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梯技术规范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0096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电梯技术规范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电梯技术规范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电梯技术规范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电梯技术规范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电梯技术规范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电梯技术规范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

《最新电梯技术规范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电梯技术规范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电梯技术规范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

14.门锁门钩子钩进量大于7mm。

并开始与电锁联锁触点接触。

15.关门阻止力应不大于150N。

十一、导轨

1.导轨支架的安装

l连接方式:

A:

对穿螺栓固定法

B:

预埋螺栓固定法

C:

预埋钢板焊接固定法

D:

膨胀螺栓固定法。

E:

直接埋入法

l支架水平度:

5mm

l支架间距:

(1)一定要保证每根导轨有2只支架。

(2)间距不大于2.5M。

(3)与连接板不能垂直。

3.导轨安装

l垂直度:

轿厢侧小于1.2mm/5M,不设安全钳的对重导轨:

小于2mm/5M

l接头缝隙:

轿厢导轨不大于0.5mm,不设安全钳的对重导轨:

不大于1mm

l接头台阶:

不大于0.05mm,不设安全钳的对重导轨:

不大于0.15mm

l修光长度:

250~300mm

l与支架的连接:

不能用焊接方法。

l导轨的最底端不能悬空。

l轨距要求:

轿厢0~+2mm,对重:

0~+3mm

整根用照导器修正其导距的间隙和偏斜。

十二、导靴

(1)固定式滑动导靴:

适用于V≤0.63m/s。

(2)弹簧式滑动导靴:

适用于V≤2m/s。

(3)滚动导靴:

适用于V>2m/s。

l滚动导靴的水平移动量为1mm,顶面移动量为2mm。

l导靴侧面磨损量不得超过原厚度的25%(双面计算)

十三、缓冲器

1.弹簧式缓冲器(蓄能型)

l用于速度V≤1m/s的电梯上。

l缓冲行程:

S=0.135V2(M)且不小于65mm。

l越程距离:

200~350mm。

2.液压式缓冲器(耗能型)

l可用于任何速度的电梯。

S=0.067V2(M),且不小于420mm。

l越层距离:

150~400mm。

3.安装维修技术要求

l轿厢底部碰撞板中心与其对应的缓冲器面板中心偏差≤20mm。

l对重底部碰撞板中心与其对应的缓冲器面板中心偏差≤20mm。

l弹簧缓冲器顶面不水平度不应超过4/1000。

l轿厢侧使用两个缓冲器时,同一基础上的两个缓冲器顶部与轿底对应距离的偏差不大于2mm。

l采用液压缓冲器时,其柱塞垂直度不大于0.5%。

(另有称±

0.5mm)

l液压缓冲器压实后重力离开应在120秒内自动复位。

l缓冲器应有防尘防锈措施

十四、限速器

1.最低动作速度:

115%V

2.最大动作速度:

(1)瞬时式安全钳:

0.8m/s

(2)渐进式安全钳,电梯速度≤1m/s时:

1.5m/s。

(3)其它:

1.25V+0.25/V

3.安全钳电气开关动作速度:

90-95%V0(V0限速器动作速度)

4.对重侧限速器动作速度略高于轿厢侧限速器动作速度,但不能超过10%。

5.限速器轮的节圆直径与限速器钢丝绳的公称直径之比不小于30。

6.限速器钢丝绳直径不小于6mm,安全系数不小于5。

7.限速器轮的不垂直度不大于0.5mm。

8.张紧装置必需是浮动的,重锤不小于30kg。

有断绳保护开关。

10.张紧轮张紧力的要求:

正常运行时,张紧力≥150N,限速器动作时,限速器的张紧力应不小于安全钳起作用时所需力的2倍且不应小于300N。

11.限速器响应时间:

限速器动作速度前的响应时间和达到动作速度后,吊起楔块与导轨按能时间(限速器与安全钳的灵敏性)标准在0.5秒以内,如无轧绳置的响应时间稍长些。

十五、安全钳

1.瞬时式安全钳适用于额定速度不超过0.63m/s的电梯。

2.渐进式安全钳适用于额定速度大于1.0m/s的电梯。

3.制停距离

H=V12/2g+0.10+0.03(m)

十六、井道顶部空间和底坑的尺寸要求

1.井道顶部空间,当对重完全压实在缓冲器上时,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轿厢导轨长度应能提供≥0.1+0.035V2(m)的进一步制导行程。

(2)井道顶部最底部件与轿顶站人空间底平面的垂直距离≥1.0+0.035V2(m)。

(3)井道顶部最底部件与固定在轿厢顶上的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距离≥0.3+0.035V2(m)

