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11课战争规则教案 上科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4273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11课战争规则教案 上科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11课战争规则教案 上科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11课战争规则教案 上科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11课战争规则教案 上科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11课战争规则教案 上科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11课战争规则教案 上科版Word下载.docx

《高中历史 第11课战争规则教案 上科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11课战争规则教案 上科版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 第11课战争规则教案 上科版Word下载.docx

选择二:

内容完全从新编排,利用各时代的几次典型战争实例来体现战争规则的演变。

(四)教学设计:

A式:

纵式(常规型)

导入设计:

(1)充分利用课文导言阅读的分析引出具体故事,学生会产生不理解和不可思议的感觉,然后引出问题“为什幺需要战争规则?

”为后面的讨论准备。

(2)从前面有关战争的两课——武器和作战方法的变化引入,通过回顾发现战争越来越现代化,破坏力越来越强,战争——这只代表人类文明恶的一面的狂暴猛兽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对待解决这一严重威胁呢?

引出产生战争规则的必要性。

一、宣战与媾和

1、宣战设计思考:

环节1:

围绕“为什幺需要有宣战的战争规则?

”这一问题展开。

●教师讲述古代宣战的产生:

中国和希腊,点明当时“宣战”规则是不成文的

利用中国古代誓书形式宣战的事例(周武王伐纣的《牧誓》原文),请学生阅读分析“宣战有什幺优点和好处?

”(宣布战争正义性有利于凝聚军心民心和全面备战、争取各方支持)

●教师指出在历史发展中不宣而战情形产生的原因:

非正义侵略战争无理由宣战;

偷袭敌人取得战争胜利。

提出问题“为什幺宣战惯例依然存而不废?

让学生比较宣战和不宣而战的利弊,帮助推断出宣战规则仍可以保存的原因。

(重点指出不宣而战容易遭到本国和国际反对,一旦被识破失败风险反而增大)

●教师讲述随民族兴起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威胁国家主权和财产关系的战争发动行为必须受到规范,公开宣战成为共识。

(这种逻辑关系的理解对学生比较困难,需要讲解战争发动的决定涉及国家生存和私有财产不受损失的根本利益,在公众不知情的情况下不宣而战是拿根本利益做赌博,是不能够接受的,所以确定宣战权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可代表国家利益、拥有宣战权的主体才能决定发动战争宣布战争状态)

环节2:

列出使合法发动战争条款逐步完善和严格化的国际法:

(讲述时可结合展示规定原文)

a.1907年《关于战争开始的公约》:

开战前必须宣战——确定宣战成为判断战争合法与否的国际标准;

(可利用资料:

1907年10月18日,在荷兰海牙26个国家签署的《关于战争开始的公约》中规定:

“除非有预先的和明确无误的警告,彼此间不应开始有敌对行为。

警告的形式应是说明理由的宣战或是有条件宣战的最后通牒;

战争状态的存在必须毫不迟疑地通知各中立国,并且只有在中立国接到通知之后,对他们才发生效力。

”)

b.1928年巴黎《非战公约》:

发动侵略战争属于战争罪行;

1928年正式签订于巴黎的《关于废除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简称《巴黎非战公约》。

该项公约在第二条里郑重声明:

不论其性质如何,缔约各方“只能用和平方法处理或解决”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

公约具有很强的普遍性和法律效力,共有包括所有强国的60多个国家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没有明文规定其存在的期限,以便于防止片面废止它的各种企图的发生。

c.1945年《联合国宪章》:

禁止成员国非法使用武力;

说明合法使用武力三种情况:

自卫;

安理会授权或采取行动;

民族解放运动

(《联合国宪章》把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列为它的7项基本原则之一。

《联合国宪章》第一章第二条第3款明确规定“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法解决其国际争端,以免危及国际和平、安全及正义”。

《宪章》的这项规定,标志着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作为国际关系一项基本准则的崇高法律地位的最终确立。

提出问题讨论:

为什幺要使合法发动战争的条款更严格?

