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简答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43845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学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动物学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动物学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动物学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动物学简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学简答题.docx

《动物学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学简答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物学简答题.docx

动物学简答题

第一章原生动物门

简述题:

(1)原生动物门有哪些主要特征?

特征:

(一)身体由单细胞构成,由细胞器或胞器或类器官完成各种生活机能。

(二)以运动胞器来完成运动:

鞭毛、纤毛、伪足。

(2)原生动物门最基本、最重要的是哪几个纲?

各纲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是什么?

鞭毛纲,特征:

1、运动:

以鞭毛为运动胞器

2、营养方式:

有光合营养、渗透营养和吞噬营养3种。

3、繁殖:

无性繁殖一般为纵二分裂,有性繁殖为配子结合或整个个体结合。

环境条件不良时能形成包囊。

代表动物:

绿眼虫

肉足纲,特征:

1、运动器官--伪足

2、体表为质膜,胞质分化明显。

3、繁殖:

无性生殖:

二分裂;有的具有性生殖;形成包囊极为普遍。

代表动物:

大变形虫

孢子纲,特征:

1、均寄生生活;无运动器官或在生活史的一定阶段以鞭毛或伪足为运动器。

2、具顶复合器。

功能不详。

3、营养方式为异养。

4、生活史复杂,有世代交替现象。

无性世代在脊椎动物体内(裂体繁殖),有性世代在无脊椎动物体内(配子生殖)。

代表动物--间日疟原虫

纤毛纲,特征:

1、运动器官--纤毛。

2、结构复杂,分化最多

3、生殖:

无性--横二分裂;有性--接合生殖。

4、细胞核有两种类型:

大核(营养)和小核(繁殖)。

5、营养方式为异养

代表动物:

大草履虫

(3)杜氏利什曼原虫和间日疟原虫各引起人类什么疾病?

各引起黑日病,疟疾。

综述题:

(1)综述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及防治原则。

间日疟原虫生活史复杂,有世代交替现象:

无性世代在人体内,有性世代在雌按蚊体内。

★在人体内:

进行裂体生殖,在肝细胞和红细胞内发育。

★在雌性按蚊体内:

进行有性的配子生殖和无性的孢子生殖。

寄主有两个:

人和雌性按蚊,借按蚊传播。

防治:

治病(奎宁),灭蚊。

(2)简述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如何理解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低等、最原始、又是比较复杂的一类动物?

1、主要特征:

(一)身体由单细胞构成,由细胞器或胞器或类器官完成各种生活机能。

(二)以运动胞器来完成运动:

鞭毛、纤毛、伪足。

2、它们虽然在形态结构上有的比较复杂,但只是一个细胞本身的分化。

它们之中虽然也有群体,但是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细胞一般还是独立生活,彼此间的联系并不密切,因此,在发展上它们是处于低级的、原始阶段的动物。

第二章海绵动物门

(1)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经过哪几个主要阶段?

受精与受精卵→卵裂→囊胚的形成→原肠胚的形成→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胚层的分化

(2)海绵动物的分类地位。

1、是多细胞动物;2、是侧身动物

(3)海绵动物水沟系的类型及特点。

1、单沟型:

是最简单的水沟系,水:

进入小孔→中央腔(中央腔的壁是领细胞)→出水孔

2、双沟型:

领细胞在辐射管的壁上,水:

流入孔→流入管、前幽门孔、辐射管、后幽门孔→中央腔→出水孔

3、复沟型:

最复杂,中胶层中有很多具领细胞的鞭毛室,中央腔壁由扁细胞构成。

水流:

流入孔→流入管、前幽门孔、鞭毛室、后幽门孔、流出管→中央腔→出水孔

第三章腔肠动物门

(1)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辐射对称

2、两胚层、原始消化腔

3、细胞与组织分化

4、原始神经系统-神经网

5、水螅型、水母型及世代交替

6、生殖和发育:

无性生殖:

多为出芽,且形成复杂的群体;

有性生殖:

异配生殖,多为雌雄异体。

性细胞来源于外胚层或内胚层的间细胞。

海产种类个体发育过程中有浮浪幼虫阶段。

(2)腔肠动物神经网的特点。

特点:

无神经中枢;传导无定向——扩散性;速度慢。

(3)腔肠动物的分类及各纲的主要特征。

一、水螅纲:

