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45824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导论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心理学导论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心理学导论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心理学导论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心理学导论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导论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

《心理学导论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导论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导论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

通常用来确定被试者某些心理品质的存在水平。

个案法:

第二章生理部分

1、神经元:

又称神经细胞,使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其基本功能是接收和传递信息。

2、突触:

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它是神经元在机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使信息传递和整合的关键。

3、操作条件反射:

p57通过动物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

p37

4、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5、反射弧:

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

6、非条件反射:

是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而遗传下来的反射。

7、条件反射:

是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的,是暂时性的神经联系。

8、感觉适应:

是感觉系统对连续无变化的刺激反应减少的倾向。

9、全或无法则:

刺激达到一定的强度,神经元则产生一个完全的反应,达不到一定的强度则不反英,她并不随刺激的强弱而改变。

10、动力定型:

指本来有一系列刺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经训练巩固后,刺激系列的第一个刺激一出现,反映系列就依次出现的现象。

11、扩散:

一定条件下兴奋与抑制在大脑皮层某一部分产生后并不停留在原发点,而向周围皮层蔓延传播,使得周围部分也产生同样的神经过程。

12、集中:

兴奋与抑制的过程从扩散开的皮层区域向原发部位靠拢的现象。

13、互相诱惑:

大脑皮层上的一种神经过程引起或加强另一种与之相反的神经过程。

14、条件性抑制:

内抑制,是在后天一定条件下逐渐习得,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15、非条件抑制:

是机体生来具有的先天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16、第一信号系统:

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17、第二信号系统:

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第三章意识

1、反映:

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后,双方留下痕迹的过程。

2、意识:

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省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知觉与认识。

3、几个意识水平在p78

4、自我意识:

指个人对于自身的内心世界的有意识的反映,包括自己的感知思考和体验,愿望和动机以及客观事物于自身利害关系的反映,借助于思维活动来实现。

5、意识的觉知性:

指人对外部刺激和自身内部心理活动的了解,表现为人不仅能意识到客观事物的存在,而且也能意识到自身的存在,自身同客观事物的复杂关系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6、意识的能动性:

人积极主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第四章注意

1.注意定义:

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是人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

动作或行为(心理特性)

无意注意:

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2(9802考题)有意后注意:

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3(99考题)有意注意:

事前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得注意。

(以目的与努力为两个维度)

4(00考题)注意稳定性:

人的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狭义)上或活动(广义)上的时间。

5(96考题)注意广度:

同一时间中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目。

6注意的分配:

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7注意的转移:

更具新任务,主动把注意从一对象转移到另一对象或广义上的。

8、定向反射:

第五章感觉

1感觉:

物体个别属性通过感觉器官作用于人脑在人脑中引起的心理活动。

2感受性(02考题):

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说明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3感觉阈限:

测量人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

4绝对感觉阈限:

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5差别感觉阈限:

能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与之对应的是差别感受性。

6.心理物理定律:

(1)韦伯定律:

⊿I/I=K

(2)费希纳定律S=klgI+C(3)史蒂文定律Φ=ks(b次方)b由被试给出

7感觉阈限测量方法:

(1)最小变化法t=Σ(T↑+T↓)/2n

(2)正误法(3)平均误差法(4)信号质差法(p137)

8、适应:

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的变化。

9、视敏度:

指人的视觉器官分辨物体细节的能力。

10、视觉后像:

指刺激停止作用于视觉感受器后感觉并不消失而保留片刻的现象。

11、感觉对比:

12、联觉:

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是感觉互相作用的另一种现象。

第六章知觉(重点章节)

1知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在感觉基础上产生,对感觉整合后的反映)

2知觉特征:

1)知觉整体性:

人根据自己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感官的客观事物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组织加工过程。

格式塔定律a:

接近律b.相似律c.连续律

2)知觉选择性:

人更具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经行组织加工的过程。

3)知觉理解性:

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经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言加以概括说明的组织加工过程。

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

a.已有的知识与经验b.言语指导

4)知觉恒常性(02考题):

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改变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特性的组织加工过程。

分类:

大小、明度颜色、形状、方向p180

3空间知觉(98考题):

对物体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1)距离知觉:

人对物体远近距离或深度的知觉。

(又分为三种)

