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历年来顺乎世界之潮流高考真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2425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历年来顺乎世界之潮流高考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完整版历年来顺乎世界之潮流高考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完整版历年来顺乎世界之潮流高考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完整版历年来顺乎世界之潮流高考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完整版历年来顺乎世界之潮流高考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历年来顺乎世界之潮流高考真题.docx

《完整版历年来顺乎世界之潮流高考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历年来顺乎世界之潮流高考真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历年来顺乎世界之潮流高考真题.docx

完整版历年来顺乎世界之潮流高考真题

顺乎世界之潮流07——1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

1.(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23题)近代某思想家说:

“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

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

”这位思想家主张

A.民主共和B.改良维新C.暴力革命D.君主专制

2.(2008年江苏高考7题)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

A.魏源

B.林则徐

C.洪仁玕

D.严复

3.(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4题)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

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4.(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4题)右图为1878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

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

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近代西方佛手影响

C.“师夷长技”的思想

D.兴民权、倡新学思想

5.(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13题)一位在华美国人士在评论近代中国的一部著作时说:

“它是因中英战争刺激而产生的一部成果。

我们认为它将极大地摧毁傲慢心态,驱散中国统治者和学究们的愚昧无知,证明他们所属的并非地球上的惟一一个国家。

”该著作的作者是

A.姚莹B.徐继畬C.郑观应D.严复

6.(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2题)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

以今日之见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

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

7.(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18题)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

“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8.(2008年广东高考6题)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

“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该思想家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胡适

9.(2009年广东高考6题)梁启超说:

“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

”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君主B.民权C.西学D.科学

10.(2008年海南高考16题)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这表明他()

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

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

D.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

11.(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15题)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       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

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     D.应否推行议会制度

12.(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13题)近代中国主张或赞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人物有

①魏源②光绪帝③赵三多④陈独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16题)图六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含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

据此判断他是

A.顾炎武B.林则徐C.洪秀全D.严复

14.(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6题)“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

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

这部著述是

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D.《孔子改制考》

15.(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18题)下列各项中,介绍西藏风土人情,建议政府防范外敌入侵的著作是()

A.《佛国记》B.《瀛环志略》C.《康輶纪行》D.《天下郡国利病书》

16.(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16题)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诗一首,中有:

“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

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

A.提倡反清复明B.抵制保皇势力C.宣扬传统文化D.激发民族主义

17.(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14题)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

“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

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这表明作者

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

18.(2009年高考天津文综4题)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19.(2008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3题)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而我国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书籍。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

B.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

C.日本的文化交流政策由开放转向封闭

D.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

20.(2011年江苏高考5题)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

”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21.(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15题)“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

究其极,不为流弊。

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

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 D.胡适

22.(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7题)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

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魏源B.李鸿章C.康有为D.孙中山

23.(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17题)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

“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24.(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27题)(16分)阅读材料: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

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

——梁启超:

《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⑴梁启超文中的欧洲“古学复兴”指的是什么?

(2分)

⑵战国的“思想自由”状况在秦汉、宋明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分)

⑶梁启超所说的“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有何具体表现?

(4分)

⑷欧洲的十四五世纪、中国的战国时期、梁启超所处的这个时代,有什么共同之处?

(4分)

25.(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37题)(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

《尚书》中说: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

见贤焉,然后用之。

”《荀子》中说: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泰西之立国有三:

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

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三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

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

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8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思想的异同。

(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14分)

26.(2009年高考山东文综27题)(25分)书籍承载文化,传播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三字经》

(1)材料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

(4分)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4分)

材料二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

-——桑戴克《世界文化史》

(2)上述两本著作对“人体”和“天体”的研究,反映出当时在思想和科学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

(6分)

材料三表3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上卷:

“西学”诸书

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中卷:

“西政”

诸书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下卷:

杂类之书

游记、报章、格致

--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4分)“中卷”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

(2分)

(4)关于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人认为前者重要,有人认为后者重要,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

(5分)

答案:

一、选择题

BDCDBACABDCBDACDBDDABDB

二、非选择题

24.⑴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⑵秦始皇焚书坑儒,思想高度专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大一统;宋明理学盛行,进一步禁锢了思想。

⑶西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更多人向国外寻求救国真理;不同的政治主张涌现并展开争论。

⑷社会处于变革时期;都有新的经济因素、新的阶级、新的思潮出现;思想文化十分活跃,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

25.

(1)内涵:

只有人民,才是国家的根本、基础,百姓安居乐业,才能保障社会的稳定;统治者善待人民,为百姓利益着想;统治者要尊重;民意天下得失取决于民心向背。

理想政治:

统治者要爱惜民力,轻刑薄赋,听政于民,与民同乐。

(2)异:

王韬主张学习英国的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实行君民共治;孙中山主张主权在民,学习美国的民主制度,实行资产阶级共和制。

同:

两人都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都从中国传统思想来论证近代民主思想的合理性。

(3)关系:

都主张重视人民,近代思想家们从民本中汲取重民、贵民内涵,成为中国民主思想的最早的思想渊源之一。

近代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

A、列强不断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B、近代中国社会逐渐开放,西方民主思想传入中国;

C、近代教育的兴起和留学风气影响;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

26.

