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漯河市市级财政决算草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447567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漯河市市级财政决算草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漯河市市级财政决算草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漯河市市级财政决算草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漯河市市级财政决算草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漯河市市级财政决算草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漯河市市级财政决算草案.docx

《关于漯河市市级财政决算草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漯河市市级财政决算草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漯河市市级财政决算草案.docx

关于漯河市市级财政决算草案

关于漯河市2014年市级财政决算(草案)

和2015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5年8月27日在漯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刘国勤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报告2014年市级财政决算(草案)和2015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14年市级财政收支决算情况

2014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各级深入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市级财政决算情况较好。

(一)2014年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1.市级一般公共预算决算情况

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2014年市级(含经济开发区、西城区,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为347375万元,年终决算收入348070万元,占预算的100.2%,比2013年增长12.7%(详细情况见2014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决算表)。

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2014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为366844万元(含列入年初预算的提前告知转移支付),执行中加上省追加、上年结转及超收等133312万元,调整后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为500156万元。

决算支出487907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7.6%,比2013年增长4.1%(详细情况见2014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表)。

按现行财政体制算账,2014年市级公共财政收支平衡,当年净结余966万元,年终实际滚存赤字47851万元。

其中:

市本级当年净结余477万元,年终实际滚存赤字48375万元;经济开发区当年净结余303万元,年终滚存净结余328万元;西城区当年净结余186万元,年终滚存净结余196万元。

2.市级政府性基金决算情况

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2014年市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为116047万元,年终决算收入191158万元,占预算的164.7%,比2013年下降46.8%。

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2014年市级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为116047万元,调整后基金支出预算289762万元,年终决算支出151780万元,占调整预算的52.4%,比2013年下降44.9%(详细情况见2014年市级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表)。

3.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决算情况

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2014年市本级(不含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城区,下同)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安排170万元,年终决算收入871万元,占预算的412.4%。

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2014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支出预算安排170万元,年终决算收入871万元,当年未支出,结转2015年(详细情况见2014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支决算表)。

4.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情况

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2014年市本级(不含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城区,下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安排350094万元,年终决算收入248814万元,比2013年决算数增长25.7%。

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2014年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安排333044万元,年终决算支出342948万元,比2013年决算数增长18.2%(详细情况见2014年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决算表)。

(二)教育、科学技术、农林水、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体育与传媒、节能环保、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重点支出情况

2014年,全市教育支出264163万元,占预算的99.6%,增长3.2%,其中:

市级支出93316万元,占预算的99.9%,增长12.8%。

全市科学技术支出11240万元,占预算的98.3%,增长19%,其中:

市级支出5586万元,占预算的100%,增长50.7%。

全市农林水支出152604万元,占预算的98.4%,增长4.3%,其中:

市级支出18588万元,占预算的99.4%,增长22.1%。

全市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150465万元,占预算的99%,增长10.8%,其中:

市级支出22586万元,占预算的98%,增长28.3%。

全市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3063万元,占预算的96.1%,增长23.7%,其中:

市级支出13651万元,占预算的93.9%,增长20%。

全市节能环保支出20009万元,占预算的93.9%,下降6.1%,其中:

市级支出9652万元,占预算的100%,增长15.6%。

全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3608万元,占预算的96.8%,增长9.6%,其中:

市级支出26820万元,占预算的97.3%,增长3.9%。

(三)预算超收收入安排使用情况

2014年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收695万元,其中:

市本级超收500万元,经济开发区超收16万元,西城区超收179万元,超收收入均为列收列支非税收入项目。

(四)省以上财政对我市转移支付及补助资金安排使用情况

2014年,省以上财政部门对我市各项补助收入(含增值税、消费税返还和所得税基数返还)798087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

公共财政补助收入777393万元,比上年增加35102万元,增长4.7%;基金补助收入20694万元,下降64%。

在公共财政补助收入中:

均衡性转移支付收入188581万元,增加16173万元,增长9.4%;义务教育等转移支付收入30404万元,减少3323万元,下降9.8%;基本养老保险和低保等转移支付收入54397万元,增加8341万元,增长18.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转移支付收入67345万元,增加5920万元,增长9.6%;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收入9892万元,减少476万元,下降4.6%;固定数额补助收入75278万元,增加3327万元,增长4.6%。

在基金补助收入中:

