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章节知识点6.docx
《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章节知识点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章节知识点6.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章节知识点6
2019年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章节知识点(6)
第三章现代企业管理
第二节企业计划与决策
一、科学决策的要求与方法
(一)决策科学化的要求
企业经营决策是对未来行动确定目标,从两个以上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决断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系统分析过程。
是否按照科学的思想实行决策,是决策科学化的决定性因素。
一般认为决策科学化包括以下几点:
1.合理的决策标准
经营决策很难达到完全合理的标准,这是因为要做到完全合理的决策需要具备几个前提条件:
①决策者对各种方案及其执行结果要无所不知;
②决策者有无限的预测水平;
③决策者对各种目标有一个贯彻始终的优先顺序;
④决策不受时间约束;
⑤决策约束条件是固定不变或同步变化的。
但对决策来说,具备所有这些条件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所以即使数学模型、电子计算机在决策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而决策却由“充足满意化”代替了“化”的标准。
2.有效的信息系统
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决策,时刻离不开信息。
现代社会各种信息量大、面广,根本不能靠人们的记忆来传递。
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决策信息系统。
所谓有效性就是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要即时、准确、适用、经济。
所谓管理决策信息系统是指能生产并向用户提供有用信息的整体。
为获取有用信息,系统要接收各种数据,将它们转换成信息,并加以储存,以便提供给用户。
这个系统不直接参与决策过程,而是为决策过程提供信息资源。
建立这个系统的前提条件是掌握企业外部的信息渠道和企业内部的信息流。
3.系统的决策观点
这是指用系统的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实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抉择。
企业是一个经济系统,它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子系统所构成。
企业又是整个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
决策是以整体化为目标的,因而企业这个社会子系统的决策要以社会系统的优化为前提;企业内部子系统的决策要以企业经济系统的优化为前提。
按照系统的观点,企业在实行经营决策时,要分析企业经济系统由哪些因素和力量所构成,这些因素和力量之间存有着怎样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在此基础之上,设计经济活动的目标、战略、供产销、财务等整体结构、劳动结构和反馈控制子系统。
4.科学的决策程序
决策程序科学化有两重含义:
其一,决策程序是一个科学系统,其每一步骤都有科学含义,相互间是有机联系的;
其二,为使每一步骤达到科学化,还应有一整套科学技术作保证。
健全的科学决策程序,具体可分为确定决策目标、探索可行方案、选优决策三个阶段。
5.决策方法科学化
决策的最古老办法是凭习惯和个人经验,谈不上对决策方法的系统研究。
工厂制度出现后的两个世纪以来,决策方法的改进有两条基本途径:
第一,按常规办事,不必事事重新决策;第二,建立健全专门的组织机构,赋予其专门处理某类决策的权力和责任,分工明确。
上述两条基本途径的主要精神是制度化、常规化再加组织保证。
这种精神直到今天还是决策方法改进的基本原则。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上述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经营管理方面的决策方法的改进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不但发展速度快,而且发生了质的变化。
其两大特点是:
(1)数学化、模型化、计算机化,同时建立了电子数据处理系统或管理信息系统这样的组织作保证。
这些所谓决策的“硬”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2)注意发挥人的智慧的所谓“软”技术,即专家创造力方法。
它通过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以及广泛的管理实践,已经初步总结出较成功的经验。
这两类决策方法相互区别、相互补充,使决策越来越科学化,成为现代决策方法的发展趋向。
1.企业管理的最主要任务是对(C)的管理
A.技术资源
B.财力在源
C.人力资源
D.设备资源
2.位于各职能之首并围绕组织目标展开和涵盖管理各方面活动的职能是(D)
A.组织职能
B.领导职能
C.控制职能
D.计划职能
(二)确定型决策方法
确定型决策的基本特征是指事件的各种自然状态是完全肯定的,而且经过度析计算能够得到各方案的明确结果。
企业中多数决策问题是例行的、重复出现的,是程序性技术经济问题;也有些问题是未定型的,但条件与结果明确且易于判断,这些问题能够用“单纯择优方式”解决。
一般对确定型决策也要采用适当的数学方法。
1.量本利分析法
量本利分析法也称盈亏平衡分析法,是企业经营决策常用的有效工具。
它根据产品销售量、成本、利润的关系,建立参数模型,分析决策方案对企业盈亏的影响。
决策者可借助它对方案实行设计和选优。
(1)量本利分析的原理。
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原理是边际分析理论。
使用的具体方法,是将企业的生产总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观察产品销售单价与单位变动成本的差额,若前者大于后者,便存有“边际贡献”。
当总的边际贡献与固定成本相等时,恰好盈亏平衡。
这时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就会增加一个单位的边际贡献利润。
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划分主要依据与产品产量(或工作量)的关系。
总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范围内,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之和,是即使产量为零也要照常支出的总费用,如厂房、机器设备的租金、折旧费,水电费等。
