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4080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原因在于: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

(2)研究和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其它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核心。

(3)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派别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全部哲学中具有不可超越性,是区分不同哲学派别的唯一标准。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的存在和作用。

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只有达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才能有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彻底的辩证法。

3、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P53~54;

P57~58

(1)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列宁曾指出,外部世界、自然界的规律乃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的基础,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2)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根据上述原理,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人的意识是经过实践而能动地认识世界,又经过实践而能动地改造世界。

(3)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4、量变质变规律?

P46页

一、含义:

(1)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2)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的中断。

二、辩证关系: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要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

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的统一。

5、矛盾的特征(同一性,斗争性,普遍性,特殊性)P44~45页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二、矛盾的同一性: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三、矛盾的斗争性:

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四、两者的辩证统一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正确。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正确。

五、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

(1)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再矛盾双方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2)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3)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趋势。

六、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七: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

(1)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3)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发面各有不同性质、地位和作用。

八、两者的辩证统一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正确,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正确。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6、矛盾分析的方法?

------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对研究社会现象具有普遍适用性。

它不但能说明现在,而且能预测未来。

特别对宏观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有它独到的作用。

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要正确对待矛盾

1、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这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矛盾普遍性原理的基本内容:

(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括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无论是在自然

界、人类社会、还是在人们的思维领域,矛盾都是普遍存在的。

这就是说事事有矛盾。

(2)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一切事物从它产生到灭亡,时时刻刻都存在着矛盾。

在新旧

矛盾之间绝不存在哪怕是一刹那的无矛盾的状态。

这就是说时时有矛盾。

总之,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而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2、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两分法是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既看事物的这一面,又看事物的那一面。

既要分析两方面之间的对立,又要分析两方面之间的统一。

一点论是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即看问题只看一面,而不看另一面,或割裂了对立与统一。

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就能正确地分析矛盾,有效地解决矛盾。

7、唯物辩证法:

现象与本质P49~50页

-----现象与本质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

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人们正是经过对事物的现象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才不断深入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8、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P63~65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

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

9、真理和价值的关系P83~84页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经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

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10、关于社会价值矛盾(深入理解)的内容。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P100~104页

经济与上层P104~108页

做为根本动力P112~124页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是不可分割地相互联系着。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组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三、经济与上层:

一、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

(2)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

经济体制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1)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得以确立统治地位并巩固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政治、思想条件。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四、做为根本动力: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表现如下:

(1)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能任意选择的物质力量和历史活动的前提。

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2)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它矛盾存在和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产生和发展。

同样,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也会影响和制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3)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11、改革P120页,革命P119页,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

P116页

革命

(一)、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推动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动力。

(二)、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

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革命。

生产力的发展和旧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发展和旧的上层建筑之间出现矛盾冲突,是社会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三)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

主要表现在:

(1)首先,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

(2)其次,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

(3)最后,无产阶级革命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而创造条件。

改革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

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

它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一场伟大的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