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通信电源系统配置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基站通信电源系统配置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站通信电源系统配置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3依据订单需求和应用场景,标准化、模块化地对动力配套系统进行配置。
3市电引入
3.1原则上引入一路优于三类(平均月市电故障≤4.5次,平均每次故障持续时间≤8h)市电电源,优选从公共电网引入一路380V/220V的交流电源;
如无法引入,则在满足供电质量前提下,按以下三种方案引入:
①从基站所在或附近的建筑物就近引入一路380V/220V的交流电源;
②自建变压器时,统筹考虑该区域周边基站市电的需求。
③取电费用高、拉电难度大的场景,可选用直流远供设备进行供电。
3.2市电引入容量根据基站远期规划容量配置,在通信负载最大功率工作时还需要同时满足蓄电池充电及温控系统最大负荷需求。
典型基站容量需求见下表3.2-1。
表3.2-1典型基站市电引入容量需求表
典型基站系统数量(套)
2
4
6
通信设备总功率(kW)注1
3
9
市电容量需求(kW)注2
6~10
12~20
21~28
自建变压器容量(kVA)注3
20
30
注:
1.最大单系统不超过1.5kW。
2.市电引入容量根据通信设备额定功率和所配蓄电池组容量等主要因素进行计算。
3.市电引入采用自建变压器方案情况时考虑适当容量预留。
3.3外电引入电缆常用铜芯电缆和铝芯电缆,不同材质、线径电缆对应负载功率下最大引入距离详见附录1。
4直流远供
4.1负载不大于3kW情况下,供电半径2km范围内可考虑直流远供技术,对相邻或相近基站的供电设施进行整合。
4.2局端基站应具备较好市电环境和后备保障能力,局端接入开关电源熔丝/空开不小于63A,根据局端实际配置选择相应端子。
4.3为方便统一备件,局端选统一规格功率模块,方便后期更换、扩容。
4.4直流远供局端机架容量应根据远端基站设备负荷,优选5kW、7.5kW系统,局端功率模块优先选择1kW、1.5kW,远端降压模块优选1kW、1.5kW。
4.5直流远供设备应具备智能监控功能,远端信息可上传至FSU。
4.6典型拉远基站系统数量、配置、线径需求对照表详见附录2。
5新能源供电
5.1无法引入市电或外市电引入成本高于15万的基站,可采用新能源供电方案,需遵循以下原则:
年日照时数2000小时以上或光照度年辐射大于4200MJ/m2的地区,可选用纯光方案;
沿海海岛地区夜间风力较大以及年风力≥3m/s超过4000小时的地区在光能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风光互补方案,风机优选5kW水平轴风力发电机;
5.2纯光供电系统由太阳能组件、一体化控制器、蓄电池组三部分组成;
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由太阳能组件、风机、一体化控制器、蓄电池组等部分组成,典型场景纯光基站电源系统配置参考表5.2-1。
表5.2-1典型场景纯光基站电源系统配置表
序号
通信设备功耗(kW)
太阳能板阵容量(WP)
电池保障时间(h)
蓄电池组容量(Ah)
控制器容量(W)
1
0.5
5400
48
300×
5000
10260
10000
1.5
15120
500×
12500
20520
5
17500
太阳能组件容量可依据日照时长、电池后备时长等因素调整,详细计算过程见附录5。
6交流配电
6.1交流配电箱容量按远期负荷考虑,并与外电引入容量匹配,交流配电箱输入开关容量不小于外市电引入容量。
6.2未配置固定发电机组的新建基站交流配电箱应配置市电/发电机组切换开关和移动发电机组应急接口。
6.3新建基站交流配电箱输出开关应配置微型断路器,用于开关电源、空调、机房墙面插座、照明等设备的接入。
6.4交流配电箱输入总开关前端应配置浪涌保护器(SPD)模块及相应的保护开关,为了缩短电缆长度,降低残压,同时减少机房内机柜或机箱数量,降低设备成本,浪涌保护器(SPD)宜集成在交流配电箱内部。
浪涌保护器(SPD)模块最大通流容量指标(8/20μs波形)的选取见见11.1章节。
6.5交流配电箱输入总开关前端应配置具有发电取信功能的断电传感器。
7开关电源
7.1为了优化基站电源配置,降低建设成本,新建基站开关电源的整流模块容量采用n(n≥2)配置方式。
7.2为方便统一备件,降低备件库存与管理成本,开关电源应采用业界产品最成熟的50A整流模块,并应选用高效整流模块降低能耗。
7.3采用交流固定发电机组保障的基站,应选配市电/发电机组自动切换装置;
采用移动发电机组+蓄电池作为保障电源时,因有人上站,应采用手工切换,降低设备投资成本。
7.4典型场景开关电源整流模块配置详见表7.4-1。
表7.4-1开关电源典型配置容量
