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第十册下册课程说明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4112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第十册下册课程说明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第十册下册课程说明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第十册下册课程说明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第十册下册课程说明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第十册下册课程说明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第十册下册课程说明书Word格式.docx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第十册下册课程说明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第十册下册课程说明书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第十册下册课程说明书Word格式.docx

课时数:

63课时

任课教师:

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

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概念的扩展,理解运算的意义,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经历探索两个数(指非0自然数,下同)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及其求法的过程,进一步引发认识自然数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愿望。

(2)让学生在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并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3)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看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

初步掌握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

2、数学思考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其价值,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以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猜想和验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4)在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5)在学习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3、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计算公式、统计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

(2)在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用数对描述简单行走路线和简单的图形变换过程、用公式解决有关圆周长和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以及用调查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

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

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5)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以及参与“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课程内容:

1、“数与代数”领域

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7个单元,分成五部分。

第一部分数的认识,有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二单元“认识分数”和第三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

第二部分数的运算,是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

第三部分式与方程,是第一单元的“方程”;

第四部分探索规律,是第五单元的“找规律”。

第五部分是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数的认识中,“公倍数和公因数”研究两个自然数的倍数和因数的关系。

这一单元的要求与大纲的要求比做了调整。

第四单元和第六单元是有关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教学,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和(下册)已经初步认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是分数。

同时,学生也认识了小数。

这两个单元将揭示分数的意义,研究分数的基本性质。

公倍数和公因数的知识是对分数进行通分和约分的基础,因此教材在第三单元先教学“公倍数和公因数”。

数的运算中,学生在第一学段结合分数的初步认识,已经学习了计算分母小于10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本册教材在揭示分数的意义后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生在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的过程中,能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计算的过程又是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教学,能及时引导学生将整数加法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推广到分数加法中,发展迁移能力。

由于方程的教学安排在第一单元,在分数加法和减法单元中,也相机安排一些含有分数的方程。

第五单元的“找规律”教学简单图形平移后覆盖次数的规律。

由于学生对图形平移已有初步体验,也具有一定的探索规律的能力,因此安排这一内容是恰当的,能逐步提高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

第九单元“方程

(二)”是在方程

(一)的基础上,教学用倒推(还原)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这对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是有价值的。

同时,能进一步增强学生运用策略分析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空间与图形”领域

本册共安排2个单元,一个单元是图形的认识,即第十单元的“圆”;

一个单元是图形与位置,即第二单元的“确定位置”。

对平面上常见的直线图形的认识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对曲线图形的认识,这也是学生对平面图形认知结构的一次重要拓展。

本册教材的确定位置主要教学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在二年级(上册)已经教学了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确定具体情境中的位置,这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3、统计与概率

本册安排1个单元,是第七单元的“统计”。

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表示数据方式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有效地表示数据的能力。

最后1个单元安排“整理与复习”。

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在本册教材中安排四次。

“数字与信息”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会运用数表示事物,进行交流;

“球的反弹高度”结合分数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验记录数据,研究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各中不同球的反弹高度是否相同。

“奇妙的图形密铺”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欣赏与设计的活动,初步认识图形能否密铺、怎样密铺。

“画出美丽的图案”则结合圆的认识,让学生用圆规画圆的方法画出美丽的图案。

这些实践与综合应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课程实施:

1、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2、在学困生身上多下工夫,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表扬为主,多一些关爱。

3、坚持练习口算和计算题,提高计算能力。

4、对于应用题教给学生分析方法,培养思维能力。

5、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难,重点,夯实基础知识。

6、激发学习兴趣,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以基础知识切入口,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7、切实做好“培优补差”教育工作,特别关注后进生和优秀生,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

8、教学中要注意知识面的扩展,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能力。

9、注意和学生家长联系,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10、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加以弥补知识缺陷。

11、培养学生合理运算的意识,并注意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体验计算教学的开放性。

12、加强验算检查,养成习惯的培养。

13、多看些与数学有关的书籍,向有经验的教师多请教,多沟通,找差距,补不足,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课程评价:

1、评价原则

评价包括日常性、阶段性、总结性三种,以日常性评价为主。

日常性评价一般不采用考查或考试的方式,以定性(作业评语)为主。

考查或考试主要用于阶段性和总结性评价。

阶段性考查一般按每单元课程内容设计题目。

考查或考试采用百分制、等第制等定量评价方式。

2、评价方式

定量评价-——主要采用日常性考查的形式,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检查、课下交流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定性评价——主要指“评语”,可以是口头评价、书面评价等等。

与此同时,把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以及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

终结性评价——主要指单元检测、期中检测、期末笔试检测,通常采用百分制。

过程性评价——学生自己设计单元知识要点,同时还精心为每一项作业设计了批改登记表,凡是作业过关者都可以在记载册中得到相应评价,每月进行一次统计表彰。

3、评价内容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定量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从学习水平,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全面的评价,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课时安排:

全册教材安排了58课时的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5课时,11单元的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方程---------------------------------------------8课时

二确定位置-----------------------------------------3课时

三公倍数与公因数-----------------------------------6课时

四认识分数----------------------------------------10课时

五找规律-------------------------------------------2课时

六分数的基本性质-----------------------------------9课时

七统计---------------------------------------------2课时

八分数加法和减法-----------------------------------5课时

九方程

(二)-----------------------------------3课时

十圆---------------------------------------------10课时

十一整理与复习--------------------------------------5课时

附: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机动课时

备注

1

3.3-3.7

第1课时:

方程的意义:

教科书第1-2、5页的内容。

第2课时:

等式的性质

(一):

教科书第3-4页的内容。

2

3.10-

3.14

练习一:

教科书第6页的内容。

等式的性质

(二)和解方程

(二):

教科书第7、8、10页的内容。

第3课时: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科书第8-9页的内容。

第4课时:

练习二:

教科书第11页的内容。

第5课时:

整理与练习

(1):

教科书第12-13页。

5

3

3.17-

3.21

整理与练习

(2):

教科书第13-14页的内容。

第2、3课时:

第一单元检测

第一单元检测讲评。

确定位置

(一):

教科书第15、18页的内容。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