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的统计指数习地的题目.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44417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章的统计指数习地的题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11章的统计指数习地的题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11章的统计指数习地的题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11章的统计指数习地的题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11章的统计指数习地的题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1章的统计指数习地的题目.docx

《第11章的统计指数习地的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章的统计指数习地的题目.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1章的统计指数习地的题目.docx

第11章的统计指数习地的题目

第七章统计指数

(一)填空题

1、是表明全部现象变动的相对数,是表明部分现象变动的相对数。

2、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是先后。

3、同度量因素在计算综合指数中起两个作用,即和。

4、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只有用这个特定权数加权才能等于综合指数,而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只有用这个特定权数加权才能等于综合指数。

5、统计指数按所研究对象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和;按所反映的指标性质不同可分为和;按所采用基期的不同可分为和。

6、指数体系中,总量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的,总量指数相应的绝对增减量等于各因素指数引起的相应的绝对增减量的。

7、综合指数公式只适用有的情况,平均数指数的权数既可以根据确定,也可以根据确定。

8、个体指数是说明事物动态的比较指标,总指数是说明事物综合动态的比较指标。

9、三个或三个以上有联系的指数之间只能构成关系,则称其为指数体系。

分析指数体系中各构成因素对总变动的影响程度的方法,称作。

应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社会经济现象的诸因素具有关系。

10、某种商品的价格比上年上涨5%,销售额下降8%,则该商品销售量指数是。

(二)单项选择题

1、类指数的性质类似于总指数,只是()

A、编制方法不同B、计算方法不同

C、范围不同D、同度量因素不同

2、综合指数包括()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B、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

C、平均数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3、派氏价格综合指数公式是()

A、B、C、D、

4、因素分析的根据是()

A、总指数或类指数B、两因素指数

C、平均指标指数D、指数体系

5、如果用同一资料,在特定权数条件下,利用平均数指数或综合指数计算公式,它们的计算形式不同()

A、两者的经济内容和计算结果都不相同

B、经济内容不同,但计算结果相同

C、指数的经济内容相同,两种指数的计算结果也相同

D、指数的经济内容相同,两种指数计算结果不同

6、在掌握基期产值和几种产品产量个体指数资料的条件下,要计算产量总指数应采用()

A、综合指数B、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C、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D、可变构成指数

7、我国物价指数的编制,一般采用()为权数计算平均数指数。

A、统计报表资料B、抽样调查资料

C、零点调查资料D、典型调查资料

8、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要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其权数为()

A、P1Q1B、P0Q0C、P0Q0D、前三者均可

9、用指数体系作两因素分析,则同度量因素必须()

A、是同一时期B、是不同时期

C、都是基期D、都是报告期

10、商品销售额实际增加400元,由于销售量增长使销售额增加420元,由于价格()

A、增长使销售额增加20元B、增长使销售额增长210元

C、降低使销售额减少20元D、降低使销售额减少210元

11、在分别掌握三个企业报告期和基期的劳动生产率和人数资料的条件下,要计算三个企业劳动生产率总平均水平的变动,应采用()

A、质量指标指数B、固定构成指数

C、可变构成指数D、结构影响指数

12、某工厂2002年比2001年产量提高了15%,产值增长了20%,则产品的价格提高了()

A、35%B、5%C、38%D、4.35%

13、如果生活费用指数上涨20%,则现在1元钱()

A、只值原来的0.80元B、只值原来的0.83元

C、与原来的1元钱等值D、无法与过去比较

14、如果报告期商品价格计划降低5%,销售额计划增加10%,则销售量应()

A、增加15%B、增加5%

C、增加5.25%D、增加15.79%

15、某企业生产的甲、乙、丙三种产品的价格,今年比去年分别增长3%、6%、7.5%,已知今年产品产值为:

甲产品20400元、乙产品35000元、丙产品20500元,则三种产品价格的总指数为()

A、

B、

C、

D、

(三)多项选择题

1、在编制综合指数时,首先必须()

A、确定指数化因素B、计算个体指数

C、固定同度量因素D、选择同度量因素所属的时期

E、选择代表规格品

2、平均数指数()

A、是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

B、是计算总指数的一种形式

C、就计算方法上是先综合后对比

D、资料选择时,既可用全面资料,也可用非全面资料

E、可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形式来使用

3、指数体系的主要作用是()

A、指数因素分析B、编制平均数指数

C、指数之间的推算D、研究现象的动态变动

E、计算个体指数

4、如果用p表示商品价格,用q表示商品销售量,则公式的意义是()

A、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

B、综合反映多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增减的销售额

C、综合反映由于价格变动而使消费者增减的货币支出额

D、综合反映价格变动和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

E、综合反映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5、下列各类指数中,可以编制指数体系的是()

A、个体指数B、综合指数

C、平均指标指数D、用固定权数加权的平均数指数

E、用综合指数变形权数加权的平均数指数

6、质量指标指数(如物价指数)的计算公式有()

