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教案精品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4925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教案精品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教案精品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教案精品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教案精品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教案精品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教案精品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教案精品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教案精品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教案精品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1、“新”的整理数据的方法

从整个统计教学系统来看,本单元呈现了一个“新”的整理数据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介于前期所学的象形统计、统计表与后续要学的条形统计图之间的一种过渡的记录数据的方法,“横线”上的分组变量所体现的,其实就是整理数据时的“分类”,本质上还是在用数个数、画符号来记录数据。

这个方法,便于学生对一边记录、整理数据,一边能直观观察到数据的分布情况。

不过,真正触动学生思维生长的,却不在于新方法的学习,而是在这个横线上变量的分组情况。

2、身高----可以多样化整理的素材

首先,在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的统计内容中,身高这个素材被多次选用:

三年级

数据的整理与表示

累计法整理和表示数据

五年级

平均数再认识

讨论“免票线”确定的合理性

六年级

数据处理

体会全班身高数据分布的特征

身高素材和学生比较贴近,利于开展数据的收集,并且在不同阶段的学习中,对身高素材的整理方式不同,呈现的信息就不同,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挖掘数据中不同的信息、提出不同数学问题、做出不同推断等。

第二,在本课之前,统计活动的数据组别基本上都是已经划分好的,无论是鞋号、还是喜欢的动物,这些都是“离散”性的,分组形式固定。

而身高数据“连续”性,使得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思考角度出发、划分不同的组别:

既可以区间性的划分组别,也可以密集的一个数据一组,利于学生从不同的思考角度入手整理数据、并得出不同层次的数据信息,从而解决不同的问题。

从关注数据的最大、最小值,逐步过渡到关注某个区间内的数据,再观察整体性的分布——正态,再到横向和同年级的其他班级比较来体验数据的分布,并初步对其他班级身高情况做推断等。

(二)纵向梳理

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并没有安排正式的统计知识的学习,将统计量教学、统计图表教学和统计推断教学放到第二学段,只要求用自己的方式整理信息,难道是降低了对统计的教学要求吗?

对比几个版本教材后发现:

三个版本的教材都非常重视第一学段的数据整理分析方法,每个年级都有相关的内容安排,鼓励学生学会整理数据的方法,为后面的统计知识学习做铺垫。

第一学段

苏教版

人教版

北师大版

一年级

上:

简单分类

下:

分类与整理

分类下:

分扣子

二年级

数据收集和整理

(一)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调查与记录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二)

下:

复式统计表

数据的整理和表示

对比来看,北师大版教材有以下几个特色:

1、带有横线的画图记录法,其他版本教材中并没有。

画图法的学习,让学生在整理数据过程中,不单关注到了数据,还关注到了横轴的数据分组。

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充分感受到,不同分组整理方式,可以呈现不同层次的信息。

而在数据收集整理之前,对解决问题目的、分类标准的讨论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的整体性的思维既有助于统计活动有条理且顺利的进行,也能有助于学生在收集整理数据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意识地从数据角度思考有关问题。

2、北师大版教材则安排了一系列富有趣味性的、多样的统计题材

前期有评选吉祥物、调查同学们喜欢的节目、周末游玩地点、喜欢的水果等题材,三年时候设计了模拟鞋店进货来调查鞋号、调查喜欢的动物、调查身高、睡眠时间等,既好玩有趣又能够操作实践,让学生有更多机会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有助于引发学生从数据角度的积极思考、逐渐形成依据数据分析结果来分析问题的数据观念。

3、鼓励“多样性”的数据收集、整理方式

二下,教材介绍了“竖线、圆圈、√、方框、三角形”等不同记录符号,还有表格、正字等记录和整理数据的方式,本单元又给学生介绍了在直线图上同过累计画×

的方式来收集和整理数据,这种直观呈现数据分布状况的方式渗透了条形统计图的认识,当然,更深层次的是,这种数据整理方的法,给予了学生自主划分分组变量的机会,呈现出不同人对数据不同的观察和认识角度,学生可以选择自己认为合适解决问题的方法整理数据,这种“多样性”实质更尊重学生认知的发生路径。

二、学生分析:

1、第1课,呈现多种记录方式

第1课研究内容是为了开鞋店,统计“鞋号”,受数据类型限制,鞋号是个离散形变量,在数据分组整理时,一个数据就是一个个组别。

从学生情况来看:

学生在整理数据时,采用了多种符号的记录数据方式:

不同记录符号的采用,体现了学生对相同问题的不同关注角度:

“正”字能够快速算出人数多少,×

和√的叠加计数略慢、但能够直观看出数据的分布。

2、第2课,呈现多样化的数据整理方式

在收集了全班的身高数据后,学生们采用了多种自己喜欢用的记录数据的方法,统计方法多样的同时,最让人关注的是学生们的分组变量的划分,如下表所示:

种类

学生作品

特点

1

正字

分成两组

2

×

区间

3

密集

4

有省略

从“横向”的分组变量上看,第1类作品仅以130cm为界限,将全班的身高数据整理记录为两大类:

这个分组方式是针对动车车票的购买标准分的,一下子就可以统计出多少张儿童票、多少张成人票。

第2类采用区间方式的归类,每10cm内归为一类、累计计数,计数起来更快一些;

