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复习要二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0665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复习要二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复习要二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复习要二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复习要二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复习要二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复习要二Word文件下载.doc

《苏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复习要二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复习要二Word文件下载.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复习要二Word文件下载.doc

十斗为一石。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同“饲”,喂养。

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这样的。

7、才美不外见:

通“现”,显现。

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犹,尚且;

//普通,平常;

///等同,一样。

9、安求其能千里也:

怎么,哪里;

//日行千里

11、策之不以其道:

驱使;

方法12、食之不能尽其材:

喂;

//通“才”,指才能

13、执策而临之:

握;

//鞭子;

//到(它)跟前。

14、其真无马邪:

难道     15其真不知马也:

恐怕

三、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所以即使有了名马,却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作千里马。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马来喂养。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特长也就显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到它嘶鸣,却不懂得它的意愿。

拿着鞭子,走到千里马的跟前说:

“天下没有千里马!

”唉!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四、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

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8、全文的主旨句是:

其真无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

“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

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

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

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

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

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

一食或尽粟一石。

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

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

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

五、课文内容理解:

1、这篇文章表面是在谈马,其实是在谈人才,韩愈在文中强调了识别(发现)人才和善待(尊重、正确对待)人才的重要性。

2、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

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

“千里马”指人才;

“伯乐”指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食马者”指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3、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答:

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有决定性作用。

4、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答: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5、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6、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

(即:

讽刺“食马者”的浅薄无知。

7、第三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

8、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9、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10、“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排比句式。

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11、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的?

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12、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

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

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13、这篇文章的主旨是:

借千里马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知马”,埋没人才的行为作了有力的揭露。

14、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要有千里马的才能;

要有展示的机会;

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

六、开放性试题

1、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

在讲究“素质”的今天,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中,适应环境,发挥潜能是最重要的。

没有遇到伯乐,怎样才能避免“骈死于槽枥之间”,最终能以“千里称也”?

首先,马必须调节自身条件与跑步情况的比例,尽可能在吃不饱的情况下,跑出与常马一样的水平,自己呢?

利用食马者偶然的“加餐”跑出更胜一筹的速度。

千里马最终成功了。

显然,策不以道,食不尽材,鸣不通意的境况,才是真正考验千里马的素质时。

2、对对联。

上联:

无才难做千里马下联:

有志可成万里驹

3、清代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所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试加以说明。

两种方法不一致,《马说》中通过伯乐发现人才;

而龚自珍表现的人才选拔是不拘一格,即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选拔。

4、古往今来,许多怀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笔调,抒写出自己心中的愤慨并流传为千古名句。

请你写出你熟悉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

如: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

咏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5、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

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

伯乐必须具备知人善用的才能,任人唯贤,要善于发现并重用人才。

齐桓公发现并重用管仲,使齐国强盛起来。

6、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

请畅谈你的看法?

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如:

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

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

再如:

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DNA的奥秘

(八)《送东阳马生序》(明朝: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作者明初文学家宋濂

二、重点字词解释。

余幼时即嗜学:

特别爱好。

无从致书以观:

没有办法。

//得到书。

这里是买书的意思。

致,取得、得到。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借。

假也是借的意思。

弗之怠:

不懈怠,不放松抄写。

“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跑;

//超过约定的期限。

既加冠:

到了成年。

益慕圣贤之道:

仰慕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担心,忧虑。

//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

硕,大。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尝,曾经。

趋:

奔向。

先达:

学术界的前辈。

执经叩问:

拿着经书请教。

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

道德高,声望重。

门人弟子填其室:

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

门人,弟子,学生。

填,塞。

这里的是拥挤的意思。

未尝稍降辞色:

略微把话说得柔和一些,把脸色放温和一些。

援疑质理:

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俯身倾耳以请:

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示尊敬而专心)请教。

或遇其叱咄:

或,有时。

叱咄:

训斥,呵责。

礼愈至:

周到。

不敢出一言以复:

这里指辩解。

俟(sì

)其欣悦:

等待。

负箧(qiè

)曳屣:

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穷冬烈风:

严冬。

足肤皲裂而不知:

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至舍:

学舍,学校。

四支僵劲不能动:

通“肢”,肢体。

//僵硬。

媵人持汤沃灌:

热水;

//浇水洗。

以衾拥覆:

用;

被子;

//蒙盖。

寓逆旅:

住在旅店里。

逆旅,旅店。

主人日再食:

每天提供两顿饭。

再,两次。

食,提供伙食。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通“披”,穿着。

戴朱缨宝饰之帽:

帽带。

腰白玉之环:

挂在腰间。

右备容臭:

香袋。

烨然若神人:

光彩耀眼的样子。

缊袍敝衣处其间:

破旧的衣服。

缊,旧絮。

敝,破。

略无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