(1)主要思想:

礼、仁、义、中庸、孝、修齐治平

积极作用:

传承了儒家思想文化,汇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2)思想领域的变化:

冲破封建神学束缚,关注人的价值,强调以人为中心认识世界

科学领域的变化:

科学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进入了一个面向现实世界,重视科学实验的新时代。

(3)积极影响:

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新发展:

西学传播的重点由科学技术向制度和思想转变

(4)①科技知识重要: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发展为思想解放创造有利条件。

②人文知识重要:

促进人的思想解放和道德养成,推动人类精神文明进步

思想解放促进科技发展。

③两者同等重要,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会发展。

 

1.(2013·安徽文综·13)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

“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

颇难。

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

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

”这说明(  )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2.(2013·北京文综·15)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

①《春秋繁露》  ②《四书章句集注》  ③《儒林外史》  ④《孔子改制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2013·福建文综·18)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

英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

评论认为《劝学篇》(  )

A.顺应时代潮流                     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

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                 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

4.(2013·四川文综·4)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5.(2013·天津文综·5)“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

”上述言论应当是(  )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6.(2013·重庆文综·7)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

“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

”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

该书最有可能是(  )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资政新篇》

7.(2013·海南单科·12)魏源说:

“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虽圣王复作,必不舍条编(明代税

制)而复两税(唐代税制)。

”与这一思想差异最大的是(  )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祖宗之法不足守

 C.变者天下之公理                   D.托古改制

8.(2013·海南单科·13)1875年,郭嵩焘奏称:

“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

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

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这一认识(  )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9.(2013·海南单科·16)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10.(2013·上海单科·33)1870年清朝大臣崇厚出访法国。

他受邀参观巴黎下水道工程后,觉得曾被无数法国人踩在脚下,这是法国政府的蓄意羞辱。

事实上,法方为了展示城市建设成果,只安排贵宾参观此工程。

同一天,还有两位来自巴西的王子也应邀参观。

对此,今人解读最接近史实本质的是(  )

A.崇厚没有理解法国政府的用意      B.崇厚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

C.崇厚对外情茫然无知              D.崇厚自认为受了“胯下之辱”,有失身份

11.(2013·广东文综·39)(25分)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

刘锡鸿

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

——《刘光禄遗稿》

郭嵩焘

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

——《伦敦与巴黎日记》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

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

(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哪一思想的发展?

(4分)

【考点】西学东渐思潮

【答案】中体西用。

(2分)“师夷长技以制夷”。

(2分)

(2)刘锡鸿和郭嵩焘都批判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

根据材料一对此加以

分析。

(10分)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答案】刘锡鸿认为西方技艺是“末”;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主张整饬纲常伦理,反对洋务派专注于学习西方技术的做法;(5分)郭嵩焘认为西方技术是“末”;西方政教是“本”;日本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国力增强;反对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科技,主张不仅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制度。

(5分)

12.(2013·山东文综·28)(20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表1

国别

译书类别

其他

总计

百分比

哲学宗教

10

2

23

2

37

7.0

文学艺术

8

3

4

11

26

4.9

史地

8

10

90

20

128

24.0

社会科学

13

3

83

37

136

25.5

自然科学

10

9

73

20

112

21.0

应用科学

3

3

24

26

56

10.5

杂录

5

2

24

7

38

7.1

总计

57

32

321

123

533

百分比

10.7

6.0

60.2

23.1

100.0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材料二  表2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表2

科目

专业

备注

经学科

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

各科预科阶段均须

开设的课程:

经学大义

人伦道德

中国文学

外国语

体操

政法科

政治、法律

文学科

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

商科

银行及保险、关税等

格致科

算学、化学、物理等

农科

农学、林学等

工科

机器、造船、电气等

医科

医学、药学

——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1)据表1,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8分)

(2)据表2,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

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8分)

(3)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分)

【考点】晚晴时期教育与思想文化、晚晴政治经济。

【答案】(20分)

(1)特点:

地域上,重视翻译日本相关著作;内容上,重视翻译人文社会科学著作。

原因:

甲午战争失败,促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转向日本寻找救亡的道路;洋务运动破产,让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仅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转而重点关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表现:

经学大义等课程列为预科基础课程,大学阶段设置经学科,体现了“中体”思想;设置工科、格致等科,学习近代化学、物理、电气等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体现了“西用”思想。

影响:

经济上,从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政治上,从“以经学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不利于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文化教育既是一定社会发展的产物,又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3.(2013·上海单科·38)同文馆之辩(14分)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京师同文馆的设立给当时的士大夫阶层带来了很大冲击。

由此,同文馆的办学举措引发清廷内部的争论。

1867年,保守派代表人物倭仁上奏道:

天文、算学为益甚微,西人教习正途,所损甚大……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

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教,学者诚学,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古今来未闻有恃术数而能起袭振弱者也。

天下之大,不患无才。

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

——《筹办夷务始末》

问题:

(1)倭仁反对同文馆哪些办学举措?

理由是什么?

(6分)

(2)假设你参与当时的论辩,将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8分)

【考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答案】38.

(1)同文馆开设天文、算学课程,聘请西人教授科举出身人员。

理由:

(1)国家的根基在于礼义和人心,不在洋人的“术数”和“技艺”。

(2)洋人未必真心实意地传授他们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