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欣赏训练题集锦免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1012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1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欣赏训练题集锦免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欣赏训练题集锦免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欣赏训练题集锦免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欣赏训练题集锦免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欣赏训练题集锦免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欣赏训练题集锦免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欣赏训练题集锦免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欣赏训练题集锦免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欣赏训练题集锦免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2、结合本课以及你所学的历史和课外阅读,谈谈你个人对作者曹操的认识。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

为什么?

句子是:

为什么:

2、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作者的情怀。

3、从诗中选取你最喜欢的两句诗,仔细品味,说说它好在哪里?

4、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

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5、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6、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7、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三、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

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2、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

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

3、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3分)

5、本诗写了杭州西湖季节的景物,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6、对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四、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对这首小令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2、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

3、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4、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为历代所传诵。

小令仅28字,写了十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

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五、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对这首词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明月”、“清风”点染了夏夜美景,“惊鹊”以动衬静,表现出夏夜情趣。

B、“稻花香”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着力表现诗人陶醉在硕果累累的欢乐之中。

C、“七八个星”两句是说几颗明星闪烁在天边,点点疏雨洒落在山前,语言清新形象。

D、这首词形象地描绘了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反映了诗人面对丰收在望情景的喜悦之情。

八上古诗词欣赏试题

一、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的“阴”“阳”分别指、。

2、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岱宗夫”。

B、“造化钟神秀”句,意思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

“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

D、“会当凌绝顶”中,“会当”是唐人口语,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3、《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4、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个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

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二、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3、表现在战事连绵中久盼亲人音讯不至的迫切心情的诗句是,

4、诗的前四句都通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小到大,由

到。

5、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6、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7、“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三、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

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

“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60左右字内)

3、诗中描写了被喻为“千古壮观”的塞外奇特风光的句子是“,

四、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2、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分)

3、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4、、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历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说说现在有什么含义?

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