地方教育附加补助2763万元,彩票公益金补助6308万元,城乡社区事务补助5530万元,农林水事务补助3605万元。

以上转移支付及补助,市财政及时足额拨付县区或项目单位,有力保障了市、县(区)预算执行和项目实施。

(五)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情况

按照审计口径完善了债务管理系统,对地方政府性债务每月进行统计,实行动态化管理。

同时,对全市存量债务进行清理甄别,明确了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切实摸清了债务底数,为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和债权置换奠定了基础。

截止2014年底,我市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260483.5万元,其中:

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546654.7万元,政府负有担保责任债务38822万元,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债务675006.8万元。

(六)市级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目前,我市形成了较为完整、科学、规范的部门预算体系。

一是部门预算范围实现全覆盖。

2014年,市级87个部门377个单位全部编制了部门预算。

在此基础上,市级实行了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将政府所有收支活动纳入预算管理。

二是部门预算内容日益细化。

市本级部门预算已全部细化到最基层的预算单位和项级功能科目,项目支出细化到具体项目。

三是部门预算实现公开化。

2014年,除涉密部门外,其他所有部门预算均进行公开,提高了部门预算的透明度。

四是部门预算管理规范化。

部门预算编制实行统一的编制软件,执行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使行政事业单位每笔资金的使用都能得到监控。

强化绩效管理,要求部门对新增15万元以上的项目经费进行绩效评价,按照轻重缓急、效益优先的原则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发挥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

研究制定了《漯河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漯河市市直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漯河市市级会议费管理办法》、《漯河市市直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漯河市市直机关外宾接待经费管理办法》等,明确专项经费编制、执行、监督和培训费、会议费、差旅费等支出标准,进一步规范部门预算管理。

总体看,2014年市级财政决算情况较好,但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的压力加大;促发展、强改革、保民生需要加大财政支出,亟需加大资金筹措力度;财税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现代财政体制有待健全完善;财政监督检查机制建设滞后,查处力度有待加大等。

市审计局对2014年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认真审计,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一些问题已经纠正和解决。

今后,将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和规范财政收支管理,完善财政监管机制,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理财水平。

二、2015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各级认真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促进全市经济发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财政工作进展顺利,重点工作成效显著,财政收支情况总体符合预期。

2015年1—6月份,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617185万元,增长3.6%;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7093万元,占预算的53.1%,增长5.2%;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135264万元,占预算的51.5%,下降22.6%。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72541万元,占预算的53.8%,增长11.2%;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153294万元,占预算的32.3%,下降6.1%。

市级(含经济开发区、西城区,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3584万元,占预算的50.4%,与去年同期持平;政府性基金收入92664万元,占预算的57.5%,增长2.8%。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7201万元,占预算的52.5%,增长8.4%;政府性基金支出77006万元,占预算的24.3%,增长91.4%。

预算执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财政收支顺利实现“双过半”目标。

1—6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分别完成预算的53.1%和53.8%,分别超过时间进度3.1个和3.8个百分点,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

二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正增长。

今年前五个月,受宏观经济形势下行等因素影响,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但降幅逐步收窄。

元月份下降16.7%,1—5月份下降3.3%,降幅收窄13.4个百分点。

1—6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2%,实现了正增长。

三是财政收入质量持续提升。

1—6月份,全市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80.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9.5个百分点,税收比重在全省排第1位,财政收入质量较好。

四是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各级切实加强支出管理,确保重点支出需要。

1—6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72541万元,同比增长11.2%。

一般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交通运输等重点支出分别同比增长12.1%、9.5%、16.6%、11.9%、94.3%、26.6%。

在狠抓财政收支管理、保证财政预算执行的同时,上半年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开拓创新,扎实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财税改革的安排部署,高标准做好预算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等改革工作。

一是全口径预算编制更加完整。

向市人代会提交包含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在内的四本预算,初步建立了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政府预算体系。

及时公开2015年度财政预算,并督促各单位及时公开本部门预算。

二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在市本级和县区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基础上,继续加大乡镇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力度。

明确了我市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模式。

三是推进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按照《漯河市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已基本编制完成2014年市本级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四是继续推行公务卡消费。

截至2015年6月底,全市共办理公务卡20424张,刷卡消费37006笔、金额8313.32万元,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公务支出管理。

五是扎实推进税制政策和“三乱”治理。

不折不扣落实了营改增和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认真落实上级关于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暂停和减免政策。

今年以来市本级取消或暂停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5项,金额300多万元;为小微企业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8项,金额550万元。

(二)完善措施,积极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进一步完善财政政策措施,着力推动全市经济平稳增长、提速增效。

一是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性资金。

重点研究我市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关键领域发展形势,抢抓中原经济区、粮食生产核心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机遇,积极向上级反映我市经济发展和项目资金需求情况,争取上级财政性资金48亿元,支持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改善,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活力。

