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8113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7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Word格式.docx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Word格式.docx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九单元《除法》

理解除法的意义正确列式;

利用乘法口诀求商,并能解决一些变式题;

理解倍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第二单元《购物》

换算、找钱、付钱,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图形与几何

1.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

理解轴对称、旋转、平移等现象。

2.第六单元《测量》

(三)综合与实践:

本册教材安排了‚班级旧物市场和‚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两个实践活动。

(四)复习时间:

第19、20、21周。

三、复习措施:

1、进一步改进复习练习的设计,促进复习效率的提高。

(1)练习设计要抓住关键,由浅入深,并注意加强思维的训练。

(2)练习设计要精当,选典型题,以点带面,辐射复习,不搞题海战,争取以少胜多,减轻学生的负担。

(3)加强对新旧知识理解的变式练习,明确新旧知识之间联系和区别。

(4)练习设计要明确重点,突出关键,具有针对性。

2、注意培优补差,提高班内考试的合格率与优秀率。

(1)坚持成立互帮互学小组。

多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交流,使他们能积极的参与到复习的全过程,并能放下自卑、放下包袱,主动学习;

同时在班里开展一帮一结对子的活动,给每位学困生配备多名帮教人员,如同桌帮(重点是监督其能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组员帮、优秀学生帮,并对学困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进行表扬,促使学困生进步。

(2)在做好抓两头、促中间的同时,促优生,适当选一些拔高题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对中间生则强调夯实基础,对对学困生则有侧重的辅导,争取人人都会做、会讲、会议,积极为他们创设说、讲、练的平台。

3、教师复习时,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形成竖成线横成块的知识网络结构图,进一步提高复习的主动性。

六.复习方法:

1.按单元,适当调整,由前到后;

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展开有条不紊的系统梳理;

2.在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复习,主要针对第一步复习发现或存在的问题进行强化、纠正、补救等方面的复习工作

3.综合复习、分层练习,做到在练中复;

在复中练,纵横交错混杂进行。

 

总复习

总复习目标及内容(第1课时) 

一、复习内容 

1、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

(2)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3)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

(4)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九单元“除法”。

(5)第二单元“购物”。

2、图形与几何:

(1)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

(2)第六单元“测量”。

3、综合与实践:

本册教材安排了“班级旧物市场”和“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两个实践活动。

二、复习重难点:

1、加与减 

2、表内乘除法。

3、平移、旋转与轴对称 

4、元、角、分 

三、复习目标:

1、“加与减”。

通过复习,让学生通过加减法的计算,能利用竖式熟练.正确地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2、表内乘除法计算.口诀的运用(逆运用).规律的填写 

记住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

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

会用乘法口诀熟练的计算表内乘法。

记住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以及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会用乘法口诀熟练地求商。

3、购物。

学生通过购物,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实际情景中,通过购物,能准确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能熟练地使用人民币,并进一步学会实际的应用。

4、图形与几何 

“图形的变化”。

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

在欣赏与设计中,体验到图形的美和设计的乐趣。

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测量”。

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厘米和米,认识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通过测量活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

5、应用题 

求几个几是多少和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

关于平均分和求倍数的除法应用题;

根据具体情境提出可以用乘除法解决的问题,正确列出乘除法算式,会解决有关乘除法的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加与减的复习(第2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97第1题、P98“互相启发”、P100第6题、P101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法.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笔算的方法;

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问:

笔算加法和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全班反馈,归纳小结。

4、巩固练习,P97页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 

二、发展练习 

1、完成P98页第1题。

并抽几题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的。

2、完成P101第13题:

先估算再笔算。

先估算并说说估算的方法;

再笔算。

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他们辅导和机会,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3、练一练。

(补充练习题) 

36-19+17= 

48-16-23= 

13+27+10= 

三、实际应用 

1、完成P100页第6题,101页第10题的第一小题。

学生先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2、小朋友跳绳:

小明 

小红 

小东 

小丁 

45下 

36下 

53下 

60下 

(1)小明比小丁少跳了几下?

(2)小明和小红一共跳了几下?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计算。

随堂练一练 

1、学校有15只白兔,37只黑兔 

(1)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2)拿走了18只兔子,学校现在有多少只兔子?

2、一辆公共汽车里有30人,到胜利街车站有17人下车。

(1)车上还剩多少人?

(2)又上来19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3、大猴子摘了28个桃,小猴子摘了27个桃,两只猴子吃了19个桃,还剩下多少个桃?

4、学校合唱团原来有36人,有17人毕业,又新加入9人,合唱团现在有多少人?

5、

(1)70减去24,差是(),再减去27,得()

(2)26加上53和是(),再减去39,得()

(3)在73+18-25中,先算()法,在80-47+33中,先算()法

(4)在○里填上>

<

或=

63-25○15+1536+30○35+2591-25○82-39

6、列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32+49-17=45+26+29=85-37-28=

8、猜动物年龄 

(1)小熊说,我的年龄等于24加上36再减去26.小熊今年多少岁?

(2)山羊说,26加上42再减去59,就是我的年龄。

山羊多少岁?

9、实验小学足球队有42人。

有8名队员已经毕业了,新加入17人,现在足球队有多少人?

“表内乘除法”的复习(第3课时) 

课本P97页第2、3、4、5、6,P99-102第5、7、8、9、10题第2小题.11、12、第16题。

1、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名称。

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2、学生会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能力。

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计算。

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同桌互相背乘法口诀。

2、交流反馈:

你的同桌1~9的乘法口诀背得熟练吗?

还存在什么问题?

3、教师抽查。

4、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三五( 

六九( 

( 

)四十二 

„„ 

[设计意图]: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笔算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二、发展练习。

1、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先复习倍数的含义,然后完成97页的第5.6题。

2、交流反馈。

3、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99页第1题然后校对。

1、独立完成99-101页第4.5.7.8.11.12题。

先在小组内轮流提出问题并解决。

全班交流反馈。

(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机会。

2、102页的16题。

(1)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同桌合作设计配花方案。

(3)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方法的多样性。

注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题意进行描述,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米和厘米.图形的变化”的复习(第4课时) 

课本P103页。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在实际情景中,通过购物,能准确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能熟练地使用人民币,并进一步学会实际的应用。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

图,尺子等。

一、米和厘米的复习 

1、回顾梳理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2、表象与进率 

(1)1厘米有多长?

1米有多长?

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学生理解表象与进率,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