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应掌握的文言文1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5596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应掌握的文言文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生应掌握的文言文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生应掌握的文言文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生应掌握的文言文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生应掌握的文言文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应掌握的文言文1Word文档格式.docx

《小学生应掌握的文言文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应掌握的文言文1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应掌握的文言文1Word文档格式.docx

之:

(代)尺码其:

(代)他的坐:

(通甲字)座

至:

等到之:

到、、、、、、去市:

集市而:

操:

拿之:

尺码反:

通返之:

尺码罢:

散了

遂:

终于人曰:

有人说何不:

为什么不之:

鞋子

宁:

宁可无:

不可自信:

相信自己的脚

译文: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寸,然后就把尺寸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的时候,他忘带了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

“我忘记带量好的尺寸了。

”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

“你为何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呢?

” 他回答说:

“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本意:

郑国有一个想买鞋的人,由于只相信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结果没有买到鞋子。

寓意:

告诉我们做事不可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要懂得灵活变通。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

)契(qì

)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吕氏春秋》是一部古书的名称,是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的宾客们合编的。

全书的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

译文

【译文】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

“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注释

1.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过。

2.自--从。

3.遽--急忙,立即,匆忙。

4.契--用刀雕刻。

5.是--指示代词,这儿。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

惑,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掉下。

8.若--像。

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1.求--寻找。

12.之--代词,代“剑”。

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

他的。

14.遽契其舟,其:

(指示代词)那。

15.从其所契者,其:

他。

16.是吾剑之所从坠,之:

助词,不译。

17.止:

动词,停止。

18.行:

前进。

19.亦:

也。

掩耳盗铃

《吕氏春秋·

自知》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②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③;

以锤④毁之,钟况然⑤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⑥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

恶己自闻之,悖(7)也!

(1)范氏之亡也:

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亡,逃亡。

(2)钟:

古代的打击乐器。

(3)则:

但是(4)负:

用背驮东西。

 (5)锤(chuí

):

槌子或棒子。

(6)况(huà

ng)然:

形容钟声。

 (7)遽(jù

立刻。

(8)悖(bè

i):

荒谬。

(8)恶(e):

害怕。

  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寓意

  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

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揠苗助长

自知》孟子

宋人有闵

(1)其苗之不长

(2)而揠(3)之者,芒芒然(4)归,谓(5)其人(6)曰:

“今日病(7)矣!

予(8)助苗长矣!

”其子趋(9)而往(10)视之,苗则槁(11)矣。

  天下之(12)不助苗长者寡(13)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14)者也;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15)无益(16),而又害之。

注释:

 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2、长(zhǎng)——生长,成长。

 3、揠(yà

)——拔。

4、芒芒然——露出疲惫但十分满足的样子。

 5、谓:

对…说 6、其人——他家里的人。

7、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 8、予——我,第一人称代词.9、趋——快步走。

10、往——去,到..去。

11、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

12、之:

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13、寡:

少14、耘苗:

给苗锄草15、非徒——非但。

徒,只是。

16、益:

好处。

译文: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

“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

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启示:

  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

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

"

欲速则不达"

  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

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画蛇添足

《战国策》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

“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祠(cí

祭祀。

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

祠者:

主管祭祀的官员。

2.舍人:

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3.卮(zhī):

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

4.相谓:

互相商议。

  5.请画地为蛇:

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

画地:

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

为蛇:

画蛇(画的结果)。

 6.引酒且饮之:

拿起酒壶准备饮酒。

引:

拿,举。

  7.蛇固无足:

蛇本来就没有脚。

固:

本来,原来。

8.子:

对人的尊称,您;

你。

  9.安能:

怎么能;

哪能。

10.为:

给;

替 11.遂:

于是;

就。

  12.赐:

赏赐,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

  13.为之足:

给它画上脚。

足(此句中的足):

画脚。

  14.终:

最终、最后。

15.引:

拿起。

16.且:

准备。

17.成:

完成。

18.余:

剩余。

19.足:

脚。

足:

画脚20.亡:

丢失,失去。

21.为:

给,替。

22.乃左手持卮:

却,表示转折23.夺其卮曰:

他的,指代先成蛇者

  24.遂饮其酒:

那,指示代词 25.终亡其酒:

那,指示代词26、谓:

对......说。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

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bǎihé

)的斗争。

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约12万字。

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

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

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即策士〕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这部书有文辞之胜,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

“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

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

“我能够为它画脚。

”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

“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分析点评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蛇本来没有脚,先画成蛇的人,却将蛇添了脚,结果不成为蛇。

后遂用画蛇添足,比喻节外生枝,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弄砸。

  不论对国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安全性。

这个故事的意义是肤浅的,“画蛇添足”的教训,值得我们记取。

不要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而丧失了自己本该有的东西。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真是可惜!

揭示道理

  1:

做事不可多此一举了,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

  2: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3:

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

滥竽充数①

  《韩非子》韩非子

齐宣王②使③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④请⑤为王吹竽,宣王说⑥之,廪食⑦以⑧数百人。

宣王死,湣(mǐn)王⑨立,好⑩一一听之,处士逃。

  ⑴节选自《韩非子·

内储说上七术》。

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混子,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混子就难混。

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

滥:

失实的。

竽:

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

“滥竽”即不会吹竽。

充数:

凑数。

  ⑵齐宣王:

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

姓田,名辟疆。

⑶使:

派,让,指使。

  ⑷南郭:

郭指外城墙,南郭指南城。

处士:

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

  ⑸这里是戏称。

请:

请求。

⑹说:

通“悦”,喜欢。

  ⑺廪食(lǐnsì

)以数百人:

官府供食。

廪:

粮仓。

食:

给东西吃。

以:

同“与”。

  ⑻以:

给。

 ⑼湣王:

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

姓田,名地。

  ⑽好∶喜欢,爱好。

(11)逃:

逃跑。

(12)立:

继承王位。

  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