第3、4类的作品均以一个数据就为一类、横轴密集呈现,统计的结果精确,但占地大,有的学生还不得不拐弯儿画了第二行,有的学生发现部分区间人少,干脆省略不写。

对比两课中学生情况能够看出:

“多样化”是学生统计学习的特点

虽然第1课受素材限制,学生在分组变量上都一样,但依然有多样化的记录方式,第2课都是学生们自主确定的分组,整理方式、数据呈现上更是多种多样。

可见,学生们对数据思考、理解各有不同的角度,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理解问题的差异性,并引导学生们通过对比,逐渐感悟到:

不同整理方式各有优势——分组少,统计快;

分组多,信息全。

分的组别少,隐藏的信息就会越多,“如果换一个地方、优惠标准不同时”,就“不能直接用,还得重新整理”。

分组多时,呈现的信息就多。

比如可以从3、4号作品中看出这个班的最高身高、最低身高分别是多少,还可以从第2类作品中观察出身高集中分布的区域,而第1类只能针对130cm的界限、统计出此界限上下的人数。

三、我的思考:

1、问题越宽泛,方法越多样

学生整理数据的方式,必然受所解决问题的影响,教材中,引导学生整理数据的问题为:

这样明确的问题,其实可以直接用“二分法”就可以解决:

所以我思考将问题变得更宽泛一些,即:

怎样整理身高数据,更便于全班出去搞活动。

引入时,采用了几乎所有学生都亲身体验过的购买动车车票的经历,还让学生们了解到,不仅仅是动车、火车票,博物馆、科技馆等其他方面在门票或消费上,都有各种按身高给予儿童优惠价格,那么如果整理出全班的身高情况,就便于班级搞集体活动时统计购票数量了。

从课堂实践中也能够看出,在这样的问题之下,学生在数据整理方式上呈现出多样性的情况,反映出不同人的不同思考的角度。

2、分组变量不同,读取信息不同

学生在整理数据之初,对变量分组时,就已经开始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思考了。

当针对不同的方法进行对比时,学生不自觉的就拿出数据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看法。

在比较各种方法的同时,允许差异的存在,更能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挖掘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教学中,可以在小组内完成数据整理、交流后,安排全班的交流活动,通过对比,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整理数据方法、不同分组标准,各有其在数据解读分析上的优势,用数据来说明区别,增加学生对数据分析的体验,多样化的经验的积累为后续的统计图表和统计量的学习奠定基础。

3、现场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

重视“数据分析观念”,就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经历数据收集过程,而不是对现成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对于全班学生身高的数据,可以从学生的体检情况中抽取出来直接呈现,但远没有现场直接收集的效果更实时、更切实、触发学生对随时收入的数据的敏感,从而更能引起学生的研究动力,有助于进行后期的数据推测。

学生在“身高收集小条”上按组收集,再全班汇总,现场打印,学生会发现无序的数据不方便分析问题,从而进行数据的整理,可以说,收集数据也是必要经历的环节,是培养学生数感和数学直觉的重要举措,从中还可以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所以,除了要继续学习画图法的同时,还应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统计活动中,并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并设计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加强学生之间交流。

四、教学流程图: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在真实任务情境中,对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达,能读出、读懂不同数据整理方式中的信息。

2、通过不同数据整理方式的对比,感悟不同分组方式各有特点,提升学生对数据表达、分析和推断的能力。

3、经历真实的统计过程,积累数据整理、分析和推断的经验,感悟统计活动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

经历数据整理方式的多样化,学生读取出更多的信息。

 

教学难点:

依据读取的有效信息,学生适当作出推断。

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收集数据

1、从高铁票价谈起,聚焦全班身高问题

同学们,你们都坐过高铁吗?

买票了吗?

小结:

高铁在儿童票的售卖上,是有身高上的规定的。

不仅是高铁,交通运输上、电影院、餐饮娱乐等很多地方,对儿童的收费都在身高上有优惠或折扣,比如中国科技馆是1米2以下儿童免费,上海科技馆是1米3以下儿童免费。

如果全班集体出游、或者去这样的地方搞活动,买票的话该怎样买呢?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全班的身高情况,我们集体外出购票就方便了。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学生,基本都坐过高铁、有过高铁买票的经历,由此情景引入,便于学生交流,在了解了各方面都对儿童在身高生有不同优惠的情况下,产生对全班同学身高数据了解的兴趣和欲望,以解决如果全班出游购票的情况统计问题。

2、小组分工,收集数据

如何保证数据收集的有序、准确

注意:

组内数据不能遗漏,屏幕上数据有人核对。

借助小条,请将组内成员的身高数据以厘米为单位填在表格内,再全班汇总。

给学生创造收集数据的机会,而不是给现成的统计表格。

现场收集身高数据,体会数据的“随机”性与真实性,每个人均有自己不同的身高、小组与小组情况各不相同,使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积累收集数据的经验。

二、合作整理,分析对比

1、小组合作,选择自己的分组和方法,整理数据。

小组合作:

(1)、组内分工,选择一种方法来整理同学们的身高数据,使数据呈现直观、便于观察。

(2)、组内讨论:

通过整理数据,你有哪些发现?

2、全班交流,多种整理方法比较

小组展示、交流组内数据整理方法,并阐述自己的发现。

组间交流、评价。

每种方法各有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