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油茶良种基地建设与茶油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高品质油茶良种基地建设与茶油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品质油茶良种基地建设与茶油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为全省油茶产业发展提供高品质的油茶良种。
茶油深加工建设占地面积为300亩(约199998m2),总建筑面积60740m2,其中:
茶籽原料晒场各为8600m2、原材料仓库各为5200m2、粉碎车间各为1100m2、榨油车间各为1800m2、毛油处理车间各为3850m2、油脂精炼车间各为2600m2、油脂罐装车间各为2000m2、成品贮藏车间各为5000m2,污水处理池及锅炉房各为220m2。
形成年产14800吨茶籽油,35000吨菜籽油,12000吨花生油和18000吨大豆油的产量。
1.6建设期限
2009年1月~2011年12月
1.7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31588万元,其中:
建设投资为19787.39万元,银行贷款利息1612.8万元,流动资金10187.81万元。
资金筹措方式为:
企业自筹20588万元,申请银行贷款11000万元。
1.8项目效益
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的产业政策,立足湖南油茶主产区,充分利用项目所在地**县的原料供应、成本、交通和区域覆盖优势,结合华中市场对茶油巨大的需求,集中成本优势、产品结构优势、市场优势,迅速占领茶油高端市场。
该项目的实施,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带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解决“三农”问题和繁荣农村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均具有积极作用。
项目生产工艺先进,产品质量优良,有广阔的国内外销售市场。
经测算,项目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投资利税率等指标均超过了行业基准值,项目盈亏平衡点为65.72%,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1.9主要技术指标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总占地面积
亩
428
1.1
基地占地面积
128
1.2
茶油深加工厂
300
2
总建筑面积
M2
60740
2.1
**县茶油深加工厂
30370
其
中
茶籽原料晒场
8600
原材料仓库
5200
粉碎车间
1100
榨油车间
1800
毛油处理车间
3850
油脂精炼车间
2600
油脂灌装车间
2000
成品贮藏车间
5000
污水处理池及锅炉房
220
2.2
3
总投资
万元
31588
4
投资利润率
%
31.73
5
投资利税率
45.15
6
内部收益率
29.33
所得税前
财务净现值
43327.64
投资回收期
年
5.65
7
23.07
所得税后
29728.34
6.39
8
盈亏平衡点
65.72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2.1项目由来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也是林业建设一大优势资源,在我国南方广大丘陵山地有悠久的经营历史和良好的生产基础,为我国食用植物油产量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较长时期以来,由于各地对油茶生产的管理措施削弱,很多地方油茶林的树龄老化,品种混杂,加上粗放经营,只取不予,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造成生产力水平下降,比较经济效益较低,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油茶作为一项特色产业的持续发展。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我国油茶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我国现有油茶林中绝大部分为亩产茶油3—5公斤的低产林,如果能将现有低产油茶林全部进行改造,再新造1000万亩高产油茶林(平均产油50公斤),通过采用良种和丰产栽培技术,可使油茶高产稳产,届时我国茶油产量将有望达到300万吨,使茶油在我国现有食用植物油消费中的比例提高到25%左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农林动植物育种工程”中“高产优质油茶新品种选育”的计划安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年政府支农投资指南”的规划安排,大力开展利用干果核心种质构建技术,品质形成遗传因素控制技术,本项目拟选择与定向杂交育种技术,聚合早实性、丰产性、果实品质、抗逆、抗病、果仁品质、抗倒春寒等性状基因,选育菜用、加工等为目标的优质多抗木本油茶专用新品种;
及要实现的研究目标及技术经济指标为:
选育高产油茶新品种25个,建立良种基地128亩,新品种产量比主栽品种提高30~50%,结果年龄提前3~5年。
在**县云集开发区和**县**开发区建设二个植物油料加工厂。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本项目实施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大力推进油茶产业化开发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依托农业和工业的科技进步,彻底改变产前、产中、产后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低的现状,提升油茶生产全过程的科技贡献率和油茶产业链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是推动农业科技的重大战略措施。
粮油经济作物,特别是油茶产业,一直是**县主要的经济作物产业,其社会效益显著。
因此,该项目的实施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本项目实施是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需要
湖南是全国生态农业大省,油茶无论是在产量还是在面积、良种选育技术方面都位列全国的首位。
