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习 专题四 第1讲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8651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习 专题四 第1讲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苏省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习 专题四 第1讲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江苏省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习 专题四 第1讲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江苏省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习 专题四 第1讲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江苏省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习 专题四 第1讲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习 专题四 第1讲Word格式.docx

《江苏省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习 专题四 第1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习 专题四 第1讲Word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习 专题四 第1讲Word格式.docx

[错混诊断]

1.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2014·

江苏,4D)( ×

 )

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均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2013·

新课标Ⅱ,5改编)( ×

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012·

福建,2D改编)( ×

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2012·

江苏,2A)( √ )

5.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2011·

江苏,12A)( ×

6.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2011·

江苏,12D)( ×

7.噬菌体能利用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2012·

重庆,2B改编)( ×

8.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2011·

江苏,12C)( √ )

题组一 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考查

1.关于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完成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细胞内,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

B.R型菌转化后出现荚膜,反对者认为可能是突变所致,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C.艾弗里提取的DNA掺杂有非常少量的蛋白质,实验中没有完全排除蛋白质的作用

D.艾弗里无法使DNA与蛋白质完全分开,故该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 D

解析 由于技术所限,艾弗里未能将DNA与蛋白质完全分开,但通过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就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2.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

各组肺炎双球菌先进行图示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B.F组可以分离出S型和R型两种肺炎双球菌

C.F组产生的S型肺炎双球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A、B、C、D四组

解析 从图示实验过程看出,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F组加入了S型细菌的DNA,可以分离出S型和R型两种肺炎双球菌,而出现的S型肺炎双球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A组经煮沸、D和E组为R型细菌,均不能导致小鼠死亡,D错误。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三个相关问题分析

(1)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其蛋白质变性失活;

而DNA在加热过程中,双螺旋解开,氢键断裂,但缓慢冷却时,其结构可恢复。

(2)转化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即实现了基因重组。

(3)转化后形成的S型细菌可以遗传下去,说明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

题组二 对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进行考查

3.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

这个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不包括(  )

A.选择化学组成和结构简单的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

B.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只将DNA注入其细胞中

D.噬菌体侵染时间过长,大肠杆菌会裂解死亡

解析 被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通过离心技术分析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的去向,进而分析二者在噬菌体繁殖中的作用,与大肠杆菌裂解无关。

4.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此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用含有充足有机物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C.用同位素32P标记的一组实验中,上清液中放射性较强

D.细菌裂解释放的噬菌体中,含32P的物质是DNA

答案 AD

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故A正确;

T2噬菌体是病毒,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故B错误;

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离心后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所以沉淀物中放射性较强,故C错误;

噬菌体由DNA(组成元素是C、H、O、N、P)和蛋白质(组成元素是C、H、O、N)组成,所以细菌裂解释放的噬菌体中,含32P的物质是DNA,故D正确。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放射性分析的“两看”法

题组三 对生物体的遗传物质进行考查

5.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答案 B

解析 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并非“主要是”;

酵母菌是真核生物,细胞核内有染色体,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还有少量分布在线粒体内;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不含硫元素;

HIV的遗传物质是RNA,水解不会产生脱氧核苷酸。

6.下列有关核酸与遗传物质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

B.有些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C.在真核生物中,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 C

解析 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DNA是遗传物质,病毒只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含有的这种核酸就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总之,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即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判断

生物

所含核酸

所含核苷酸

含氮碱基

遗传

物质

细胞生物(原核、真核生物)

2种

8种:

四种核糖核苷酸;

四种脱氧核苷酸

5种:

A、T、C、G、U

均为

DNA

病毒

DNA病毒

1种,为DNA

4种脱氧核苷酸

4种:

A、T、C、G

RNA病毒

1种,为RNA

4种核糖核苷酸

A、U、C、G

RNA

考点二 DNA的结构、复制及相关计算

1.DNA分子结构的“五、四、三、二、一”

(1)五种元素:

C、H、O、N、P。

(2)四种碱基:

A、G、C、T,相应的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3)三种物质:

磷酸、脱氧核糖、碱基。

(4)两条链:

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

(5)一种结构:

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DNA复制的方式、特点及影响因素

(1)复制方式:

半保留复制。

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模板链)。

(2)过程特点:

边解旋边复制。

(3)影响DNA复制的外界条件

1.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2014·

新课标Ⅱ,5B)( √ )

2.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2014·

新课标Ⅱ,5C)( ×

3.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链的基本骨架(2009·

广东,24D)( √ )

4.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2012·

江苏,2C)( ×

5.DNA复制需要消耗能量(2013·

海南,4A)( √ )

6.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2011·

海南,25D)( ×

7.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2009·

题组一 对DNA的结构与复制进行考查

1.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解旋酶能使DNA双链解开,但需要消耗ATP

B.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C.DNA分子的复制需要引物,且两条子链的合成方向是相反的

D.因为DNA分子在复制时需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新合成的两条子链的碱基序列是完全一致的

解析 由图可知,解旋酶能打开双链间的氢键,且需要消耗ATP,A正确;

DNA分子复制时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即半保留复制,B正确;

DNA分子是反向平行的,而复制的时候只能从5′端向3′端延伸,所以两条子链合成的方向相反,C正确;

因为DNA复制是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的,所以新合成的两条子链的碱基序列应是互补的,D错误。

名师点拨 分析示意图可得出下列信息:

一是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二是解旋时有ATP的分解,说明需要能量;

三是复制时需要引物;

四是有两个反向的箭头,说明两条子链合成的方向相反。

2.如图为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图中DNA分子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同时开始的

B.图中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

C.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

D.真核生物的这种复制方式提高了复制速率

答案 BCD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有多个复制起点,但由于复制环的大小不同,所以复制起始的时间有先有后。

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等酶的参与。

这种半保留复制的模式不仅保持了前后代的稳定性,而且每次复制都可产生两个DNA分子,提高了复制效率。

 DNA复制的相关问题整合分析

 

题组二 DNA复制的相关计算

3.(2014·

山东,5)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DNA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下列正确的是(  )

解析 A项,无论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C)/(T+G)的值为多少,整个DNA分子中(A+C)/(T+G)都等于1。

B项,由于双链DNA分子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故一条单链中(A+C)/(T+G)的值与其互补链中的(A+C)/(T+G)的值互为倒数。

C项,由于双链DNA分子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故一条单链中(A+T)/(G+C)的值与整个DNA分子中(A+T)/(G+C)的值相等。

D项,由于双链DNA分子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故一条单链中(A+T)/(G+C)的值与其互补链中(A+T)/(G+C)的值相等。

4.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分子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20%,将其置于只含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  )

A.该DNA分子中含有氢键的数目为1.3×

104(个)

B.复制过程需要2.4×

104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之比为1∶7

D.子代DNA分子中含32P与只含31P的分子数之比为1∶2

答案 BD

解析 由题意可知,该DNA分子中,A=T=10000×

20%=2000(个),C=G=10000×

30%=3000(个),则含有的氢键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