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3058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C.第一座长江大桥建成 

D.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4.2016年4月1日,由韩国政府移交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批烈士遗骸在沈阳安葬。

这些烈士是在下列哪次战争中牺牲的?

A.甲午战争B.抗日战争C.辽沈战役D.抗美援朝战争

5.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让真正获得了土地。

A.地主B.农民C.国家D.集体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土地改革法令是()

A.《中国土地法》B.《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国土地改革法》D.《中国土地法大纲》

7..(2011.宁夏)“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提出这一重要论述的会议是()。

A.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8.(2011.山东枣庄)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必然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

造成下表中1957年到1960年我国粮食人均数量(单位:

千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三大改造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文化大革命”D.五四运动

9.(2011.新疆)口号是历史的浓缩,从口号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一个真实的历史。

“打倒一切”“造反有理”“停产闹革命”这类口号出现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0.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标志,是下列那一次会议的召开?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中共七大C.中共八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1.20世纪80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

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A.人民公社化B.农业生产合作社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封建土地制度

12.“25岁,用青春把小渔村变成大都市;

25年,用前无古人的速度领跑中国经济……这个城市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当一切不再特别,她依然把每个春天的故事写得特别精彩。

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个城市是()。

A.深圳B.珠海C.汕头D.厦门

1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下列有关其产生的积极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②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大幅提高④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A.①②③B.②③C.①④D.②③④

14.无论时光怎样流逝,都不能湮没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记忆,因为那次会议,中国人民由“站起来”走向“富起来”,是党史上伟大的转折。

我们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史上的转折,主要是因为它( 

A.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B.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决策

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 

D.决定平反冤假错案

15.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确立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联邦制度C.郡县制D.特别行政区制度

16.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年来硕果累累:

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的生产总值比成立之初增长642倍;

铁路运营总里程已增加到1.35万公里,居全国首位……这主要得益于()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7.(2011.广东肇庆)右图分别是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

关于两个区徽所包含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洗雪了百年的耻辱B.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C.“一国两制”的实施是成功的D.“一国两制”有利于推进祖国的统一

18.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分别成立了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这个“特别”的内涵是(  )

A.政治上不直属中国中央政府管辖B.与原宗主国(英、葡)还有政治经济联系

C.香港澳门人的国籍不变D.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

19.为了实现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对台湾的基本政策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

C.用武力维护祖国统一 

D.武力统一,一国两制

20.大陆熊猫“团团”“圆圆”已适应了台湾生活,成为台湾民众的“开心果”。

实现两岸人民真正“团圆”的政治基础是()。

A.建立爱国统一战线B.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D.全面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21.右图是周恩来总理和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握手,他预示着(  )

A.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开始“融化”

B.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C.中美两国领导人非常友好,亲密无间

D.中美两国将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22.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成立于()。

A.抗日战争时期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C.“一五”计划期间D.“大跃进”期间

23.“惊世两弹,冲天一星”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

标志着中国跻身世界航天科技大国之列的是()。

A.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D.载人航天飞船邀游太空

24.历史上的今天: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下列图片中为此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25.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

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的流通。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

C.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D.农村改革率先在广东开始

二、材料题(第26题11分,第27题14分,共25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1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表演说图2“乔的笑图3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图4“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看图回答问题:

(1)图1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

(2分)起到了什么作用?

(2分)

(2)图2“乔的笑”反映了中国外交史上哪一事件?

(3)图3尼克松访华的时间是?

(1分)中美双方签署了什么文件?

(4)上述中国外交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标语、口号作为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一种反映。

它不但折射时代精神,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本质和社会的文明程度。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开天辟地】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如此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这句话折射了新中国诞生的时代精神。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口号有什么含义?

(2分)此口号折射出什么时代精神?

【曲折探索】

1959年10月1日中国举行建国10周年阅兵,参加国庆游行的群众高呼“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人民公社万岁”等口号。

这些口号是那个狂热浪漫的神话年代的鲜明体现。

(2)结合史实说明“这些口号是那个狂热浪漫的神话年代的鲜明体现”指的是当时的什么历史事件?

(2分)带来什么影响?

【伟大转折】

1984年10月1日,北京大学游行队伍中展现出一条“小平,您好”的醒目横幅。

(3)这句口号表达了人民群众怎样的心声?

(2分)结合“小平”的相关史实,分析这一“心声”因什么而产生?

【继往开来】

2009年10月1日,国庆庆典游行中,以领袖巨幅画像、领袖原音重现和标语相结合的方阵。

图1“毛泽东思想”方阵图2“改革开放”方阵图3“与时俱进”方阵图4“科学发展”方阵

(4)请你也设计一条参加国庆60周年纪念活动的标语:

①.独立自主②.继承与发展③.转折④.相辅相成

学校:

班别:

姓名:

----------------------------密-----------------------------------------------------------封-----------------------------------------------------线--------------------------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末模拟考试(八年级历史)答题卷

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