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征街道办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2062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征街道办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应征街道办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应征街道办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应征街道办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应征街道办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应征街道办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应征街道办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征街道办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应征街道办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村组、进农户;

老党员必访、人大代表必访、政协委员必访、五保户必访、低保户必访、军烈属必访、信访户必访、下岗职工必访。

通过“三查”、“五进”、“八必访”强化了调研的力度,扩大了调研的宽度,推进了调研的深度,为问题的收集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组织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  

调研工作开始后,我们组织机关中层、村干部、企业代表、村民代表、“两代表、一委员”等召开了30多场不同层面的座谈  

会,向社会各界征求对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建议。

(二)坚持调研走访全覆盖  

机关干部两次共向全街道群众发放调查问卷10000余份,同时在街办及7个行政村分别设立了意见征求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

为了使群众能更方便的向党工委反映意见建议,我们开通了投诉电话,群众可直接向党工委书记反映问题。

利用三级便民网络建立起了群众工作室,并定时间、定人员轮流接待群众办事,将街道工作下放到了村组,方便群众办事。

建立健全了信访接待日制度,对上访群众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认真解决,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对于一些来往不便的群众,我们每周集中1-2天时间,到他们家中进行约访恳谈,保障渠道畅通。

在包村干部走村入户过程中,包村干部还充分利用手中的民情报告单、民情日志进一步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

同时,为了进一步扩大调研范围,我们还以街道党工委的名义,向全县92个镇街、部门、单位发放了征求意见函,把调研的范围扩大到了全县。

(三)重点联系,深度调研  

为了确保调研质量,我们要求班子成员每人至少重点联系30户群众,一般干部每人至少重点联系20户群众,做到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搜集第一手资料,同时与联系户结成帮扶对子,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上的问题。

(四)认真整理汇总意见建议  

经过近三个月的调研,我们共收集到意见建议1120条,后经汇总整理共计5大类、110条,主要涉及群众的生产生活、干部作风问题、党风廉政建设问题、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汇总整理后,我们给各有关部门及村组进行了问题反馈,要求协调解决群众所反映问题。

截至目前,已对部分问题进行了处理。

(五)边查边改,解决问题  

在调研的同时,我们坚持边调研边整改的思路,对一些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进行了整改。

一是迅速解决行路难问题,某某村新修长 800米 、宽7米道路,某某村新修长 900米 、宽4.5米道路,某某村新铺水泥路6000平方米,某某村新修水渠1200米,某某村新修水渠160米,对某某村1至8组的水渠进行了修缮,切实解决了排水、排污问题,方便了群众出行。

二是切实解决低保、五保、养老等问题。

针对群众反映民政救助不实的情况,经过排查,取消不符合条件的低保户27户、61人,对29户、30人进行了医疗救助,先后解决住房困难群众30余户,并向县住建局申请,对这些群众进行补助。

三是认真解决群众的日常生活问题。

联系交警队、县教育局,在某某小学门前树立了标识牌,对学生和过往车辆起到了警示作用。

为解决某某村7组电力不稳的问题,积极联系电力局新架了一座变压器。

同时在走访中,我们对一些群众纠纷进行耐心调解,共调解涉及婚姻家庭、土地承包、征地拆迁、计划生育等纠纷50余起。

二、查摆出的突出问题  

(一)当前群众最需要、最迫切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1.由开发发展引发的问题。

按照现行土地补偿标准,大部分群众比较满意,但个别群众认为当前执行的征地补偿款标准较低,希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征地价格;

农民失地后,以“50、 60” 人员为代表的很多群众由于文化水平低、无劳动技能、又没有参加过系统的教育培训,就业难问题比较突出,群众希望加强对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搭建政企、村企用工合作平台;

县乡在征地中未能给群众留足留够生产经营性土地,希望县上能尽快制定相应的政策;

群众建议在拆迁安置上应实行“先安置、后拆迁”的模式;

一些群众担心住到小区后的物业费、卫生费等费用太高,自身无力承担。

2.生产生活问题。

部分群众由于长期患病、身体残疾、无劳动能力或家庭劳动力缺乏等原因基本无收入来源,希望能够办理低保,并要求政府给予补贴;

部分群众要求按比例适当增加养老金;

针对当前存在的中青年外出打工的现象,希望多关注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群众建议在农村新社区建设中修建养老院,以便集中赡养老人;

另有群众反映日常饮水有问题,水质较差;

优质教育资源较少,子女上学得不到良好教育;

物质生活逐渐丰富,但群众性文体活动依然较少;

环境卫生整治存在反弹现象。

3.基础设施问题。

几条道路,由于修建较早且长年有重型车辆经过,导致路面破损现象极为严重;

村内路灯还较少;

一些交通重要路口未设置红绿灯且无减速带,易引发交通事故;

