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八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的形态学观察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5792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验八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的形态学观察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试验八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的形态学观察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试验八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的形态学观察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试验八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的形态学观察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试验八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的形态学观察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验八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的形态学观察Word文件下载.docx

《试验八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的形态学观察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验八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的形态学观察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验八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的形态学观察Word文件下载.docx

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辐射食道口线虫、微管食道口线虫、粗纹食道口线虫、有齿食道口线虫、长尾食道口线虫和短尾食道口线虫等。

冠尾科线虫:

有齿冠尾线虫。

圆线科线虫:

马圆线虫、无齿圆线虫和普通圆线虫等。

毛尾科线虫:

猪毛尾线虫、绵羊毛尾线虫(T.ovis)、球鞘毛尾线虫及斯氏毛尾线虫等。

毛形科线虫:

旋毛虫等。

颚口科线虫:

刚棘颚口线虫和陶氏颚口线虫。

吸吮科线虫:

罗氏吸吮线虫和丽嫩吸吮线虫等。

丝状科线虫:

马丝状线虫、鹿丝状线虫和指形丝状线虫等。

尖尾科线虫:

马尖尾线虫。

(2)封片标本。

动物横纹肌中的旋毛虫幼虫、颚口线虫的中间宿主(剑水蚤)等。

(3)病理标本。

后圆线虫引起猪支气管堵塞、食道口线虫幼虫引起动物肠道的结节病变、毛尾线虫头部钻入动物肠壁、钻入动物胃壁的颚口线虫等病理标本。

三、实验方法、步骤和操作要领

1.挑取捻转血矛线虫或粗纹食道口线虫的雌雄虫各一条,分别放在两张载片上,滴加乳酸酚透明液1-2滴,盖上盖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透明虫体的详细构造。

2.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封片标本的形态构造。

3.用肉眼或借助手持放大镜观察虫体浸渍标本及病理标本。

四、实验注意事项

1.乳酸酚透明液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因此不宜滴加太多,以防溢出载玻片之外而腐蚀光学显微镜的载物台。

2.虫体在滴加乳酸酚透明液后,应尽快放到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若虫体透明过度,则不利于虫体内部形态构造的观察。

3.雄虫尾端交合伞常包裹在一起,可用解剖针轻轻移动盖玻片,让交合伞展开便于观察交合伞内肋的形态。

五、实验报告

1、绘捻转血矛线虫虫体头端、雄虫尾端构造;

或绘出粗纹食道口线虫的前部、雌虫与雄虫后部的形态构造图,并标出各部位的名称。

2、列出实验中所观察线虫的中间宿主、终末宿主与寄生部位。

附:

参考资料

(一)大动物常见线虫的形态特征

1.网尾科线虫。

网尾科(Dictyocaulidae)的线虫较大,故又称大型肺线虫。

网尾科、网尾属(Dictyocaulus)的线虫寄生于反刍兽和马属动物的气管和支气管。

网尾属线虫虫体呈乳白色丝状,较长。

头端有4片小唇,口囊小。

雄虫交合伞发达,前侧肋独立;

中侧肋和后侧肋合二为一,有的仅末端分开;

背肋为两个独立的分枝,每枝末端分为2或3个指状突起。

交合刺两根等长,呈暗褐色,为多孔性结构。

引器颜色稍淡,也呈泡孔状构造。

雌虫阴门位于体中部。

虫卵内含幼虫。

常见虫种有:

丝状网尾线虫(D.filaria)寄生于绵羊、山羊、骆驼等反刍兽的支气管;

鹿网尾线虫(D.eckerti)寄生于绵羊、山羊、驯鹿、马鹿、羚牛等动物的支气管和气管;

胎生网尾线虫(D.viviparus)寄生于牛、骆驼和多种野生反刍兽的支气管和气管;

骆驼网尾线虫(D.cameli)寄生于骆驼的气管和支气管;

安氏网尾线虫(D.arnfieldi)寄生于马属动物的支气管。

这几种网尾线虫的主要特征如下:

(1)丝状网尾线虫。

雄虫长25~80mm,交合伞的中侧肋和后侧肋合二为一,只在末端稍分开,两个背肋分枝末端各有3个小分枝;

交合刺靴形。

雌虫长43~112mm。

虫卵120~130m×

80~90m。

(图8-1)

(2)鹿网尾线虫。

雄虫长24~38mm,交合伞的中、后侧肋完全融合,前侧肋末端膨大呈球形;

