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微主题专题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444215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3.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微主题专题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地理微主题专题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地理微主题专题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地理微主题专题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地理微主题专题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微主题专题资料.docx

《地理微主题专题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微主题专题资料.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微主题专题资料.docx

地理微主题专题资料

第一章地球地图

1、地理位置的特点

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纬度带、热量带)

相对位置

①海陆位置(某大陆某方位、某方位临某海、地处内陆)

②相邻位置(与某国家接壤、位于某国某地区某方位)

③经济位置(所处某经济区、邻近或远离某经济区)

④交通位置(所处重要交通要道或枢纽、控制某海峡)

例:

说出B港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

(6分)

按答题框架答案:

地处东半球,北半球;位于北纬30°东经122°附近的亚热带地区,处于中低纬的分界线地带;位于该省的东北部沿海地区;东临东海,北靠上海,位于南北航线中心处;位于该省海洋经济发展区核心区。

原卷答案:

位于30゜N附近;该省东北部沿海;居该省海洋经济发展核心区;我国沿海南北航线中点附近。

2、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位置特点一般是分析该问题的思维起点。

如从纬度位置分析热量条件(低纬热量充足,利于人们生活生产;中纬度气候适宜,夏季热量充足;高纬度,热量不足但利于发展高寒产业);从海陆位置分析降水条件(某某季节和全年受海洋影响广,降水丰富);从交通位置分析其经济发展条件(海岸线长便于发展海洋运输);从资源分布状况分析及战略位置。

例:

迪拜被誉为“海湾的明珠”。

下图为迪拜地理位置示意图。

指出迪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答案:

迪拜位于霍尔木兹海峡或中东石油海上运输航线的咽喉位置(2分);地处亚非欧三洲航空交通枢纽(2分)。

3、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①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描述角度:

类型、级别;总体分布是否均匀;沿某事物分布,哪里最多,哪里最少,集中分布哪里。

例:

(2011课标卷)下图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

 

答案:

分布不均衡。

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

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

②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单一线状事物:

多条线状事物:

描述角度:

形态特征—走向、弯曲、疏密;数值特征----变化趋势、极值。

例:

(2013安徽卷)下图为2001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

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

(10分)

答案:

西南和东南部气压高,有高压中心,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小;中部偏北气压低,有低压中心,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

第二章地形、地质、地貌

1、地形特征类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地形类型

平原 高原

山地丘陵

盆地

①地形以××××为主;

②主要分布在××地形区

地势

高、低

①地势××高××低、地势自××向××倾斜;②地形崎岖(平坦)或地面起伏大(小)

海岸线

平直、曲折

①海岸线平直;

②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等

特殊地貌

喀斯特地貌发育、冰川地貌发育

例:

说出渭河平原南北两侧(沿108°E)的地形特征差异。

(8分)

答案:

南侧:

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南高北低),起伏较大。

北侧:

以高原为主,地势较低(北高南低),起伏较小。

2、地形的成因分析

任何地形(地貌)的形成均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依据地势高低确定内力是因何种地壳运动(褶皱断层)促使地壳(岩体)上升或下降,依据气候干湿状况确定外力作用是流水还是风力,再依据地势高低确定外力作用形式是侵蚀还是堆积。

如陕西南部的渭河平原是断层构造一侧下沉形成的谷地,再经渭河流水的堆积作用而成。

再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抬升,再经雅鲁藏布江流水的侵蚀作用而成。

例:

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图中A地、B地的地貌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程。

(8分)

 

答案:

断块山洪积—冲积平原内力作用形成断层,断裂面两侧岩体以垂直方向运动为主;A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B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同时流水等外力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到各地边缘堆积,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3、天然宝石的形成过程

例:

下图为缅甸翡翠玉主产区分布示意图。

该地的翡翠是岩浆岩在高压条件下形成的。

采玉期集中在每年十月至次年四月。

清代,主要是人工采集河床上的翡翠石料(也称水石,右下图),现在则使用大型机械采掘。

80%以上的翡翠原料出口中国并加工、销售。

最近,缅甸准备将翡翠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

 

根据资料推测乌龙河“水石”的形成条件。

(6分)

 

说明:

天然宝石最初形成时多经历内力作用,后来地壳上升,由于外力作用出露于地表。

乌龙河“水石”,最初形成时是“岩浆岩在高压条件下形成的翡翠”,是岩浆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形成岩浆岩和变质岩的过程一定在地下,人工采集河床上的翡翠石料是在地表采集,因此,肯定有一个“因地壳上升和剥蚀作用而裸露”的过程,即先有地壳抬升,后有外力侵蚀、搬运、堆积作用。