井道顶部最底部件与导靴或滚轮,钢丝绳附件和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高部分之间的距离≥0.1+0.035V2(m)

同时,轿厢上方应有一个足够的空间,能放进一个不小于0.5米×

0.6米×

0.8米的距形体。

2.当轿厢完全压实在缓冲器上时,应同时满足:

(1)对重轨导长度应能提供一个≥0.1+0.035V2(m)的进一步制导行程。

当电梯减速度能被监控时,这个数值可以减小:

V<4m/s时,可减少原数值的1/2

V>4m/s时,可减少原数值的2/3

无论哪种情况,0.035V2的值,均不得小于0.25米。

(2)底坑内应有能放进一个不小于0.5米×

1.0米的距形体。

(3)底坑的底部与轿厢最低部分间的净空距离应不小于0.5米。

该底部与导靴或滚轮、安全钳楔块、护脚板或垂直滑动门的部件间的净距离不超过0.1米。

十七、机房部件安装技术要求

1.承重钢梁

(1)承重钢梁如埋入承重墙内时应超越墙中心20mm,且不应小于75mm。

(2)对于砖墙,梁下应垫以能承受其重量的钢筋混凝土过梁或金属过梁。

(3)承重钢梁上平面水平度≤0.5/1000,三根承重梁上平面相互高差≤0.5mm,相互平行度≤6mm。

2.曳引机

(1)对不设减震装置的曳引机座的水平度不大于2/1000。

(2)曳引轮位置偏差:

前后方向≤±

2mm,左右方向≤±

1mm。

(3)曳引轮、导向轮、复绕轮垂直度偏差≤0.5mm,平行度≤±

3.限速器

(1)限速器与基座应用螺栓连接,如用混凝土基座,该基座的尺寸应比限速器底座每边放大25~40mm。

(2)限速器轮的不垂直度不大于0.5mm。

4.控制屏

(1)垂直度≤3/1000

(2)正面距门、窗≥600mm。

(3)维修侧距墙≥600mm。

(4)距机械设备≥500mm。

5.总电源

(1)安装在门入口方便接触处,高度1.3~1.5米。

6.孔洞要求

机房内钢丝绳与楼板边孔洞每边间隙应为20~40mm,四周筑台阶高50mm。

7.标志

在电动机或飞轮上应有与轿厢升降方向相对应的标志。

曳引轮、飞轮、限速器轮外侧漆成黄色。

制动器手动松闸板手漆成红色,并挂在易接近的墙上。

机房内有多台电梯应有明显标志便于区别。

十八、管路、线槽敷设原则

1.与可移动部分的最小距离:

机房50mm,井道100mm。

2.线管、线槽应用阻燃材料。

3.线管弯头超过3只应设接线盒。

4.水平、垂直偏差不大于2/1000,全程最大偏差不大于20mm。

5.水平支承点间距1.5米,垂直支承点间距2米。

6.软管弯曲半径大于软管半径的4倍。

7.软管支承点间距不大于1000mm,自由端头长度不大于100mm。

8.线管内导线总面积不大于线管内净面积的40%。

9.线槽内导线总面积不大于线槽内净面积的60%。

十九、接地接零

1.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应有易于识别的接地端。

2.接地电阻值不大于4Ω。

3.接地线应用铜芯线。

4.接地线截面积不应小于相线的1/3。

5.接地线截面积对裸铜线不应小于4mm2。

6.绝缘线不应小于1.5mm2。

7.线槽接头、电线管弯头、束结、分线盒应跨接接地线。

可用5mm钢筋作跨接线。

8.轿厢接地线如用电缆线不得少于2根,截面积大于1.5mm2。

9.接地线应用黄绿双色线。

10.零线与接地线应始终分开。

11.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不得混用。

二十、井道

1.当相邻两层门地坎间的距离超过11米时,其间应设置安全门。

2.检修门、安全门和检修活板门均不得朝井道内开启。

3.门和活板门均应装设用钥匙操纵的锁,当门、活板门开启后不用钥匙也能将其关闭和锁住。

4.检修门与安全门即使在锁住的情况下,也应能不用钥匙从井道内部将门开启。

5.只有检修门、安全门以及检修活板门均处于半闭状态时,电梯才能运行。

6.电梯运行部件之间水平距不小于0.3米,隔离栏贯穿整个井道高度。

7.电梯提升高度大于30米,应装对讲装置,应有补偿装置(绳或链)。

8.电缆线移动弯曲半径

8芯不少于250mm。

16~14芯不少于400mm。

如多种规格共用,以最大弯曲半径为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