但是,从每单位产品的分摊额来看,则产量增加,单位成本降低;产量减少,单位成本增加。
总变动成本是指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之和,如原料、燃料、直接人工费等。
但是,从单位产品来看,这类成本却是基本不变的。
实行量本利分析的主要问题是找出盈亏平衡点,寻找的方法有图解法和公式法。
1)图解法。
以Y轴表示收入或费用,以X轴表示产量,绘成直角坐标图。
将销售收入线、固定成本线、变动成本线标到坐标图上,只要单位产品售价大于单位变动成本,则销售收入线与总成本线必能相交于某一点,这就是盈亏平衡点。
2)公式法。
公式法可分为销售量计算法和销售额计算法
销售量计算法的公式为:
Xo=C1/P-C2
式中C1——固定成本;
C2——单位变动成本;
P——销售单价;
Xo——盈亏平衡时的销售量。
销售额计算法适用于企业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难以按产品种类划分的多品种生产企业。
其计算公式为:
So=C1/(1-C2/P)
式中So——盈亏平衡时的销售额。
(2)边际收益分析。
由上列公式能够看出,单位售价超过单位变动成本,并抵补了单位固定成本以后,才能获得利润,产品售价超过变动成本的部分称为边际贡献或边际收益(利润)。
边际收益是销售收入与变动成本的差额。
其计算公式为:
D=X(P=C2)
式中X——销售量;
D——边际收益总额。
在决策分析过程中,实行边际收益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有边际收益,就能抵消固定成本。
判别是否盈利可用下式:
D=C1+Pr
式中Pr——利润;
C1——固定成本总额。
边际收益率是边际收益与销售收入的比值。
如果已知边际收益率,就可直接用来计算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还可分析多品种生产的品种结构等问题(见图3—6)。
(注:
3-6图缺失,请谅解~)
Di=D/XP
式中Di——边际收益率。
(3)经营安全状况分析。
企业的经营安全状况,可用安全余额和经营安全率来表示。
安全余额是实际(或预计)销售额与盈亏平衡点销售额的差额。
L=XP-XoP
式中XP——实际销售额;
XoP——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L——安全余额。
安全余额越大,销售额紧缩的余地越大,经营越安全。
安全余额太小,实际销售额稍微降低,企业就可能亏损。
经营安全率是安全余额与实际销售额的比值。
经营安全率在0~1之间,越接近于1,越安全,盈利的可能性越大。
判断经营安全状况的标准见表3—4。
当经营安全率低于20%时,企业就要做出提升经营安全率的决策。
提升经营安全率有两个途径:
第一,增加销售额;第二,将盈亏平衡点下移。
盈亏平衡点下移有三种办法:
①降低固定成本;②降低变动成本;③增加固定成本,降低变动成本,使总成本下降。
判断经营安全状况的标准
经营安全率经营状况
30%以上安全
25%-30%比较安全
15%-25%b不太好
10%-15%要警惕
10%以下很不安全
(4)销售利润决策和生产方法的盈利性对比分析。
量本利分析法可用于确定达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
当预测的销售额为约束条件时,则可用来确定目标利润,并且还可用它实行达到目标利润的价格决策等。
其基本公式为:
SE=(1-C2/P)/(C1+P2)
式中P2——目标利润;
SE——达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或预测销售额)。
量本利分析法还可用于生产方法的盈利性对比分析。
例如,手工生产、半自动化生产和全自动化生产三种不同的生产方法,设备投资不同,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结构不同,量本利的关系也不同。
手工生产的企业,设备投资较少,折旧额较少,固定成本较低,变动成本较大;如果企业改为自动化生产,增加设备投资,则折旧额增多,固定成本增大,变动成本所占比重减少。
在实行方案比较时,可用量本利分析方法的原理实行分析比较。
使用两个方案的成本相等的临界销售量(转换点)的计算公式如下:
临界销售量=(方案Ⅱ的固定成本一方案I的固定成本)/(方案I的变动成本一方案Ⅱ的变动成本)
2.线性规划法
在经营决策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
如何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资金合理地投入和使用,产出社会所需要的更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获取的经济效益。
用数学方法表示,就是要在一定的限制(约束)条件下,寻求某一目标函数的值或最小值。
当约束条件表示为线性等式或不等式,目标函数表示为线性函数时,就称为线性规划问题。
线性规划的模型是由变量、约束条件、目标函数三者构成的。
首先,确定变量。
变量是决策者对决策问题控制的因素,是一组未知数,用X1表示。
其次,列出约束条件。
约束条件是实现目标函数的一组限制条件,一般表现为资源限额,如设备水平、原材料供应数量等。
最后,确定目标函数。
目标函数是决策者要达到的目标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数学描述。
用极大值(max)或极小值(min)表示。
3.微分法
在经营决策过程中,常遇到一些经济问题,要在能够实现目标的各种方案中选择一个费用最少的方案作为方案。
而相关方案的费用支出,一部分与变量x成正比例关系,一部分与变量X成反比例关系。
这两笔费用之和最小时,方案。
(三)风险型决策方法
风险型决策是一种随机决策。
一般要具备五个条件:
①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如利润、最低成本、最短投资回收期;②存有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方案;③存有着不以决策人意志为转移的各种自然状态;④可测算不同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⑤可测算出种种自然状态发生的客观概率。
对于风险型决策,有收益矩阵、决策树、敏感性分析等方法,应用最广泛的是前两种。
1.收益矩阵
利用收益矩阵实行决策的顺序是:
先分别设定各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收益,然后按客观概率的大小,加权平均计算出各方案的期望收益值,通过比较,从中选择一个方案。
2.决策树
决策树方法也是以期望收益计算为依据,实行选优决策。
所不同的是,决策树是一种图解方式,更适合于分析复杂问题。
决策树的优点是:
①能够明确地比较决策问题的各种可行方案的优劣;②对于某一方案相关的事件一目了然;③能够表明每一方案实现的概率;④每一方案的执行结果均能算出预期的收益;⑤特别适合于多级决策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