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
《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茶随着历朝历代的兴盛而兴盛,繁荣而繁荣。
茶与宗教的关系历来也相当密切,不难发现,很多名优茶都与宗教有一段渊源,很多茶最早也是由僧人所种植打理。
道教最早将茶作为得道成仙的重要辅助手段,视茶为长生不老的灵丹仙草。
佛家也偏爱茶,认为饮茶能“破睡”,帮助坐禅修行,还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
故历古有“茶中有禅、茶禅一味”之说。
杭州龙井寺产龙井茶,余杭径山寺产径山茶,庐山招贤寺产庐山云雾茶,“名山有名寺,名寺有名茶”,一点都不为过。
茶也影响了各族人民乃至外国的文化及传统。
从广东人的早茶到北方人的大碗茶,到日本的日式茶道,抹茶文化及英国的英式下午茶。
千年来,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与各地文化相融合,开枝散叶,浸润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形成了具有各国特色、形式丰富的全球茶文化。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经历了历朝历代的更迭。
与其同寿的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着中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一叶嘉木承载着五千年的岁月,蕴藏了五千年的文化基因。
茶,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文化名片。
“和敬清寂”是日本对唐宋时期习得的中国茶道的提炼和升华,但其中的精神已很难在中国茶人中寻得芳迹;
中国千余种茶的品种、传统制茶工艺也有一大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殆尽。
此时,急需国民更多关注茶学,研习茶文化,增进传播及教育,以保留、保护、复兴先人给予的茶文化瑰宝。
永恒都是经典的,而要做到经典必先在当下时代成为风尚与流行。
让茶在时下成为一种流行、不被淘汰,这是生存与传承的根本。
如何把茶做得时尚,让更多年轻人喜爱和接受,是今日茶叶传承之路上需要面对的最棘手的问题。
今天的90后、00后们将是未来二三十年茶学传播的主力军,要让他们接受茶,就一定要摘掉茶古板的帽子,给茶换上新潮的衣装。
其实,中国茶的形式也并非一成不变。
唐代茶就流行煮着喝,宋代流行点茶法,明清流行冲泡饮用。
1.下列关于茶的发展历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茶的历史悠久,神农时代只是作为草药,用来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西汉时期,茶已发展成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遣。
B.唐朝饮茶蔚然成风,茶已开始成为贡品,全国茶铺、茶馆林立,陆羽所撰的《茶经》更是推动了荼产业和茶文化空前发达。
C.茶盛于宋朝,上至官廷、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均以品茗饮茶为时尚,甚至发展到“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的地步。
D.明清时期,制茶技术进一步发展,茶叶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
某一种茶叶的制作技术的提高,又往往推动其他茶类的发展。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披上了宗教的色彩。
比如道家认为茶能延年益寿,佛家则认为茶中有禅、茶禅一味。
B.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性,不少地方饮茶已成习惯,如广东人的早茶、北方人的大碗茶、英国的英式下午茶。
C.茶充当了民族间文化交流的使者,千百年来,中国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并在他乡生根发芽,自成一体。
D.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兴衰更迭,蕴含了五千年的文明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茶对于中国而言意义重大,就如红酒之于法国,啤酒之于德国,茶因其蕴含的文化基因,可以说是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
B.中国茶文化历经千年,但其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在中国已日益沦落,已难寻踪影,这说明茶道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
C.随着时间的迁移,中国茶的不少品种以及部分传统制茶工艺消失殆尽,如何传承先人给予的茶道文化已摆在眼前。
D.如今的中国茶已面临着生存困境,要让中国茶传承得更远,就要改变茶一成不变的古板样式,给茶换上新潮衣装。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贺逢圣,字克繇,江夏人。
与熊廷弼少同里闬,而不相能。
为诸生,同受知于督学熊尚文。
尚文并奇二生,曰:
“熊生,干将、莫邪也;
贺生,夏瑚、商琏也。
”举于乡。
家贫,就应城教谕。
万历四十四年,殿试第二人,授翰林编修。
天启间,为洗马。
当是时,廷弼已再起经略辽东矣。
广宁之败,同乡官将揭白廷弼之冤,意逢圣且沮之。
逢圣作色曰:
“此乃国家大事,吾安敢小嫌介介,不以明!
