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申请者(签章):
年月日
填表说明
一、本表用计算机认真如实填写。
二、封面右上方的编号申请人不填,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其中,学科分类若是应用对策研究,应按“湖北政治发展问题类”、“湖北经济发展问题类”、“湖北社会发展问题类”、“湖北文化发展问题类”填写;
若是基础理论与学科建设问题,按一级学科名称填写,如“经济理论”。
三、申请书报送一式1份,用计算机填写,A3纸双面打印,中缝装订。
四、中共湖北省委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讯地址:
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邮政编码:
430071。
一、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
高技术集群知识网络协同创新能力优化与升级研究
负责人
姓名
欧光军
性别
男
民
族
汉
出生年月
1972年9月15日
行政职务
专业职务
副教授
研究专长
技术创新
最后学历
博士
最后学位
担任导师
硕士导师
工作单位
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联系电话
13971473528
通讯地址
武汉青山和平大道947#武汉科技大学214信箱
邮政编码
430081
主要参加者
姓名
出生
年月
专业
职务
研究
专长
学历
学位
李永周
1968.11
教授
产业政策
武汉科技大学
王婧
女
1967.12
知识网络
硕士
简利君
1967.8
技术经济
王芳
1979.10
讲师
童泽平
1976.5
复杂网络
王鑫鑫
1980.5
产业集群
成果形式
专著
论文
字数
(单位:
千字)
50
研究报告
其他
申请经费
万元)
1.8
完成
时间
2012年12月
二、课题设计论证
1、选题
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是我国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产业集群作为一个创造、扩散和应用知识的体系,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区域性创新体系,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模式。
但从我国国家高新区发展情况看,我国高技术企业集群正面临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与生产链分工体系中的低端状态,最终可能固化于高技术产业低端化的“双低产业技术轨道”。
作为高技术企业集聚的集群,是由相关联的产业及实体在一定地域上联结的包含多个价值环节的多条价值链所构成的增值系统。
系统的价值创造功能之大小与提升有赖于各个价值环节特别是关键环节的协同优化,某个或某几个关键环节的薄弱会给整个系统造成“木桶效应”而制约其总体功能水平。
由此,集群这个增值系统中各个价值环节的创新应该具有协调性,即集群创新是可系统集成的。
本课题就是立足于此来开展集群创新体系优化研究,在理论上开辟了创新管理研究的新领域,为已经存在的创新研究体系增加了新的分支,将有效地深化创新管理理论和集群管理理论;
在实践上有利于推动集群创新工程的实施,推动集群快速高效创新,培育集群的持续创新能力。
同时也为集群网络优化提供方向,为地方政府政策的制定提供指南。
由此,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将会因此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体系方面。
国内外对于创新体系的研究已进行了多年,以国家创新体系为基础,逐步向区域创新体系、集群创新体系扩散。
对于集群创新体系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学者为Asheim等(2002),他们认为区域创新系统主要由两种类型以上的主体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构成,而构建创新系统的必要条件为集群内部产业间存在创新合作、强有力的制度基础结构以及知识提供者。
对于产业集群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最全面的表述是Padmore和Gibson(1998)提出的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区域创新系统3要素模型,即GEM模型。
GEM模型虽然基本涵盖了集群的构成要素,但没有阐明集群创新体系的互动网络特征。
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创新功能方面。
近年来,高技术企业集群区域创新网络倍受社会关注,学者们逐渐把视角转向集群网络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知识网络创新功能。
实症研究了高技术企业集群创新知识网络的要素、结构、关系、演化及绩效等。
在结构方面,Cooke(2002)从聚集性经济、制度性学习、联合治理、相近性资本和互动性创新概括区域创新系统结构框架,不仅关注交互单元“节点”,而且注重网络联结“边”。
Cowanr和Jonard(2004)研究了网络结构和扩散效果之间的关系,指出当网络结构具有小世界特性时,均衡网络知识水平能够达到最大值。
HinnerkGnutzmann(2008)则对集群合作创新网络的耦合“度”进行了分析。
国内学者王大洲(2006)、李志刚(2007)等实证研究了创新网络结构对其绩效的影响,刘会武(2007)、陈家祥(2009)等具体阐述了国家高新区的功能结构及绩效等。
关系纬度,Burt(2001,2002)
将Granovetter(1973)提出的网络关系弱联结优势理论应用到市场竞争行为,提出著名的“结构洞理论”,系统阐述了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对创新系统高效有序运行的重要性。
