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13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476182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案13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案13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案13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案13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案13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案13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docx

《学案13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13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案13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docx

学案13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学案13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课标要求]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断发易服”

1.服饰的变化

(1)原因

①鸦片战争前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

②中国政府政策的推动:

清政府对传统军服进行改革。

③民国政府仿照西方各国,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

(2)特点

①先民间仿效,后政府改革。

②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3)影响

①人们根据各自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经济能力,随心所欲地选择服饰。

②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

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重点精讲]

1.近代服饰演变有何特点?

(1)西方服饰和中国传统服饰并行不悖。

(2)西方服饰并未取代传统服饰,而是促成了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了中西合璧的服饰。

(3)既受西方服饰的影响又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如中山装的造型。

2.“断发”和不缠足运动

(1)“断发”

①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发的法令。

②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至此革除。

(2)不缠足运动:

①兴起原因:

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维新人士倡导发起女权运动。

②表现:

康有为在广东南海首创《不缠足会草例》;康有为、康广仁等在广州正式成立“不缠足会”,并逐渐推广;新学堂以不缠足为入学条件,不缠足运动开展起来。

(3)评价:

①“断发”和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②不缠足运动先于“断发”,但完成时间较晚。

③革除了社会陋习,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

2.社会生活变迁主要发端于通商口岸的原因。

(1)最早受到西方的侵略,“西学东渐”的影响较早,也较为深入。

(2)这些地区在历史上商品经济就比较繁荣,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比较小。

(3)这些地方流动性较强,家族、宗教的血缘关系受到严重冲击,个性比较自由。

[深化探究]

材料一 欲伸民权,必广民智,欲启民智,必先革除恶风陋习对人民的禁锢……早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和《请断发易服改元折》,认为女子裹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宽衣博带,长裙雅步,不便于万国竞争的时代,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便“与欧美同俗”,又说:

“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这就把变衣冠作为学习西方文明和推行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启发民智的意义。

材料二 下列两幅图分别是清朝(左下图)和民国时期(右下图)的妇女绣花鞋

思考

(1)依据材料一,提炼康有为的主张,并分析其目的。

(2)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哪些运动为中国近代习俗的演变开辟了道路?

(3)通过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认识。

答案 

(1)主张:

放足、断发、易服。

目的:

革除陋习以开民智、兴民权,为变法提供条件。

(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3)社会习俗的变化与经济发展是分不开的;与时代要求(政治状况)是相一致的,有什么样的社会状况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习俗);政治革命为社会习俗发生变化扫除了障碍。

(言之成理即可)

二、报刊与电影

1.中国报刊业的发展概况

(1)出现时间:

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

(2)发展历程:

①太平天国起义时,报纸成为抢手货,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

②1872年创刊的《申报》成为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1884年,申报馆创办的《点石斋画报》开新闻画报之先河。

③维新运动中,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④新文化运动后,读报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

2.电影

(1)19世纪末,电影传入中国,迅速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新式娱乐活动。

(2)1905年京剧短片《定军山》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的影片。

(3)1913年《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

(4)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摄制完成。

3.作用

及时传播时事信息,娱乐生活,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重点精讲]

报刊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1)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

(2)近代报刊发挥了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

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新文化运动期间,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

(3)对夺取近代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

(4)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和思想近代化的进程。

[重点精讲]

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与特点。

(1)原因

①内因: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为报刊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近代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使各种报刊不断涌现;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

②外因:

西方报刊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扩张。

(2)特点:

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反映时代的主题;种类不断增多,内容不断丰富,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日益密切等。

[深化探究]

材料一 1895~1898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

年份

当年创刊总数

中国人自办报刊

总数

所占百分比

1895

7

3

42.9%

1896

11

7

63.6%

1897

49

45

91.8%

1898

47

39

83%

注:

1898年9月21日后,清政府取缔报馆,捉拿主笔,不再允许民间自办报刊。

——姚福中《中国编辑史》

材料二 1895年后的几年中,全国的中文报刊有鼓吹变法的政治性报刊,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西学报……有为妇女儿童创办的妇孺报……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的热情空前高涨,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思考

(1)根据材料,19世纪末中国办报的特点有哪些?

(2)19世纪末,中国人致力于办报的原因是什么?

