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苏省南通扬州连云港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4812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江苏省南通扬州连云港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江苏省南通扬州连云港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江苏省南通扬州连云港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江苏省南通扬州连云港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江苏省南通扬州连云港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江苏省南通扬州连云港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届江苏省南通扬州连云港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苏省南通扬州连云港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江苏省南通扬州连云港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正确答案为B。

2.贞观元年,唐太宗李世民下旨:

“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监督伺察)。

”其目的在于

A.缓和三省矛盾B.分割宰相权力

C.评议皇帝得失D.加强君主集权

D。

本题主要考查对唐代三省六部制作用的理解及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准确解读的能力。

解题关键是要注意材料中“谏官”的职责,A、B、C三项曲解了材料信息。

正确答案为D。

3.右图是宋代苏轼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贴》。

它问世于苏轼被贬黄州,

仕途受挫的1082年。

这一作品

A.工笔重彩,线条流畅纵情

B.笔画详备,气象端庄浑厚

C.雅俗共赏,字形斜正交错

D.结构严整,笔画平直稳重

C。

本题以苏轼的书法成就即擅长行书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不同书体特征的把握程度,同时考查学生读图并提取图片信息的能力。

A项后半部分为草书特征,B、D项是楷书特征。

正确答案为C。

4.王昶《军机处题名记》云:

“本朝谕旨诰命,……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

上谕亦有二:

……明发,交内阁,以次交于部、科;

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

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

……内阁、翰林院撰拟有弗当,又下军机处审定。

”材料说明军机处

A.成为内阁的协理机构B.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C.掌握军政要务决策权D.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

本题主要考查对军机处作用的理解及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准确理解的能力。

A、C、D三项不符合史实,也是对材料信息的错误理解。

5.近代某思想家曾说:

“余闻东西之人,盛称泰西者,莫不曰其国大政事大征伐皆举国会议,询谋佥同而后行。

其荐贤授能,拜爵叙官,皆以公选。

其君臣上下,无疾苦不达之隐,无壅遏不宜之情。

”从中可见,该思想家

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B.坚持“中体西用”思想

C.赞赏君主立宪政体D.认同革命派的政治主张

本题主要考查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及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A项片面理解材料信息,材料并不能反映该思想家主张全面学习西方,B、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6.1890年前后,一位居住浙江余姚蒋村的小地主,从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

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

材料主要反映出

A.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B.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

C.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D.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变

该题主要考查阅读和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前半部主要叙述近代轮船交通的优越性,后半部分叙说了该“小地主”让儿子离开私塾而到教会学校学习西方制造的情况,“受此刺激”是整个故事的转折点,也是主人翁观念变化的转折点。

A、B所述只是表面现象,与题干的“主要反映出”不符,C的“生活习俗”与材料不相吻合,故本题选D。

7.中国历代采用帝王纪年,这种办法一直沿用到清末。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电告各省都督:

“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中国纪年的变革

A.是当时政治体制演进的结果B.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C.是帝王纪年发展的必然产物D.表明民族主义的目标得以实现

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及加强历史现象之间联系的能力。

辛亥革命是从形式到内容的一次社会革命,“改用阳历”便是其形式上西化的表现之一。

B中“已深入人心”、D中的“得以实现”以及整个C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本题选A。

8.下表是1912年和1936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化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项目

1912年

1936年

轻工业产品

进口比例

54.7%

14.3%

出口比例

10.9%

25.2%

重化工业产品

13.7%

47%

3.6%

6.9%

A.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B.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C.中国的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不大

该题是图表材料类选择题,主要考查阅读、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

表格中1936年较之于1912年轻工业产品进口比例大幅减少、出口比例大幅增加以及重化工产品出口比例的增加都是重要信息,关键是要能把这些数据的变化放到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去。

正确答案C。

9.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末,广大亚非拉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形成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第二次建交高潮。

该外交成就主要得益于中国

A.推动日内瓦会议达成了共识B.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D.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本题借助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这一知识点,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B、D的历史现象明显不处于该时间段,而A的日内瓦会议主要是解决印度支那这一有限区域的和平问题,而不是涉及整个亚非拉国家关系问题;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能引起广大亚非拉国家共鸣的国际关系准则,因而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末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建交高潮。

10.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加拿大国际友人的谈话中,谈到了“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

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主张

A.有利于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建设

B.确定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D.推动安徽、四川开始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本题知识依托主要是邓小平理论及1979年中国经济发展等相关史实,主要考查运用基础知识解析材料信息的能力。

B、C的史实作为“完成时”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早期,D的史实则是在1978年,均与材料信息不相符。

