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高频考点突破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5598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总复习高频考点突破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高频考点突破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高频考点突破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高频考点突破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高频考点突破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高频考点突破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文档格式.docx

《高考历史总复习高频考点突破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总复习高频考点突破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总复习高频考点突破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文档格式.docx

”指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农业合作化运动

B 中共“十二大”召开于1982年,三十年前“耕者有其田”是指土地改革,三十年后,“耕者有其责”是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2014河南一模)《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指出:

“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

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

”这里“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分别指(  )

A.个体经营、集体经济B.精耕细作、平均主义

C.协作经营、按劳分配D.小农经济、共同劳动

A 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评价。

“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指的是家庭经营,个体经营;

“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指土地仍实行公有制,仍是集体经济。

故本题选A项。

4.(2014广东质检)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努力突破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瓶颈,要“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健全流转市场,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这表明(  )

A.我国土地所有制性质即将改变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过时

C.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更新经营方式

D.农民将失去土地承包权

C 本题考查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多次调整,但土地所有制的国有性质没有改变,A项表述错误;

材料反映了要“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这反映了国家要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B、C、D两项表述错误。

正确答案为C项。

5.(2013广东联考)“语录粮票”是时代的产物,他们产生于“红色海洋”年代,每个票上都印有毛主席语录,多数为“备战、备荒、为人民”“厉行节约、严禁浪费粮食”等。

“语录粮票”不仅是凭证,而且是一种政治宣传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语录粮票”就陆续收回,予以销毁,这种粮票也变成了历史文物。

这说明(  )

①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 ②中国逐渐改变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 ③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 ④中国已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③④

B ①题干材料没有涉及;

粮票的实行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故粮票的废除说明中国逐渐改变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②③正确;

④材料中没有体现,而且不符合历史史实,排除①④。

6.(2013杭州二模)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

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

工业

其他经济

类型工业

1978

77.6

22.4

1997

25.5

38.1

17.9

18.5

上表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B.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

C.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D.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C 从材料可以看出,1978年只有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到1997年非公有制经济占一定比例,说明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取得显著成效,故C项正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A;

据表格可知公有制经济仍是我国经济的主体,排除B项;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国有企业改革,其同经济成分变动无关,故D项不正确。

7.票证是时代变迁的反映,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不能反映(  )

A.我国的经济体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物资供应得到保证

C.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本达到小康

D.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

D 本题考查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粮票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也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优惠券反映了经济体制的变化和生产力的发展,A、B、C三项均可以从题干材料中得出,不符合题意;

从粮票到优惠券的变化无法体现D项。

8.(2013韶关一模)有一浙江商人,1980年到1992年间因做买卖三次入狱,又无罪释放。

引起各方对其是否合法经营展开激烈争论。

此事例不能说明(  )

A.民营经济发展道路坎坷B.改革开放初期立法滞后

C.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深刻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D 结合所学知识,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初步确立,故材料事例无法说明D项。

9.(2014武汉一模)从1993年3月到1998年2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了40多个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律,如《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等。

这些立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保障企业的合法地位

C.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

D.限制企业的不法行为

A 市场经济下市场是资源调配的主要手段,但市场调节有它的局限性,因此要通过立法规范市场行为。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立法,维护企业的正当利益,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中国新闻网《发改委专家:

“中国GDP超日本”是历史性进步》一文说:

“改革开放以来这30年,我们的GDP的规模现在是世界第二,超过了日本……我们把握住了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这一轮的经济全球化是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重要战略机遇。

”“我们把握住了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有(  )

①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③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④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A.①②④B.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

B 本题考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于1988年,①不符合时间要求;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有利于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②正确;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获得了更多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③正确;

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是在20世纪80年代,④错误。

11.(2013宿州二模)1991年3月2日上海《解放日报》发表评论《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在改革深化、开放扩大的形势下,我们要防止陷入‘新的思想停滞’”。

这篇文章发表的背景是(  )

A.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展开

D.国际局势剧变并影响中国

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991年3月”,当时国际局势动荡,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D项正确。

A项发生在1992年,B、C两项发生在1978年,故均排除。

12.“深圳在建特区的25年间,用前18年的时间使GDP达到了1000亿元人民币,接着用了5年时间使GDP达到了2000亿元人民币,然后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就使GDP达到了5000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接近30%,一再创造经济奇迹的‘深圳速度’成为深圳一张闪亮的名片。

”下列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

A.深圳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过程

B.深圳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

C.证明私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D.表明中国外贸总量跃居世界前列

A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

依据“深圳”“建特区的25年间”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成就,而不是“改革开放的全过程”,C项中的“私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表述错误,排除B、C两项。

依据材料中“GDP”等信息可知,这反映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过程,而不能表明中国外贸总量跃居世界前列,故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3.(2014汕头检测)工资变化是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等发展的重要反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史学家克拉潘统计:

1790~1850年,英国工人工资提高了40%;

1851~1880年增加了59%。

——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材料二 50年代“工资条”是用手写的,工资条上只有工资总额一项。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工资条上有了“绩效工资”“菜篮子”、高原补贴、艰苦补贴、高温补贴、取暖补贴等项目。

以前发工资最大面值是10元,1987年开始有了50元和100元。

材料三

西北油漆厂工人强玲工资表(月工资,单位:

元)

1974年

1977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4年

1985年

29.5

46

61

66

68

72

247

——材料二、三均出自新华网北京2009年9月8日

《工资条里的新中国六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工人工资增长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改革开放前我国职工工资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

(3)依据材料二、三,分析改革开放后职工工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1)问,依据时间信息,从政治地位变化、经济发展、民权和平等思想的角度概括原因。

(2)问,由“只有”“最大面值”“月工资”归纳特点;

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第(3)问,由“等项目”“最大面值”的变大,1974年到1985年数额的增长分析变化;

结合改革开放后相关史实分析原因。

答案:

(1)原因:

①政治上,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工人权利得到一定保障;

工人斗争意识增强,(或者宪章运动后工人获得选举权),政治地位提高;

②经济上,随着工业革命不断深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家利润丰厚,剥削形式改为以相对剩余价值为主;

③思想上,民权、平等思想不断深入人心。

(2)特点:

①工资项目单一;

②工资低;

③涨幅小;

④工资面值小。

原因:

①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资匮乏;

②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③实行平均主义分配方式。

(3)变化:

①1985年后工资总额剧增;

②工资项目种类多(工资项目多样化);

③社会保障不断健全;

④出现了绩效工资;

⑤工资面值大;

⑥改革开放初期工资变化不大。

①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稳步发展;

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③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

④平均分配方式打破(企业自负盈亏,职工按劳分配);

⑤市场经济发展,货币贬值加速。

14.(2013慈溪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的研究一般都同意,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经济增长非常巨大,但60年代则不那么大。

一位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估计,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人民币738亿元增长到1959年的人民币1234亿元,增长了约70%。

——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