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人教版基因的表达单元测试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771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人教版基因的表达单元测试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人教版基因的表达单元测试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人教版基因的表达单元测试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人教版基因的表达单元测试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人教版基因的表达单元测试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人教版基因的表达单元测试1.docx

《届人教版基因的表达单元测试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人教版基因的表达单元测试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人教版基因的表达单元测试1.docx

届人教版基因的表达单元测试1

基因的表达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面是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的关系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体的性状只是某对基因控制的结果

B.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

C.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D.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影响性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一对基因可能控制一个到多个性状,一个性状可能受一对到多对基因控制,A错。

结构蛋白的变化直接影响性状,如血红蛋白变化形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B正确。

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C正确。

功能蛋白如酶通过影响代谢来控制性状,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控制性状途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2.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能够产生新的性状

B.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C.基因重组发生在所有生物的生殖过程中

D.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不能产生新的性状,A、C项错误;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之一,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项错误;基因重组的来源之一是: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重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3.下列为某多肽链和控制它合成的对应DNA片段,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

多肽链:

“甲硫氨酸-脯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缬氨酸”DNA片段: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段多肽链中有5个“一CO—HN一”的结构

B.决定这段多肽链的密码子位于①链上

C.这段DNA转录时以②链作模板

D.该片段若发生基因突变,该多肽链的结构不一定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甲硫氨酸的密码子(起始密码子)可知,mRNA的前三个碱基是AUG,则转录形成该mRNA的模板链的前三个碱基为TAC,结合题图可知这段DNA中的①链是模板链,所以决定这段多肽链的遗传密码子依次是AUG、CCC、ACC、GGG、GUA;这条多肽链是由5个氨基酸脱去4分子水形成的,同时形成4个肽键(—CO—NH—);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多肽链的结构发生改变。

故选D

考点:

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以及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4.编码酶X的基因中某个碱基被替换时,表达产物将变为酶Y。

下表显示了与酶X相比,酶Y可能出现的四种状况,对这四种状况出现的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比较指标

酶Y活性/酶X活性

100%

50%

10%

150%

酶Y氨基酸数目/酶X氨基酸数目

1

1

小于1

大于1

A.状况①说明基因结构没有发生改变

B.状况②是因为氨基酸数减少了50%

C.状况③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了终止密码子提前

D.状况④可为蛋白质工程提供思路

【答案】CD

【解析】题干中表明基因发生了碱基的替换,,表明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结构发生了改变,状况①酶活性不变且氨基酸数目不变,可能是因为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也可能是氨基酸序列虽然改变但不影响两种酶活性,A错误;状况②虽说酶活性变了,但氨基酸数目并没有改变,B错误;状况③碱基改变之后酶活性下降且氨基酸数目减少了,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了终止密码的位置提前了,C项正确;状况④酶的活性提高了,可为蛋白质工程提供思路,D正确。

5.HIV感染人体后,其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需要RNA聚合酶

B.过程③可以合成出子代HIV的RNA

C.过程④中遗传信息由mRNA先流向tRNA,再流向蛋白质

D.过程①在病毒内进行,过程②③④在人体内进行

【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①过程是RNA形成DNA的过程,为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A错误;过程③表示转录,可以合成出子代HIV的RNA,B正确;过程④中遗传信息由mRNA流向流向蛋白质,tRNA在该过程中只是运输氨基酸的工具,C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过程①②③④都在人体内进行,D错误。

6.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传递信息时都遵循A-T、C-G的配对原则

B.生物群落中,碳以CO2的形式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传递

C.合成ATP、DNA、RNA、NADPH、脂肪等物质时,都需要磷酸盐作原料

D.细胞中发现的元素在无机环境中都存在,但含量差异较大

【答案】D

【解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DNA传递信息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T配对,C-G配对,RNA传递信息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U配对,C-G配对,A错误;生物群落中碳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传递,B错误;脂肪含有C、H、O元素,不含P元素,合成脂肪时,不需要磷酸盐作原料,C错误;在细胞中发现的元素,在无机环境中都能找到,并且二者相对含量差别不大,D错误。

