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线式情境教学法的实施文档格式.doc
《主线式情境教学法的实施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线式情境教学法的实施文档格式.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正确把握选取主线式情境材料的原则主线式情境教学法围绕“一条主线”贯穿全课,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使课堂设计思路清晰,深受学生欢迎。
在主线式情境材料的选择中,教师要注意把握以下原则:
生活性。
陶行知说过: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生活化意味着回归生活,学以致用。
主线式情境材料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情境材料越接近生活,学生情感心理上的共鸣就越容易激发,使课堂从抽象向形象、空洞向直观、单调向生动转变,促进学生认同从情境材料中传达出来的知识和价值观念。
新颖性。
高中政治课教学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将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引入教学。
这样常教常新,就会给学生以新鲜感。
陈旧的主线式情境素材在时间、空间上远离学生,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积极思考不能被诱发,求知欲受到遏制。
教师可以选择近期发生的社会重大热点事例作为主线式情境材料。
当然,如果选用过去发生的,或学生已经相当熟知的事例,教师能编出新意,另辟蹊径,或变化切人的角度,或采用新颖的使用方法等,仍符合“新颖性”特点,能在课堂上出奇制胜。
针对性。
选取的主线式情境材料必须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有紧密联系,要为教学内容服务,不能为了用主线式情境教学法而选胡乱选择主线情境材料,不能一味地追求材料的生活性、新颖性、现实性、典型性等,选择与教学内容无关联或关联程度不大的素材而生搬硬套,造成本末倒置。
教师不仅要认真学习和理解课标要求,深刻把握教材知识点,分清重难点,还要把握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实际需要,才能创设出有针对性的主线情境。
趣味性。
学生的学习动力跟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学习并不能依靠外部压力强加于自身,而应源于其内在需要,兴趣是影响学习动力的主要因素。
学生学习兴趣匮乏,学习动力就显不足。
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思维就会随之活跃。
教师引导学生刻苦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把学生的内在需要充分激发出来。
在使用主线式情境教学法时,情境素材的选择要以学生感兴趣作为前提条件,这样才能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使枯燥、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学生就会饶有趣味、兴致勃勃地投入学习。
二、注重主线式情境材料呈现方式使用主线式情境教学法,选用了恰当的主线,设置了具备有生活性、新颖性、针对性、趣味性的情境,为一节课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在主线式情境教学法的使用过程中,主线式情境材料的呈现方式对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充分利用多媒体。
教学媒体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
教学媒体表现力不同寻常,它不仅声像俱佳、图文并茂、动静皆宜,而且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的特征,可满足学习者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需要,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感受与理解。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师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为主要平台,并在这个平台上搜集、整理和提炼有效信息,这对教师提出了挑战。
教师通过提升信息技术素养,重视多媒体的作用,对主线式情境材料进行剪辑加工,进行图片、数据表格制作、进行视频呈现,能使教学实效增强。
注重悬念设置。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即疑惑,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起点,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探究新知识的源动力。
“引而不发,跃如也。
”教师可以设计一连串悬念,使学生疑窦顿生,探求欲增强,一旦“疑团”解开,学生就会产生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感觉。
通过在主线式情境教学法的使用中,围绕主线,重视悬念设置,可给学生心中留下一个个惊奇与疑惑,使学生处于期待之中,并由此引出要讲的内容。
如果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的状态,后面的教学就会顺畅自然,教学效果自然会好。
这样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发现问题的认知思维、分析问题的推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判断思维,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围绕主线巧妙设计问题在主线式情境教学法中,围绕着课堂主线,如何设置相应的问题,会影响主线式情境教学法的课堂效果。
教师必须巧妙设计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产生学习动机,诱导其深刻理解课本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促使教师适时地调控教学,为学生创造展示才智的机会。
在进行问题设计时,教师要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问题要从材料中引出。
问题的设置离不开情境材料,设置的问题必须是情境材料中的问题,情境和问题“两张皮”的现象是不可取的。
在使用主线式情境教学法时,要深入挖掘情境材料的内容,挖掘其内涵,教师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方向对情境材料进行解读,从材料中引出相应的问题。
不能为追求使用主线式情境教学法而牵强附会,出现问题与材料脱节的现象,导致提问平淡无味,丝毫没有启发性,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最终使材料形同虚设,达不到教学情境为教学内容服务的目的。
问题结论要与教材相联系。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
因此,问题的设置要始终围绕教学内容。
问题的设置是为了引导学生探究新知,从问题中思考进而得出教材的知识。
在对情境材料进行设问时,要紧密联系本课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找到问题结论与教材的“连接点”,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若离开教学目的去提问,只能是为提问而提问,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
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
使用主线式情境教学法需要巧妙设计问题,问题要从材料中引出,问题结论要与教材相联系,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
一位教师在讲授“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这节课时,精心选取“尚文坤杰同学的创造发明及其获得专利的事例”为主线式情境,并通过视频配以文字说明,展示其发明的详细过程,从其发明创造的过程中引发三个问题:
1.她的发明创意从哪儿来的?
2.她的设计方案是如何逐步完善起来的?
3.她的发明设计为什么能走向市场?
从整节课看,教师采用了主线式情境教学法,充分激发学生仔细阅读分析材料,教学有条有理、结构紧凑。
设置的问题从情境中引出,与其情节紧密联系,引发的三个问题涵盖全部教学内容。
教师从问题引发问题,随着设计的问题由浅人深,以问题不断拓展生活中的材料,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深化学生的认识,使课堂资源不断得到生成和开发,学生从中自主自觉地获取丰富的知识和情感信息,学生的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四、优化探究方式探究方式多样化。
围绕着主线情境材料,在设置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探究形式的多样化。
探究方式单一化则不能有效点燃学生的热情,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容易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的位置,学生不能有效参与课堂,使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
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实现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的结合。
探究的方式可以有辩论、讨论、师生问答、动手创作、模拟活动、实验展示等,通过多样化的探究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把握设计的难易度。
难度是指学生接受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
难度并不一定是消极的,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无法获得进步。
但是,“难”要有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学习困难重重,导致学习信心丧失,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
教师要在“难”与“易”中寻找适宜学生发展的临界点,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
如,一位教师在讲授“消费及其类型”一课时,以“云南和珠海月消费账单对比”为主线展开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探究活动:
1.在课前调查的基础上,4人为一组,模拟制定一份三口之家的《10月份家庭消费账单》,要求部分小组将自己的账单在课堂活动展板上展示,其他小组口述。
2.教师展示云南普通城镇地区的家庭消费账单,学生进行对比,有序设置了2个情境讨论:
①由各位同学观察生存、发展和享受资料在消费总量中各自所占比重有什么不同;
②以4人为一个小组阅读书本,结合两份账单对比讨论,为什么两个家庭在生存、发展、享受资料上的花费会不同?
3.情境探究:
两个家庭一起逛车展,你建议每个家庭分别以什么方式买车最好?
为什么?
教师设置的探究活动形式多样,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教师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活动中,学生活动要求、内容和具体形式明确,探究的内容跟生活密切相关,探究的趣味性很强,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又能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得轻松快乐。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探究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对探究的难易程度把握到位,遵循了教育规律,尊重了学生的思维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探究,激发了学生积极、深入探究本课知识点,充分地调动了全班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王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