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问答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7088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问答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问答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问答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问答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问答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问答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问答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问答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问答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劳动力资源率=潜在劳动力资源人口数量/被考察范围总人口数量

8、现实劳动力资源的相对量可以用劳动参与率表示。

劳动参考率=劳动人口数量/潜在劳动力资源人口数量

9、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交换关系的总和,是市场机制与实现形式的统一。

10、劳动力市场调控是指国家对劳动力市场的规划、管理与调节、强调一种外在的培育。

11、劳动力市场运行与调控中存在的问题。

1职业介绍服务机构运行机制不完善;

2劳动力市场主体双方的行为不规范;

3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和宏观调控滞后;

4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的形成滞后;

5劳动力市场的制度,建设滞后;

6常设劳动力市场的整体规模偏小;

7常设劳动力市场的信息网络建设滞后

12、制约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原因。

1对劳动力市场的地位和信用认识不够,政府投入相对不足;

2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

13、劳动力市场运行的指挥系统——劳动力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

14、调控的重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调控劳动力总供给;

2调控劳动力总需求;

3制定有关法律和制度,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督与管理。

第二章劳动就业

1、扩大就业的途径:

1发展经济是扩大就业的基本途径;

2健全劳动力市场机制是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

3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和政府采取促进就业的政策和举措是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

2、改革开放初期,政府主导下的多渠道就业政策。

3、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内容:

1职业介绍;

2就业指导,就业训练;

3职业指导

4、1998年以来,中国政府建立了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障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内容的“三条保障线”制度。

5、1995年4月,国务院批转了原国家劳动部关于在全国实行再就业工程的报告,标志着我国再就业工程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启动。

6、我国目前就业问题严重的是就业形势复杂。

具体表现为:

1城镇登记失业中持续上升,再就业率逐年下降;

2经济增长对就业的贡献越来越小,就业弹性系数下降;

3结构性失业突出,造成就业资源浪费;

4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城乡劳动力竞争加剧,城市就业压力增大;

5加入WTO时就业的影响将逐渐凸显。

7、所谓“二元经济”是指沿海和大城市的现代化工业部门与广大农村传统农业部门并存的经济格局。

8、就业策略包括:

1实施以人为本,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的发展战略;

2以充分就业为宗旨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3实施就业优先的政策目标;

4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努力增加就业岗位;

5大力发展教育培训事业,降低劳动参与率,提高劳动者素质;

6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7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8保护就业弱势群体,对特殊群体实行就业扶持政策;

9创造就业环境,鼓励自主创业

9、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应该成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10、非正规就业主要指无固定场所,无固定雇主和服务对象、无固定劳动关系、无固定收入和无社会保障的就业形式。

11、我国在21世纪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措施:

1继续保持经济较快增长,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坚持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就业;

3建立和完善以劳动者自主就业为主导,以政府法律制度为基础的劳动就业机制;

4经济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改善协调推进,扩大就业容量;

5提高教育水平,加强职业培训,使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水平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6合理安排社会保障与就业,对困难群体实行基本生活保障和就业援助;

7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发挥中国劳动力资源优势。

第三章劳动组织

1、合理进行劳动分工和劳动协作,是劳动组织的基础。

2、劳动分工是在科学分解生产过程的基础上所实现的劳动专业化。

劳动分工的基本条件是可分割性和独立性。

3、劳动分工的类型:

1职能分工。

是企业劳动组织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分工。

2专业分工。

是根据企业各类人员的工作性质特点所进行的分工。

3技术分工。

是在每一专业或者工种内部按照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分工。

4、组织结构设计原则

1精简原则;

2统一原则;

3效能原则;

4自动调节原则;

5管理跨度原则

5、劳动定额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和合理组织劳动的基础上,完成某项工作消耗劳动量的标准。

基本类型有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

6、制定劳动定额的依据:

1技术依据;

2经济依据;

3心理和生理依据

7、劳动定额水平是指国家或企业对职工完成某项工作所规定的应消耗劳动量的高低。

劳动定额水平是定额管理的核心。

8、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

1技术测定法;

2比较类推法;

3经验估工法;

4统计分析法

9、定员是企业实现分工协作、明确岗位职责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内部劳动力调配的主要依据。

10、定员标准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对不同企业的类型岗位人员制定的统一用人数量标准。

11、例题:

某企业有机器设备100台,需要连续运转。

每台机器分四班看管,每位工人看管机器的定额为3台,员工的出勤率为95%。

要求计算该企业的定员人数。

解:

根据公式:

 

定员人数=(100×

4)÷

(3×

95%)=400÷

2.85≈140(人)

12、工时改革趋势:

1弹性工作时间制度;

2分职制;

3非全时制;

4一周两天工制;

5有效的工作时间制度

第四章 

劳动工资

1、薪水是指给白领阶层按周、月或年的劳动报酬;

