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语文选修410《放鹤亭记》word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8424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语文选修410《放鹤亭记》word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版语文选修410《放鹤亭记》word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版语文选修410《放鹤亭记》word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版语文选修410《放鹤亭记》word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版语文选修410《放鹤亭记》word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版语文选修410《放鹤亭记》word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语文版语文选修410《放鹤亭记》word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语文选修410《放鹤亭记》word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版语文选修410《放鹤亭记》word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诗——苏黄:

苏轼、黄庭坚。

书画——四大家:

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半扉(  )      ②东山之麓(  )

③陂田(  )④傃东山而归(  )

⑤挹山人(  )⑥狎而玩之(  )

⑦酒诰(  )

答案 ①fēi ②lù

 ③bēi ④sù

 ⑤yì

 ⑥xiá

 ⑦ɡà

o

2.一词多义

①如

②于

③之

④而

答案 ①往,“到……去”/像 ②到/在/比 ③助词,补足音节/助词,的/代词,它们 ④表转折/表修饰/表并列/表承接

3.词类活用

①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②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

③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答案 ①名词用作动词,取名。

②使动用法,使……跟从。

③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名词用作动词,出名。

4.古今异义

①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

古义:

今义:

②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③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答案 ①古义:

第二年。

今年的下一年。

②古义:

正好,对着。

合适,妥当。

③古义:

面向南。

南方。

5.文言句式

①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②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③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④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⑤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垢之外:

⑥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⑦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⑧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答案 ①②判断句,③④⑤状语后置句,⑥⑦⑧省略句。

一、词句梳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水及其半扉:

②风雨晦明之间:

③或翔于云表:

④暮则傃东山而归:

⑤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⑥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⑦狎而玩之:

⑧犹不得好:

答案 ①门。

②阴暗。

③外。

④向。

⑤交换。

⑥山北为阴。

⑦玩赏。

⑧喜欢。

二、疑难突破

2.文中是如何体现隐士情趣的?

答案 本文描写隐士的情趣:

假使是帝王,连爱鹤也会招来祸害;

但作为一个隐士,就是纵酒也不要紧,反而可以逍遥自在,过放逸的生活。

第二段叙述隐者和国君在生活情趣上迥然不同。

隐士不但可以养鹤,甚至纵酒,还可以传名;

国君却不然。

3.亦文亦歌浑然一体而情韵悠长,一唱三叹而荡气回肠。

行文至第二段,主旨显豁,情理完足,本可以结束全文,可是作者还不满足,又别具匠心地安排了结尾“歌以咏志”一节。

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答案 作用有二。

一是关涉前文,歌以抒情。

文章第二段写作者与山人饮酒赏景,谈酒议鹤,体悟人生,从而心仪隐逸。

第三段乃是心境澄明,兴致淋漓地纵情高歌。

由亭而鹤,由酒而歌,前后勾联,浑然一体,“歌”绝不是画蛇添足,而是“文”势之歌,水到渠成,理所当然。

二是歌以言志,凸现主旨。

放鹤之歌歌人鹤,招鹤之歌歌鹤人。

前一首言主人临风放鹤,望鹤而歌,重在歌咏仙鹤清远闲放,自由自在,实际上也是在歌咏一种像仙鹤一样独来独往、逍遥自在的隐士风采;

后一首言主人向晚招鹤,呼唤而歌,重在歌咏山人躬耕自食,素面真心。

借山人呼唤仙鹤归来,表达了作者向往隐逸、醉心山林的浓郁情怀。

两首歌不管是招鹤还是放鹤,不管是歌人还是歌鹤,实际上,人鹤一体,鹤是人的精神化身,人是鹤的同伴知音。

借助于回环往复的歌咏形式,作者的出世隐逸之情被挥洒得淋漓尽致,也就是在读之咏之,歌之唱之的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地走近了苏轼。

4.苏轼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他是一个积极用世的人,一心要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但在现实的残酷和黑暗面前,他常常无所适从,于是有了苏轼在诗文中积极进取和颓废消沉的两种矛盾思想。