”即具草上之。
湖广建魏忠贤生祠,忠贤闻上梁文出逢圣手,大喜,即日诣逢圣。
逢圣曰:
“误,借衔陋习耳。
”忠贤怫然去。
翌日削逢圣籍。
庄烈帝即位,复官,连进秩。
九年六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加太子太保,改文渊阁。
十一年致政。
十四年再入阁。
明年再致政。
逢圣为人廉静,束修砥行。
帝颇事操切,逢圣终无所匡言。
其再与周延儒同召,帝待之不如延儒。
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
是时,湖广贼大扰。
明年春,张献忠连陷蕲、黄,逼江夏。
有大冶人尹如翁,逢圣门生,走三百里,持一僧帽、一袈裟来贻逢圣。
逢圣反其衣曰:
“子第去,毋忧我。
”如翁去。
五月壬戌晦,贼陷武昌,执逢圣。
叱曰:
“我朝廷大臣,若曹敢无礼!
”贼麾使去,遂投墩子湖死也。
贼来自夏,去以秋云。
大吏望衍而祭,有神梦于湖之人,“我守贺相殊苦,汝受而视之,有黑子在其左手,其征是。
”觉而异之,俟于湖,赫然而尸出,验之果是,盖沉之百有七十日,面如生。
以冬十一月壬子殓,大吏挥泪而葬之。
(选自《明史·
列传第一百五十二》)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
B.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
C.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
D.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生”是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B.“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
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C.“致政”,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
意同“致仕”或“致事”。
古代官员一般在70岁时退休,有疾患则可提前退休。
D.“壬子”是干支纪日法。
古人用干支依次、循环地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辰。
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贺逢圣饱有文才。
做生员时就受到督学熊尚文的赏识,殿试考中第二名,后来湖广建造的魏忠贤生祠的上梁文竞误传出自他手。
B.贺逢圣刚正不阿。
广宁战役失败之后,他不计前嫌,起草奏章为熊廷弼鸣冤;
权臣魏忠贤登门拜访,他据实言明,绝不趋炎附势。
C.贺逢圣清廉沉静。
门生尹如翁远道送来衣帽,他坚决拒收,原物奉还;
皇上虽然对待他和周延儒有厚薄之别,但他始终没有进言纠正。
D.贺逢圣临难不屈。
在武昌被贼寇逮捕,他毫不畏惧,义正词严,呵斥贼寇无礼,贼寇没有杀他,而驱使他离开,他毅然投墩子湖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逢圣作色曰:
”
(2)觉而异之,俟于湖,赫然而尸出,验之果是,盖沉之百有七十日,面如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御街行·
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释】①香砌:
指花坛。
②真珠:
即珍珠。
③欹(qī):
倾斜。
④都来:
算来。
8.上阕从哪些角度描写秋夜景象的?
请简要分析。
(5分)
9.本词下阕以“愁”为核心,请分析下阕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来诉说词人内心的无尽愁苦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早在千年之前,屈原就在《离骚》中以_________,_________,告诉世人,“道不同,不相为谋”。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船魂
王海群
夕阳西下,晚风渐起。
乌蟒河缓缓地流,“半江瑟瑟半江红”。
河对岸静泊着水泥船,岸上还是低矮的小茅棚,它们的主人还是艄公何大伯吗?
何大伯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人。
当年我和母亲去外婆家,搭的就是他的船。
我和同船玩闹的另一个孩子都落水了。
何大伯跳下水,救起了我,另一个孩子却让激流永远地卷走了。
那是他自己的孩子小驹儿呀……
何大伯,今天我看你来了。
可是,我却怕何大伯认出我来。
一个老者走出了小茅棚,望望对岸。
船过来了。
是何大伯!
我的心突突地跳起来。
他老了,背弯了,头发、胡子全白了。
两只眼睛失去了神采,表情是那样的漠然。
深深的愧疚压着我的心,假如他的驹儿不被激流卷走,假如他的第二个儿子还在他身边……
何大伯看了我一眼,扭过头,说了声:
“上船吧,同志。
难道他真不认识我了?
我工作了,成了一名年轻的法官,已有9年没来看他了。
不认识也好,哦,不,也许怪我没先叫他,可是……
上了船,他只是摇桨,默不作声,我打破了宁静,说:
“今天没什么风浪嘛,老人家。
”“有风浪也不怕,撑船的怕什么风浪?
”声音沙哑,却带着当年的豪气。
船到河心,夕阳已落,河水一片混沌。
“这水比以前浑多了。
”我说。
“清水也好,浑水也好,只要有船,就能渡人。
”何大伯接过我的话,眼睛却不看我,只是摇桨。
“还要有像你这样的老艄公才行啊。
“不行,老喽。
再干6年,我小儿子白龙回来啦,就交给他。
他说得那样平静,我的心却提上嗓子眼,不敢看他。
船到岸边,我身上没零钱,只好掏出一张百元钞给他。
“怎么,用大票子吓我?
”他露出一丝笑意。
他边点钱边说:
“现在我烟酒都断了。
等儿子回来,我想买条新船。
“买条新船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