工资是付给蓝领以实际工作量来计算的劳动报酬。

2、工资制度是指为了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计量劳动者劳动消耗和计算劳动报酬而建立的准则和办法。

3、工资制度根据特征不同可分为工资等级制度、工资升级制度、工资定级制度。

按其地位不同可分为基本工资制度,辅助工资制度。

按其对象不同可分为机关单位工资制度、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企业单位工资制度。

按其特点不同可分为绩效工资制度、能力工资制度、资历工资制度、岗位工资制度和结构工资制度。

4、我国20世纪50年代建立的等级工资制,基本上属于能力工资制度。

5、工资理论又称薪资理论或薪资学说,是指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对于工资方面的见解或主张。

6、工资构成项目又称为工资体系,由基本工资、津贴和奖金等项目构成。

职务工资是根据工作责任大小,因难程度、危险程度等因素所决定的工资。

津贴是因实际需要,在基本工资以外所进行的补助。

7、工资水平是指员工工资的高低,又称为工资基金,通常由企业员工的平均工资来反映。

8、设计员工福利的原则:

1需要原则;

2生活原则;

3经济实效原则和量力而行原则。

9、2004年3月5日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10、劳动者的以下劳动收入不属于工资总额范围:

1单位支付给劳动者个人的社会保险福利费用;

2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

3按规定未列入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报酬及其他劳动收入

11、协商双方可书面委托本企业以外的专业人士作为本方协商代表。

委托人数不得超过本方代表的1/3。

12、工资总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一般以年为单位来统计。

第五章 

劳动关系

1、劳动保护法的内容是对劳动者权利的保护。

2、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为进行劳动过程而发生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关系。

3、劳动合同的种类

以合同期限为标准进行分类:

1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2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逾法定5年);

3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以合同目的为标准分类:

1录用合同;

2聘用合同;

3借调合同

4、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不超过6个月的考察期。

5、劳动合同的终止,是指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或双方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时,合同即停止履行。

6、经济补偿金,是指用人单位在某些情况下解决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时,依据国家有关规定以货币形式给予劳动者的补偿。

7、集体合同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劳动标准性条款;

2目标性条款;

3劳动关系运行规则条款。

8、集体合同的期限为1—3年。

9、劳动争议的范围:

1因用人单位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而发生争议;

2因劳动合同的履行、解除、变更和终止等问题而发生的争议;

3因签订或履行集体合同而发生的争议;

4因执行国家有关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福利规定而发生的争议;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10、劳动关系法关于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是“一调,一裁、两审”。

11、劳动争议处理原则:

1合法原则;

2公正原则;

3及时处理原则;

4调解原则;

5三方机制原则

12、“三方机制”是指由政府、雇主组织和工会。

13、劳动合同书由法定条款和约定条款组成。

14、签订竞业禁止协议的职工范围应当是确实掌握了单位商业机密的相当层次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15、劳动合同的解除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合意解除;

二、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1即时解除(无补偿金);

2预告性辞退(有补偿金);

3经济性裁员

三、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1提前通知解除;

2即时解除

16、终止劳动合同的条件:

1劳动合同期限届满;

2由于不可抗力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

3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退出劳动岗位;

4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

第六章 

社会保障的概念与发展

1、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各种方式,在公民暂时或者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遭遇各种风险使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补助,保证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社会保障的出发点是化解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风险,即化解经济风险。

3、民主社会主义相反,新自由主义是明确反对福利国家政策的。

4、按照社会保障基金的收付和管理不同进行分类:

1现收现付制;

2完全积累制;

3部分积累制

5、1935年,美国通过了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

6、1951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7、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通常由养老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组成。

社会保险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

8、社会优抚是指政府和社会对军人等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员及其家属予以优待、抚恤和妥善安置的制度,也称为优抚安置制度。

第七章 

社会保障管理

1、地方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执法机关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机关。

2、社会保障管理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

行政管理、业务管理和监督管理。

3、国家对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管理和使用方面的规定被称为社会的保障基金管理制度。

4、大多数国家规定养老、伤残和遗属保险基金由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

5、基本养老保险中,个人缴纳的比例为个人缴费工资的8%,用人单位缴纳比例为企业工资总额的20%。

6、社会保险基金的征收管理是社会保险基金和理的首要环节。

7、社会保险基金的支付标准应当考虑的因素有:

1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家财政、企业、职工的承受能力;

2调整社会保险待遇的结构,实行多层次的社会保险;

3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4建立社会保险金支付标准随生产发展和物价变动的调整机制。

8、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闲置部分,可以购买国债或者存入国有商业银行。

9、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

1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承担从企业中分离出来的一部分管理服务责任,提高管理服务效率,改善服务态度;

2尽快实现社会保险待遇发放的社会化,减轻企业的管理负担;

3将社会保障对象的日常管理服务由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