请结合《放鹤亭记》一文简评一下苏轼矛盾思想在本文的体现。

答案 苏轼必须要用积极进取的理想,去面对孤独苦闷的现实;

但是,他既向往自由隐逸的生活,又难舍功名事业的诱惑;

他自负才华横溢,故张狂;

他自感功业难就,故满腹牢骚。

这些无不体现了苏轼内心儒道两种思想的难以调和,苏轼表面上羡慕隐者,但是此时他的骨子里还是进取

就本文而言,本文写于1078年,这已经是苏轼外任的第八年。

作为渴求功业的苏轼,八年不能还朝,心头的郁闷可想而知。

仕既不如意,隐亦不可得,所以只能借文章表明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表明对官场的厌恶与不满。

5.作者写鹤和酒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此文是诗人谪贬徐州时所作,文中记述了作者在拜访云龙山人时的一番问答及讨论。

特别重要的是作者在文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鹤本是清远闲放之物,但卫懿公却因好鹤而亡国;

酒本是荒惑败乱之物,因此“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来劝诫人们不要为酒所迷。

但“刘伶、阮籍”却因酒而出名,是什么原因呢?

云龙山人解释到,遁隐山林的人酒色都不能惑乱,何况鹤呢。

观点独到新颖,同时表达了作者的人生理想与追求。

一、文白对读

二、文本深读

作者登亭品酒,游目骋怀,一切都那样令人怦然心动,所以,“饮酒于斯亭而乐之”,作者触物感兴,由此情此景联想到文史典故,借题发挥,生发议论。

纵观第二段,议论推理有三个逻辑层次——一是就鹤说史,对比言志。

鹤,在中国传统文学乃至文化中,是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意象,它代表着冰清玉洁、超凡脱俗、云游世外的风神与情趣,是清闲洒脱、自由自在的隐士形象的写照。

古人都把鹤比作贤人君子,而贤人君子亦都“狎而玩之”,以娱遣兴,怡情冶性,对他们来说,好鹤是人生一大雅事,有助于修身养性,“宜若有益而无损”,但南面之君却永远不能享受这种乐趣,不但如此,“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

可见,南面为君之乐不及隐遁山林之乐。

二是就酒说史,对比言志。

与鹤一样,酒是隐士的好朋友,纵酒狂歌向来是隐士的一大嗜好,而周公、卫武公等人都认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好酒贪杯浪费时间,迷惑心志,败坏名誉,扰乱事务,罪莫大焉。

他们分别作有《酒诰》《抑》来训诫后人,规劝别人,警醒自己。

可是“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风流名士,狂歌纵饮,逃避现实而全身远祸,守真养性而名扬后世。

可见,南面为君之乐确实无以易隐居之乐。

三是以酒衬鹤,推理言志。

文章列举史实,通过对比、引用、对偶等方法,从“放鹤亭”的亭名说到好鹤,进而论及南面之君不能得隐士好鹤之乐,又在本段从“饮酒于斯亭”引出纵酒来陪衬烘托,反反复复,曲折迂回,越来越鲜明地揭示中心:

“嗟夫!

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

好之,则亡其国。

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这段文字,对比加反问,类比加递进,把文章主旨推进一层

1.结构图解

2.中心主旨

本文反映出作者在政治斗争失败后崇尚隐逸、消极避世的思想情绪。

文章记亭述鹤,借酒发感,叙议结合,亦文亦歌,抒发了个人清闲放旷、超尘脱俗的隐居之乐。

苏轼以大家手笔,轻描淡写,点化议论,为我们构筑了一篇情理兼备、文采斐然的小品文。

千百年来,盛读不衰。

3.写作特色

《放鹤亭记》特色有三,兹述如下:

