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55819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docx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docx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

2022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

1.竹炭包是一种集观赏与空气净化为一体的产品。

这种产品可对车内及室内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气体进行吸附。

某课外活

动小组对竹炭进行初步探究。

[提出问题]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猜想与假设]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查阅资料]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

[设计实验]所用装置如下图所示。

(A装置的作用为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1)实验开始后,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E装置中新鲜的鸡血变为暗色。

(2)小玥认为应在A.B装置间,再增加一个C装置,目的是

(3)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这套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请你设计解决的方法

(4)小亮认为可以用右图所示的

装置,替换原装置中的E装c

置,你认为(填可以”或“不可以"),原因是[结论]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拓展应用]竹炭细密多孔,竹炭牙膏中含有竹炭等成分具有消炎、止痛、化瘀、去污等功效,下列有关竹炭牙膏的用途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可除衣领袖口等处的污渍

B.不能除去口中异味

C.虫咬、灼伤可消炎止痛

2.类比法是化学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草酸(化学式为C2H2O4)的化学性质与碳酸相似。

在受热条件下也会分解,仅生成三种氧化物。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1)小明首先根据草酸中含有_________元素,可推测生成物中含有水。

(2)小明对分解生成的其他产物进行猜测、验证:

假设一:

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

实验一: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_______,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据此判断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假设二:

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

实验二:

小明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从而证明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

请回答:

A装置中黑色固体粉末是_____(填化学式),A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3)讨论交流

①小芳认为,小明的“实验二”不需要B装置也能够推断出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

你是否支持小芳的观点,_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请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芳认为,从环保的角度考虑,实验二装置有一个缺陷,请指出该缺陷____________,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习完金属的化学性质,同学们来到实验室进行锌、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活动。

实验桌上老师提供的药品有:

锌片、铜片、银片、硫酸锌溶液、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稀硫酸。

(1)(制定计划)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讨论,同学们设计出了以下几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

铜片、硫酸锌溶液、硝酸银溶液;

方案二:

锌片、银片、硫酸铜溶液;

方案三:

锌片、铜片、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你的设计方案是________。

(2)(进行实验)小华同学选用方案三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帮他完成表格中的空白(注:

表格中实验操作一栏用文字描述或图示表示均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________

金属活动性:

Cu________Ag(填“>”或“<”)

________

锌片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金属活动性:

Zn________Cu(填“>”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解释与结论)根据上述实验,小华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3)(反思与评价)探究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收获与不足,并进行反思:

①有同学提出,小华的实验中不用硫酸铜溶液也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

简要说明其验证方法:

________。

②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以上实验方案中,方案________较好。

③小华提出,试管中的金属可以回收再利用,这样做的意义是________。

(4)(拓展与延伸)好奇地小华在老师的指导下,把一定量的锌粒加入硫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发现滤液呈无色。

此时,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___,溶液中离子数目增加的是________。

4.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材料。

(一)铁材料的有关知识

(1)人类使用金属先后经历了“青铜”、“铁器”时代,直到近代才开始大量使用铝材料。

这也反映出Cu、Fe、Al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填字母序号)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氧化铁;

B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节约金属资源;

C在铁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和石灰乳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D铁锅常用于炒饭炒菜,是利用了铁的导热性

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请写出一种防锈措施______。

(二)请你参与探究几种常见金属饰品所含金属的相关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

现用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进行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并对溶液A和固体B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提出问题)溶液A中的溶质可能有哪些?

(作出猜想)

①只有Fe(NO3)2②有Fe(NO3)2、AgNO3③有Fe(NO3)2、Cu(NO3)2④有_______。

(交流讨论)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填标号)。

(实验探究)根据下表中的实验步骤及现象,完成表中的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

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B,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溶液A中的溶质成分符合猜想____,固体B中的金属成分为_____(写化学式)。

(数据处理)称取10克固体B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100克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混合物的总质量为109.8克。

请计算

(1)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请写出计算过程)______

(2)若配制上述浓度的稀硫酸100克,则需质量分数98%的浓硫酸______克。

5.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的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________性,还可能呈________性。

[实验验证]

[分析与思考]

(1)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______(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

向溶液中逐滴加入________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以下方案:

方案一:

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

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6.某实验小组的甲、乙两同学围绕Na2CO3进行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

实验结束后,丙同学把A、B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如图二),充分混合后发现白色沉淀明显增加。

(1)甲同学的实验完成后,A试管中一定有剩余的物质是    。

 

(2)乙同学的实验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

 

小组同学将C中液体过滤后,对所得滤液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滤液的成分作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

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Na2CO3

猜想二:

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CaCl2

猜想三:

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CaCl2、HCl

猜想四:

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

【讨论与交流】通过认真讨论,小组同学排除了其中一种不合理的猜想。

(3)不合理的是猜想三,理由是 。

 

【进行实验】丁同学取少量滤液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一种物质,发现有无色气泡生成。

(4)你认为丁同学向滤液中滴加的物质是             。

 

【实验结论】通过探究,小组同学得出了猜想一是正确的结论。

7.某学习小组对课本中“食盐常用于制氯气、烧碱”的内容产生兴趣。

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自制的实验装置(主体部分如图所示)进行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氢氧化钠的实验。

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从K处导出部分的溶液作为待测液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Ⅰ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

Ⅱ忽略其他可能发生的反应对以下实验的影响。

[探究活动一]检验待测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同学们选用下列试剂对待测液进行检验,其中合理的是______。

A硝酸钾溶液

B无色酚酞溶液

C稀盐酸

D硫酸铜溶液

[探究活动二]测定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同学们按下图所示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1)滴加一定量氯化镁溶液后,判断所加氯化镁溶液是否足量的具体操作(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静置,_____。

(2)步骤④的目的是除去沉淀物表面可能含有的氯化镁和_________(填化学式),已知待测液的密度为1.1g/mL,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如在取待测液的时候,视线俯视,对于测量最终结果的影响是______,步骤⑤干燥时温度不能过高,原因是____。

(3)同学们取一定量上述氢氧化钠溶液来测定某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方案:

第②步实验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0-a段没有产生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字母m、a、b之间的关系为:

b=____;若b=160,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8.某无土栽培营养液的配方中可能含有氯化钾、硫酸铵、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为确定配方的成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1)[实验探究一]取少量固体样品在研体中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________色,写出可能发生该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探究二]另取少量固体样品溶于水得到溶液A,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现象如图所述(设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①白色沉淀E是________。

②小明认为由实验探究二可以确定该化肥中一定含有氯化钾和硫酸铵,一定没有碳酸氢铵。

小强认为这个结论不正确,他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使小明的结论正确,小强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改动,他的做法是

______________。

9.小红、小军、小明三人化学学习小组在实验中,用到了三个分别盛有KCl溶液、KOH溶液、K2SO4溶液的滴瓶.小军发现小红将三个滴瓶中的三只滴管混用,认为小红实验操作不规范,滴瓶中的试剂会因此受污染而无法再次使用,学习小组就盛有KCl溶液的滴瓶是否被另外两种试剂污染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滴瓶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通过分析,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溶质成分只有:

KCl;

猜想Ⅱ溶质成分为:

KCl和KOH;

猜想Ⅲ溶质成分为:

_________;

猜想Ⅳ溶质成分为:

KCl、KOH和K2SO4。

(实验探究)为证明猜想,小军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1)取该滴瓶内溶液烧了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该试管中加入______

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