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九甸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480083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梦九甸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圆梦九甸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圆梦九甸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圆梦九甸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圆梦九甸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圆梦九甸峡.docx

《圆梦九甸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梦九甸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圆梦九甸峡.docx

圆梦九甸峡

圆梦九甸峡(纪实文学)

    姬缇协

    引洮是一个久远的梦。

这个梦,起起伏伏,一波多折,而追梦的脚步却从来没有停歇。

三次奠基仪式、一次开工典礼,这段梦竟然延续了半个世纪……

    仅仅是引洮工程的奠基仪式,就先后搞了三次。

    第一次是1958年6月17日。

那一天,山谷里红旗招展,群情激昂,壮志凌云。

人人抱着人定胜天的决心与信念,声势浩大地开始了追梦历程。

    然而,那一次失败了。

留下的是一段悲壮的历史,一段辛酸的回忆。

    有人说:

水是有限的,也是有形的,而引洮精神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无限的资源。

因而,这次奠基仪式被后来的人们称之为精神的奠基。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第二次奠基仪式成功地拉开了引洮工程的大幕。

    2002年5月30日,距省城兰州170多千米的渭源县峡城乡磨沟口,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甘肃省引洮工程专用公路开工典礼在这里进行。

40千米三级碎石公路的建设,使半个世纪之梦的引洮工程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九甸峡水利枢纽暨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有望在年内开工。

    2002年7月中旬,朱镕基总理视察黄河流域防汛工作第一站到达兰州。

时任甘肃省委书记宋照肃、省长陆浩多次汇报引洮工程,请求国务院同意工程当年放炮(开工)。

临上飞机前,朱总理已考虑成熟并表态:

你们准备好了,就放炮吧!

    9月18日,国务院总理办公会顺利通过了九甸峡水利枢纽暨引洮供水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

    第三次奠基仪式也便顺理成章地进入了议事日程。

    2002年12月6日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确定了工程奠基仪式的时间,并以极为审慎的态度决定:

邀请水利部领导参加奠基仪式,省上四大班子领导是否全部参加要另行研究,奠基仪式的议程要尽量简化,各项工作要考虑周全。

    一个工程奠基仪式的确定竟然如此地小心谨慎,这其中的真实隐情着实难以言表,因为引洮工程的审批工作还未完成。

可是引洮工程的迫切性,催促着甘肃省委、省政府必须尽快决策、尽快实施,甘肃的老百姓实在是等不及了。

    12月16日,继引洮工程专用公路开工典礼举行半年之后,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奠基仪式在甘南州卓尼县藏巴哇乡燕子坪举行。

12月15日,省委常委会决定,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政协主席、在家的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分管农业的副主任、在家的副省长、省政协分管农业的副主席、省军区领导参加这次奠基。

邀请了水利部副部长陈雷、中咨公司副董事长张春园参加了奠基仪式。

这次奠基仪式,在甘肃水利建设史上可谓盛况空前。

    虽然甘肃已经举行了庄重热烈的奠基仪式,而新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却正对着一堆关于引洮工程的文件沉思。

曾在甘肃工作多年的温家宝总理考虑的是引洮工程一定要上,但问题是还有很多细致的工作没有做,还有很多新课题没有研究,项目建议书批了,并不等于所有的工作都完成了。

温总理在引洮工程的报告上,又作了关于水资源、环保及筹资等问题的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尽快落实。

    2005年3月5日15时许,温家宝总理在听取了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甘肃代表的发言后,针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当年工作任务,告诉大家:

完成这些任务,要靠大家的努力奋斗。

总理深情地说: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要靠全国人民的长期艰苦奋斗。

西部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要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苦干精神,依靠自己的双手改变面貌。

    2006年7月,经过大量的补充和研究,引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再一次由国家发改委呈报国务院。

7月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批准了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的可研报告。

    2006年11月22日,甘肃省委、省政府在九甸峡举行了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开工典礼,引洮工程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11时40分,省委书记陆浩庄严下达开工令:

“现在我宣布,甘肃省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全面开工!

”刹那间,整个九甸峡峡谷礼炮齐鸣,彩球腾空,锣鼓喧天,人声鼎沸——陇中人民企盼已久的引洮工程全面开工的喜悦,伴随欢庆的礼炮和狮舞响彻整个燕子坪上空。

    在这个庄严的时刻,省电投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宁平代表九甸峡工程全体建设者郑重承诺:

一定要向甘肃父老乡亲递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这张答卷,其实就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和使命,而且其中还有水利水电史上未曾填补过的空白。

    一诺千金,落地有声,决不食言!

