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第7单元第2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4288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7单元第2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7单元第2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7单元第2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7单元第2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7单元第2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7单元第2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Word格式.docx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7单元第2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总复习第7单元第2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7单元第2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Word格式.docx

不断淘汰不利变异的基因,积累有利变异的基因。

(2)结果:

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4.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1)

(2)物种形成

 巧记生物进化

种群单位因频变,突变重组原材料,

变异无向自选定,物种形成必隔离。

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

(1)概念: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原因: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内容: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形成原因:

生物的共同进化。

(3)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

化石。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四个要点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2.隔离的两种类型

(1)地理隔离:

物种形成的一般环节,但不是必需的环节。

(2)生殖隔离:

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3.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4.共同进化的两个动力来源

(1)不同物种之间的种间互助和种间斗争。

(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5.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考法一 对比分析,考查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自然选择学说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

视角1► 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考查运用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生物的抗药性

1.抗青霉素葡萄球菌是一种突变型。

将未接触过青霉素的葡萄球菌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结果有极少数存活下来。

存活下来的葡萄球菌在相同培养基中经多代培养后,对青霉素的抗性明显增强。

原因是(  )

A.青霉素使用量的增加提高了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抗性

B.青霉素的选择作用提高了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

C.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抗性的增强是定向突变的结果

D.葡萄球菌的抗青霉素基因是在使用青霉素后产生的

解析:

选B。

青霉素只起到对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抗性的选择作用,A错误;

青霉素的选择作用提高了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淘汰掉了不抗药性的个体,B正确;

葡萄球菌的突变不是定向的,C错误;

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是在使用青霉素前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D错误。

视角2► 以图示分析的形式,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2.(坐标曲线分析类)下图所示为玉米的含油量随选择世代的变化情况。

据图分析,选育过程对高含油量玉米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  )

A.改变了控制产油的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

B.改变了玉米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C.淘汰了一些表现型,从而导致控制含油量高的基因频率增大

D.在逐步产生并选择多对等位基因的同时,淘汰了多对等位基因

选C。

依曲线图可知,随着选择世代数的增加,玉米的含油量逐渐增多,这是因为选育过程对含油量高的表

现型进行了选择,从而导致控制含油量高的基因频率增大。

任何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

人工选择并没有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从图中无法得出D项的结论。

3.(表格信息类)(2016·

广东韶关测试)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

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家蝇种群来源

敏感型纯合子(%)

抗性杂合子(%)

抗性纯合子(%)

甲地区

78

20

2

乙地区

64

32

4

丙地区

84

15

1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

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

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

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选D。

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氨基酸数目没变,是由碱基对的替换引起的,A错误;

甲地区抗性基因频率=2%+20%×

1/2=12%,B错误;

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4%+32%×

1/2=20%,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1%+15%×

1/2=8.5%,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最高,但不代表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C错误;

自然选择的实质是:

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考法二 物种形成与生物多样性

1.物种形成的方式

(1)渐变式

①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阶段,只有地理隔离而不形成生殖隔离,能产生亚种,但绝不可能产生新物种,如东北虎和华南虎。

②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是物种间的真正界限。

生殖隔离有三种情况:

不能杂交、杂交不活、活而不育。

(2)爆发式

物种的形成主要是由异源多倍体以染色体变异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出现可以很快形成生殖隔离(基因频率改变)。

(3)人工创造新物种:

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如番茄—马铃薯)、多倍体育种(如八倍体小黑麦)等方式也可以创造新物种。

2.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者关系如下图所示:

3.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1)共同进化的实例

共同进化类型

包含类型

举例

不同物种之间

种间互助

长有细长吸管似口器的蛾与长花矩的兰花

种间斗争

猎豹和斑马(捕食者与被捕食者)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相互影响

地球最早为无氧环境→厌氧生物→光合生物出现→空气中有了氧气→出现好氧生物

(2)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联系

1.种群与物种的比较

项目

种群

物种

范围

较小范围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由分布在不同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许多种群组成

