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9872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5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统一长点单位》第1课时

授课时间

月日

主备人

知识与

技能

用不同物品测量物体长度。

过程与

方法

让学生理解不同物品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不同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的奥秘。

教学重点

用不同物品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1、提前预习“统一长点单位”的知识。

2、家长给出几道预习题目。

3、课本2页第1题。

 

 

主备

副备

一、提出问题教师:

同学们,谁知道我们的课桌长度是多少?

你们愿意帮老师量一量这桌面的大小吗?

二、研究制定解决方案

师:

用什么来测量呢?

  生1:

用尺子。

生2:

用手测量。

生3、用铅笔测量。

生4、用铅笔盒测量。

三、实施方案

  学生分小组测量桌子的长。

  要求:

①开动脑筋,多想办法

  ②分工明确,注意合作

  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可以写字,写拼音,也可以用图表示。

小组汇报:

生1:

桌子有12尺子长。

生2:

桌子有7手长。

生3、桌子有8铅笔长。

生4、桌子有9铅笔盒长。

师总结:

所以,同学们,我们用不同的物品测量物体长度,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1、一课一练第1页。

 

 

课题名称

《认识厘米》第1课时

授课时间

月日

主备人

知识与

技能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过程与

方法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限整厘米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1、提前预习“认识厘米”的知识。

2、家长给出几道关于“厘米”的题目。

3、课本4页第2题。

 

 

主备

副备

一、认识厘米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到,测量一共物体的长度,需要一共统一的固定的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

二、学习新课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是1厘米,请同学们用尺子和图钉的长比一比,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

  教师将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

  请学生用尺子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看看你的尺子,说一说:

2、学习用厘米量

  量一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叙述:

量纸条时,把尺子“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

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学生动手操作

3、量一量

一就是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

因为每个同学手掌宽度和一长度不尽相同,只取整厘米即可。

 

1、一课一练第2—3页。

2、口算题卡第2页。

 

课题名称

《认识米》第1课时

授课时间

月日

主备人

知识与

技能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过程与

方法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1、提前预习“认识米”的知识。

2、家长给出几道关于“米”的题目。

3、课本8页第2题。

 

 

主备

副备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哪就是米。

二、新授

1、认识米。

师:

同学们,老师这有一道小难题,谁能用老师提供的尺子(短尺)来测量黑板的长度。

并把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认识到尺子太短,测量太麻烦。

  师:

对,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

(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

补充:

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

出示米尺,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

(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

2、用米量。

  

(1)实际体验。

请同学们互相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2)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3、教学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的认识,同学们用两个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呢?

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画出1厘米。

  师:

1米有多长呢?

同学们可以用两手比一下。

  师:

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4)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再次问:

谁来说说,1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书:

1米=100厘米)

 

1、一课一练第6页。

2、口算题卡第8页。

 

课题名称

《认识分米》第1课时

授课时间

月日

主备人

知识与

技能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过程与

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1、提前预习“认识分米”的知识。

2、家长给出几道关于“米”的题目。

3、课本10页第2题。

 

 

主备

副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

请同学们猜一猜,赵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自己的身高并板书。

  谈话:

米和厘米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画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

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再比画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

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米。

(板书:

分米)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分米。

  1分米有多长呢?

我们大家一起看着尺子数一数,10厘米就是——1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

(板书:

1分米=10厘米)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直尺,除了0~10厘米之间一段是1分米之外,你还能找出1分米吗?

  学生在直尺上找1分米,并组织交流。

提问:

你们能说说在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吗?

(学生举例)

  谈话:

我们已经认识了1分米,你知道1米是几分米吗?

小组合作在米尺上数一数,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活动,教师组织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米=10分米。

谈话:

用米尺来量一量课桌和椅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大约各是几分米。

  学生测量后,组织交流。

 

1、一课一练第8页。

2、口算题卡第10页。

 

课题名称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第1课时

授课时间

月日

主备人

知识与

技能

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具体情景,体会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把一些物品平均分以后还有余数的情况。

会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

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提前预习“平均分和剩余”的知识。

2、家长给出几道关于“平均分和剩余”的题目。

3、课本13页第1题。

 

 

主备

副备

一、问题情境

1、提出问题

师:

请同学们把12个苹果放在盘子里,你打算怎么放?

一共可以放几个盘子?

请你们用12根小棒试着摆一摆。

2、交流学生的方法和结果

师:

谁愿意把你怎么放的,结果怎么样,给大家说说?

如果没出现有余数的方法,师做提示

3、介绍不能平均分的情况

师:

观察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你还能不能举一些不能平均分的例子?

二、学习新知

1、观察情景图

师:

大家看书32页折纸鹤的问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

师:

把30只纸鹤每6只穿成一串,能穿几串?

师:

把30只纸鹤每7只穿成一串,能穿几串?

动手摆摆。

3、交流方法和结果

师:

谁来说一说你的方法和结果?

说算式的意义

4、介绍有余数除法算式的书写和读法及各数所表示的意义。

三、尝试应用

师:

请同学们看书上32页情景图,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在说什么事情。

师:

你能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达分化片的结果吗?

学生列式解答,师巡视指导。

师:

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的?

1、一课一练第10页。

2、口算题卡第14页。

课题名称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第1课时

授课时间

月日

主备人

知识与

技能

经历操作、观察、讨论的过程,体会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过程与

方法

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会口算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教学难点

经历操作、观察、讨论的过程,体会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1、提前预习“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的知识。

2、家长给出几道关于“有余数的除法”的题目。

3、课本15页第1题。

 

 

主备

副备

一、创设情景

师:

请大家拿出17根小棒,今天咱们就利用这些小棒来学习新知识。

二、操作学习

1、分小棒。

a师:

请把17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

根据自己摆的结果列式。

师:

谁来说你的结果和算式?

“5”和“2”分别代表什么?

b师:

请把17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结果会是什么样?

请同学们继续摆一摆。

师:

说结果和算式?

“4”和“1”分别代表什么?

c师:

如果把17根小棒平均分5份,6份,7份等,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写出算式。

2、观察讨论。

师: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各题除数与余数,比较它们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师:

这是为什么?

师:

对呀。

只有剩下的根数比分的份数少了,才不能再分。

这就是为什么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三、计算归纳

师:

刚才经过摆小棒,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

现在看书15页算一算,请你把计算后的结果填在方框里。

教师巡视,关注学困生。

师:

你们观察的很仔细。

现在请大家讨论一下,一个数除以6,它的余数可能是哪几个数?

最大是几?

最小是几?

师:

如果一个数除以7,余数可能都是几?

最大是几?

最小是几?

 

1、一课一练第12—13页。

2、口算题卡第15页。

 

课题名称

《除法的竖式计算》第1课时

授课时间

月日

主备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