A、B、C、

D、E、

7、综合指数编制时,除了考虑同度量因素,还要考虑()

A、研究目的B、资料的性质C、因素分析的问题

D、固定权数或变形权数的选择E、数列水平的高低

8、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

A、价格指数B、工资水平指数C、职工人数指数

D、商品销售量指数E、劳动生产率指数

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零售价格指数的主要区别是()

A、分类不同B、观察角度不同C、研究范围不同

D、调查方法不同E、权数选择不同

10、2002年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工业总产值,甲地区为乙地区的115%,这个相对数是()

A、质量指标指数B、静态指数C、总产值指数

D、产量指数E、数量指标指数

11、某工业企业2002年两种不同产品的实际产量为计划产量的110%,这个指数是()

A、静态指数B、总指数C、个体指数

D、数量指标指数E、质量指标指数

12、某企业基期产值为100万元,报告期产值比基期增加14%,又知以基期价格计算的报告期假定产值为112万元,则经计算可知()

A、产量增加12%B、价格增加12%

C、由于产量变化使产值增加20万元

D、由于产量变化使产值增加12万元

E、由于价格变化使产值增加2万元

13、某工厂2002年工业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2001年工业总产值的110%,这个指标是()

A、产量总指数B、动态指数C、产品价格总指数

D、数量指标指数E、质量指标指数

(四)判断题

1、按比较对象的不同,统计指数分为数量指标指数与质量指标指数。

()

2、价格是价格指数的研究对象,习惯上把它称为指数化指标,而销售量则是销售量指数中的指数化指标。

()

3、有时由于资料的限制,使综合指数的计算产生困难,就需要采用综合指数的变形公式平均数指数。

()

4、综合指数的编制原则是:

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要选择其相应的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并把它固定在报告期上。

()

5、用两个不同时期不同经济内容的平均指标值对比形成的指数就是平均指标指数。

()

6、平均数指数的计算特点是:

先计算所研究对象各个项目的个体指数;然后给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求得总指数。

()

7、多因素分析法所包括的因素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在分析中,为测定某一因素的变动影响,假定其他因素固定不变,对多因素的排列顺序可以不加考虑。

()

(五)简答题

1、统计指数有何重要作用?

统计指数如何分类?

2、什么是指数化指标?

在由两因素构成的经济现象中,指数化指标与同度量因素有什么关系?

3、什么是综合指数?

什么是平均数指数?

两者有何区别与联系?

4、什么是平均指标指数?

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应编制哪几种平均指标指数?

5、什么是指数体系?

指数体系有何特征?

其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六)计算题

1、某企业资料如下表所示:

车间

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工人数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200

240

40

50

180

200

50

60

400

500

150

200

要求:

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简要分析劳动生产率和工人数的变动对总产值变动的影响。

2、某企业资料如下表所示:

车间

工人数

工资总额(千元)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80

100

96

140

120

150

180

240

150

160

210

240

要求:

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简要分析工资水平和工人数的变动对工资总额变动的影响。

3、试根据下表企业资料计算总指数(产量指数、成本指数、出厂价格指数)和实际经济效果。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单位成本(元)

出厂价格(元)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千克

1500

2000

2200

3000

10

14

8

12

12

15

10

11

4、某企业资料如下表所示:

商品名称

总产值(万元)

报告期出厂价格比基期增长

(%)

基期

报告期

145

168

12

220

276

15

350

378

5

要求:

①计算出厂价格指数和由于价格变化而增加的总产值;

②计算总产值指数和产品产量指数;

③试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简要分析总产值变动所受的因素影

响。

5、某企业2002年产值比2001年产值增加了15%,2001年产值及个体产量指数资料如下:

产品

2001年产值(万元)

个体产量指数(%)

2000

4500

3500

105

95

110

计算:

①产品产量总指数及由于产量变动而增减的产值;

②产品价格总指数及由于价格变动而增减的产值。

6、某厂产量资料如下表所示:

产品名称

上年实际产值

(万元)

本年实际产值

(万元)

本年产量比上年增长(%)

200

240

25

450

485

10

350

480

40

要求:

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以及由于产量增长而增加的产值。

7、某市四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品名

单位

2001年产值

(万元)

2002年比2001

年产值±%

2002年比2001

年产量±%

6000

4000

4800

2500

+10

—8

—6

+12

+8

—10

+2

+8

要求:

①计算四种产品产量总指数、价格总指数、产值总指数;

②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分析由于产量变动和价格变动对产值变

化的影响。

8、某工厂工资水平和工人人数资料如下:

工资级别

工资水平(元)

工人人数(人)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300

710

920

1330

350

780

900

1435

200

300

100

80

250

277

140

118

要求:

①计算全厂平均工资指数;

②用相对数和绝对数说明平均工资变动中两个因素的影响,并说明

它们之间的关系;

③分析由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