二是大力支持项目招大引强。

认真落实各类鼓励招商引资政策措施,安排资金1160万元,支持举办第十三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及各类商务洽谈会、交易会,扩大招商政策宣传,支持招引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培育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切实推动产业集聚区建设。

支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拨付产业集聚区奖补资金4942万元,加快推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四是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

推进实施服务业攻坚行动计划,筹措中心商务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项目资金1368万元,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结构优化。

设立企业信贷周转基金1.1亿元,对符合产业政策、生产正常、负债合理、信誉良好、贷款即将到期而且资金周转出现暂时困难的工业“1351”工程企业给予扶持,缓解企业融资困难,支持企业发展。

(三)加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积极筹措政府债券资金。

今年,我市已争取到第一批地方政府债券资金9.97亿元,其中:

置换债券4.36亿元、新增债券5.61亿元,资金使用方案报市政府同意后,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听取、审议并通过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15年第一批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安排使用方案的议案,债券资金主要用于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公益性项目支出和对中央投资项目的配套。

二是切实盘活存量资金。

通过清理2014年之前的国库集中支付结余资金和各部门结转资金,盘活存量资金,把有限的资金用活用足,统筹使用,形成有效支出。

三是激发民间资本活力。

投入财政资金4000万元,设立漯河市小微企业发展基金,对合作银行为“小微企业库”中的企业提供信贷扶持所产生的风险损失进行补偿,有效吸引和放大银行对我市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

这项工作,我市获得省奖励资金1200万元,奖励资金已注入小微企业发展基金。

目前基金运行良好,全市已有180余家小微企业进入基金企业库,累计投放银行信贷资金2.8亿元。

四是加快推动PPP模式。

在全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试点,积极收集、筛选和储备一批PPP项目并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范例。

目前,西城区分布式能源项目、马沟污水处理厂项目纳入省第一批示范推介项目,漯河市西城区防洪工程、漯河市汉江路小学等6个PPP项目进入省意向库。

(四)以人为本,着力做好民生保障工作。

各级财政部门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障重点支出和民生支出。

一是加大民生投入力度。

1-6月份,全市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体育与传媒、住房保障、农林水、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和城乡社区支出合计509834万元,增长12.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8%,比去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

二是积极落实惠农政策。

投入农林水资金61165万元,对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开发式扶贫,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农村公路、一事一议、农村危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小农水重点建设项目和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粮食产业类项目建设。

申报2015年美丽乡村试点项目8个,资金8000万元,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已经争取上级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5万亩、投资5866万元的基础上,获得高标准农田建设省级奖励1万亩、资金960万元。

三是继续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在全省率先推行以政府购买商品住房的方式建设保障性住房。

目前,已投入资金19265万元,购买商品房3800套、面积23万平方米。

同时,积极向上级申报棚户区改造统贷统还融资资金20.99亿元,已到位资金5亿元。

三、2015年下半年财政重点工作安排

今年后几个月,我们将认真贯彻市委决策部署和市人大有关决议,加大工作落实力度,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切实加强财政预算执行管理。

积极支持税务部门依法征税,规范和加强非税收入征管,确保收入稳定增长。

加强预算执行管控,注重均衡支出,加快资金支付进度。

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将财政资金更多地用于民生支出和重点支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内需。

严控临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刚性。

加强资金监督检查,及时督促纠正存在的问题,严肃财经法纪,确保上级政策落到实处。

(二)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政府预算体系,盘活结转结余资金、预算周转金和预算稳定调节基金、预算单位自有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积极化解存量债务,实行债务风险预警制度。

强化现代信息技术支撑,推进财政大数据开发应用,提高系统支撑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继续争取上级财政性资金,支持城乡基础设施、技术改造创新、科教文卫、生态环保等基础性、创新型项目建设。

落实招商引资财政鼓励政策,支持办好重点招商活动。

落实工业结构调整资金和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完善落实产业集聚区财政激励政策和奖励资金,支持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引进、产业链条延伸、科技创新驱动、资源集约化配置,推动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

(四)加大民生投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落实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政策。

完善教育投入机制,合理配置义务教育教学资源,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

加大文化惠民投入,加快推进城市展示馆、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建设。

积极争取上级新型城镇化发展基金、新型城镇化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和百亿城乡建设筹资计划,统筹安排城建资金,积极推广应用PPP模式,支持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建设。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2015年全市财政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我们要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服务全局,积极进取,主动作为,扎实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加快推动“一区两城一中心”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