正确答案A。

11.下图反映的是1980年和1990年的中国经济成分统计,图中表格数据的变化说明

A.公有制经济已逐步失去主体地位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D.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本题以中国经济成分数据变化图表为题材考查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

解题关键在于抓住时间信息,利用图表数据分析各经济成分变化情况,得出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与改革取得成效的结论,而这正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

A选项不符合史实,B、C项存在时间上的差异。

12.罗马共和国早期,祭司们为了永远垄断法律的解释权,常常把法律的“奥秘”处记载成册,藏于密室。

公元前304年,罗马官员弗拉维乌斯首度公布了民事诉讼程序。

这一官员的做法

A.开始限制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B.使罗马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C.维护了罗马全体居民的合法权益D.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

该题情境新、认识上也超出教材表述,突出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和选项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时间信息的运用,公元前304年是《十二铜表法》之后,由此排除A项。

解题时要注意选项表述中的限制性、程度性词语,它往往是陷阱。

B项万民法与时间不符,C项错误出在全体居民。

正确答案D。

13.“科恩在任职期间把葡萄牙人从东印度群岛赶走,并使其后任们能够将葡萄牙人逐出马六甲(1641年)和锡兰(1658年)。

科恩也骚扰英国人,阻止他们对印度尼西亚群岛的渗透,迫使他们退回到自己在印度的据点。

”据此推断科恩是

A.荷兰的殖民官员B.印尼的民族英雄

C.西班牙的探险家D.法国的殖民总督

该题需要研读出材料所隐含的信息内容,即荷兰在建立世界商业殖民帝国过程中,与葡萄牙等国展开激烈争夺,在亚洲抢占殖民地的事实。

要充分利用材料中的地点与时间信息,并与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荷兰的相关史实相联系。

B项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可以从国籍印尼来排除。

14.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合众国不得授予任何贵族爵位,凡是在合众国担任受益职务……非经国会同意,不得从任何国王、君主或外国接受任何种类的……官职或爵位。

”这一规定旨在

A.保持国会绝对权威B.加强联邦政府权力

C.防止封建君主专制D.保障民主共和政体

美国当时排除贵族爵位,是因为美国人将平等视为全部制度的基础,防止特权以及由此造成的对个体独立精神与尊严的侵犯。

而独立精神与个人尊严是共和政体最好的保障。

从一般解题技巧来看,C项还是为了保障D项,即从根本上维护共和政体。

此外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C项也与美国国情不吻合。

15.右图是英国部分年代棉纺织品出口价值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完善

B.棉纺织业部门的系列创新

C.世界贸易中心地位的确立

D.棉纺织手工工场不断增多

从材料中获取棉纺织品迅速增长的时间信息——从1765年至1800年,不难得出这是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的系列创新的结果;

正确答案B。

而A、C两项时间不符;

D项史实不符合。

16.法国斯达尔夫人的作品崇尚想象,感情强烈。

其代表作《苔尔芬》中的女主人公思想感情打上了很深的作家主观意识的烙印,作品突出了主要人物的美好品德和不幸遭遇,从而传达出对社会的强烈不满。

与这一作品创作风格最为一致的是

A.《巴黎圣母院》B.《人间喜剧》

C.《约翰·

克里斯朵夫》D.《等待戈多》

本题以斯达尔夫人的作品为情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解读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和代表作。

题干材料的有效信息有“崇尚现象,感情强烈”、“对社会不满”等,据此可推断出的要求斯达尔夫人的作品属于浪漫主义,B、C属于现实主义,D属于现代主义。

答案选A。

17.右图为英国政府印发的海报,画面上妇女身上的文字为“一个欧洲”,这个妇女站在两个高跷上,高跷上写着“马歇尔计划”,上方葡萄下的文字意为“更好的生活水准”。

由此可知英国政府

A.希望欧洲各国共同推动联合进程

B.宣传美国援助对欧洲经济的重要性

C.积极呼吁西欧国家与美国共同遏制苏联

D.揭露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英国的阴谋

本题以漫画为情境,考查学生联系所学知识解读历史图像的能力。

题干对漫画进行了必要的文字说明,解题的关键信息为“一个欧洲”和“更好的生活标准”,据此可知当时英国是积极欢迎马歇尔计划的。

A项为美国的要求,C项与铁幕演说有关,D项是对漫画的误解。

正确答案选B。

18.1960年日本政府提出“所得倍增计划”,其特征之一是把经济分为民间部门与公共部门,并明确规定政府的责任为扩充道路、港湾、都市计划、下水道、国民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