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钠生产工艺.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4622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氰化钠生产工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氰化钠生产工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氰化钠生产工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氰化钠生产工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氰化钠生产工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氰化钠生产工艺.docx

《氰化钠生产工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氰化钠生产工艺.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氰化钠生产工艺.docx

氰化钠生产工艺

2.5.1氧化钠生产工艺

我国目前生产氤化钠产品的工艺方法主要有四种:

氨钠法、安氏法、丙烯月青副产法、轻油裂解法。

本项目中采用轻油裂解法,此工艺技术成熟可靠,操作安全,行之有效,是目前国内大部分生产氧化钠企业采用的工艺路线。

轻油裂解法工艺过程为,将轻油和氨气按比例在雾化器中混合,

预热至280C在电弧中裂解反应,以石油焦作载体,密闭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氨化,反应产生氤氢酸气体,经除尘、冷却至50C,再用30%液碱溶液吸收,当NaCN含量达30%以上即为液体氤化钠成品,尾气再用20%液碱溶液吸收。

此工艺方法的特点:

(1)C5-C6轻油性质稳定,且以石油焦为载体,反应温度高。

油的工艺利用率为100%,液氨的工艺收率为90%以上。

(2)采用循环封闭式的生产方法,系统生产连续化,坚持微负压操作,确保无泄漏操作,反应安全。

(3)此工艺生产工序简单明了,生产技术装备较简单。

整个装置分为原料储运系统、反应裂解系统、炉气处理系统、成品吸收系统以及废水、废渣处理系统。

工艺过程为,将轻油和氨气按比例在雾化器中混合,预热至280C

在电弧中裂解反应,温度1450°C,以石油焦作载体,密闭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氨化,反应产生氟氢酸气体,经除尘、冷却至50C,再用

30%液碱溶液吸收,当NaCN含量达30%以上即为液体氧化钠成品,尾气再用20%液碱溶液吸收。

其主要反应方程式如下:

1450c

GHi2+5NH35HCN+11H2∙243.3千卡

电弧

HCN+NaOH——NaCN+HzO

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3-1所示:

石油焦变压调节电弧

图3-1工艺流程示意图

2.5.2主要设备及布置

主要设备见表2-3:

表2-3主要设备一览表

设备名称

规格

工作温度C

工作压力

主要介质

设备材质

裂解塔

1450

微负压:

10~20mmHg

氧化氢,氢气

吸收塔

50

常压

氤化钠

轻油储罐

弩曰

Γ∏/HIL

0.06MPa

轻油

液氨储罐

弩曰帀∕im

2.2MPa

液氨

液碱储罐

弩曰m∕im

常压

液碱

氟化钠储

弩曰帀∕im

常压

氤化钠

3.1危险化学品物料的危险、有害性分析

3.1.1危险化学品识别

XXXXXXXXX公司生产氧化钠(30%液体)产品中,使用的原料列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3年第1号公告《危险化学品名录》的有:

氧化钠、氧化氢、氢气、氢氧化钠、液氨等6种。

根据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4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HG24001《化工行业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等规范和标准,上述危险化学品分类编号及其火灾危险、职

业危害汇总于表3-1θ

物质名称

危险货物编号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火灾危险

《H)⅛⅛.Tl>J∣/没计防火规范》中的火灾危险性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化工行业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

I性类别

类别

分级》

氟化钠

61001

J-

极度危害

(1)

氧化氢

61003

甲B

极度危害

(1)

氢气

21001

甲B

氢氧化钠

82001

轻度危害(IV)

轻油

甲B

液氨

23003

乙B

轻度危害(IV))

系统内物质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属于甲

类物质的有氧化氢、氢气,这些物质火灾危险性最大;氨为乙类物质

系统内会产生职业危害物质:

属极度危害(I级)的有氧化氢和

氧化钠;轻度危害(W级)的有氢氧化钠和液氨。

氧化氢和液氨属于腐蚀品,对人体会造成灼烫伤害。

分析结果:

系统内危险化学品涉及易燃液体、有毒品和腐蚀品,其主要危

险、有害特性为:

火灾、爆炸、中毒和灼烫。

3.1.2理化,性质和危险性分析

本项目涉及的危险化学品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火灾、爆炸、中毒等

危险特性。

同时,还有一些非危化品目录中的物质,也具有一定的危险特性。

了解这些物质的理化特性,有助于分析其危险特性。

各种物质具体的理化性质和危险性见【附件】F3.I危险、有害物质特性介绍。

现分类总结如下,见表3-2:

表3-2主要火灾爆炸危险物料的燃烧爆炸相矢参数表

序号

物料名称

沸点(C)

自燃点(C)

闪点(C)

爆炸极限(V%)

1

轻油

40-200

415-530

<28

1.3-6.0

2

-33.5

651

15.7-27.4

3

氢气

-252.8

560

••

4・1~74・2

4

氟化氢

25.7

538

-17.8

5.6-40

3.2生产工艺过程危险、有害性分析结果

321氧化钠(30%液体)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性分析

一、装卸工段

(1)液氨接卸、气化

接卸:

液氨由汽车槽车运来后,分别将汽车槽车的气液相管与液

氨贮槽的气液相管相连,开启液氨泵,将汽车槽车中的液氨卸入液氨贮槽中,直至卸完,矢闭液氨泵。

或者可以利用氨气将汽车槽车内液氨压入贮槽内,直到槽车内液氨压完,尖闭氨气阀门。

当液氨全部卸完后,矢闭贮槽的气液相阀门,卸车结束。

气化:

液氨由液氨泵从液氨贮槽中打至氨计量槽,经计量后利用高位差送入氨蒸发器。

氨蒸发器内液面由液面计自动控制。

当裂解炉要求送氨时,打开蒸发器进水阀进行加热,打开出氨阀,气氨经氨分离器,氨缓冲器罐后,压力调节至0.3MPa后送出。

液氨防火等级为乙类,属于易燃易爆物质。

液氨贮槽的储存压力

为2.2MPa,属于中压容器,液氨储罐区是火灾重点防范区,使用中应加强对此压力容器的监察管理。

(2)轻油接卸

轻油由汽车槽车运来后,将汽车槽车的气液相管与轻油贮槽的气液相管相

连,开启轻油泵,将汽车槽车中的轻油卸入贮槽中,直至卸完,尖闭轻油

泵,尖闭贮槽的气液相阀门,卸车结束。

当裂解炉要求输送轻油时,打开轻油贮槽的出液阀,打幵轻油计量槽的进液阀,开启轻油泵,或者打开贮槽内。

轻油经计量后送至裂解炉参加反应。

轻油(C5—C6)防火等级为甲类,属于易燃易爆物质。

轻油储罐区也是火灾重点防范区,使用中应加强对此容器的监察管理。

(3)液碱接卸液碱由槽车运来后,打开碱槽进碱阀,开启碱泵将液碱打入碱槽中,同时根据需加水量进行加水,与液碱混合,待水量加到规定数值后(看水表读数)矢闭碱槽进水阀,当槽车内液碱卸完后,尖闭碱泵,卸车完毕。

当吸收工段需送碱时,打幵碱槽出液阀,利用位差送入碱地槽,开启碱液下泵,将碱液送至吸收工段。

二、裂解反应工段

由原料工段送来的气氨和轻油同时进入预热器预热至250C左右后,混合气体进入三相电极浸入石油焦层导电发热的裂解炉进行裂解反应。

开启循环冷却水阀门,进行冷却,以保护炉体。

裂解生成的混合气体,从裂解炉出来,经冷却套管冷却后,经第

一旋风除尘器、第二旋风除尘器后,进入列管冷却器冷却至50C左右,再经过布袋除尘器进一步除尘后送至吸收工段。

根据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的文件要求,该单元的化学反应主要是裂解反应。

此工段主要危险性,裂解温度高达1450°C,设备保护不好,有烫伤的危

险;同时裂解电流大,存在触电的危险。

裂解气、连同部分石油焦,对管壁有冲刷作用,由于部分管段冷却介质为气氨和轻油,如果管壁发生泄漏,将导致燃烧、爆炸事故的发生。

如果由于断电或引风机机械故障而使引风机突然停转,则炉膛内很快变成正压,会从窥视孔或烧嘴等处向外喷火,严重时会引起炉膛爆炸;如果燃料系统大幅度波动,燃料气压力过低,则可能造成裂解炉烧嘴回火,使烧嘴烧坏,甚至会引起爆炸;