地貌成因分析,一般从内、外力两种地质作用分析。

答案:

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岩浆侵入(2分),高温、高压作用下发生变质(2分);地壳运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搬运、沉积(2分)。

4、三角洲、冲积扇(堆积地貌)的形成

堆积地貌形成过程:

①堆积物:

流水侵蚀把泥沙带入河流,泥沙被河水搬运到堆积区。

②流速减缓:

地形趋于平缓→流速减缓;河道变宽→流速减缓;河道变曲折→流速减缓;入湖口、入海口→流水顶托作用→流速减缓等

⑧沉积环境:

可供沉积的空间、入海口处洋流不会把泥沙带走等

例:

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

左图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右图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指出上图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6分)

说明:

不同地貌的形成首先明确它分布在什么位置,受何种作用力和作用形式,最终形成什么地貌。

如,风蚀蘑菇这种地貌主要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其形成过程要分析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岩石受风力的侵蚀和磨蚀作用。

答案:

冲积扇(洪积扇)。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8分)

说明:

一般大江大河入海口处都易形成三角洲,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有充足的泥沙补给;二是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具体展开分析,充足的泥沙补给需要考虑泥沙从何而来,为何会被带到此处两个问题:

①泥沙来源:

上游植被覆盖、河流流域面积;②泥沙为何能大量来到此处:

与降水强度、河流流速、水量有关。

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需要考虑为何此处流速变慢成为沉积环境:

地势变化、河道弯曲、海水顶托等。

答案:

流域地形高差大,河流流速快;入海口泥沙沉积少,G河在M点以上流经盆地,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河流含沙量小;(入海口附近大陆架窄小,泥沙较难沉积成陆)

5、沙源问题

例: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下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6分)

说明:

风沙沙源主要来源以下:

①临近区域有荒漠化、盐碱化土地,地表干燥,缺少植被覆盖;②来自于河漫滩、湖漫滩,当河流或湖泊处于枯水期时,河底或湖底裸露,成为沙源;③河流三角洲(存在于入海口或入湖口),多细小沉积物;

沿海地区的海滩可能会成为沙源。

当然,风沙问题还应考虑动力--风和植被因素。

答:

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

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6、地形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分析角度]

地形的分析角度主要包括地形类型、分布范围、坡向、坡度、地势高低等,而气候的分析角度则主要包括气候类型、分布范围、气候特征(气温高低、降水多少)等。

分析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就要搞清楚地形的哪方面影响了气候的哪方面。

一般而言,地形类型多样→垂直分异程度→气候类型复杂程度;单一地形分布范围→某类气候的分布范围;地形对气流的阻挡和抬升及地势的高低起伏→气温、降水、光照的差异。

地形对宏观气候的影响

①形成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区,气候复杂多样,如横断山区、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等。

②是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如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流对流运动减弱,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本应该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由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加上沿海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最终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③影响大气环流,从而影响降水的宏观分布,如北美洲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而欧洲东西向的阿尔卑斯山脉利于西风深入;北美洲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暖空气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作用明显;青藏高原阻挡西南季风北上,使到达中亚的水汽更少;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利于夏季风深入等。

④在干旱地区的山地易形成“雨极”,如我国祁连山脉、天山山脉降水多于周围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雨极”。

地形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

①影响局部气温。

海拔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山体的阴坡和阳坡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山体阳坡气温高于阴坡。

山体迎风坡和背风坡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焚风效应)。

山脉垭口(鞍部)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当暖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高;当冷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低。

河谷地形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河谷地形水汽较多且不利于散热,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②影响局部降水(地形雨)。

就同一山体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先增加后递减,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山体的迎风坡降水远远大于背风坡。

地形雨的形成对山体高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相对高度高于500米。

就同一地区不同山体而言,海拔高的山体降水量较多。

③影响风速。

山脉与风向大致垂直,可降低风速;山脉与风向平行,对风速削弱作用较弱;山脉隘口可增加风速。

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

图1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2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

 

答案:

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阻止沙漠入侵;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

例: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

图6示意勘察加半岛的地形。

说明勘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6分)

 

答案:

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2)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地形是河流之“父”,对河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地形影响河流流向,如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許分河流自西向东流。

②地形影响河流的流域面积和水系形状,如黄土高原河网密度、树枝状水系与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四川盆地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横断山区南北状排列河流与平行状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平行水系与冰川侵蚀地貌。

③地形影响河流的流速,一般而言,山区河流流速较快,平原地区河流流速较慢。

④地形影响河道剖面,一般而言,山区河流多呈“V”型,平原地区河流多呈“U”型。

地形影响河流的航运条件和水能丰歉,一般而言,平原、盆地地形河流航运条件较好但水能

资源少,山地、丘陵河流航运条件较差但水能资源丰富。

[分析角度]

