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理解教学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4756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阅读理解教学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阅读理解教学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阅读理解教学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阅读理解教学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阅读理解教学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阅读理解教学设计说明.docx

《小学阅读理解教学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阅读理解教学设计说明.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阅读理解教学设计说明.docx

小学阅读理解教学设计说明

第七部分阅读理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2、掌握分段(层)与概括段(层)意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提高阅读理解时的阅读速度

教学难点

掌握阅读理解的相关文体知识的概念与作用,如六要素、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

教学课时

六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精讲

(一)《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学习的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流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容和情感。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二)提高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怎样提高阅读兴趣

首先,从自己喜欢读的书开始读起。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读的书,例如有的人喜欢童话寓言,有人的喜欢科幻读物,有的人喜欢看人物传记,有的人喜欢看文学名著。

选择你最喜欢的书去读,肯定会兴趣盎然,感受到读书的快乐,越读越想读。

其次,带着工具书帮助阅读。

碰到不认识的字,你可以查字典;碰到书上提到的地名或历史背景,你可以翻地图或历史年表。

阅读的障碍扫除了,读起来顺利了,兴趣也就高了。

第三,在读书的时候尽可能把“读”与动手动脑结合起来。

边读书边想象,边读书边思考和联想,还可以把书上的情景画成图,或者把书上介绍的试验、制作,自己学着做一做,这样读书一定会更有趣。

第四,和同学一起读同一本书。

读后互相讨论,交流体会,共同评论书中的人物性格等,有不同看法的不妨开展讨论,争论相持不下,双方回去再看书,从书上找资料、论据,下一次再讨论。

这样相互切磋,不但会使你的读书兴趣大增,而且也会对书的容、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2、读书要有选择

当你起进图书馆或书店,面对满架满柜的图书,真有点像驶进茫茫大海的小船一样找不到方向:

这么多书,读什么好呢?

确实,读书需要选择。

首先,当然是选好书。

所谓的好书,是指思想健康,容正确,读后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冶情操的书。

好书引人走正路,坏书使人受毒害。

不过现在社会上毕竟好书是多数,尤其是“中小学生读书活动指导委员会”推荐折图书,你完全可以放心地去选择、去读;而面对那些摆在地摊上出售的书,你可得小心一点,那儿可能有坏书或不适合你的书。

其次,要选择容深浅、难易适当的书。

一开始就选很深的书来读,你会因读不懂而失去兴趣,若是选一些容简单的书来读,又不利于知识的增长,所以,最好是根据你的知识基础选择你所需要的并能够读懂的书。

第三,选择图书,既要面宽一点,又要有重点。

读书的面太窄了不好,如果只读学习参考书、辅导资料,别的书都不懂,你的知识面就会狭窄,不利于进一步提高。

最好文学、艺术、自然、社会各类书都要读一点。

但不是平均使用力气。

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确定自己主攻的目标,然后围绕目标选择有关的书籍。

第四,社会上还有一些言情、武打类的书,这些书,有的文笔不错,故事情节性也很强。

但要有所选择,例如武打类的书,描写的人物世界基本是脱离现实生活的,虚幻不实的。

如有兴趣,不妨就选一些写得较好的代表作阅读一下,但不要过于沉湎,以至于整天手不释卷,更不要充当其中的某个角色加以模仿。

言情小说大多品位不高,与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距离太大,读了无益。

如果自己选择图书尚没有把握,还可以向老师、家长请教,请他们指导。

另外,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选择图书的经验,这样你选择图书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3、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身。

提高阅读能力,从根本上说,是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阅读习惯。

(1)要养成多读的习惯

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关于课外阅读量,课程标准做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2)要养成专心读书的习惯

古人说过,读书要眼到心到。

一开卷,就应该进入到书的情境中去,不受周围噪音的干扰。

有些学者为了培养自己专心读书的习惯,执意到城门口或集市上去读书,锻炼自己抗干扰的能力。

养成了这样的读书习惯,你就能在各种不利的读书环境中专心读书了。

(3)要养成努力读懂的习惯

在读书时碰到意思不理解的地方绝不能随便放弃,而要努力把它弄懂。

你可以向老师、同学和家长请教,也可以借助工具书,例如查字典等。

(4)要养成思考和质疑的习惯

古人说:

“尽信书,不如无书。

”你在读书时要动脑筋思考:

书上讲的是否真有道理?

为什么会写得如此精彩?

作者采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等等。

你也可以找出几个问题,经过思考、联想、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者是用你的切身体会来赞同书上的观点,或者举出相反的例子对书上的观点提出质疑,这样,你才能真正做书的主人。

(5)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在书上圈圈点点或摘下自己认为重要的语句,或以眉批形式写上自己的见解、感受,或在读后整理书的容线索,写出读书的心得体会。

当然,在读书的时候还要勤记忆,对于名言佳句,精彩篇章,要多记忆,多背诵,集腋成裘,终有大用。

(6)要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

要善于把在阅读中汲取的思想、文化、知识营养,学到的写作方法,自觉地运用到写作中去。

使阅读与写作互相促进,比翼齐飞。

(三)怎样预习课文

有不少学生认为只要上课时专心听讲,勤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再加上自觉复习,就能使成绩提高。

其实,这还不够。

叶圣说过:

练习阅读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

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你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在预习中要尽量运用你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

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也培养了自己的自学能力。

有了这种能力,即使以后没有老师教你,你自己也能看书学习了。

那预习的方法是怎样的呢?

