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章列车运行图编制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一二章列车运行图编制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二章列车运行图编制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与完善,铁路、高速公路、航空运输与水运等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和运行速度,改善铁路运输服务质量,增强铁路运输的灵活性与机动性,是铁路竞争制胜的基础。
因此,传统的长周期的手工编图方式已不能适应运输市场瞬息万变的形势,不利于铁路现代化的进程,不利于实现铁路的两个根本性转变.这样,列车运行图的编制方法、手段及管理体制,必须迅速向市场型、效益型和服务型转变,使铁路运输体制以市场为导向,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增强铁路的竞争力。
为此,要求列车运行图的编制与调整工作,必须摆脱目前人工通过橡皮和铅笔进行编制的落后状态,采用当今科技发展的新成就、新理论和新方法,实现列车运行图编制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加快编图速度,缩短编图周期,提高编图质量,把编图人员从复杂的繁重的手工劳动中摆脱出来,使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和调整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为铁路行车指挥自动化和运输管理现代化提供科学基础。
因此,积极研究列车运行图编制的理论和方法,研制适合我国国情的列车运行图编制与调整系统,提高列车运行图编制的智能水平,对于增强我国铁路适应能力,跟踪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实现科技兴路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列车运行图的作用
列车运行图是运用坐标原理表示列车运行的一种图解方式.列车在任一时间的运行位置都有唯一的点与之相对应。
列车运行图是列车运行的工作计划,它决定着列车占用各区间的顺序、列车在车站到达和出发(或通过)的时刻,列车在各区间的运行时分,列车在车站的停车时分等。
通过列车运行图,可以把整个铁路网的活动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把车、机、工、电、辆等所有与行车有关的单位组织起来,严格地按照一定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因此,列车运行图是铁路运输工作的一个综合性计划。
铁路在组织旅客和货物运输的生产过程中,列车运行是一个复杂的环节。
它要利用多种铁路技术设备,通过各个部门和工种、各项作业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才能保证行车安全和提高效率.列车运行图在这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铁路运输生产过程的节奏性、一致性和计划性,为使各列车运行能彼此很好的配合,保证列车运行与车站工作的协调一致,保证安全、迅速、经济、准确、便利地运送旅客和货物,合理有效地利用铁路技术设备,充分利用铁路通过能力,铁路必须编制列车运行图。
1.3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原则及编图的主要过程
3.1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原则
(1)必须把便利旅客旅行放在首位.为此,要求列车的始发、终到时刻应在规定的有效发到范围内;
旅客列车始发时间的确定应尽可能地多吸收客流量,减少旅客候车等待时间;
短途列车要尽可能地安排在白天运行;
列车到达换乘站的时刻应相互配合,以减少换乘旅客的中转停留时间,合理安排市郊通勤列车的运行时刻;
(2)遵守低级列车待避或等会高级列车,短途列车待避或等会长途列车的原则;
为此,应先铺画直通客车方案,然后铺画管内客车方案,先国际,后国内,先快车,后慢车,先长途,后短途的优先顺序;
(3)为货物列车的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以便有效的利用区间通过能力,加速机车车辆周转;
(4)按照列车编组计划规定的列车种类和列车数,在运行图上铺画相应的货物列车运行线,并尽量使运行线与车流最大限度的结合起来,使列车运行图与列车编组计划协调配合;
(5)编制列车运行图应力求使各方向改编列车和中转列车交错到发,为车站创造均衡而有节奏的工作条件;
(6)严格保证列车区间运行时分标准,严格保证货物列车在各车站的各种技术作业时间标准;
(7)贯彻先难后易的原则,对重点区段、重点车站或重点列车优先考虑;
(8)严格保证各种技术作业时间标准和列车运行间隔时间标准,确保列车行车安全和旅客乘降安全;
(9)为保证以最少的客车车底完成更多的运输任务,要严格控制客车车底的需要数,加速客车车底的周转;
(10)避免不合理的会让、越行,严格控制停车站点,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
(11)保证车站间隔时间以及列车追踪和连发间隔等时间标准,遵守不允许同时接发列车车站的规定,避免列车在禁止停车的车站停车,列车的会让、越行等情况必须满足车站到发线的要求,遵守规定的机车乘务组工作和休息的时间标准;
(12)保证机车在基本段和折返段的停留时间符合规定的标准,尽量减少列车和机车的额外停留时间,并不断改善机车运用指标,使列车运行与机车周转有良好的配合.
3。
2列车运行图的编制过程
我国编制列车运行图是在铁道部的直接领导下,组成以运输局技术处为核心,其他相关部门参加的运行图编制领导小组,负责全路列车运行图的编制。
整个编制过程分为以下几步:
(1)各种列车运行图数据资料的加工、整理、审核与确定
在编图之前,铁道部组织召开全路总工程师会议,审核各铁路局相关资料并整理加工.如机务部门提出的区间运转时分、起停车附加时分、技术站换挂机车作业时间;
工务部门提出的施工慢行附加时分,施工“天窗"
时间;
客货运工作需要的列车停站次数、停站时间以及客货运列车和车辆在车站的技术作业时间等;
计算确定各种车站间隔时分和行车间隔时分标准。
(2)铺画全路直通旅客列车运行图方案
在编制客车方案时,按地理位置将我国铁路划分为相应的片区,分片进行编制。
在编制过程中,各片区之间经常交换信息,随时进行检查和调整。
当各片区方案铺画完毕,再进行总体检查及调整,最后计算方案指标.编制旅客列车运行方案主要解决旅客列车运行与车底周转及机车周转相协调的问题;
解决各方向旅客列车到达枢纽的时刻,直通旅客列车与管内旅客列车的运行时刻,铁路旅客列车与其它运输工具在开行时间上的相互竞争与相互配合问题;
解决旅客列车运行与客运站的技术作业过程和能力配合的问题;
解决旅客列车在始发站、终到站的到发时刻及通过主要城市的时刻与方便旅客出行的问题;
解决旅客列车运行与货物列车运行的配合等.