地形类型及分布→流程、流域面积、水系(干支流)形态等。

地势高低(落差)→流向、流速、河道“ν”型或“U”型、航运、水能等

(3)地形对植被、土壤、自然灾害的影响

[分析角度]

植被:

地形类型→气候→生物多样性(如山地地区水热垂直分异显著,自然带复杂,类型多样);地形特征→气候→分布范围和分布位置(如山地坡向一植被的分布,阳坡一般为喜阳植被,如马尾松;阴坡一般为喜阴植被,如冷杉等;山地坡度→分布范围大小,一般坡度陡的地方较坡度缓的地方植被分布面积小)

土壤:

在植被一定的情况下,山地、丘陵等地势起伏大的地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会逐渐下降;地势较低的地区(山间河谷、平原等)泥沙会逐渐沉积,土层深厚,土壤肥力较高。

自然灾害:

坡度陡、地势起伏大→地质灾害多发(如滑坡、泥石流、塌方等),不利于水土保持和涵养;同时地势起伏大,地表水停留时间也比较短,易汇水成洪。

 

7、地形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1)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分析角度]

①地形类型→农业类型:

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平原地区适合发展种植业;丘陵、山地因坡度大小和海拔高低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坡度小于16°(我国25°)可修筑梯田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16°发展林业或畜牧业;地形类型越多样,农业类型也就越多样,如山区。

②地形范围→农业分布范围或生产规模:

一般平原地区农业生产规模大。

地势高低起伏→水热等气候特征的差异→农业分布及范围:

农业结构类型多样化和单一性,如“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地势高低起伏→机械化水平程度(大型或小型、高或低)。

④地形→土壤土层厚度及水土保持状况,从而决定利用类型和耕地面积大小、耕地集散状况。

例: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

喜光。

根系发达。

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

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

下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问题:

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

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

(8分)

 

说明:

此类题目分析,一定要从微地形本身的条件入手,分解限定条件,并结合种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分析。

一方面地形平坦利于耕作;另一方面地形通过影响气温、降水、光照、排水、风影响农业。

答案:

(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平坦便于种植;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2)地形对交通等工程建设的影响

[分析角度]

地形→影响线路分布、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延仲方向等。

地形→影响工程量大小、建设成本、周期、设计标准(等级、时速、防洪等)、路网密度等。

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影响交通运输线的走向与形状,丘陵、山地交通运输线一般分布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形态上一般呈“之”字形,平原地区交通运输线呈网状分布。

②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山区交通运输方式多以公路为主,而后才是铁路。

影响交通运输建设成本。

一般而言,平原地区交通运输建设成本低于山区。

④影响交通运输路网的密度,山区交通网密度小,平原地区密度大。

⑤位于大地形单元交界处易形成交通要道,如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交通联系几乎都要经过河西走廊,大型山脉的垭口也易形成交通要道,如中尼公路、中巴公路就经过多个垭口。

许多工程建设也需考虑地形地质因素。

如水库需要避开断层,坝址多选择在峡谷处,地铁多修筑在背斜下方等。

例: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在地形影响下,该区域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

(6分)

 

答案:

平原:

城镇数量多,密度大,交通线路密集;山地和高原:

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交通线路稀疏。

(3)地形对人口、聚落、旅游等的影响

[分析角度]

地形类型→聚落(人口)数量(多、少)、规模(大、小)和形态(带状、多边形等)。

①地形→人口的分布,一般而言,海拔越高,人口数量越少,密度越小,热带地区人口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平原、盆地、丘陵地区的人口密度较大,山区高原地区的人口密度较小

②地形→聚落形态,平原地区多为群居式,聚落规模较大,呈带状(河流较多的平原地区)和多边形(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山区聚落多为散居式,聚落规模较小,多分布于河流阶地、洪(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河谷。

地形影响聚落分布,平原地区是聚落分布的理想场所,聚落较多;山区聚落较少,多分布于地势较低的河谷。

独特的地形地貌本身就是旅游资源,如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雅丹地貌等。

例:

读北部湾城市群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从地形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角度,说明北部湾沿海地区大城市较多的原因。

 

答案:

地形平坦,利于城市建设;交通便利;利于农业发展;海岸线长,利于港口城市发展。

 

第三章大气运动与气候

1、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及降水对环境的影响

影响降水的因素:

①大气环流----纬度(三圈环流、季风环流)受高压控制,降水少;受低压控制,降水多;受西风或迎岸风影响降水多;受离岸风影响降水少;受低压中心和低压槽降水多;受高压中心和高压脊降水少。