1、先将课文读一遍,遇到生字查字典,读准字音,分清字形。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然后动手写几遍。

2、第一遍读课文的时候,要弄清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心中有个底。

然后再读的时候,就要理解每节讲的是什么,把它概括成一句话,并试着给课文分段。

3、以课文提示作参考,仔细想问题,归纳课文的中心并自己提问题。

4、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上课时与老师同学一起解决。

(四)怎样理解句子的含义

1、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我们可以抓住“焦急”和“耐心”这两个关键词。

这两个乍听起来似乎矛盾,但它们却反映了老奶奶急切想见到总理的灵车以及不见到灵车绝不离去的那种对总理无比热爱的感情。

2、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有些句子的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顾及全篇,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

在古诗学习中尤其如此,如“死去元知万事空”,要理解它的真正含义还得联系下文:

本来就知道人死了以后就什么也没有了,下文是“但悲不见九州同”:

但感到悲伤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

最后两句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最念念不忘的是盼望南宋的军队能早日收复中原,统一祖国,到时家祭的时候不要忘记告诉你的父亲,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临死念念不忘统一祖国的感情。

3、联系实际,典型联想来理解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挪动过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

我们可以联想自己被沸水或火星烫着时会迅速把手缩回来以及剧烈疼痛的情景,而邱少云在烈火烧达半小时之久却能做到纹丝不动,足见他的高度纪律性和为革命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

4、从比喻、象征意义中去理解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作者用“黑洞洞”形容旧社会非常黑暗。

用“碰壁”比喻革命者没有自由,到处受迫害。

这是鲁迅先生用诙谐的笑谈来讽刺、抨击旧社会的黑暗。

5、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

有的文章要与当时当地的情况联系起来才能理解。

如《赶集》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料想四年以前该不会有这些东西吧?

四年以前是什么时候呢?

文章写的是解放初期农村面貌的迅速改变,农民的生活不断改善,从而歌颂了共产党的好领导。

(五)怎样给课文分段

分段是在文章中划分出意义段,也叫逻辑段。

同一篇课文,往往有好几种分段方法。

给课文分段,首先要认真读,仔细想,搞清楚每个自然段(或句)主要写了什么容,然后找出段与段(或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再确定用哪一种方法分段,最后才动笔划分段落。

1、按时间顺序分段

按时间顺序分段,就是按时间变化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

这类

文章以时间为线索记叙容或展开情节,它往往会出现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可以作为分段的标志。

文章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通常在每段的开头,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找出来,再把写同一时间的容合成一段。

2、按地点的转换分段

参观访问和游记一类的课文多用这种方法分段,阅读时,可先把文章中表明地点的词语和句子(常在每段的开头)找出来,然后把属于同一地点的容归成一段,假如地点变了,就要另换一段。

3、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记一件事、一次活动或以一件事表现人的文章多用这种方法分段。

这类文章常常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的顺序记叙的,可以就按照这样的顺序分段。

4、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段

这种方法多用于写景状物的文章、记几件事以及多事表现人的文章。

总分结构的文章,就是总起分述的文章。

往往也是事物的几个方面,只不过在开头有个总起段,或者在结尾有个总结段,或者总起和总结都有。

这类文章分段时要将总起或总结段独立分为一段,中间分为一段。

之外,还有按人物出现的先后顺序分段,按事情的性质归类分段。

但光知道这些顺序是不够的,因为有的文章看不出这些明显的顺序,如果又无明显的提示,该怎么办?

这时,就要从文章的容入手了。

(六)概括段意的方法

概括段意,先要读懂这段话的主要容,抓住容要点,再准确地进行概括。

自然段的段意,是根据自然段的主要容归纳出来的。

逻辑段的段意,是概括各自然段的段意综合归纳出来的。

1、概括段意的要求

(1)明确。

要让别人看了就能明白这段话主要写的什么意思。

(2)集中。

一般不宜将一段中写到的所有容都概括进去,而是写出段落中的主要容。

(3)简要。

语言要简明扼要,不要啰嗦拖沓。

(4)要从容上概括,不宜从思想上去概括。

段落大意是指一段话的意思,而不是指表达的思想。

2、概括段意的方法

(1)摘句法

这是一种比较简便、有效的概括段意的方法。

段落中的总起句、小结句、中心句等,往往是这一段记叙、描写或议论的中心,因此,可以摘取它们作为段意。

例如《松鼠》第一段的首句“松鼠是种美丽的小动物”就可作为这一段的段意。

但有些课文的总起句、小结句、中心句往往是一个复句,因此在概括段意时要缩句简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