(3)编制旅客列车运行详图
在全路直通客车方案编制的基础上,确定所有旅客列车到发或通过车站的时刻、占用区间的顺序等。
(4)编制货物列车运行图
在编制旅客列车运行图的基础上,进行货物列车运行图的编制。
编制货物列车运行图时,要严格保证行车安全,保证流线结合,减少不必要的停站时间,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在编图过程中首先协调各相邻路局间的列车运行线的衔接,并在此基础上编制本局列车运行图。
编制过程中可以通过协商调整列车在局(分局)分界口的交接时间,以保证相邻区段列车的紧密衔接和经济合理的使用机车。
(5)列车运行图编制完毕,计算运行图指标,打印列车时刻表,绘制列车运行图,为新图的实施作好准备工作。
1.4传统手工编图存在的主要问题
编制列车运行图既要考虑车、机、工、电、辆等设备的具体条件和状态,又要结合不断变化的各种要求,处理好上述多种因素间存在的相互配合与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确保运输安全的前提下,解决好市场供需矛盾,实现铁路运输的优质服务和最大经济效益。
由于编图问题涉及面广、制约因素复杂、技术难度大,在人工编图的方式下,编图理论和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编图的速度和质量得不到科学的保证。
现有的人工编图所呈现的主要问题如下:
(1)由于手工编制列车运行图周期长、不能作多方案比选和评价,运行图质量缺乏科学的保证,编图机动性差,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2)手工编图在从资料收集、准备,到编调图工作的完成以及指标的计算、时刻表的打印和运行图绘制的全过程中,重复劳动量大、牵涉的人员和部门多、组织工作复杂、效率低、出错率较高;
(3)手工方式的运行图调整工作只能在小范围内进行,难以从全局出发保证运行图综合效益,也难以适应特殊的运行需要和环境的要求。
1.5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的特点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计算机具有的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存储容量大、通信能力强的特点使各行各业的生产和管理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特别是近几年来多媒体技术的崛起和投入运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以及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改进和应用,为列车运行图编制理论的应用、技术手段的改善和实现列车运行图编制方式的彻底变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现代化技术基础和保障.利用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具有以下特点:
(1)提供了高效的数据处理手段,减轻了列车运行图编制和数据资料处理中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处理的速度和精确度,降低了出错率;
(2)保障了列车运行图编制的科学性,提供了多方案辅助决策的信息,有利于方案的评价和选择;
在此基础上,吸取人工编图的先进经验,使列车运行图成为智能化的产物,从而保证了列车运行图的质量;
(3)实现了系统资源共享,保证了编图信息的存储、传输及处理,改善了数据信息的管理和交流,实现了编图业务的整体化,提高了编图效率,为实现铁路运营管理现代化打下了基础;
(4)缩短了列车运行图编制全过程的时间,提高了铁路适应市场和特殊需要的应变能力,改善了铁路运输服务水平,提高了铁路运输经济效益;
(5)促进了全路技术设施合理配置和设备能力的协调,有利于设备应用效率的综合发挥,有利于促进员工素质及服务水平的提高,形成人员设备及应用间的良性循环,提高了铁路参与市场竞争制胜的能力。
1.6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6.1国外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研究发展概况
国外对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的研究,一般开始于五十年代后期。
日本从1960年开始研究利用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时刻表。
1964年在列车作业计划中利用计算机编制了具有实用价值的运行时刻表,并进行了以尽可能减少编制时刻表所需劳动和时间为目标的研究。
1971年引进了具有图形显示设备的计算机,使计算机编制列车时刻表更加接近实用.1972年10月,在从米原至青森的日本海纵贯线上使用了由计算机编制的方案运行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973年日本应用计算机编制了东北、高倚、上越、倍越、东海道、山阳等六条线路中部分区段的列车运行图,效果显著,节省了约2/3的编图时间。
日本应用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主要采取人机对话的形式,编图人员使用光笔进行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和调整。
编制原则是从高级列车一列一列的铺画。
当编图人员向计算机输入车次、始发车站及始发时刻等数据后,由计算机自动计算该列车在区段内各站的到发时刻.当后铺画的列车与先铺画的列车发生交会时,计算机采用后铺画列车停车等会先铺画列车的方式进行处理,也可以用人工调整的方式对先铺画列车的运行线进行修改。
为使修改成为可能以及消除列车的运行晚点,保证正常的运行秩序,计算机在确定列车在各车站的到发时刻时,每个区间的运行时间在列车纯运行时分的基础上,还加了“富裕时分”.富裕时分的大小由列车的种类和区间的长短决定.
由于纯人机对话形式的计算机编图只能缩短编图时间,减少编图计算工作量,却难以提高编图的质量。
近几年,日本在研究“人工智能"
的基础上进行列车运行图编制专家系统的开发,采用搜索树原理和经验制约作为知识规则进行驱动,以列车运行带代替列车运行线,考虑各列车之间的相互约束及各车站间的列车组合顺序,利用人工作业中以经验为依据的所谓启发式(HE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