生态环境十分优越,生态资源十分丰富,是生产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的天然场所,油茶林比较适宜粗放管理,可不施用化肥和喷洒农药,在未被污染的环境中生产的山茶油是一种有机绿色食品,发展山茶油产业是充分利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必然选择。
(3)本项目实施是应对入世挑战,参与农业国际化竞争的必然选择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中国的农业面临全面的国际化竞争挑战,农业产业化、农业工业化、农业标准化、农业体系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国农业实现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
国家连续4年出台针对农业的“一号文件”就是基于这样的目的。
油茶产业这一中国独特
的资源型农业产业,由于传统的、落后的生产经营模式,历来在国际市场受到不平等待遇,与其潜在的价值不相符合;
实施该项目,是实现油茶产业化、标准工业化经营,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油茶产业龙头,参与农业国际化竞争,是中国粮油行业的必然选择。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编制依据
本报告主要以下列文件和基本资料为编制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59号);
(2)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湘政发[2008]22号);
(3)国家有关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政策和全国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求;
(4)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东政发[2008]15号)
(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6)国家现行的行业规定、产业政策、法律法规、设计标准;
(7)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数据、资料和说明。
2.3.2编制范围
(1)确定产品方案、生产规模及配套工程;
(2)确定工程技术方案、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3)提供原材料、动力等供需数据;
(4)项目环保、安全卫生、消防措施;
(5)项目投资估算及用款计划;
(6)提出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7)测算项目的投资效益;
(8)提出可行性研究结论。
2.3.3项目建设基本条件
(1)政策条件
国家去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着眼于国家食用油安全战略,要求大力发展油茶等特色油料生产,今年国家林业局又把湖南、江西两省作为油茶示范基地,湖南省**县抓住这些机遇,加快了油茶产业的发展步伐。
(2)机遇条件
入世以来,我国油料作物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但对油茶而言,却是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
因为油茶是我国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5%以上,且含维生素A和E,耐贮藏且容易被人体吸收能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心血管病症,是绿色保健食用油,为高级食用油。
由于油茶病虫害少,且生长于低丘岗地,基本不受环境污染,是绿色无公害食品,深受国内、国际市场欢迎,誉为“东方橄榄油”。
东南亚国家对我国的茶油情有独钟,,在日本,油茶的价格是菜油的7.5倍,目前油茶出口贸易空前活跃,前景广阔。
目前,我国已经启动了跨世纪油茶先导工程和国家油茶低改工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示范作用。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年又进一步批示要加强我国油茶工程的发展力度。
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战略调整带来的机遇。
我国广大南方地区,人均耕地很少,但宜林荒山、荒地却较多,且大多是低缓的丘陵,区域内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光照时间长,发展油茶生产可谓得天独厚。
由于油茶林对自然灾害有较强的抵抗力,且不与粮、棉等其它农作物争地,因此,这在发展我省地方特色经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湖南油茶深加工企业对茶油产品的升级换代,进一步开拓国内、国际茶油市场的需求,“公司+农户连基地”现代企业模式的延伸,这些都为我国油茶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发展平台和产业链的延伸。
(3)资源条件
据统计,我国现年产茶籽油约60万吨。
全球茶油产量的90%以上来自中国,而我国茶油产量的近50%来自湖南。
作为全国油茶中心产区,湖南有4600多万亩山地适宜栽培油茶,现有油茶林面积达1778万亩,占全国油茶林总面积的1/3,茶油年产量10.4万吨,占了全国茶油总产量的近一半,油茶面积和茶油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有优势为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担当重任,也有潜力为全国油茶产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而**县属湘南丘陵地区,土壤和气候适宜于油茶生长。
该县为湖南省的油茶产区之一,许多山地均适宜栽种油茶。
2008年耒阳、**已列入全国油茶产业建设示范县,**县也正在努力争取进入重点县行列。
2.3.4项目区基本情况
2.3.4.1**县基本情况
(1)自然地理
**县位于衡阳市东南部,居湘江中游,因地处南岳衡山之南而得名,县域面积2626平方公里,耕地60540公顷,辖25个乡镇,1个办事处,1个省级森林公园。
**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南为百粤门户,北为三楚咽喉,东南西三面怀抱衡阳市区。
湘桂铁路,衡昆高速公路横亘东西,京广复线,京珠高速公路纵贯南北;
国道107,322线穿境而过,省道1807、1843线左右延伸;
湘江、耒水、舂陵水、蒸水四季通航,衡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