运用资料提示和引导:

列出图表一:

战争名称

普法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

1870年7月—9月初

1914年——1918年

1939年——1945年

持续时间

一个半月

四年三个月

六年

死亡

15万人

2100多万

5100多万以上*

财产损失

2700多亿美元

4万多亿美元

*苏联和中国死亡人数统计不完全,只能保守估计。

回顾前面的学习内容,列举史实:

第一次世界大战:

机枪广泛使用;

坦克和潜艇出现;

毒气出现(造成129万人的伤亡)。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本731部队和细菌战出现;

远程轰炸机和导弹的出现;

核武器发明。

科学技术的先进使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继出现,而且威力越来越大,越来越残酷和毫无人道,甚至有力量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存。

所以发动战争的行为必须受到最严格的制约,保护珍贵的和平。

注:

使用导入

(1)可以把学生讨论重点放在环节1的问题上;

使用导入

(2)则可把学生讨论重点放在环节2的问题中。

点1与点2的过渡环节:

制止战争,获取和平是人类的理想。

现在制约“战争的开始”已经有了完善的规则,可是一旦战争开始,尽快让战争结束,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同样重要,事实证明战争持续时间越长损失越大(再次利用图表一证明),结束战争的规则同样必要。

2、媾和设计思考:

内容相对简单,围绕“战争为什幺需要媾和?

”展开

古代战争为什幺需要媾和?

●引导学生阅读(主要是小字),点明拉美西斯二世与赫梯王国利用银板文书的媾和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和约。

●让学生阅读伯罗奔尼撒战争第一阶段“十年战争”经过的文字资料,要求他们找出双方停战的原因。

文字资料:

十年战争(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21年)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第一阶段。

公元前431年3月,伯罗奔尼撒同盟成员底比斯袭击雅典盟邦布拉底引发战火;

5月,斯巴达国王阿基丹姆二世率军入侵阿提卡,战争全面爆发。

斯巴达陆军占有优势,而雅典则在海上称雄,因此斯巴达力图从陆路攻占阿提卡,离间提洛同盟各成员国,以包围和孤立雅典,雅典执政官伯利克里则希图用海军袭击伯罗奔尼撒沿海地区,逼斯巴达求和。

前427年前后,米蒂利尼等城邦发生反雅典起义;

前425年,雅典海军攻占皮洛斯及其附近的斯法克蒂里亚岛,并煽动斯巴达奴隶暴动。

两强皆陷入困境。

前422年,双方在安姆菲波利斯最后决战,雅典主战派首领克里昂和斯巴达将军伯拉西达均战死。

次年签订《尼基阿斯和约》,时休战。

●诱导学生通过史实得出结论:

初期的媾和是战争双方势均力敌,理智地避免同归于尽的结果。

 

(如果学生先利用课文小字得出结论,要求学生用史实证明,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意识)

进一步讲述“为什幺媾和成为近代、尤其是二战以后交战国间结束战争状态的基本形式”

●列举二战后的典型战例,说明战争胜利者保存战败国的史实:

二战战败国德、意、日三国;

海湾战争后的伊拉克;

美国捕获诺列加后的巴拿马等。

●学生找出原因:

主权国家原则在世界范围内普遍采用,主权国家不能消灭,媾和就成为唯一选择。

●举出反例证明:

伊拉克吞并科威特挑战“主权国家原则”的下场。

说明:

主权国家原则是世界上所有民族国家生存的法理依据,挑战者天下共讨之。

目一与目二的过渡环节:

战争的开始和结束都已经有了战争规则的制约,但是战争现在还无法真正被消灭,无论是正义的、合法的战争还是不正义的、非法的战争,无论是长期战争还是短期战争,都还时有发生,而且经常在战争过程中出现破坏人类文明和泯灭人性的反人道暴行。