②下垫面

海陆因素----靠海降水多,深居内陆降水少

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河谷地形,盛行下沉气流,降水量少

洋流----暖流增温增湿,降水多;寒流降温减湿,降水少

③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城市热岛效应降水多

④植被、水文----受森林、河流、湖泊影响,水气含量高,降水较多

降水对环境的影响: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塑造地表形态、靠雨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及其季节变化、自然带的形成(如雪线等)。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对农业生产作用最为深刻,如水分条件影响耕地类型、农作物品种等。

例:

读图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答案:

主要差异:

甲地降水明显多于乙地(2分)。

原因:

甲地受来自海洋的西南气流(1分)和沿岸暖流(1分)影响,地处山地迎风坡地带(1分),降水丰富(1分);乙地地形平坦(1分),西南气流受地形抬升不显著(1分),并受离岸寒流影响(1分),降水较少(1分)。

共10分。

2、气温特征及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气温的描述:

要指出冬夏气温、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

一般来说,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温和、温暖(低温),0℃以下寒冷,-20℃以下—严寒,-30℃以下——酷寒。

最热月均温在20℃以下——凉爽,25℃以上—高温(湿热)或炎热(干热)。

①纬度(太阳辐射)

②大气环流(气流本身性质----冬季风;通过降水影响气温)

③下垫面

A地形

海拔:

海拔越高,温度越低

坡向:

相同海拨,背风高于迎风、阳坡高于阴坡;背风坡产生焚风效应;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温度较高;谷地不易散热

阻挡作用:

有地形阻挡作用的地区的冬季气温高于无地形阻挡的地区

B地面状况(反射率、比热容)

C海陆

D洋流

④人类活动

例: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

图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8分)

 

说明:

分析河谷干热,就应从干降水少和热温度高两方面分析。

答:

因地形阻挡,(2分)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2分)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底,山高谷深,(2分)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2分)

3、气温的影响评价

对自然地理事物的影响

气温是重要的气候要素,其对自然环境影响深刻,如气温本身会对大气状况产生影响,还会影响河流的结冰期、生物的多样性、自然带的地域分异,同时也是雪线、林线的重要影响因素。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对人类聚落选择的影响:

高纬高海拔地区多选择热量条件较好的谷地、低地居住;而低纬热带地区多选择海拔较高的凉爽高原和山地居住。

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热量影响积温进而影响熟制、生长期、播种期、采收期、单产;昼夜温差影响农作物品质和糖分积累;与气温有关的自然灾害(如低温冻害等)影响播种、生长和单产。

4、风力大小的因素

风形成原理:

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温度差异,温度差异导致气压差异,气压差异导致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便形成风。

温差----(冬季)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夏季)温差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②风带----受风带控制,风力大;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大

③气压带----受气压带控制下,风力小或无风

摩擦力----临海的、海域宽阔的地方,摩擦力小,风大

地形----迎风坡,风力大;背风坡,风力小;无山地阻挡,风力大;有山脉阻挡,风力小;位于峡口,盛行风与峡谷走向一致,易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增强,风力大。

例: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畜、多风、植被稀疏。

图5所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

 

答:

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2分)靠近冬季风源地,受冬季风影响大;(2分)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2分)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2分)

5、描述气候特征

气温特征----最冷月、最热月出现时间;冬夏季气温高低;气温年较差的大小

降水特征----年降水量多少;降水的季节分配及年际变化

注:

高温----月均温>20℃;温和----月均温0~20℃;寒冷----月均温<0℃

干燥----月降水量<30mm;少雨----30~50mm;湿润50~100mm;多雨>100mm

例:

读图回答问题:

据图分析,与Q城相比较,B城的气候特点有何不同?

 

答:

气温年较差比Q城小(冬季比Q城温和,夏季比Q城凉爽);降水季节变化比Q城小(年降水量比Q城多)。

6、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农业生产离不开自然环境,对气候的依赖性更使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周期性和地域性的典型特征。

在答题时要注意自然地理事物对社会经济事物的影响。

①气候→农业类型、种植制度(熟制、配置、种植方式);

②热量→积温→熟制、生长期、播种期、采收期单产;

⑧水分→耕地类型(水田、旱地)、农作物品种(喜湿、耐旱)、生长状况;

④光照→农作物类型(喜光、喜阴植物)、农作物品质(光照时间长有利于有机质和糖分的合成);

⑤昼夜温差→农作物品质、糖分积累(夜晚气温低,消耗少,因此积累较多);

⑥自然灾害→水文灾害、气象灾害等→单产。

例: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

喜光。

根系发达。

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

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