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教案全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4245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5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经教案全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道德经教案全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道德经教案全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道德经教案全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道德经教案全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德经教案全集Word文件下载.docx

《道德经教案全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经教案全集Word文件下载.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德经教案全集Word文件下载.docx

教具及电化教学:

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授课时数:

1课时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导入: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函谷)关令尹喜曰:

“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以此作为导入文字,创设情景。

作者生平

老子(前600年—前470年之后),春秋时思想家。

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

汉族。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母亲怀了七十二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他博学多才,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

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

《道德经》是一本在国外拥有最多的译者和读者的书。

《道德经》是解释道家哲学的主要经文。

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在中国,儒教大体上是占统治地位的哲学。

当老子和孔子的思想之间出现鲜明的对立时,中国人大都遵从后者。

但是老子大体上深受儒家弟子的尊敬。

况且在许多情况下,道教思想直接被儒教思想所吸收,因此对数以百万计的自称非道教徒的人都有影响。

同样,道教对于佛教哲学,特别是对禅宗佛教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

虽然今天没有几个人自称是道教徒,但是除了孔子以外,再没有哪一位中国哲学家对人类思想的影响像老子那样广泛和持久。

二、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老子其人其书,自学教材第20页“阅读指南”之“《老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以及“儒道两家的思想为什么能够互补。

三、学习原文第一章

1道可道,非常道。

2无,名天地之始。

3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4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5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四、学生竞赛:

看谁能五分钟内背出

五、分析课文

六、【翻译】凡是可以言说的道理,都不是永恒的道理。

凡是可以被命名的名称,都不是永恒的名称。

无任何名称,正是天地的元始。

有最初的命名,乃是生育万物的神母。

所以:

从永恒普遍的虚无,可以理解道的消隐。

从永恒的存有,可以观察道的连续。

两者出自同一根源而名称不同。

它们竟是如此玄奥。

玄奥呵,玄奥!

这正是洞察宇宙间一切神秘的大门。

七、学生背诵

1、自由背,

2、填空背。

3、开火车背。

4、齐背。

《道德经》第二章教案

1、熟读背诵第二章。

1、读诵《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一章。

2、讲解老子在本章中的辩证思想和无为自然的人生态度。

3、联系现实,谈谈自己对本章的认识。

1、出示一个太极图,让学生谈谈对太极图的看法,由此引入中国古人对事物的辩证认识,引出伟大的思想家老子。

2、《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

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

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

《道德经》的国外版本有一千多种,是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中国书籍。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

无为"

,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反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这本书。

二、学习、读诵《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一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三、讲解老子在本章中的辩证思想和无为自然的人生态度。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

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有与无相互对立而得以产生,难和易互相对立而形成,长与短相对立而得以体现,高与下互相对立而存在,音与声相对立而和谐,前与后互相对立而出现,这是永恒的。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态度来对一切问题,实行“不言”的教导,任凭万物生长而不加以干涉;

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

为万物尽了力而不自恃己能,立功而不甘落后自居,也只有他不居功,其功绩才不会失去。

四、学生背诵

五、联系现实,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本章的认识。

六、作业:

背诵本章。

《道德经》第三章教学设计

1.朗读第三章,体会《道德经》的精髓。

2.了解《道德经》对财富、名利、无为而治以及相互关系。

3.充分理解《道德经》强调以修身为本的刻意用心及它所起的作用。

4.引导学生在认真读书胸怀大志的同时要注意修身。

了解《道德经》及其成书原因;

了解《道德经》中倡导的把财富、名利的看淡,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体会。

一、导入新课

在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何为中华传统文化、为什么要学中华传统文化以及该如何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这一节课,我们进入正题,学习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之一的《道德经》。

二、释题

同学们能理解《道德经》这一题目吗?

学生自有发言,教师明确:

道德:

道理、品行

经:

现在“经”的意思多为“经验”和“借鉴”,如“前车之覆,后车之鉴”、“鉴别”、“借鉴”等。

常用作书名,取可以借鉴之意。

三、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道德经》?

学生自有讨论,教师提问,并作引导、明确:

由于时代的发展、中西方交流逐日频繁以及日益开放的风气,人们崇尚物质功利的追逐,导致道德式微,精神空乏色欲之风更加弥漫。

不但许多青少年因此断送前程,而且家庭破散与社会秽乱的情况,也越趋严重。

因此,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要引以为戒,并希望大家能通过学习,消弭时代的颓靡欲习,也让我们这个社会,转秽浊为清净,更加健康、向上。

四、学习《道德经》第三章

原文

1不尚贤,使民不争。

2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3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4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5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6为无为,则无不治。

五、指导读

1、请同学们自由读

2、谁来勇敢的站起来读。

指名读。

3、老师读,范读幷标出重读和休止符。

4、自己读

六、幻灯片逐一投影出来,分点讲解:

译文:

不崇尚贤能之辈,方能使世人停止争斗。

讨论:

同学间的打架又该如何?

2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看重珍奇财宝,方能使世人不去偷窃。

如何看待学生的盗窃行为?

3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不诱发邪情私欲,方能使世人平静安稳。

国泰民安的现象是怎样出现的?

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使他们心里谦卑,腹里饱足,血气淡化,筋骨强壮。

怎样看待生命在于运动?

人们常常处于不求知、无所欲的状态,那么,即使有卖弄智慧的人,也不能胡作非为了。

6为无为,则无不治。

遵从无为之道,则没有不太平之理。

你如何看待无为之道?

七、小结

《道德经》为修心养性之书,虽然里面有一些内容已经于时代脱节,少部门甚至是封建的糟粕,但书里面也有很多为人处世,也有很多格言,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一和同学们共同学习。

八、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去读一本关于如何修心养性的书,写一篇读后感。

《道德经》第四章教学设计

1、熟读背诵第四章。

2、讲解。

3、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了解道冲而用之,久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体会。

一、导语:

探讨一下当今比较突出的“富二代”现象。

富二代,是指80年代出生继承过亿家产的富家子女。

富二代有知识成功型,也有纨绔子弟败家型,平庸者也占很大比例。

有专家认为富人的财富应有部分捐献给社会而不是全部继承给子女,否则容易导致社会贫富分化加剧,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

"

富二代“这批人的年龄基本上在二十岁上下,有的还在念大学,但是父母有钱,且爱出风头,也最容易出事

二、熟读第四章

1道冲而用之,久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2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3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三、进行一分钟竞赛,看谁在一分钟内能背过。

四、讲解:

1道冲而用之,久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道,空虚无形,其大能却无穷无尽,渊远深奥啊,像是万物的祖宗。

放弃自以为是的锐气,摆脱纷纭万象的迷惑,和于你生命的光中,认同你尘土的本相,你便能在幽幽之中,看到他那似有似无的存在。

我不知道有谁产生他,他先于一切有形之帝。

五、让学生举例,再从历史角度谈谈“道理、规则”的道理,探索“无规矩不成方圆”的真谛。

例如:

反面的例子——李斯、韩信等,正面的例子——张良、郭子仪等。

六、联系比尔·

盖茨将数百亿财产捐出和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因贪污受贿于2000年3月8日被依法执行死刑的事,写一篇关于如何对待财富的短文。

《道德经》第五章教学设计

1、熟读背诵第五章。

了解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能结合自己的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