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3456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对因传染病致病的人员要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护,对就诊病人必须给予及时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重点在于流行病学资料的采集。

有利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传染病的疫源追踪、疫点消毒、密切接触者的管理,防止疫情蔓延工作的开展。

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转送到接诊或指定的医院。

四、收治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依法向上级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对于疑似传染病的属于一段时间内重点防治的传染病病例(如霍乱)要及时网络直报,不必等检验结果出来后报告,同时做好病人的隔离治疗。

五、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或中西医执业医师来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并加强。

加强医务人员进行中医药防治知识的培训,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六、储备必要的传染病应急、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的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

七、在门诊设立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宣传栏,按照国家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处方及预防方案或本市应用中医药成功的经验,指导使用中药防治各类传染病,在辖区内张贴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宣传画,增强群众服用中药预防自觉性,扩大中医药预防服务人群,提高群众防病能力。

八、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区域内流动人口做好预防工作,落实有关卫生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当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

九、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源扩散。

 

十、充分利用和发挥中医医师资源,积极开展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实践研究并不断探索总结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的方法和规律,同时建立有效、稳定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运行保障机制,确保在突发传染病发生时,中医、中西医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参与救治,为开展中医药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临床总结提供必备条件。

各类传染病中医药治疗

手足口病中医药治疗

手足口病是一种以手足、口咽部疱疹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儿童传染性疾病。

该病属于中医的“时疫”和“温病”范畴。

中医治疗手足口病大致可以分为前驱期、发疹期及恢复期3个阶段,治疗时医家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证候进行辨证拟定处方并随证加减。

前驱期

患者主要症状为发热、微恶风、咳嗽、鼻塞流涕,甚至纳差、恶心、呕吐、泄泻等,舌苔薄白,脉浮数,宜清凉解表,疏散风热,选用银翘散加减治疗。

方用:

连翘9克、金银花9克、桔梗9克、薄荷9克、竹叶4克、荆芥穗9克、淡豆豉6克、牛蒡子9克、生甘草6克。

治疗患者30例,用药3剂,治愈14例,好转16例,疗效满意。

在银翘散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灵活地进行加减治疗,为使疱疹早透,可加升麻6克、葛根10克;

若肌肤瘙痒甚者,可加蝉蜕3克、浮萍6克解肌透表;

发热高者,可加野菊花10克清热解毒。

除此之外,对于手足口病早期以外感表证为主、同时伴有少量疱疹的患者,可以采用托疹透毒外出的方法进行治疗,使邪有所出,热毒得泄,疾病得愈。

发疹期

发疹期临床主要症状为口痛拒食,手足皮肤、口咽部出现大量疱疹,局部瘙痒,伴有发热、烦躁不安、夜寐不宁、尿黄赤,大便干结或便溏,舌红、苔多黄腻,脉滑数。

治疗以清热解毒祛湿为主,或兼以透疹外出。

疏散风热,托毒外出对于发疹初期,患者仅见少量疱疹,分布稀疏,或伴有表证,病位主要在肺,可以采用疏散风热、透疹外出的方法,佐以清热解毒,使表邪得解,邪有所出,疱疹得消。

方用金银花10克、连翘5克、栀子8克、防风8克、蝉蜕6克、紫草8克、桔梗8克、滑石10克、车前子6克。

发热咽痛者加柴胡、玄参;

口唇干燥加芦根。

用解毒透疹汤治疗手足口病,方药组成:

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紫花地丁、蝉蜕、浮萍各10克,黄芩6克,木通3克,滑石9克,生甘草3克。

发热咽痛者加柴胡、桔梗;

便秘者加生大黄;

津伤明显者加天花粉、玄参。

清热解毒除湿中医认为手足口病乃由湿热疫毒感染所致,因此治宜清热解毒祛湿,野菊花、蒲公英、板蓝根、大青叶等清热解毒药以及茯苓、薏苡仁等祛湿药常作为必用药物。

用大剂量的清热解毒祛湿药,随证加减,自拟卤地菊汤治疗手足口病。

方药组成:

卤地菊15克,金银花、板蓝根各12克,蚤休、萆薢各9克,荆芥6克,防风、苍白术各4.5克,黄连、蝉蜕各3克。

对于湿重于热者,临床症状除见大量疱疹显现,疱中含有脓液外,还伴有大便稀溏,苔黄腻,脉滑。

治疗应以化湿为重点,兼以清热解毒。

采用经方葛根芩连汤,基本方为葛根12克~15克、黄芩6克~9克、黄连2克~4克、甘草3克~5克、升麻3克~5克、赤芍7克~9克、浮萍7克~9克、薏苡仁12克~15克、白茅根12克~15克、竹叶7克~9克。

大便干结加生大黄3克~5克(后下);

发热无汗加青蒿5克~6克(后下)、荆芥5克~6克(后下);

高热持续不退加石膏30克~45克、羚羊角1克~2克、水牛角12克~15克。

选用银翘藿茵汤,其组方为金银花9克、连翘9克、藿香9克、茵陈6克、薏苡仁12克、厚朴9克、石菖蒲9克、黄芩6克、板蓝根10克、野菊花10克。

咽痛明显者加牛蒡子、玄参清利咽喉;

大便干结者加大黄、枳实以通便泻热;

口渴明显者加石膏、知母清泄肺胃之热。

对于热重于湿者,可见疱疹红,身热不宁,烦躁口渴,大便干甚至便秘,舌红,脉数。

治宜清热解毒为主,佐以祛湿。

基本方药为栀子50克,生石膏、生地黄、牡丹皮、金银花各100克,黄芩、黄连、黄柏、甘草各40克,朱砂、冰片各25克。

上药共研细末制成散剂。

每日服3次,温水送服。

2月~1岁者0.125克~0.5克;