交合刺棒状。

雌虫长34~56mm。

虫卵49~97m×

32~59m。

(3)胎生网尾线虫。

雄虫长40~50mm,交合伞的中侧肋与后侧肋完全融合;

雌虫长60~80mm。

虫卵82~88m×

33~38m。

(图8-2)

(4)骆驼网尾线虫。

雄虫长32~55mm,交合伞中、后侧肋完全融合,仅末端稍膨大;

外背肋短;

背肋末端各有呈梯级的3个分枝;

雌虫长46~68mm。

虫卵49~99m×

32~49m。

(5)安氏网尾线虫。

雄虫长30~40mm,交合伞的中、后侧肋在开始时为一总干,后半段分开;

雌虫长55~70mm。

虫卵49~83m×

25~49m。

 

图8-1丝状网尾线虫(引自卢俊杰、靳家声,2002)

1.雌虫阴门部2.雌虫尾端3.雄虫尾端4.虫卵

图8-2胎生网尾线虫(引自卢俊杰、靳家声,2002)

1.成虫前端2.雌虫尾端3.交合刺与引器4.虫卵5.雄虫尾端

2.原圆科线虫。

原圆科(Protostrongylidae)的原圆属(Protostrongylus)、缪勒属(Muellerius)、变圆属(Varestrongylus)等几个属的多种线虫寄生于羊的肺泡、毛细支气管、细支气管、肺实质等处。

此类线虫多系混合感染,虫体细小,有的肉眼刚能看到,故又称小型肺线虫。

雄虫的交合伞不发达,背肋单个,交合刺具膜质羽状的翼膜,引器由头、体和脚部组成;

雌虫的阴门位于近肛门处。

常见种为:

毛样缪勒线虫(Muelleriuscapillaris)、柯氏原圆线虫(Protostrongyluskochi)和肺变圆线虫(Varestrongyluspneumonicus)。

 

(1)毛样缪勒线虫。

雄虫长11~26mm,和原圆科其它线虫不同之处在于其交合伞高度退化,雄虫尾部呈螺旋状卷曲,泄殖孔周围有许多乳突。

背肋较其他肋发达,于后1/4处分为3枝。

交合刺两根,弯曲,近端部有翼膜,远端部分为两枝。

引器1对,结构简单,不分为头、体、脚三部。

副引器发达。

雌虫长18~30mm。

虫卵呈褐色,产出时细胞尚未分裂,大小为82~104m×

28~40m。

(图8-3)

(2)柯氏原圆线虫。

虫体纤细红褐色。

雄虫长24.3~30.0mm,交合伞小,背肋为一丘形的隆突,上有6个乳突;

交合刺呈暗褐色;

引器由头、体和脚3部分组成,头部有两个尖形的耳状结构,脚部末端有3~5个齿状突起;

雌虫长28~40mm。

阴道内虫卵的大小为69~98m×

36~54m。

(图8-4)

(3)肺变圆线虫。

同义名:

舒氏歧尾线虫(Bicaulusschulzi)。

虫体黄色,细线状。

雄虫长13.77~23.10mm;

交合伞较小;

背肋呈圆扣状,其腹面有5个乳突;

交合刺1对等长。

引器由体与脚两部组成,体部为单一的棒状;

脚一对,上有4个小齿;

副引器不发达。

雌虫长22~27mm。

虫卵椭圆形,大小为39~56m×

26~39m。

图8-3毛样缪勒线虫(引自孔繁瑶,1997仿Boev)

1.雄虫缠绕在雌虫身上(外形)2.雄虫尾部腹面观

3.雄虫尾部侧面观4.交合刺5.雄虫后部6.头部

图8-4柯氏原圆线虫(引自孔繁瑶,1997仿Boev)

1.头部2.雄虫尾部3.交合刺远端4.引器5.雌虫尾部

3.后圆科线虫。

后圆科(Metastrongylidae)、后圆属(Metastrongylus)的线虫寄生于猪的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

野猪后圆线虫(M.apri)和复阴后圆线虫(M.pudendotectus)。

虫体呈乳白色或灰色长丝状,口囊很小,有1对呈三叶状的侧唇。

交合伞明显,背叶小,全部肋均粗短,有的肋有一定程度的融合。

交合刺1对,细长,末端有单钩或双钩。

阴门紧靠肛门,前方覆一角质阴门盖。

随粪便排出的虫卵中含有幼虫。

(1)野猪后圆线虫。

又称长刺后圆线虫(M.elongatus)。

雄虫长11~25mm,交合伞的前侧肋大,末端膨大;