判断

标准

种群必须具有“三同”,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物种

主要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在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无生殖隔离)

联系

①一个物种可以包括许多种群

②同一个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长期发展下去可成为不同的亚种,进而可能形成多个新物种

2.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项目

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

标志

生殖隔离出现

基因频率改变

变化后生物和

原来生物关系

新物种形成,生殖隔离,质变,属于不同的物种

生物进化,基因频率改变,量变,仍属于一个物种

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种变化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即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②新物种一旦形成,则说明生物肯定进化了

视角1► 以原理分析或图示信息,考查对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理解

1.(原理分析类)(2016·

湖北天门调研)下列与生物进化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纯合高茎基因型频率增加,表明豌豆正在进化

B.一片林中的黑色桦尺蠖与浅色桦尺蠖是自然选择作用下由一个物种进化成的两个物种

C.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出可育三倍体西瓜,表明这两种西瓜并无生殖隔离

D.害虫因为变异而存在抗药性差异,经农药的选择作用导致抗药性强的基因频率增加

判断种群是否在进化是根据种群中基因频率是否发生改变,不是基因型是否发生改变,A错误;

黑色桦尺蠖与浅色桦尺蠖虽然表现型不同,但它们不存在生殖隔离,所以不是两个物种,在同一生活区域只能属于同一种群,B错误;

三倍体西瓜由于不可育,所以杂交形成它的两亲本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

害虫因为变异而存在抗药性差异,经农药的选择作用导致抗药性强的基因频率增加,D正确。

2.(信息给予类)(2016·

安徽高考预测卷)如图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

A地区物种甲某些个体迁移到B、C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留居A地区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再发生改变

C.乙、丙两个种群间不能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

D.甲、乙两个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A错误;

A地区的环境在变化,留居A地区的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B错误;

乙、丙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基因库也有较大的差异,C正确;

甲、乙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但是乙物种是从甲物种进化来的,二者的基因库组成部分可能相同,D错误。

视角2► 联系生物进化实例,考查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

3.(2016·

河南南阳月考)北美洲某种臭虫以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的气球状蔓生果为食,臭虫需要用锋利的喙刺穿果实,据统计喙长如图1所示;

1920年,有人从亚洲引进平底金苏雨树,其果实的果皮比较薄,据统计到1980年以它为食的臭虫的喙长如图2所示。

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平底金苏雨树与臭虫间发生了共同进化

B.平底金苏雨树与当地植物存在竞争关系

C.臭虫体内控制喙长度的基因发生突变可能早于引进平底金苏雨树

D.生活在无患子科植物和平底金苏雨树上的臭虫间形成了地理隔离

平底金苏雨树果实的果皮比较薄,臭虫喙长度变短,便于取食平底金苏雨树果实,平底金苏雨树与臭虫间发生了共同进化,A正确;

平底金苏雨树与当地植物争夺阳光、空间等,它们存在竞争关系,B正确;

平底金苏雨树只对臭虫喙的长度起选择作用,不能引起其发生基因突变,C正确;

地理隔离是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生活在无患子科植物和平底金苏雨树上的臭虫没有地理上的障碍,D错误。

考法三 种群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1.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频率计算

(1)已知各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求基因频率。

此类题型可用定义公式计算,即某基因的频率=[(该基因纯合子个体数×

2+杂合子个体数)÷

(总个体数×

2)]×

100%。

(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

此类题型可以将百分号去掉,按定义公式计算或直接用“某基因的基因频率=该基因纯合子的百分比+杂合子百分比的1/2”来代替。

如基因A的频率=AA的频率+1/2Aa的频率,基因a的频率=1-基因A的频率。

2.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基因频率的计算

此类题型可用定义公式计算。

一定注意:

Y染色体上不含与X染色体上相对应的等位基因,因此只能计算X染色体上的基因总数,绝不能将Y染色体计算在基因总数内。

如求Xb的基因频率,可按如下公式求解:

Xb的基因频率=Xb/(Xb+XB),或Xb的基因频率=[Xb的基因数/(2×

女性个体数+1×

男性个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