在还无法消灭战争的今天,这同样需要去制止。

二、日内瓦公约

1、红十字运动和《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

●教师说明事件出现的原因和背景:

残酷的战争使人类产生故意遗弃伤员和屠杀战俘的暴行。

●介绍创始人亨利杜南在事件中的事迹和作用。

2、1949年“日内瓦公约”的形成

●教师说明背景,介绍二战德国和日本的战争暴行(奥斯维辛集中营和德国屠杀600万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

日本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与七三一部队生化作战)

列出图表二:

引导学生发现:

巨大的平民伤亡数字(提示:

包括法西斯阵线国家的),使学生注意到制止战争中发生的暴行的必要性。

●简单介绍“日内瓦公约”的四个条约名称表明受保护的范围。

小结设计:

点出制定战争规则的必然性和持久性。

(教师讲述:

战争是人类文明交往中最激烈、也是最危险的形式,既推动人类文明因激烈竞争而进步,又随时可能使人类堕入兽性和灭亡的深渊。

只要战争还存在一天,人类制定约束战争的规则的行动就会必然继续下去,这是人类文明人性和兽性间永远的较量。

列出不断制定出的战争规则:

1968年,联合国核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1971年,二十六届联大通过《禁止生物武器公约》

1992年,联合国通过《禁止化学武器公约》

1996年,《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开放供签署

……

B式:

横式

导入:

(故事导入)古希腊有两个军阀长期争斗,战乱不止。

有一次,一个军阀没有宣战通过奇袭打败了对手。

对手十分勇猛,被俘后,仍然大骂对手邪恶,用极其卑劣的手段达到目的。

古希腊对于战争历来有传统,在交战前必须告诉对手自己队伍的人数、装备、交战地点和时间。

胜利的军阀遭对手辱骂,也觉得自己违背了公义,便断了杀他的心,当场解除枷锁,予以释放。

以此说明包括“宣战”在内的战争规则早就产生了。

一、古代的战争规则

从古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过程帮助学生分析战争规则:

提示:

注意宣战、媾和和战争过程中的暴行

提供文字资料给学生分析:

伯罗奔尼撒战争经过

战争的爆发和第一阶段(公元前431~前421) 公元前435年,科尔居拉与其母邦科林斯之间因对埃庇丹努斯的控制问题发生争执。

两年后,科尔居拉与雅典结盟。

公元前432年,提洛同盟成员波提狄亚退盟并得到伯罗奔尼撒同盟的帮助,雅典则派兵前去攻打。

同年,伯罗奔尼撒同盟成员迈加拉与雅典发生争执。

次年3月,斯巴达盟邦忒拜奇袭雅典盟邦普拉蒂亚。

5月,伯罗奔尼撒同盟才对雅典宣战。

战争的头十年史称“阿希达穆斯战争”,因战争爆发时在位的斯巴达国王的名字而得名。

斯巴达人6度从陆上入侵并蹂躏阿提卡。

雅典人依靠坚固的城墙和强大的海军,把农村居民移到城墙之内居住,频频从海上出击,屡胜。

公元前430年雅典发生大瘟疫,大批居民死亡,伯里克利也于公元前429年罹疾病故。

公元前427年,雅典迫使退盟的米提利尼投降,并攻占波提狄亚。

公元前425年,雅典占领斯法克特里亚岛,俘斯巴达公民约120名。

翌年,斯巴达将领布拉西达斯率1700名兵士进入哈尔基迪基,占领雅典的重要据点安菲波利斯。

同年,雅典在德利翁一役中遭受巨大损失。

公元前422年,雅典民主派领袖克里昂率所部与布拉西达斯在安菲波利斯城下激战,双方主将均阵亡。

次年,战争双方签订为期50年的和约,因雅典主和派将军尼西亚斯的名字而称为“西亚斯和约”。

其基本内容是大体维持战前状况。

战争的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