

(1)白露未晞 (3)浩荡离愁白日斜 (3)征蓬出汉室,归雁入胡天 (4)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答题示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执勤为探看。

二、语文综合运用(第8题,含

(1)-(4)小题,共8分)

8.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文学社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请你参加。

【听音台】

(1)阅读材料,拟写新闻标题。

(2分)

5月6日晚,《朗读者》节目第一季在“青春”的致敬中收管。

节目历经3个月,12期,12个各具特色的主题词,与观众共同分享了68名嘉宾的人生感悟,60余个故事,60余段朗读。

它用优美文字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以文学之名扣问生命,呈现出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

继《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后,《朗读者》节目再次掀起了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

标题:

                      

答题示例:

《朗读者》第一季收官

【说话吧】

(2)在诵读经典过程中,王波同学表现不佳,请你与他分享至少两种朗读技巧。

(2分)

                                    。

答题示例:

①要读准字音,字正腔圆 ②要注重停顿,读出节奏 ③要抑扬顿挫,读出语气语调 ④要读出感情等(指出两种朗读技巧即可)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分)

材料一: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诗句出自《        》。

(1分)

材料二:

“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吧,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

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

拿起芭蕉扇扇扇,没有,风是热的。

”选段中他是       。

(1分)

答案:

《繁星·春水》(或《繁星》) 祥子(或骆驼祥子)

【说话吧】

(4)依据语境,仿写画线句子。

(2分)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是一种决定。

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秋天的落叶是对夏天炎热的告别;            ;             。

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

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

答题示例:

飘飞的雪花是对秋天萧瑟的告别;亭亭的荷叶是对春天落花的告别;欢畅的河流是对礁石阻挡的告别;肥沃的土地是对沼泽荒芜的告别。

(要求:

语意相联,结构相似,字数相等)

三、阅读(本大题含9-24题,共42分)

(一)(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含9-10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自近而远,同朝到暮,由望岳想象将来登岳,结构巧妙,浑然天成。

B.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

C.颈联中“生”“入”二字,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D.诗歌着力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流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答案:

A(“自近而远”应是“自选而近”)

10.简析诗中“凌”字的妙处。

(1分)

答:

                                    

                                      

答题示例:

“凌”有升、登之意,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决心和壮志,充满乐观、豪迈之情。

用词精准,言简义丰。

(二)(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

记承天诗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念无与为乐者(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答案:

(1)考虑、想到  

(2)只是

12.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欣然起行       然则何时而乐耶

B.念无与为乐者     莲,花之君子者也

C.遂至承天诗寻张怀民  遂与外人间隔

D.相与步于中庭     皆以美于徐公

答案C(A项中“然”分别是“……的样子”“这样”;B项中“者”分别是“……的人”“判断句的标志”;D项中“于”分别是“在”“此”;C项中“遂”是“于是,就”,意思相同)

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答案: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14.下列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起”“至”“寻”“步”等词,精约简洁,把作者夜游的过程交代得清楚明了。

B.文章虽写“夜游”,却紧扣“闲”字着笔,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C.“闲人”即指具有闲情工雅致的人,又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之情。

D.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写出了院中积水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月下美景。

答案D(文章写的是月光的澄澈透明,而非积水的清澈)

15.结合文意,请简要分析作者夜游的“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

答:

                                    

                                      

答题示例:

作者虽遭贬谪,内心悲凉,但面对如此月色,醉在其中,乐从心生。

(景色之乐,1分)更有友人相伴,漫步的悠闲,孤寂之情倾消,喜从心来。

(友人之乐,1分)如此“闲人”尚能乐以忘忧,以豁达乐观的心胸来欣赏月下美景,更能突出其情趣的高雅。

(情趣之乐,1分)

(三)(11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

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周国平

①尼采曾经指出:

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良好的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

我完全赞同他的见解。

②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而母语是心智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

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

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

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心智生活的严肃态度。

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

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

③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

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

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

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最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

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写只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和语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因为教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

④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向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