1岁~3岁者0.5克~0.75克;

4岁~12岁者0.75克~1克

清泄心火手足口病多发于夏季,暑气通于心,此时心火亢盛,临床症状除见手足肌肤、口咽部出现大量疱疹外,伴有夜寐不宁、小便赤黄、舌尖红、脉数等症状。

因此部分临床医家主张以清泄心火为主要治疗原则,多在导赤散的基础上随证加减。

使用凉膈散合导赤散。

其组方为:

芒硝3克(冲服)、大黄5克(后下)、甘草10克、山栀子10克、黄芩10克、连翘15克、竹叶10克、细辛3克、黄连3克、生地黄15克、薄荷10克(后下)。

如病儿有发热加石膏50克(先煎)、柴胡10克、知母10克。

清心导赤散加减治疗。

药物组成:

生地黄、滑石、板蓝根各15克,金银花、白鲜皮、苦参各10克,牡丹皮、竹叶、通草各6克,黄连5克,灯心草5扎,生甘草3克。

每天1剂,水煎分2~3次服。

若发热甚者加生石膏、青天葵;

口渴不欲饮、苔黄腻等湿热症状明显者加藿香、佩兰、薏苡仁。

解毒泻心汤加减,方用黄连、竹叶各5克,黄芩、黄柏、栀子各10克,大青叶15克,滑石12克,苦参8克,生甘草3克。

若发热甚者加生石膏;

口渴不欲饮、苔黄腻等湿热症状明显者加佩兰、薏苡仁;

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

此外,本病属于温病的范畴,若毒邪炽盛,或患者素体禀赋不足、素体偏亢,则在疾病的传变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危重证候。

若邪毒炽盛,内陷厥阴而见壮热、神昏、抽搐者,宜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等。

恢复期

由于前期病程中邪热之毒耗伤阴液,而且口咽部的疱疹影响患者的进食,因此在疾病的后期患者以阴伤脾虚为主,症见疱疹渐消,伴有身热渐退、口渴、纳差、舌红少津、脉细数,治疗宜健脾助运,生津养阴为主。

使用陈皮6克、厚朴6克、苍术6克、砂仁(后下)2克、神曲6克、麦门冬9克、芦根9克。

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100毫升,早晚分服。

但是至目前为止,关于手足口病在恢复期的治疗报道甚少,笔者认为手足口病患者在后期以阴液亏少、脾虚失运为主,沙参麦冬汤、四君子汤等方剂均可以作为恢复期调护方。

外治方法

除上述内治方法外,尚有不少医生对患者疱疹采取外用药物进行局部治疗,尤其是当口唇、咽峡部发生疱疹时,患者疼痛拒食,局部外治更显得尤为重要。

在内服药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局部外治,可用西瓜霜合冰硼散吹敷口腔患处;

另外对手足疱疹还用金黄散或青黛散撒布患处,对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采用舌疮散治疗口咽峡部的疱疹。

生石膏10克、冰片1克、青黛3克、生蒲黄1克。

上药共研细末,先取金银花20克、甘草10克,加开水100毫升浸泡,待冷后用消毒棉签蘸此水清洗患处或含漱口腔,而后将以上药末涂于患处,每日3~4次,治疗后患者口腔疱疹明显好转,能进饮食。

中成药治疗

用穿琥宁静脉点滴治疗手足口病,其主要有效成分为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单钾盐,具有明显的解热、抗炎、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及镇静作用,对病毒、细菌均有明显的灭活作用,尤其对病毒感染疗效显著,临床试验证实其治疗作用优于病毒唑。

等采用以黄芩、金银花、大黄、栀子为主要成分的黄栀花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用“金莲清热冲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同时外用“金喉健喷剂”加强清热泻火之力,直接作用在水疱上使之明显消退,既经济又方便。

清开灵注射液、炉甘石洗剂、金黄散中成药等也逐渐用于临床进行辅助治疗。

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治疗

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等先后发生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人感染后的临床早期症状与流感类似,有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还可以出现腹泻和呕吐等症状。

少数病例病情重,进展迅速,可出现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损伤,严重者可以死亡。

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丰富的流行性感冒的防治经验,对时行感冒(流感)疗效是肯定的。

在总结古今文献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以下治疗方案。

轻症辨证治疗方案

(1).风热犯卫

主症:

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无汗。

舌脉:

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热

基本方药:

银花15g连翘15g桑叶10g杭菊花10g

桔梗10g牛蒡子15g竹叶6g芦根30g

薄荷(后下)3g生甘草3g

煎服法:

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

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减:

苔厚腻加广藿香、佩兰;

咳嗽重加杏仁、枇杷叶;

腹泻加川黄连、广木香;

咽痛重加锦灯笼。

常用中成药:

疏风清热类中成药如疏风解毒胶囊、香菊胶囊、银翘解毒类、桑菊感冒类、双黄连类口服制剂;

藿香正气、葛根芩连类制剂等。

(2).热毒袭肺

高热,咳嗽,痰粘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

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清肺解毒

炙麻黄3g杏仁10g生甘草10g

生石膏(先煎)30g知母10g浙贝母10g桔梗15g黄芩15g柴胡15g

便秘加生大黄;

持续高热加青蒿、丹皮。

清肺解毒类中成药如连花清瘟胶囊、银黄类制剂、莲花清热类制剂等。

重症与危重症辨证治疗方案

(1).热毒壅肺

高热,咳嗽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