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与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Word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7012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灌溉与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灌溉与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灌溉与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灌溉与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灌溉与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灌溉与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Word格式.doc

《《灌溉与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灌溉与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Word格式.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灌溉与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Word格式.doc

4.隔水层是指含水层周围的透水地层又称透水层。

×

5.控制地下水位和排盐主要依靠末级排水沟。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作物生长所需的基本条件有(日光)、热能、空气、(水分)和(养分),称为作物生长的五大因素。

2.蒸腾的主要通道是气孔,气孔在向外蒸腾的同时,(水)和(气)进入气孔,从而实现(水)、(气)交换。

3.通常把(植株蒸腾)和(棵间蒸发)这两项合称为腾发。

4.地下水根据其埋藏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

5.喷灌系统的主要设备包括(喷头)、(管道)及其附件、(动力设备)等。

四、问答题(每题8分,共48分)

1.水对作物的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1)细胞原生质的重要成分;

(2)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3)一切生化反映的介质;

(4)溶解和输送养分;

(5)保持作物体处于一定形态。

2.斗、农渠的规划布置有哪些特点?

(1)要适应农业机械化和园田化的要求。

(2)要与行政区划和农业生产规划密切结合。

(3)要与道路林带井网输电线路等结合布置,以便于机械作业和田间管理。

3.简述井灌区规划原则。

(1)统筹安排,全面规划。

(2)统一调配,兴利除害。

(3)合理布局,分层取水。

(4)挖潜配套,降低成本。

4.什么是灌溉管理质量评估?

灌溉管理质量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1)评估是对管区内各项工程、技术、经济工作的管理水平、效益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全面考核和评价。

(2)主要内容包括灌溉效益评估、排水效益评估、发电效益评估、工业及生活供水效益评估、工程设施质量评估、环境影响评估组织管理评估等。

5.配水方式有那几种?

配水顺序是什么?

(1)配水方式一般有续灌和轮灌。

(2)配水顺序是:

①先远后近,②先高后低,③先成片后零星,④先急用后缓用,⑤先看后放。

6.简述灌区现代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1)优化灌区水资源配置需要信息化系统;

(2)实施水资源优化调度需要信息化系统;

(3)灌区防汛、抗旱需要建设水管理信息化系统;

(4)灌区水费改革需要建设水管理信息化系统;

(5)监视灌区工程运行状况需要建设信息化系统;

(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灌区办公设施提出了新的要求。

《灌溉与管理》作业2

1.蒸腾系数:

是指作物制造1g干物质所需的水分克数。

2.土壤水饱和度:

是指土壤水分体积占土壤孔隙容积的百分数。

3.灌溉设计标准:

是指在多年间灌溉水源能按规定保证正常供水的可靠程度。

4.河川径流:

是指江河湖泊中的水体。

1.作物的水分主要通过根系来源于土壤。

2.土壤含水量对各种生理活动的影响是一致的。

×

3.透水层的透水性与岩石空隙的大小和连通性无关。

4.确定井距是井灌区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

5.排水沟深度适当,能有效的控制改良地段的地下水位,但不能排走过多的土壤盐分。

1.水既是植株体的主要(构成成分),又是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生态)与(环境)因素。

2.水分对作物生长有一个最(高)、最(适)和最(低)的基点。

3.有坝引水枢纽主要由(溢流坝)、(进水闸)、(冲沙闸)以及防洪堤等建筑物组成。

4.排水沟道系统的分级一般分为(干)、(支)、(斗)、(农)四级固定沟道。

5.配水效率是表征有(多口分流)渠道的水在分配过程中的(有效利用)程度。

1.水分对改善作物生态环境有哪些作用?

(1)以水调气;

(2)以水调温;

(3)以水调肥;

(4)改善农田小气候;

(5)提高耕作质量和效率;

(6)其他作用。

2.灌溉渠系有哪些布置原则?

(1)沿高地布置,力求控制灌溉面积最大。

(2)灌排系统结合考虑,统一规划布置。

(3)力求经济合理,尽可能做到渠线短、交叉建筑物少、土石方量少、占用耕地少、拆迁民房少。

(4)要安全可靠,尽可能避免深挖方、高填方和难工险段。

(5)便于管理。

(6)要考虑综合利用,尽可能满足其他用水部门的要求。

(7)积极开源节流充分利用水土资源。

(8)建筑物要尽量联合修建,以形成枢纽。

3.井灌区规划应包括哪些内容?

井灌区规划主要包括地下水资源评价,灌溉分区,灌区水量平衡计算,机井布置,典型单井设计和灌区规划布置等。

井灌区规划文件应反映以下内容:

(1)地下水分区;

(2)地下水开采条件;

(3)地下水开发利用措施;

(4)典型小区规划和单井设计。

4.喷灌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1)现场收集基本资料和可行性分析,包括喷灌区的自然经济状况、地形地貌、作物、土壤、农业气象、水源等方面。

(2)喷灌系统选型。

(3)水源工程规划,包括选择取水方式、取水位置、取水数量等。

(4)工程规划布置,对工程设施包括水源、泵站、输水管网等在比例尺不小于1/5000的地形图上进行规划布置。

(5)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

5.水源情况分析预测主要应包括哪几方面的具体内容?