【点睛】解答D选项,要理解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的含义,明确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是从种类上来说的,差异性是从含量上来说的,统一性是指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差异性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7.一个T2噬菌体的所有成分均被3H标记,其DNA由6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鸟嘌呤占全部碱基的1/6,用该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51个子代噬菌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含3H的培养基制备标记噬菌体

B.该过程共需要6×105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C.少数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带有放射性

D.子代噬菌体可因基因重组而表现出不同性状

【答案】B

【解析】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因此不能用含3H的培养基制备标记噬菌体,故A错误;共释放出151个子代噬菌体,即151个DNA分子,根据DNA半保留复制,其中有两条链(可以看成是一个DNA分子)来自亲代DNA,不需要原料去合成,所以需要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151-1)×4000=6×105个,故B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指导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所以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带放射性,故C错误;噬菌体是病毒,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因此不会发生基因重组,故D错误。

【考点定位】DNA分子的复制;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8.关于遗传信息及其传递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RNA上有多少个密码子就有多少个tRNA与之对应

B.同一细胞在不同时期的转录产物可以不同

C.转录和翻译时的模板及碱基互补配对方式都相同

D.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共用同一套密码子,说明两者的转录过程没有区别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mRNA上共有64种密码子,3种为终止密码子,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tRNA的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反密码子,反密码子可与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互补配对,tRNA上不含有与mRNA上终止密码子互补配对的反密码子,A项错误;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同一细胞在不同时期的转录产物可以不同,如细胞衰老后与凋亡有关的基因才开始表达,B项正确;转录的模板是DNA,碱基配对方式有A-U、T-A和C-G,翻译的模板是mRNA,碱基配对方式有A-U和C-G,C项错误;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共用一套密码子,只能说明相关的生物有相同的祖先,不说明两者的转录过程没有区别,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9.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B.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由质合成来实现的

C.基因结构的改变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D.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来决定

【答案】B

【解析】基因与性状之间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如人的身高是由多对基因控制的,A错误;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

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B正确;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结构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C错误;生物体的性状由基因与环境共同控制,D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名师点睛】知识点总结:

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方式:

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

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2、基因突变不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原因有:

①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改变,生殖细胞中不一定出现该基因;

②若亲代DNA某碱基对发生改变而产生隐性基因,隐性基因传给子代,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

③不同密码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氨基酸,但一种密码子只能对应一种氨基酸;

④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时基因改变,但性状不一定表现.

3、生物的有些性状是受单基因控制的(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有些性状是由多对基因来决定的(如人的身高).

10.下图所表示的生理过程的名称、碱基数、核苷酸数依次为

A.RNA复制、4种、4种B.DNA转录、4种、4种

C.DNA复制、5种、5种D.RNA合成、5种、8种

【答案】D

【解析】由题图可知,该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属于转录过程,图中含有A、T、G、C、U五种碱基,4中脱氧核糖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共8种核苷酸,故选D。

11.如图为真核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⑥在①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所用原料是氨基酸

B.最终合成的肽链②、③、④、⑤在结构上各不相同

C.合成①的场所均在细胞核,合成⑥的场所均在细胞质

D.该过程表明生物体内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根据多肽链的长短,长的翻译在前,核糖体在信使RNA移动的方向是从右向左,故A错误;B、图示中4个核糖体合成的4条多肽链因为模板mRNA相同,所以合成了4条相同的肽链,故B错误;C、真核细胞中,在细胞核中转录形成信使RNA,而核糖体的形成也与核仁有关,故C错误;D、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同一条mRNA分子能够同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合成若干条蛋白质多肽链,结合在同一条mRNA上的核糖体就称为多聚核糖体,这样一个基因在短时间内可表达出多条肽链,故D正确.故选:

D.

考点:

翻译的过程

【名师点睛】据图分析,①表示信使RNA,②③④⑤表示多肽链,⑥表示核糖体.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12.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