中侧肋和后侧肋融合在一起;

背肋极小。

交合刺呈丝状,长4.0~4.5mm,末端为单钩。

无引器。

雌虫长20~50mm,阴道长,超过2mm,阴门盖较大。

尾长90m,稍弯向腹面。

虫卵大小为51~54m×

33~36m,内含有幼虫。

(图8-5)

(2)复阴后圆线虫。

雄虫长16~18mm。

交合刺长1.4~1.7mm,末端为双钩。

有引器。

雌虫长22~35mm。

阴道短于1mm,尾直,阴门盖大而呈球形。

虫卵大小为57~63m×

39~42m。

图8-5野猪后圆线虫(引自孔繁瑶,1997仿Shultzetal)

1.前部侧面2.雄虫尾部3.交合刺末端

4.捻转血矛线虫。

寄生于牛、羊、骆驼和其它反刍兽真胃和小肠的毛圆科(Trichostrongylidae)线虫种类很多,往往呈混合感染,分布遍及全国各地,引起的反刍兽毛圆线虫病,危害十分严重。

反刍兽毛圆科的线虫主要有血矛属(Haemonchus)、长刺属(Mecistocirrus)、奥斯特属(Ostertagia)、马歇尔属(Marshallagia)、古柏属(Cooperia)、毛圆属(Trichostrongylus)、细颈属(Nematodirus)和似细颈属(Nematodirella)的许多种线虫,本科线虫所引起疾病的流行病学、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与防制等方面有许多共同点,其中以血矛属的捻转血矛线虫(H.contortus)致病力最强。

捻转血矛线虫亦称捻转胃虫,主要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真胃,偶见于小肠。

捻转血矛线虫的新鲜虫体,其雄虫整个虫体均呈淡红色;

雌虫因白色的子宫缠绕红色的肠管,使其外观呈红、白相间的捻转状,固定后为淡黄色。

虫体头端有一小口囊,内有一个小的矛状齿,食道前1/4处有一对明显的刺状颈乳突,伸向后面。

雄虫尾端具有交合伞而呈缝针形,交合伞侧叶发达,背叶不对称,位于左侧。

前、后腹肋起于共同主干,弯向腹面,直达伞缘;

三个侧肋也起于共同主干,前侧肋长而直,中、后侧肋向背面弯曲;

外背肋细长。

背肋呈倒"

Y"

字形,位于左侧。

两根交合刺等长,其末端各有一个倒钩,引器(导刺带)呈梭形。

雌虫生殖孔位于虫体后半部,有呈舌状或球形的阴门盖,阴门开口于其基部。

虫卵75~95m×

40~50m。

(图8-6)

图8-6捻转血矛线虫(引自杨光友,2005)

A.头端B.雌虫生殖孔部C.雄虫交合伞

1子宫2输卵管3阴道4阴门5阴门盖6卵巢7肠

5.仰口线虫。

也称钩虫。

钩口科(Ancylostomatidae)、仰口属(Bunostomum)线虫寄生于牛、羊的小肠。

本属线虫的特点是头部向背侧弯曲(仰口)。

口囊大呈漏斗状,口孔腹缘有1对半月形切板,口囊内有背齿1个,亚腹齿若干,随种类不同而异。

雄虫交合伞的外背肋不对称。

雌虫的阴门在虫体中部之前。

常见种有:

羊仰口线虫(B.trigonocephalum)和牛仰口线虫(B.phlebotomum)。

(1)羊仰口线虫。

主要寄生于羊的小肠。

虫体乳白色或淡红色。

口囊底部背侧生有1个大背齿,背沟由此穿出;

底部腹侧有1对小的亚腹侧齿。

雄虫长12.5~17.0mm。

交合伞发达。

外背肋不对称,右外背肋细长,由背肋的基部伸出;

左外背肋短,由背肋的中部伸出。

交合刺等长,扭曲,褐色。

雌虫长15.5~21.0mm,尾端钝圆。

阴门位于虫体中部前方不远处。

虫卵具有一定特征性:

色深,大小为79~97m×

47~50m,两端钝圆,两侧平直,内有8~16个胚细胞。

(2)牛仰口线虫。

主要寄生于牛的小肠(主要是十二指肠)。

形态和羊仰口线虫相似,但口囊底部腹侧有两对亚腹侧齿;

雄虫的交合刺长约3.5~4.0mm,为羊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