有什么目的?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

答案 

(1)中国人自办的报刊日益成为中国报刊的主体;报刊种类繁多,多以宣传维新变法为主要内容;内容丰富,贴近民众生活。

(2)①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维新派以报刊作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②目的:

唤醒民众,挽救民族危机。

(3)宣传进步思想文化,批判落后封建制度,唤醒民众觉悟,支持配合政治革命。

三、移风易俗

1.礼仪的简化

(1)变化:

民国之初,鞠躬、握手取代了跪拜、作揖等礼节。

(2)意义:

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

2.婚姻的变革

(1)原因:

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的洪流。

(2)特点:

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及官宦人家,广大的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3.丧葬礼仪

(1)表现:

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国人注目。

(2)特点:

厚葬风气相沿成习,变化最为迟缓。

4.对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认识

(1)近代社会生活变迁是在西方物质文明和民主思潮影响下发生的。

(2)这些变化反映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折射出人文精神和民主意识,有些还成为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

(3)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广大内地农村几乎看不到新生活气息。

[归纳总结]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1)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过程。

(2)随着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3)在地域上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大城市变化较早,程度较高,农村变化较晚,程度较低。

(4)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使中西方文化逐渐融合,保留了浓厚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

[易混易错]

近代社会习俗风尚变化最大的时期不是鸦片战争以后而是在辛亥革命以后。

鸦片战争后社会习俗风尚的变化仅仅局限在东部沿海的通商口岸内。

近代社会习俗风尚变化是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的结果,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颁布一系列的法令,加快了习俗风尚习惯变化的速度。

习俗风尚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深化探究]

材料 

      清末中外官员握手致意   文明婚礼

思考

(1)据材料指出礼仪有何革新?

(2)民国时期的礼仪革新有何积极作用?

答案 

(1)取消了原来的跪拜而代之以鞠躬、握手;出现文明、简约的婚礼。

(2)①废除了旧的礼仪制度,代之以新的礼节,体现了自由平等的文明精神。

②取消了旧式的称谓,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传播平等的思想观念。

③新式礼仪的出现也有利于对外交往的发展,更有利于中国走向世界。

课堂小结

1.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  )

A.西装   B.长袍马褂  C.旗袍   D.中山装

答案 C

解析 旗袍是中国女性传统服饰之一,源于满族女性服饰。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与旧制迥然不同,成为兼具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

2.“金莲小脚”是传统的变态的审美观点,也极大地束缚了女性个性的发展。

因此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激进的知识分子倡导女性解放,首先发起了(  )

A.“不缠足”运动

B.出国留学热潮

C.穿旗袍、皮鞋的服饰改革

D.到工厂务工劳动

答案 A

解析 针对材料提供的“金莲小脚”可知,女性解放运动是发起“不缠足”运动。

3.《放足歌》:

“玉龄女子哭吞声,哭向床前问慈母。

母亲爱儿自孩提,如何缚儿如缚鸡。

儿足骨折儿心碎,昼不能行夜不寐。

邻家有女已放足,走向学堂去读书。

”这种现象出现于(  )

A.鸦片战争之后B.洋务运动之后

C.戊戌变法之后D.辛亥革命之后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放足,而联系相关史实可判断,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曾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故选D项。

4.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认为:

“媒介即人体的延伸——报纸是眼睛的延伸,广播是耳朵的延伸,电视则融合了眼睛和耳朵的延伸……”近代中国最早出现的媒介是(  )

A.电影B.电话C.报纸D.广播

答案 C

解析 抓住限定词“最早”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所学知识,明显可以得出这是指报纸杂志。

5.中央电视台电影网的网址是:

http:

//,网址中设置“1905”的寓意是(  )

A.这一年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了中国

B.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起步

C.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

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

答案 B

解析 1905年,第一部国产影片《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6.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

“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

”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医的看法。

中国人认为生产“男医接生……似不成规矩”,因此要分开。

这说明人们一方面能接受西医,体现出其开放的一面,另一方面还要讲求中国的传统,所以又体现出其保守的一面。

[解析与探究]

提示 材料一说明深受清朝统治者压迫的下层人民对于剪辫还是非常支持的。

材料二、三说明有很多原来的官绅小吏对于剪辫还持观望态度,对于已经被推翻的大清王朝还心怀眷恋。

结论:

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旧思想、旧习俗根深蒂固,社会变革艰难曲折;新的社会条件下,新的礼仪风尚必然取代社会旧俗。

[自我测评]

提示 

(1)从根本上说是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造成强烈冲击的结果。

(2)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带来的影响。

(3)近代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的结果。

(4)很多方面也是当时政府积极向西方学习的结果,如:

“断发”与不缠足运动,礼仪的革新等。

[基础达标]

1.戊戌变法时,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打油诗说:

“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

脚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

”对该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诗中涉及服饰改革和不缠足两种社会现象

②当时,不缠足运动推广普及很快

A.①②都正确B.①②都不正确

C.①正确,②不正确D.①不正确,②正确

答案 C

解析 戊戌变法时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但由于受封建陋习的影响由来已久,广大农村缠足依然相沿成习,故②叙述不正确。