一、单眼视觉线索:

(考点)1遮挡2线条透视3空气透视4运动级差5结构级差6明度7上下

二、双眼线索:

1,水晶体调节2双眼视轴辅合

三、两眼视差p127

2)方位知觉:

人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对自己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

(可用视觉及听觉)

4双耳线索:

由双耳获得引起空间知觉的听力线索(1时间差2强度差3声波位相差)

时间知觉:

指人对客观事物连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5运动知觉:

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

p197

6、真动知觉:

指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性位移而引起的知觉。

7、似动知觉:

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下把静止的物体知觉为运动的,或把没有连续位移的知觉为又连续位移的运动,包括动景运动,自主运动和诱导运动。

8、错觉: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歪曲了的知觉。

9、时间知觉:

人对客观物质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第七章记忆(重点章节)

一记忆的涵义

1.定义.是人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是一个过程。

2.记忆过程(三环节)

(1)识记(学习) -辨别和记住事物,从而积累总知识经验的过程

(2)保持 -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强化(复习)

(3)再认或回忆a.再认:

过去感知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感到熟悉,确知从前实记过的过程.

b.回忆:

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打它们在头脑中呈现出来的过程

二.其他名词解释

1语义记忆:

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为形式以事物的关系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为内容的记忆。

(97考题)

2情景记忆:

以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时间为回忆内容的记忆(97考题)

3情绪记忆:

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4运动记忆:

以过去经历过的动作或身体的运动为内容的记忆。

5形象记忆:

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6陈述性记忆:

p246(长时记忆中)是一种事实记忆,人对事实性材料的记忆。

程序性记忆:

人对技能的记忆,对具有先后顺序活动的记忆。

7前摄抑制:

业已存在的旧信息影响到新信息的提取。

倒摄抑制:

新信息干扰旧信息的提取。

8短时记忆的特点:

主动;

容易提取;

储存顺序与呈现顺序相同;

容量有限。

长时记忆:

指信息经过过充分加工在人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

感觉记忆:

指感觉性刺激作用后仍在脑中继续短暂保持其映像的记忆。

9提取:

从长时记忆中找到信息。

回忆,是即刻从长时记忆中提取材料;

再认,指清楚地了解某些事物原先是否遇到或学习过。

10遗忘,不能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其原因包括:

记忆痕迹衰退,干扰,压抑(动机情绪)。

遗忘曲线:

11在信息加工模型中,感觉登记,指知觉的刺激消失之后保留非常短暂(不到1秒)的心理表征(表象,声音等)。

心理表征,是刺激或一类刺激的内在模型。

运动记忆:

内隐记忆:

在无意识情况下,个体过去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作业产生影响的记忆。

外显记忆:

指个体有意识的或主动的收集某些经验来完成当前作业的记忆。

无意识记:

指没有明确的识记目的,不需要任何有助于识记的方法,也无须作出意志努力的识记。

有意识记:

有明确的识记目的,运用一定有助于识记的方法,需要作出意志努力的识记。

意义识记:

指通过理解材料的意义,把握材料内容的识记,其基本条件是要求识记者能理解识记材料并进行思维加工。

机械识记:

指只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现形式采取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识记。

记忆的品质:

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

第八章表象和想象

1表象:

人脑中出现已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

想象:

人脑对已有表象经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2创造想象:

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96考题)

3再造想象:

人根据别人言语描述或图形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98考题)

4随意想象:

是有目的,自觉经行的想象,是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

(99考题)包括了:

再造与随意想象及幻想

5记忆表象:

基本上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简单重现。

想象表象:

旧表象经过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创造出的新形象。

(00考题)

6幻想:

一种与生活愿望相接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01考题)有三种形式:

科学幻想,理想,空想

7理想:

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可能实现的积极幻想。

8灵感:

是指创造活动接近突破时出现的心理状态(是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之一)

9想象表象:

是旧表象经过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创造出的新形象。

10空想:

与客观事实相违背的消极幻想。

11不随意想象:

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

第九章思维(重点章节)

一有关思维的名词

1思维: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是借助言语实现的能及时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

认知角度定义:

指对事物进行心理表征,并且对这些表征进行心理操作。

2动作思维:

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

形象思维:

以事物具体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