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47347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95 大小:47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docx

《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docx(9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docx

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单元计划

单元主题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单元备课

内容

特点

 《地球和地图》这一部分作为学生进入初中学习地理的第一部分内容,空间性强,难点较多;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最重要载体以及学习地理的最作用的工具,应用广泛,而且也是培养空间思维的重要手段,所以掌握读图用图的技能非常重要,要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到地图的重要性、有用性,并且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知识

结构

本单元主要包括《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运动》、《地图》三部分内容。

其中,《地球和地球仪》一节包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线和纬线,利用经纬线定位4个部分内容;《地球的运动》一节主要介绍了地球自转、公转,四季和五带划分。

《地图》包括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地形图的判读,从地图上获取信息3个部分。

以上三大部分有机相连形成一个知识整体。

学情分析

  心理特征方面:

学生刚上初中,都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所以开始可能普遍很积极,求知欲望强,但是心理却很脆弱遭受挫折很容易失去信心;这个阶段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都较差,以感性认识为主;学习注意力集中程度和持久性也都比较有限。

学习基础方面:

通过调查学生对地图的了解程度,我校初一学生大多数对中国地图,旅游区导游图,商场楼层分布示意图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知识

技能

  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地球仪的作用,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认识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

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过程

方法

 

  结合学生身边实际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经历、读图、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加强课堂有针对性的练习等方式进行学习,运用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前人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

2.意识到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从肤浅的、主观的、感性的认识逐步上升到深入的、客观的、理性的认识

3.通过对地图的学习和初步运用,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为今后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特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四季和五带划分。

地图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

1、能判读经纬网,并描述地球上任意地点的经纬度。

2、地图的三要素的学习和运用。

(辨方向、识图例、量算比例尺)

3、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方法:

运用启发式、读书法、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为主。

手段: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料供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适当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教学实施

序号

教学内容及活动

课时

资源与媒体

练习、作业与考核

1

《地球和地球仪》活动:

经纬网定位。

3

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多媒体课件

 

课堂反馈练习,练习册。

2

《地球的运动》活动:

利用光源演示地球公转和自传。

1

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课件“地球运动”实况录像。

地球五带分布图。

课堂反馈练习,练习册。

3

《地图》活动:

1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

2分层设色地图上获取信息。

3视频:

认识卫星影像形成。

gps定位。

2

大中小比例尺地图,航拍相片,分层设色地图,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多媒体课件

课堂反馈练习,练习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课题内容:

与同学们谈地理

制作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教材分析: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

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

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

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

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

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教学方法:

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

教学方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

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3、讨论要学好地理,在课外和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学好地理的目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

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三、新课学习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二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3、教师根据学校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国内外和实际的地理知识,列举国内外和家乡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被破坏、垃圾的处理、人口增长过速等环境问题的典型事例,唤起学生装学习地理知识的强烈愿望,去探索适合国情的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真理。

4、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综合地分析地理。

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总结、扩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最后思考归纳,为学好地理,应做好哪些准备?

课前准备:

除学习用具、教材外,还需要准备地图册,填充图册。

课外准备:

注意收集国内外,家乡的有关地理信息材料。

五、板书设计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综合地分析地理。

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后记:

刚进入初中,第一节课学生的表现很好。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讨论一些与学生密切联系的实践内容,让学生自由发挥他们的想象,学生很感兴趣。

【板书设计】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综合地分析地理。

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课题内容:

地球和地球仪

制作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

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教学器材:

教学地球仪。

教材分析:

通过调查学生对地图的了解程度,我校初一学生大多数对中国地图,旅游区导游图,商场楼层分布示意图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学方法:

结合学生身边实际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经历、读图、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加强课堂有针对性的练习等方式进行学习,运用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学生讨论、小组交流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举例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

学生看图“地球的大小”,读出地球的大小

提问、引导,师生共同总结。

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

观察地球仪,制作简易地球仪

引导、指导、评定、表扬

纬线和经线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看图思考、回答。

指图、引导,边提问、边启发、边与学生讨论,让学生分析、归纳规律,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利用经纬网定位

学生读图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互帮互学。

提问,及时纠正、辅导。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

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园地方→天如斗笠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 → 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可能出现的事例):

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板书:

2、地球的大小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

  (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

地球的平均半球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

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

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展示)地球仪

  (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启发学生积极回答)

  (讲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