2.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19世纪60年代后一些有识之士,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最先提出这些主张的是(  )

A.资产阶级维新派

B.资产阶级革命派

C.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

D.走上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新青年

答案 A

解析 19世纪60年代之后,首先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的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3.1903年山东第一份报刊《济南汇报》创刊,以后《山东官报》、《济南日报》等多种报纸在济南陆续出现,读报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

它对人们的影响有(  )

①开阔视野 ②关注国事 ③减少文盲 ④传播新知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近代中国报刊业的发展有利于人们开阔视野、关注国事、传播新知。

但报刊业的传播主要在通商口岸和沿海城市,对广大内地农村影响不大。

故③表述不正确。

4.1897年9月5日上海《游戏报》第74号刊登了一篇文章,作者记载自己观看某艺术形式的感受:

“如影戏者,数万里在咫尺,不必求缩地之方,千百状而纷呈,何殊乎铸鼎之象,乍隐乍现,人生真梦幻泡影耳,皆可作如是观。

”这一艺术形式是(  )

A.皮影B.电影

C.戏剧D.电视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文字叙述,可以看出这是对电影这一艺术形式的感受。

5.据1913年9月5日《大公报》记载:

“近来法庭诉讼,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此皆前所未有,而亦社会所不乐为者也。

”这说明当时(  )

A.家庭观念丧失殆尽

B.妇女地位逐渐提高

C.大众赞同离婚行为

D.婚姻方式彻底变化

答案 B

解析 由题干材料可知女子亦可提请离婚,并以诉讼法庭的方式予以解决,这与古代中国男子一纸休书就可休妻相比,明显体现出女子地位的提高。

题干未提及家庭观念丧失的问题,A项错误;题干中有“社会所不乐为者也”,C项错误;D项错在“彻底”二字上。

[能力提升]

6.旗袍是以旗装为基础并广泛吸收西式裁剪方法制作而成的。

1921年,旗袍在上海妇女界流行,继而迅速扩大到全国各个阶层,这种海派旗袍逐渐成为专属妇女的日常服装。

旗袍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

A.面料考究剪裁得体

B.适合中国女性穿着

C.晚清政府大力推行

D.是文明与新潮的象征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1921年清政府已经不存在,故应排除C项;旗袍的流行跟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融合西式裁剪方法和新文化运动崇尚自由平等、思想解放有关,还跟中国裁剪方面变革创新有关。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项。

7.据《申报》1912年2月19日报道,湖南湘潭县城“剪辫者已十居其九,闻有一二未剪者不过顽固之乡愚”,有“一挑水夫尚垂发辫,该兵士迫令剪去”,结果发生争吵推拉,挑水夫受伤致死。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蓄辫陋俗尚未根除

B.清帝虽然退位,但旧的陋俗还未能在短期内消除

C.湘潭县城剪辫者居多的现象与清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的影响有关

D.这是《申报》创刊四十个春秋后的一则报道

答案 C

解析 《剪辫通令》是由民国政府发出的,1910年清政府颁布的是准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法令。

8.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及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来看,旧式婚姻占多数,新式婚姻占少数,这体现了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也体现了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C、D两项理解正确;从材料信息可推断B项理解正确。

9.历史名人的一举一动往往透露出一个时代的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蔡元培的三次婚姻

第一次婚姻:

1889年,迎娶王昭(1900年病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第二次婚姻:

1902年,迎娶黄仲玉(1920年病逝);他提出五个条件:

不缠足,识字,男不得娶妾、姨太太,若夫先死妻可改嫁,意见不合可离婚;婚礼:

开演说会代替闹洞房。

第三次婚姻:

1923年,迎娶周峻;他再次提出条件:

具备一定文化素质,年龄略大,熟谙英文,能成为研究助手;婚礼:

蔡元培西装革履,周峻身披白色的婚纱。

在婚礼的宴席上,蔡元培向大家讲述了他和周峻的恋爱经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男装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服饰西化的原因。

(3)材料二印证了近代中国婚俗怎样的变迁过程?

(4)归纳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规律。

答案 

(1)变化:

由传统的中式服饰逐渐向以西服为主的西式服饰的转变。

(2)原因: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主要原因)。

②鸦片战争后西方商品的涌入。

③社会政治运动的影响。

④生产方式的变化。

⑤外来文化的冲击。

(3)过程:

由旧式婚姻到中西合璧,再到完全新式。

(4)规律:

①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②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社会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③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

④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并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⑤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弭和促进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中国近代生活习俗变迁的原因和规律的掌握。

在解题时要注意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特别是对原因和规律的归纳要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