    圆梦的路上洒满了汗水。

复杂的地质条件,重重的技术关隘,沉重的社会责任……电投人走的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据勘测资料表明:

九甸峡地处高寒地区,高地震烈度、两岸高陡边坡且不对称、河床深厚覆盖层,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因而对坝型有着极高的要求。

初始设计在参考水利工程常规选择的基础上,选定混凝土碾压式重力坝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两种坝型,并进行了大量的科研论证工作,最终报请甘肃省政府确定。

当时的省政府引洮工程领导小组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后认为:

混凝土重力坝技术成熟,应用广泛,引洮工程是百年大计,应以安全为第一位的考虑。

恰在此时,青海省沟后水库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发生了溃坝事故,一时间面板堆石坝引起众多质疑。

有鉴于此,省政府确定:

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水库坝型,按混凝土重力坝加速勘测设计工作。

    省水电勘测设计院立即按此精神,组织力量加快勘测设计工作。

而这时,引洮工程的立项申报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于是也有人认为,没有必要把大量时间花在坝型的讨论上,尽快申请国家立项是重中之重。

    2002年3月,甘肃省政府向水利部报送了引洮工程立项申请。

随后,水利部委托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查。

总院在征求了省政府的意见后,审定九甸峡水利枢纽坝型为混凝土重力坝。

    金秋十月,甘肃电投集团总经理李宁平、副总经理刘晓黎等一行10人,来到九甸峡水利枢纽坝址处。

李宁平一行在现场边察看边讨论坝址条件、坝型选择等问题。

刘晓黎说:

如果做重力坝,施工布置很难,开挖量太大,工期会较长;面板堆石坝优势较多,至少可以提前工期。

在场的几位同事都有同感。

李宁平当即拍板:

“回去后立即找省水电设计院看地质等相关资料,再好好研究研究,必要时多请几个‘诸葛亮’,请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再论证再分析。

    这几位干过重力坝也尝试着面板堆石坝的甘肃电投当家人,通过这次察看现场和翻阅地质资料及设计文件等,达成共识:

如果让我们干九甸峡,或参股或控股,我们要提议改坝型,改重力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在此期间,针对坝型选择问题,甘肃电投九甸峡公司委托省水电勘测设计院对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和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两种坝型补充了大量的地勘工作。

年逾古稀的地质专家韩长跃亲率二总队勘测人员,针对面板堆石坝方案,补充布置了二十多个钻孔,重点对地下水低洼带、地应力、河床深厚覆盖层等进行深入研究,为坝型变更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探明了地质方面相关问题。

紧接着,设计方对料场规划、工程布置等主要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委托权威科研单位完成了必要的科学试验研究工作,多次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进行咨询。

2004年5月,完成了《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坝型比较专题报告》。

    2004年春,李宁平陪同时任省长陆浩到甘肃电投河西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视察龙首二级(西流水)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在建工程。

陆浩亲眼看到西流水面板堆石坝干得质量好、进度快,而且听到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同志对现场的组织管理和质量控制,从设计到施工都给予了充分肯定,深感百闻不如一见,打消了他对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种种顾虑。

陆浩当即表示:

“电投选择面板堆石坝有充分的理由。

要实事求是,为什么有好方案不用呢?

”他当场指示省电投开发公司,尽快做好方案的优化工作,为九甸峡面板堆石坝方案的实施做好思想上和技术上的准备。

    经过多方努力,九甸峡面板堆石坝方案得到了省上领导的认同,并报水利部审批。

    追梦人脚步匆匆。

九甸峡真实地记录了他们的追梦历程。

汗水、泪水交织成一首奉献交响曲。

是谁的梦在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

    九甸峡是人们追梦并实现梦想的地方。

    杨钢,一个壮实的川北汉子,脸上写着巴山蜀水人的憨厚与倔强。

他也许已经过了追梦的年龄,想起昨天,他却感觉像梦一样——这是2008年5月31日,在封堵掉导流洞实施水库蓄水前,要打开生态放水管的竖井,解决大坝至发电厂房之间的断流问题。

6月1日,是大坝二期蓄水的最后期限。

如果不能如期打开竖井,将直接影响整个水库蓄水。

可是偏偏就是这个关键点,他们碰到了难题:

一个小小的竖井迟迟没有拿下来。

杨钢的心里像压了一块石头。

    中地公司是九甸峡水利枢纽工地上公认的最能打硬仗的队伍。

2007年,甘肃电投九甸峡公司要求大干两百天,实现水库蓄水目标。

那时,正在做引洮1号洞的中地公司土建项目部夺得建设进度第一名的殊荣,并受到了甘肃电投九甸峡公司的表彰。

    杨钢就是该项目部的经理,为中地公司争来了名声取得了信任,那荣誉就足以让他和他的伙伴们自豪得笑歪了嘴。

在九甸峡工地上,中地公司就是救火队,哪儿任务急,哪儿就有中地公司的身影。

    这天早晨,素爱早起的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公司总经理董锋不知怎么就信步走到了中地公司的驻地,他发现这是一支奇特的队伍——帐篷整齐,连工具的摆放,甚至连工装、鞋子、安全帽等的摆放都整整齐齐——这简直就是兵营,这会儿工人们正列队跑步,整齐而富有生机,大有随时准备冲锋的态势。

    董锋顿时对这支队伍感兴趣了,他站在一边,仔细地观察起来。

这还真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早操之后,是5分钟的安全教育,相互提问,然后相互纠正,细致到安全帽的带子是否系牢,衣服的钮扣是否扣好。

可以说是每个细节都不容忽略,且极为认真。

细节决定成败——董锋的脑子里突然闪现出这句话来。

这样的队伍才是真正可信赖的。

于是,引洮1号洞的建设任务就毫不犹豫地交到了他们的手上,而他们确实就干出了一个标杆工程。

  

    坚持了一个赛季的中地公司,现在到了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怎能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卡壳?

    这个竖井的剩余段才12米多一点,但是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其时,九甸峡水库一期蓄水正在进行,水位逼近了初期蓄水高程。

从上往下打吧,整个洞里全是水,几台水泵都抽不及。

从下往上打吧,站在下面,就如同站在水枪口上,随时都会被水柱打倒甚至冲跑。

3月份接手并且准备一个月就拿下的项目,居然拖到了5月的最后一天。

就剩下最后的几米,居然一筹莫展。

眼见得要丢人了,杨钢受不了。

他决定自己上,无论如何也要在最后的期限里完成任务。

急红了眼的杨钢穿上两件棉衣,戴上安全帽,领着一个壮小伙冲上了十几米高的脚手架。

他看好了,只有从下面用炸药炸,才可能突破这个最后的难关。

同伴为他装好了用聚氯乙烯管做成的爆破筒,拿起来,很像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成那样冲了上去,更有王成那种不怕死的气概,只不过他面对的不是枪林弹雨,而是从天而降的水柱。

水柱打得他喘不过气来,几次都差点被冲下脚手架。

他索性用安全带把自己绑在不时晃动的架子上,塞进爆破筒,然后用铁丝固定,眼见绑好了,却又被水柱冲出来,反反复复几十次。

人到了急的时候,也就有了智慧,所谓急中生智。

多打几个眼,让水有个通道不就减小了水压吗?

疏和堵的哲学在这时起了实际作用。

在多打了几个眼之后,果然就把爆破筒固定住了。

    最后的那个爆破筒装上去时,时钟上显示出的时间是5月31日23时50分。

随着那最后一爆,竖井打通了。

随之,水库蓄水也按计划达到预定水位。

当水流按照预定方案从竖井哗哗地流下来时,杨钢的眼泪也止不住哗哗地流了下来。

    在庆功宴上,几乎在场的所有人都流着热泪,相互敬酒的同时,重复着一句话:

我们没丢人!

中地公司没丢人!

    那天,杨钢喝了很多酒,他记得那是他这半辈子喝得最多的一次。

夜里三点,他还是激动得睡不着,索性爬起来,独自出门,一个人从驻地坐着临时渡船返回左岸的工地,坐在竖井旁,开始浮想联翩。

    其实,他用不着这么玩命。

1995年,他已是自己家族公司的副总经理,年收入数十万,公司的资产更是以亿计。

然而,钱不是唯一,他在寻找人生的价值。

    2005年,这个不缺钱花却总是感觉缺点什么的老板,很偶然地遇见了中地公司的领导。

交谈中,他第一次找到了个人价值的新的认定方式:

个人价值与社会认同之间的差别,其实只是你能够为社会做什么和做好什么。

许多人发出“穷得就剩下钱了”的感叹,实际上反映出的就是收入的丰厚与社会的认可之间的落差。

就像这关键时刻的关键一炮,把自己永远与一个伟大的工程连在了一起。

    这是2009年冬天的第一场雪。

西北监理公司西北监理部的刘孝文主任,用迷离的目光看着窗外飞舞的雪花,九甸峡水库上正雾气蒸腾。

他说,这几年这儿环境改善了,空气湿润了,山也变绿了,他们也该走啦……

    当然也有不走的。

    中水十一局机电安装项目部的副经理张壮祖,干了20年机电安装,满世界漂了20年,他不想再漂了。

九甸峡完工了,人们都说是圆了几代人的梦,但对张壮祖来说,算是有了一个安稳的窝。

他留下了,成了九甸峡水电站机电维修班的一员。

    是啊,九甸峡水电站需要他。

    参加了九甸峡电站所有设备安装的他,对设备情况太熟悉了,熟悉到了闭着眼都能摸出每个零部件的位置,听听声音就知道哪儿出现了异常。

    他说他很喜欢九甸峡水电站,有时候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想把家也搬过来,把老婆也调来。