(1)河源及灌区供水流量分析。

(2)水源含沙量的分析。

(3)河流水源情况分析预测。

(4)渠道可能引入流量的确定。

6.在灌溉系统管理工作中,计算机主要应用于哪几方面?

(1)数值计算。

(2)数据库与信息管理。

(3)计算机辅助设计。

(4)计算机控制与遥测。

(5)计算机信息管理。

《灌溉与管理》作业3

1.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是指土壤水分是否能被作物利用及其被利用的难易程度。

2.农作物的灌溉制度:

是指作物播种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日期和灌水定额。

3.灌水率:

是指灌区单位面积上所灌溉的静流量,又称灌水模数。

4.灌溉系统:

是指从水源取水并输送、分配到田间的灌溉工程设施。

1.原生质是细胞的主体,很多生理过程都在原生质中进行。

2.在水源有保证的灌区确定旱作物灌溉制度,目前多采用水量平衡法。

3.井灌的缺点是地下水资源不稳定,年内和年际间变化大。

4.井灌区的特点是水源在田间,井的出水量较大,控制的井灌面积较大。

5.地下水临界深度是拟订排水沟深度的主要依据。

1.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利用(叶绿素)吸收太阳的能量,同(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有机质,这就是光合作用。

2.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主要有植株(蒸腾)、棵间(蒸发)和深层(渗漏)。

3.地下水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①有(补给)来源;

②有能储水和透水的一定厚度的(含水层);

③底部或周围有(隔水层)。

4.田间排水有(明沟)排水、(暗管)排水和(竖井)排水等多种方式。

5.节水灌溉管理技术是指根据作物的需水规律(控制)和(调配)水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实现区域效益最佳的农田水分(调控管理技术)。

1.土壤水分含量有哪些表示方法?

(1)质量分数;

(2)容积百分率;

(3)相对含水量;

(4)土壤水储量;

(5)土壤水饱和度。

2.简述渠系建筑物的选型原则。

(1)尽量采用定型设计和装配式建筑物。

(2)向“拱、壳、圆、管”和“薄、轻、巧”方向发展,力求技术先进,结构精巧,运输方便、安装简单、造价低廉。

(3)尽量选用当地材料修建,以减少运输,降低造价。

(4)应考虑当地的地质和施工技术条件。

3.喷灌有哪些优缺点?

(1)优点:

节约用水,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作物品质,省工省地,适应性强,而且有利于实现灌水机械化和自动化,还可结合喷灌进行喷肥、喷药、防干热风、防霜冻等。

(2)缺点:

初期投资大,能源消耗大,运行维修费较高。

此外喷灌受风的影响比较明显风速过大时不宜采用。

4.什么是灌溉效益指标?

其内容包括哪些?

(1)定义为实际灌溉效益与设计、管理计划灌溉效益的比值。

(2)内容包括:

①灌溉计划水量完成率。

②灌溉水量预测准确率。

③灌溉水量偏离度。

④灌溉设计水量完成率。

⑤计划灌溉面积完成率。

⑥计划灌溉定额完成率。

5.灌区渠系水量的调配原则是什么?

有哪些具体方法?

(1)原则是“水权集中,统筹兼顾,分级管理,均衡收益”。

(2)具体方法是:

按照作物灌溉面积、灌水定额、渠系水的利用系数来分配水量。

6.实现灌溉工程自动控制的目的、意义是什么?

(1)提高灌溉系统的管理水平。

(2)提高灌溉系统的综合调度能力。

(3)使节水措施得到有效的实施。

《灌溉与管理》作业4

1.土壤含水量:

是指自然条件下土壤保持的水分数量。

2.棵间蒸发:

是指植株间土壤或田面的水分蒸发。

3.灌溉用水量:

是指灌溉土地需从水源取用的水量,它是根据灌溉面积、作物种植情况、土壤、水文地质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确定的。

4.透水层:

是指能使水通过但不包含地下水的岩层。

1.在光合作用中,水分不足,就会使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2.在一般情况下,并不要求在供水期间全部保证正常引水,而允许有一定程度的供水不足或断水。

√3.含水层是充满水但不透水并能给出水的岩层。

4.排渍标准以控制适宜的地下水埋深(即耐渍深度)来表示。

5.排水沟的间距是指两条排水沟的沟边距离。

1.作物体内水分充足时,细胞常保持数个大气压的膨压以维持(细胞)及(作物)的形态,使作物的正常(生长)、(生理)活动得以进行。

2.灌溉水源主要有(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类。

3.无坝引水渠首一般由(进水闸)、(冲沙闸)和(导流堤)三部分组成。

4.影响给水度的因素有岩土的(孔隙度)、(孔径大小)、连通情况以及水温、(水质)等。

5.喷灌技术参数主要有(喷灌强度)、(喷灌均匀度)和(水滴打击强度)等几项指标。

1.灌溉用水典型年有哪些常用的选择方法?

(1)按年降水量选择灌溉用水设计典型年。

(2)按主要作物生长期的降水量选择灌溉用水设计典型年。

(3)按降水量年内分配情况选择灌溉用水设计典型年。

2.简述干、支渠的布置要点。

(1)位置和高程的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