1、小型水螅型或水母型动物。

2、水螅型结构简单,只有简单的消化循环腔。

3、水母型有缘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

4、生活史大部分有水螅型和水母型,即有世代交替现象。

5、大多数生活于海水,少数生活于淡水。

6、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

7、身体辐射对称。

8、生活史经过浮浪幼虫阶段(海产)。

二、钵水母纲:

1、钵水母纲为大型水母,而水螅纲为小型水母。

2、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以幼虫形式出现);水母型结构较水螅纲复杂。

3、伞的边缘无缘膜,感觉器官为触手囊,囊内具平衡石;水螅水母具缘膜,感觉器官为平衡囊。

4、钵水母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水螅水母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

5、虽有世代交替现象,但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为幼虫;有的只有水母型。

6、辐射对称。

7、生活史经过浮浪幼虫。

8、全部海产。

三、珊瑚纲:

1、单体或群体。

2、水螅型结构较水螅纲复杂(口道、口道沟、隔膜、隔膜丝)。

3、只有水螅型,无水母型,没有世代交替现象。

4、全部海产。

5、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

6、两辐射对称。

7、大多经过浮浪幼虫阶段。

第四章扁形动物门

简答题:

(1)中胚层的形成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1、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引起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分化,为动物体结构进一步复杂完备提供必要条件,使动物体达到器官系统水平。

2、促进动物新陈代谢水平的提高。

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增加运动机能。

3、中胚层形成的实质组织,具储存养料和水分的功能,使动物抗干旱、耐饥饿。

(2)两侧对称体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1、体制分化与机能相关

2、是动物由水生发展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3)寄生虫更换寄主的生物学意义。

1、与寄主的进化有关。

较早的寄主是系统发展中出现较早的类群(如软体动物),以后扩展到脊椎动物体内。

较早的性未成熟的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寄主——中间寄主,后来的性成熟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寄主——终末寄主。

2、是寄生虫对寄主生活的适应。

寄生虫对寄主有害,经常更换寄主,可减少对每个寄主的危害程度,使寄生虫有更多的机会生存。

3、寄生虫在更换寄主时会遭到大量死亡,只有繁殖率高的或进行大量无性生殖的种类才能生存下来。

(4)为什们说扁形动物门较腔肠动物门高等?

扁形动物门比腔肠动物门高等的主要理由如下:

由辐射对称→两侧对称;两胚层→三胚层;外胚层→皮肤肌肉囊;无肠→具肠;无排泄器官→具原肾管

(5)猪带绦虫适应寄生生活的特征。

1、身体扁长适于肠内寄生

2、头节具吸盘利于附着

3、体表纤毛消失

4、体表具微毛,增加吸收面积

5、消化系统全部消失

6、神经系统不发达

7、感觉器官完全退化

8、生殖器官高度发达,繁殖能力强

(6)简述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及其防治原则。

寄生虫对寄生的危害主要有一下四个方向:

1、夺取寄生营养和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对寄生的营养造成损失。

2、化学性作用,寄生虫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或虫体死亡时,放出大量异性蛋白,可对寄生机体产生各种反应,例:

刺激组织发炎,引起机体过敏等。

3、机械性作用,将寄生虫在寄生主体内对寄生产生的机械性损伤,例:

压迫或破坏寄主组织,合伙堵塞腔道等。

4、传播微生物,激发病变。

防治:

总的防治原则是切断寄生虫生活的各种主要环节。

防治措施有:

减少传染源,用药物治疗病人和带虫者,以及治疗和处理保虫寄主。

切断传染途径,杀灭和控制中间寄主及病媒。

防止被感染,进行积极的个人防护,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等。

综述题

扁形动物三个纲由于生活方式的不同,在外形及运动器官、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生殖系统等方面发生哪些变化?

涡虫纲

吸虫纲

绦虫纲

外形

体柔软,扁平而细长,背面稍凸,褐色,腹面色浅,前端三角形

柔软,扁平、透明,前端窄,后端宽,具两个吸盘

白色带状12~14米,含700~1000节片,有头节,颈部,节片

运动器官

具吸盘

消化系统

口,咽,咽鞘,肠

口,咽,食道,肠

无消化器官,体表渗透吸收

排泄系统

原肾管

原肾管

原肾管

神经系统

梯形神经系统

梯形神经系统

不发达

感觉系统

背部1对眼点,两侧各一个眼突,有味觉和嗅觉,表皮有触觉细胞

消失

消失

生殖系统

无性:

横列方式;有性: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雌雄同体,自体或异体受精

雌雄同体,生殖器官高度发达

第五章原腔动物门

简答题:

(1)原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体型多为长圆筒形,两侧对称,三胚层,体不分节或仅体表具横皱纹。

2、体表被角质膜,多数种类角质层下为合胞体的表皮层。

3、具原体腔。

体腔内充满体腔液,体腔液起运输和流体骨骼的作用。

4、具完善的消化管,有口和肛门。

无肠壁肌肉层。

5、无循环系统和特殊的呼吸器官。

无自由生活的类群靠体表呼吸,寄生生活者多为厌氧呼吸。

6、排泄器官属原肾系统。

腹毛纲和轮虫纲的动物还保留有焰球和原肾管。

线虫纲已由原肾细胞衍化为腺型或管型的排泄系统。

7、大多数为雌雄异体且异形。

 

(2)线虫动物生殖器官的特点。

1、多雌雄异体且异形;2、极少数雌雄同体;3、个别具孤雌生殖现象;

4、生殖器官为细管状,雌性1对,雄性单个。

(3)雌雄蛔虫外型上的区别特征。

雌大雄小,雄虫尾部弯曲,泄殖孔中具1对交合刺。

综述题

分析人蛔虫的生活史,说明其感染率高的原因。

答:

生活史:

蛔虫为直接发育。

受精卵产出后,在潮湿环境和适宜温度(20℃~24℃)下开始发育,卵裂屑不典型的螺旋式,约经2周,卵内即发育成幼虫,再过一周,幼虫脱皮1次,才成为感染性虫卵,感染性虫卵被人误食,在十二指肠内孵化,数小时后幼虫即破壳外出,长仅200um—300um,直径10um—15um。

幼虫穿肠壁进入血液或淋巴中,经门静脉或胸管入心脏,再到肺中。

在肺泡内生长发育,脱皮两次,此时长可达1mm—2mm,后沿气管至咽,再经食道、胃到达小肠,再脱皮一次,逐渐发育为成虫。

人自吞入虫卵至成虫再产卵止,大约需60—75天。

蛔虫的寿命约为一年。

人肠内有蛔虫寄生,除吸取养分外,危害并不严重。

数量多时,可造成肠道阻塞。

成虫有迁移习性:

可浸入胆管、胆囊、肝、胃等,引起不同症状,造成危害。

幼虫可损伤肺、气管等,并可在脑、脊髓、眼球、肾等器官中停留,造成严重病状。

由于此种卵对温度及化学药物等抵抗力很强,在土壤中可生活4~5年之久。

蛔虫生活在小肠内,其分泌物中含有消化酶抑制剂,可抑制肠内消化酶而不受侵蚀,这是寄生虫的一种适应性。

所以它的感染率很高。

第六章环节动物门

简答题

(1)真体腔形成的意义。

1、消化管壁不仅具有肌肉,同时又有了很大的空腔,消化道可盘旋和自动蠕动,促使消化能力提高。

2、消化管具有中胚层,使肠的分化具备物质基础,为消化系统的复杂化提供必要条件。

3、体腔内充满体腔液,使动物具一定的体型,体壁肌肉的收缩和体腔液的流动,使动物变长、变短和弯曲,完成运动。

4、真体腔的形成,也促进了循环、排泄、生殖等系统的发展和完善。

(2)寡毛类适应穴居生活的特征。

体分节不分区,头部不明显,感官不发达;具刚毛,无疣足;具生殖带,具卵茧;雌雄同体,直接发育,没有担轮幼虫,大多陆地穴居生活,少数淡水底栖。

(3)蛭类适应体外寄生生活的特点。

体节数目固定(一般34节);头部无触手,触须等感觉器官;无疣足、刚毛;雌雄同体,直接发育;具环带和吸盘;体腔减小,吸血蛭类可分泌蛭素,且嗉囊发达。

(4)原体腔与真体腔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原体腔:

内胚层和中胚层之间的腔;

真体腔:

中胚层:

中胚层之间的腔间的腔。

综述题

比较腔肠、扁形和环节三门动物,说明在有机体结构和功能方面的进化。

1、腔肠:

辐射对称;两胚层;有组织分化;原始的消化腔-----消化循环腔;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

2、扁形:

两侧对称;三胚层;无体腔;具皮肌囊无完全的消化系统(有口无肛);原肾型的排泄系统;梯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