老婆在老家教书。

说着说着他突然热泪纵横。

    他说老婆病了,刚到北京做过检查,是胆囊息肉,已经癌变了。

    他说,去年到九甸峡来探亲的时候,就感觉不好,忙得没顾上带她去检查。

他说是他给耽误了啊!

    过了一会,他平静下来。

接着又说,这段时间自己都不想干了,陪老婆治病去算了。

他的眼泪又流了下来。

    他的手机突然响了,忙接电话。

“嗯,嗯,啊?

好,我马上就到!

”说完歉意地对我们咧咧嘴,说有一台设备有点问题,得赶快去一下。

还说他说多了,别见笑。

    屋外面,风正紧,雪正飘。

    送他到门口,我们的心有些迷茫。

    奉献,有时候就意味着痛——痛到流泪。

    舍小家为大家。

梦的尽头,写着一个无尽的奉献。

千里大迁移的路上,他们开始了无悔的征程

    九甸峡水利枢纽库区移民是甘肃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非自愿移民。

《九甸峡移民实施规划》中确定的移民安置区在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的白旗堡,距九甸峡库区1400千米,九甸峡库区移民的搬迁安置距离之远也是全省之最。

    整个库区移民搬迁前的宣传和动员工作是从2007年初开始的,而外迁移民2008年4月2日开始搬迁。

首批2186米高程以下的外迁移民 7552人于5月15日全部搬离库区,为枢纽工程5月底实现2170米高程以下蓄水创造了条件。

9月,第二批外迁移民1642人搬迁完毕。

就地后靠、投亲靠友、自谋出路等非外迁方式安置的4081人移民,也要按期搬迁,以满足2202米高程蓄水要求。

    九甸峡库区移民的搬迁安置速度之快也是全国少有的。

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移民安置工作,成立专门协调领导小组,实行统一领导。

省发改委作为九甸峡移民工作在省上的牵头负责单位,多次召开协调会议,专题研究九甸峡库区移民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以甘南州、定西市、酒泉市及甘肃电投九甸峡公司为主体单位,建立了九甸峡库区移民安置的专门议事机制,一方面淹没区及安置区的县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移民及安置的实施工作,另一方面甘肃电投九甸峡公司积极与地方政府协调沟通,从而推进移民安置的顺利进行,保证九甸峡水库按期蓄水。

    此次大移民最先开始迁移的是岷县的维新乡。

    一位记者真实记录了当时移民们的真实心态和生活细节:

    清晨,张胜武带着锄头前往地处洮河边自己承包的那一亩多的水浇地。

“这片地的产量是全村最好的,种小麦、药材一年也能收入一两万元。

”虽然他是笑着说的,但他知道这是他在这里种的最后一茬庄稼了,年底他全家就要搬到瓜州县,这里将被九甸峡水库的洮河水淹没。

    老武的四间杂货店在武旗村村委会的对门。

平日里,除了打点这个杂货店之外,老武还加工洮砚盒子。

“像这样四尺见方的盒子一个要卖到十多元。

种点庄稼,打磨洮砚,加上我的小卖店,日子过得还是挺不错的。

”老武谈起自己的生活时,脸上露出满心的欢喜和一丝难离难舍。

    几乎所有的人对自己当前的生活都充满着幸福感。

    和往常一样,天还没有亮,维新乡坪上村支书吴富财就赶到村委会,打开高音喇叭讲解移民相关政策。

高音喇叭装在村委会一侧的大树上。

作为村支书,他感到自己有责任把政府的相关政策解释清楚,也只有他才更能真切地把政府的政策与老百姓的个体利益连结在一起。

“从这里传出的声音最远能传到乡政府。

去年开始,移民政策就从我这喇叭里传播,念一遍不成,就三遍四遍地重复,白天大家都出去忙了,只有这早晚是最好的时间。

” 吴富财说。

这个村里的老百姓喜欢他这个支书,更喜欢他的这种能听得懂的方言和结合自身亲历的解释方式。

    乔国栋的药铺是武旗村男女老少的保健室,村民们有个头疼脑热的就到这里买药。

他算得上是村里的一个文化人。

他说,现在除了卖药,就是看移民宣传手册。

一本60多页的小手册,乔国栋已经不知翻了多少遍。

他成了村里关于搬迁问题的义务解说员。

    提起1958年的引洮工程,乔国栋有说不完的故事。

他是引洮工程的亲历者。

他说:

“那时候条件差,吃的杂粮,全部工程靠人挖马驮。

现在好了,机械化的施工速度多快。

引洮工程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国家投入了那么多的钱,要是我们还赖在这里不搬迁,良心上讲不过去啊。

迁移我第一个愿意。

    逐村、逐社、逐户上门讲政策,介绍移民安置地情况成了乡政府繁重的工作任务。

“有的群众不明白,就得一项一项地给他讲,还要结合他们的实际,比如搬迁补偿,就要根据每项的实际标准来给他们估算。

”刚入户调查回来的维新乡乡政府干部小王说:

“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要切实把政策给移民解释到位,安置条件及安置点的具体情况讲清楚,补偿资金标准及兑现方式算仔细。

非自愿移民不等于强迫移民,只要把村民的利益和国家的政策都说清,才可能让非自愿里增加一些自愿的积极因素。

只要我们把工作做到家,老百姓还是通情达理的,为了国家的建设需要,为了让引洮受益区更多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们懂得舍小家为大家的道理。

    “引洮工程对于岷县人民来说是奉献。

要把确保九甸峡水利枢纽和引洮工程的顺利实施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

”定西市常务副市长牛兴民在移民工作动员会上这样讲。

    为此,移民输出地各县都把移民安置作为头等大事,由市、县政府一把手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乡、村两级具体落实,发改、移民等相关部门作为成员单位配合实施。

从移民安置政策、安置地情况解说、实物指标确认、补偿标准说明、过渡期生活安置、后期扶持政策等方面,都让移民心中有了明白账。

    2008年4月2日开始,岷县维新乡673户的3199人,毫无怨言地走上了千里大迁移之路。

    岷县的搬迁工作顺利展开的同时,经过甘南州、县800多名各级领导和干部扎实有效、艰苦细致的工作,临潭、卓尼两县的搬迁工作也迅速展开。

    最让人感动的一幕发生在冶力关。

那天,甘南州委、州政府在这里为甘南迁出的移民举行了欢送仪式,甘南州副州长李钰几次哽咽着说不出话。

在送走移民的宴会上,他端起酒杯说了声“大家辛苦”,然后把一大杯酒一饮而尽,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他怎能忘记政府动员搬迁工作中一幕幕感人的情景,他清楚地记得是州长沙拜次力亲自去卓尼县洮砚乡的一个村里做村民说服动员工作,首先打开了不愿意迁出的村民们那一把把心锁。

原来坚决不愿迁走的乡亲们,如今为了国家建设,舍小家为大家,顺利地走上了搬迁之路。

这一切怎能不让李钰感动呢?

    谈起当时移民离乡的情景时,岷县负责移民工作的副县长黎志强至今仍然激动不已。

说到岷县老百姓在搬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大度、宽容和奉献,他眼圈红了,甚至哽咽着说不下去。

他说:

“哪怕有一户移民生活得不幸福,我都将会感到是我工作的失职。

咱们的老百姓真是太可爱了!

”  

    九甸峡的百米高坝似乎是一个恬静的休止符,为引洮工程的全面竣工积蓄着能量。

引洮路正长……

    我们在九甸峡枢纽现场又见到省电投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宁平。

他告诉我们:

九甸峡水利枢纽是洮河流域已建和在建项目的龙头,我们工作的侧重点是九甸峡,我们要对九甸峡枢纽加密观测、科学分析,确保大坝和水库的安全运行,保证引洮供水时提供干净的和符合设计流量的水源。

    不久的将来,九甸峡梯级水电站周边群众可依托水库资源,发展旅游业和水产养殖业等,逐步提高他们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

    不久的将来,等到整个引洮工程竣工的那一天,甘肃中部干旱地区11个国家扶贫重点县的城镇工业用水、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用水、生态环境用水、畜禽饮水、部分旱地的灌溉用水等等,都将有稳定而可靠的保障。

    不久的将来,也许正如一位长期关注引洮大业的省上老领导所期待的那样,甘甜的洮河水将滋润陇中乃至陇东地区更多的土地……

    是的,引洮路还很长,引洮梦还在延续……

    (节选自长篇纪实文学《引洮纪实之圆梦九甸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