三、吸收工段

裂解工段来的炉气进入吸收器,与碱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氟化钠溶液,吸收后的氤化钠溶液,经中和液下泵打入成品贮槽中。

从吸收器出来的气体(N2、H2'NHa等),再经尾气吸收器二次碱吸收后,通过真空泵抽至烟囱高空排放。

产品送入氧化钠贮罐,成品液体氧化钠的贮存量为450m3,贮存天数为8J4天。

此工段危险因素较多,进出反应器的物料均为剧毒品,且反应前有易燃性质。

生产控制条件要求比较苛刻,稍有失误即可产生不了后果,甚至发生事故。

如液体氢氤酸在碱性条件下会很快发生自聚反应,不仅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反应温度、压力的突然升高,而且生成棕色的粘稠液体使生产无法进行下去,严重时也可能造成管道堵塞或设备爆炸事故;

另外,紧急情况下的放空装置,所排出的气体有中毒和爆炸的可能性,要控制放空速度。

3.2.2中毒危险性分析

生产过程中主要有毒有害物料种类、分布及危害性如表3-3所示

由表3-3可见,剧毒物质氧化氢和氤化钠在厂区分布广泛。

剧毒气体氤化氢作为中间产物,主要存在于氤化氢制备与净化单元和液氤制备单元;在液氤制备单元和液氤库房中,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气和二氧化碳,释放出氧化氢剧毒气

体。

有毒物质的泄漏、飞溅均会对人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害。

表3-3有毒有害物质种类J危害性及分布表

危害情况

分布情况(“+表示有)

主要危

害性质

毒物危

害级别

容许浓度

mg∕m3

HCN制备

与净化

液氤

制备

固氟

制备

氤化钠

罐区

苛性碱罐

区、库房

液氨储

轻油

1

氤化氢

剧毒、弱

酸性、可

0.3

+

+

+

2

氟化钠

剧毒

0.3

+

+

3

氢氧

化钠

强碱、强

腐蚀性

0.5

+

+

+

4

有毒、刺

激性、腐

蚀性、可

30

+

+

+

5

轻油

有毒、麻

醉性、易

燃易爆

300

+

+

3.2.3其他危险性分析

粉尘危害:

裂解炉气夹带的炭粉,由于和HCN接触,吸附HCN,毒性很大。

生产中定期或不定期排放炭粉时会飘浮于作业场所空气中,导致中毒。

固氧生产车间和固氧库房存在剧毒氧化钠粉尘。

灼伤危害:

存在两类灼伤,一类是化学灼伤,一类是高温灼伤。

生产中大量

使用的氢氧化钠、液氨等碱性物质,容易对皮肤、眼睛、呼吸道造成伤害;生产

系统中的高温设备、装置、管道若不采取隔热防护措施,也有灼伤的危险。

3.2.4工艺过程危险、有害性分析小结

综上所述,XXXXXXXXX公司氧化钠(30%液体)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火灾、爆炸、灼烫、中毒和粉尘、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等危险、有害性。

其主要的危险性是火灾、爆炸、中毒、粉尘和灼伤。

3.3系统主要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3.3.1火灾、爆炸

本建设项目中所涉及的化工原料、中间产物或产品,有火灾爆炸危险性较大的甲、乙类物质:

如原料轻油(甲B)、液氨(乙类)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甲类可燃气体:

如氧化氢和氢气等。

它们大多数具有易燃、易爆和易蒸发特性。

由于化工原料或产品在装卸、储运、生产过程中不可完全避免地暴露于空气之中或与空气接触,当蒸发或产生的气体达到一定浓度,与空气形成可燃性或爆炸性混合系时,一旦遇到点火源,就会发生燃烧爆炸事故。

液氨在管线或装置破裂泄漏时还会发生蒸气爆炸。

裂解气、连同

部分石油焦,对管壁有冲刷作用,由于部分管段冷却介质为气氨和轻油,如果管壁发生泄漏,将导致燃烧、爆炸事故的发生。

生产原料中,轻油(C5—C6)防火等级为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