备电时长
系统典型功耗(kW)
4.5
7.5
3小时
开关电源模块配置N(n≥2)
8后备保障
8.1保障方式
8.1.1城区、郊县区域基站建议采用蓄电池组+移动发电机组保障方式,农村基站在总成本最低原则下根据安装条件可选择蓄电池+移动发电机组或固定发电机组保障方式。
8.1.2小型固定柴油发电机组仅保障负载供电、不保障空调和电池充电。
8.2保障电源配置
8.2.1新建基站蓄电池组后备时间应结合基站重要性、市电可靠性、运维能力、机房条件等因素确定,原则上按照3小时后备时长配置,可根据平均断电时长、应急保障到位时间等因素进行调整。
8.2.2对于采用蓄电池组(1h)+小型固定发电机组作为保障电源的基站,典型场景配置参见表8.2.2-1。
表8.2.2-1典型场景蓄电池组(1h)+小型固定发电机组配置表
系统数量
安装地区
电池容量(Ah)
固定发电机组(kW,备用功率)
1-2
农村
100
3-6
200
10
8.2.3当平均断电时长较短时,可适当缩短电池后备时长,但应满足应急保障到位时间条件,在降低电池配置容量的同时,能保障较长时间停电情况下及时发电。
8.2.4农网、离网型市电的基站,可适当增加蓄电池组容量或储油箱容量。
8.3蓄电池组
8.3.1电池模块化应用是将种类繁杂的电池类型规范成种类较少的标准电池组模块,通过电池共用管理器以积木方式应用蓄电池组的新模式。
8.3.2蓄电池组配置容量推荐选用12V100Ah、12V150Ah、12V200Ah前置端子铅酸电池,2V200Ah、2V300Ah和2V500Ah铅酸电池。
空间狭小时,可使用12V蓄电池。
8.3.3优先选用铅酸电池,在机房空间和承重不足或环境恶劣的基站,可选用磷酸铁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单组容量不应超200Ah。
8.3.4高温区域应用高温电池有利于减少温控系统能耗,室外机柜内应使用高温电池。
8.3.5有扩容需求时,通过电池共用管理器,增加标准电池组模块,按照最小冗余配置的原则进行扩容。
8.3.6基站后备蓄电池配置容量需根据负载实际功耗进行精准配置,典型配置见表8.3.6-1。
表8.3.6-1蓄电池典型配置表
场景
计算容量(Ah)
3小时备电
组数
机房
(2V模块)
140
280
300
421
500
561
701
841
一体化机柜
(12V模块)
150
8.4固定发电机组
8.4.1为保障无人值守基站供电安全,固定发电机组必须选用柴油型。
8.4.2新建基站:
优先选用交流发电机组,并要求新建基站开关电源具有发电机组适配功能。
直流型发电机组带有整流及电子控制部件,工作稳定性还需要时间检验,暂不建议新建基站采用直流型发电机组。
8.4.3存量基站:
采用直流发电机组可避免开关电源及交流配电系统改造,若开关电源不具备交流发电机组适配功能,可使用直流发电机组。
8.4.4存量基站无法在机房内隔离出油机室时,在满足防盗要求前提下,可采用户外型发电机组,发电机组及油箱周边无易燃物,与草原、山林等保持一定安全距离。
8.4.5发电机组容量仅考虑通信最大功率需求,不需要保障电池充电和空调,减小发电机组功率需求,降低发电机组成本,提高发电机组负载率,有利于降低油耗、延长机组寿命。
8.4.6发电机组满载连续运行能力不少于12小时。
8.4.7发电机组应具备停电自动启动及恢复功能。
8.4.8处于夏热冬暖和夏热冬冷温度带的地区使用固定发电机组时应配置智能通风系统,在高温季度降低长时间发电情况下机房内温度风险,保护用户设备正常运行及电池使用寿命。
8.4.9冬季最低温度低于0℃的地区,风冷发电机组宜配置进气加热器,提高发电机组启动成功率。
8.4.10冬季最低温度低于-5℃的地区,应对发电机组的启动电池配置保温措施,提高启动电池放电能力,并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8.4.11高风沙地区使用的发电机组应配置重型空气滤清器,保护发电机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8.4.12发电组组应接入动环监控系统。
9一体化机柜
9.1一体化机柜主要适用于中心城区、绿化带、景区、路边等环境受限、建设周期要求短,整体负荷相对较小、设备功率密度不高的场景。
9.2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柜体规格。
柜型应根据所配置的通信设备、电池数量选择,严寒和炎热地区宜采用聚氨酯(PU)隔热材料机柜。
9.3室外一体化机柜应选用底座封板,对进出线孔处进行密封处理,防止水或小动物进入室外柜。
10空调
10.1空调制冷量匹配原则
选型应根据设备负荷、机房结构、区域(温度带)等因素确定空调冷量,根据基站冷量需求选择最适合的空调规格,负荷计算原则:
Q12=K*(Q1*1.06+Q2)
其中:
1.06-指开关电源工作热效率补偿系数;
Q12-基站空调总热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