Simsek(2003)、Fritsch(2008)等则强调结点企业的强联结有助于形成共同的态度、主张及信念,有助于知识流动、感情互动和关系资产投入。
在演化与条件方面,Bathel,Malmberg和Maskell(2004)等人从集群知识分工体系的角度,提出建设区域和全球交换的知识环境和交流渠道。
ElviraUyarra(2010)从区域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和机制角度提出构建系统的政策推动区域创新系统的演化。
蔡宁、吴结兵(2005)采用结构功能主义分析框架分析了集群网络创新能力的集体学习机制;
刘友金(2006)探讨了集群式创新的创新能力集成机制和创新能力有效集成的基本条件。
彭灿(2007)则对集群知识网络系统运行环境进行了分析,指出环境是集群网络创新能力转化为现实能力的载体。
这些研究都是基于静态的知识网络,然后考察网络拓扑如何影响其动力学过程。
而我们认为相反的问题同样非常重要,即网络上发生的动力学过程如何影响网络拓扑结构的形成与演化。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研究文献对集群创新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观企业知识网络层面和集群整体创新能力评价方面。
微观以集群内单个企业的相关数据,来研究集群企业如何利用集群网络平台实现创新;
对集群整体创新则简单地从集群区域整体企业的相关数据,通过集群创新指标来判断集群创新能力和影响因素。
正是集群创新研究的上述两个共同特性,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研究集群创新的新视角——即从协同的角度开展面向对象(产品)的集群创新集成问题,重点解决集群网络结构创新能力问题。
并为培育具有强创新能力的优化的高技术企业集群网络与可持续演化提供科学政策指导。
2、内容
2.1研究内容
(1)高技术集群知识网络创新能力优化机理研究
集群的核心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集群知识系统的技术创新能力,实质是知识的应用和创新。
对于集群知识活动而言,集群知识网络价值创造的优劣主要体现在其内部知识活动分工与协作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上。
传统的组织间合作是劳动分工与价值链解构的产物,任务划分决定了企业间的任务边界。
由于产业集群知识网络不是由知识本身关联形成,而是表现为相关知识主体的知识关联,因此,我们认为集群网络的创新性合作与协同,是基于组织的知识划分的网络边界,知识划分在集群组织间协同创新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本项目将研究集群中各种形态知识在协同创新网络中是如何进行相互支撑的,进而揭示它们基础上的知识优势叠加创新机理及优化的知识主体创新网络结构特征;
在此基础上,揭示集群创新知识网络优化理论与方法。
(2)剖析与测度集群“产业集聚”创新功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从现有文献资料和申请者前期的研究来看,影响集群知识网络协同创新能力形成的因素大致
可从知识系统和运行环境两方面,他们共同决定了创新能力的强弱(关系如图-1)。
集群知识系统是集群创新能力的主要源泉和载体,其运行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集群创新绩效和竞争力。
影响集群知识系统创新绩效的运行环境包括内部环境(主要体现为社会资本)和外部环境(主要研究政府集群政策)构成。
集群创新网络系统优化
新成员加入集群
集群运行环境
集群原有成员成长
集群协同创新能力
图-1集群运行环境对集群创新功能的作用
本项目将通过文献研究,立足集群知识网络自身(包括主体、客体、网络关系三个维度)和运行环境两个层面来剖析影响集群知识网络协同创新能力的内生、外生因素,重点剖析社会资本构成和集群政策对高技术企业集群协同创新功能的影响方向与强度,结合我国高技术产业集群中关联企业的分工协作体系与组织架构具体创新实践,采用结构方程方法进行存在性检测和相互关系强度测验;
构筑集群创新网络功能与社会资本和政策之间的关系模型。
(3)高技术集群知识网络创新能力优化生成与演化升级模型研究
产业集群创新体系结构由产业创新链结构与组织网络结构构成。
能力层面是集群网络的本质所在,我们初步将其称为网络能力。
从内容上看,高技术企业集群知识网络能力由知识网络基本要素(组织、知识、社会网络和能力场)、集群基础结构(集群结构、社会资本、信息网络)和集群知识流程(知识获取、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3个层面构成。
本项目将运用聚类和主成分分析法对高技术集群的创新知识网络要素、结构、关系进行“产业集聚度”创新功能分析,构筑起集群知识网络创新能力生成与演化机理理论。
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集群知识系统中包含了多种不同要素,在同类或不同类要素之间还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
如此复杂的构成及结构形态,很难用单一要素模式的网络进行描述,更难以进行全面深入的动态分析和研究。
因此,本项目拟采用超网络(一种研究大型复杂系统的新兴工具)的思想和方法进行研究,在对国内外知识网络研究进行梳理和集群知识网络系统构成及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充分了解集群复杂系统各层级的模式,拟分别针对知识、知识主体、知识存储媒介三种层面解析,最终构筑起较为合理的基于多主体复杂虚拟知识“超网络”能力演化试验模型。
(4)高技术集群知识网络创新能力优化升级模式研究
集群组织协同创新是知识网络成员基于知识划分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