(1)叙亭记鹤头绪纷繁而错落有致,铺陈敷衍而重点突出。

(2)议鹤说酒妙用对比而主旨显豁,借题发挥而情理兼备。

苏轼的亭台楼记,从来都不是为记而记,而总是由此及彼,点化议论或抒发感情,而且叙议结合,以叙衬议,凸现主旨,本文也是这样。

(3)亦文亦歌浑然一体而情韵悠长,一唱三叹而荡气回肠。

鹤文化

我们古代艺林中的鹤,比较丰富。

唐代诗人刘禹锡见鹤飞而诗兴大作,畅怀吟道: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另一位诗人留下这样两句诗:

“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有些文人就把鹤比作琴、棋、书、画,是一种高雅的精神饰物。

焚琴煮鹤,被视为同焚书坑儒一样大失人心、大煞风景的坏事。

千百年来,无论是绘画、雕塑、工艺,还是小说、诗歌和传奇,国人总是把鹤比作吉祥、长寿、忠诚、高雅和健美的象征。

这种感情是这么一致,这么和谐,这么真挚,是其他可爱的动物所难以比拟的。

杭州西湖边上有北宋诗人林逋的故居,他终生隐居在那里,既不做官,也不娶妻,唯以赏梅养鹤自娱,吟咏出许多优美动人的诗歌,因颛留下了“梅妻鹤子”的佳话。

云龙山放鹤亭记

第一次在徐州登云龙山是哪一年,已经记不太清了。

从北坡一进入山门,便见一座山岗横亘在眼前。

一块指示牌上刻着苏轼的诗:

醉中走上黄茅岗,满山乱石如群羊,岗头醉倒石作床……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

仔细一瞧,可不是吗?

那一块块卧倒在山坡上的巨石,就仿佛一只只正在觅食的羊儿一样呀!

不过,我随之有了疑问,这是苏东坡写的吗?

那味儿怎么全不似“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之类的佳句呢?

继而又忽然醒悟,低贱者常常发生嬗变,大雅者未必处处显贵,能写出精妙绝伦的诗词,又能随口吐出最接近于市井俗言的俚语,也许,这才是真正的苏子呢!

时间匆促,我未能详细领略云龙山的风情便急忙下山了。

第二次去,大约是在十多年后的一个冬季。

北风肃杀、树叶凋零,在友人的陪同下,我又一次登上了云龙山。

云龙山的外貌极具特色。

巨石嶙峋,林壑幽美,一溜子九节山头,一节连着一节。

而最北侧的第一节山,则紧挨着喧闹的城市。

倘若在云雾天气从远处看,群山肯定宛若一条游龙。

更绝的,山的西侧,有一方面积远大于杭州西湖的云龙湖,山水比邻,岂非天作之合?

那时间,虽然山上少了几分绿、湖中多了少许冰,虽然没了春的妩媚、夏的绚丽、秋的风韵,却多了几分冬的宁静、冬的悠远。

云龙山上的古迹不少,而最能牵动我心的,便是位于第一节山山顶平台上的放鹤亭。

北宋神宗年间,自称张山人的张天骥在山上建亭一,饲鹤二,清晨放鹤游,傍晚招鹤归,过着优哉游哉的隐居生活。

时任徐州太守的苏东坡常率宾客在亭中饮酒作赋,并为张山人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放鹤亭记》,使得云龙山、放鹤亭声名大振。

我们所看到的放鹤亭其实早就不是张山人的原作,而是重建于明代嘉靖年间。

苏子的《放鹤亭记》则以一块碑文的形式立在了亭子的南侧。

放鹤亭附近,有试衣亭和送晖亭各一,据称是根据苏东坡“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

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的诗句取名。

亭的南侧有饮鹤泉,继续向南,在第一节山的最高处另有小巧玲珑的招鹤亭。

至于世人只知放鹤亭而不提招鹤亭,我以为,则全是因为苏老夫子那篇美文标题的缘故

身处严寒、面对北风,徜徉在山巅之上、亭廊之间,不能不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苏子在《放鹤亭记》中提到:

自己斟了一杯酒给张山人喝,并且告诉他说:

“您知道隐居的快乐吗?

即使是朝南坐的君主,也不能跟他交换。

”鹤的品格清高、深沉,超出在尘世的外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