文体设施依旧较少,存在器材老化、缺乏管理等问题。

(二)群众对当前社会风气、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最不满意的问题  

1.公平公正问题。

一些村组干部缺乏担当意识,“生于斯、长于斯”的顾虑较严重,往往办事从感情出发,不秉公、不讲原则,工作有时游离于政策之外,优亲厚友,不能一视同仁,处理问题不公平、不公正,如整治乱搭乱建、拆除违章建筑时照顾关系,专挑一般群众做样子,群众意见大;

办理低保时不按政策只凭感情,“人情保”、“关系保”一定程度上还存在。

2.基层民主问题。

个别村组干部独断专行,执行政策、制定方案时不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就擅自做主,应开会决定的事往往不开会,基本上几个干部讨论后就一锤定音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得不到有效落实。

一些村组账务不清,公开财务账务不及时、内容不完整,群众关心的账目不清楚。

3.干部作风问题。

乱搭乱建、乱挖乱钻、乱占庄基、强揽工程、强买强卖的现象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影响了项目的正常建设;

个别干部疏于学习,对政策一知半解,对法律法规知之甚少;

个别干部对群众反映的事拖拖拉拉,效率低下,出了问题相互推诿扯皮,不敢担当;

个别干部还存在多吃多占的现象。

(三)基层干部在贯彻群众路线方面存在的问题  

1.形式主义问题。

个别干部做工作时务虚多、务实少,不在为群众谋利益上下功夫,只在形式主义上做文章,善于说官话套话,安排工作不能结合街道和村组的实际情况;

开展工作时存在走过场、一阵风的现象,往往重安排、轻落实;

对上级布置的工作,上级抓得紧了就多干些,上级抓得松了就少干些、甚至不干。

2.官僚主义问题。

一些干部不能深入群众,与群众直接接触少,面对面交流少,不了解群众的生活现状,不知群众疾苦;

对待来访群众不热情、没耐心,与群众说话习惯打官腔官调;

个别干部自以为是,高高在上,解释政策缺乏耐心,为群众办事斤斤计较,疏远了和群众的距离。

3.享乐主义问题。

一些干部在工作上怕苦怕累,逃避责任,遇到困难和矛盾绕着走,不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工作,更不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生活上花钱大手大脚,讲排场、讲阔气,一些干部存在利用工作之机搞大吃大喝的现象。

个别干部缺少风险意识、危机意识,认为艰苦奋斗已经“过时”,满足于现状,止步不前。

三、原因分析  

(一)政策法规层面的原因  

由于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项政策法规的衔接上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政策在制定时依据的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但还没来得及根据社会的发展及时进行修改,一些政策未能充分考虑到基层执行时可能遇到的新情况,进而导致了各种问题的产生。

(二)财力不足的原因  

尽管经过这些年的大开发、大发展,我们的财政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年年实现高速增长,但比起发达地区来,我们依旧处于起步期,财力不足的问题依旧困扰着我们,从而出现一系列问题。

(三)干部作风的原因  

再好的政策终究还是要靠基层干部向群众宣传,具体的工作还是要靠基层干部来开展,干部作风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政策的效果,影响到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评价。

一些干部忙于开发工作等具体事务,忽略了对主观世界的改造,致使出现宗旨意识淡薄、理想信念动摇等问题;

一些村组干部好人主义严重,他们想着上级领导可能几年就调走了,但自己要一辈子和群众生活在一起,不愿得罪人,有时办事不坚持原则;

一些干部存在自私自利的想法,干工作先考虑个人利益,却把群众的利益置于一旁,优亲厚友,处事不公等现象时有发生。

(四)能力不足的原因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问题越发突出地显现出来,一些干部不能与时俱进,平时不用心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只凭经验干事,干工作沿用的还是过去的老套路,由于能力不足的原因导致很多工作未能顺利完成,引发了群众的不满。

开发工作中,一些干部搞拆迁工作,几个月下来签不了一户,影响了项目的顺利落地和后期建设;

项目建设中出现了矛盾,一些干部半天弄不清原因,拿不出对策,导致不能正常施工;

为群众解答政策时,自身对政策的理解就不深,根本无法向群众说清楚;

甚至于一些干部对自己的工作、承担的责任都不能完全说上来,进而也就导致了工作上的失误。

四、整改措施  

(一)加强教育引导,增强为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学习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引导党员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提高自身修养,增强为群众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强化宗旨意识教育。

通过集中培训、个人自学、专家讲座等方式,不断强化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使党员干部增进群众感情,站稳群众立场,密切党群关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始终将群众的满意作为我们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加强警示教育。

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通过学习《党章》《廉政准则》等规章制度、观看警示教育片、组织干部参观监狱、举行廉政文化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筑牢反腐倡廉的坚强防线。

4.大力倡导“一线工作法”。

教育引导干部走出机关、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甘于到项目建设一线去、到情况复杂问题集中的地方去、到矛盾纠纷最突出的地方去,做到“责”字为重,领导一线指挥,“干”字为要,工作一线落实,“民”字为本,矛盾一线化解,“能”字为基,干部一线历练,真正让干部在一线工作中增强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二)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  

1.建立民情报告制度。

加强党员干部下基层调研工作,深入基层、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